我們從遙遠的中國首都北京,來到了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國家——土耳其,在伊斯坦堡停留的三天時間,我幾乎一直在老城裡逛街吃東西,除此之外就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之濱觀看來來往往的大船,之後去土耳其中部地區的卡帕多西亞上天入地的瘋玩了兩天。此次旅行中,我重新認識了這個讓人糾結過的「問題國度」,拋棄其他不說,如果只說旅遊,物價低、人熱情的土耳其還是比較適合中國遊客的。
來到土耳其的第六天,為了繼續擴大活動半徑,我們租了一部汽車,計劃去土耳其南部的港口城市安塔利亞(Antalya),看看浪漫的地中海,走走傳說中的棉花堡。為節約時間,我們決定利用晚上的時間走夜路。這段路可以說是我們此次土耳其之行中最長的一段路,Google計算出的路線長度是536 公裡,因為沒有高速公路,所以需要走8個小時。
從卡帕多西亞的格雷梅小鎮去安塔利亞的路程,很明顯地被土耳其的地形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兩百多公裡的安納託利亞高原,在黑色的夜裡我只能用我黑色的眼睛想像它的草原萬頃、一馬平川。這段路雖然不是高速,但路況相當好。當時,我甚至樂觀地認為五百多公裡根本用不了8個小時!但經過科尼亞之後,後二百公裡的路況急轉直下,山路盤旋、上下翻騰,再加上夜晚行車,為了安全,我們的速度只能一降再降。最終竟然花了將近九個小時才抵達安塔利亞。
安塔利亞老城區的小巷子很有味道,可以逛很久也不會覺得審美疲勞。到達當天的下午,我們幾乎一直在徒步逛老城,走過清真寺和斜坡,走在海邊的和風中,傍晚的時候雲層斜壓過市中心的尖塔,很像童話裡的感覺。
這座城市裡的流浪動物非常多,但它們沒有一隻是枯瘦的樣子,全都是胖乎乎的,有的狗狗旁若無人地躺在咖啡廳的門口打盹兒,有的在街道間懶散地踱步,到處都是它們的地盤。我在便利店遇到一位土耳其老太太,她竟然主動用英語和我聊天。我很驚訝地誇讚她的口語流利,她說那是因為她年輕的時候一直在伊斯坦堡工作,現在老了,就想搬回到和自己一樣行動緩慢的城市,輕鬆地老去!
這座城市雖然知名的景點不多,但卻是土耳其國內我最有感覺的城市之一:山海相映,街道乾淨,建築好看,生活節奏緩慢。這裡沒有大型商場,名牌奢侈品也不多。我發現當地人喜歡早早地就上床休息,只有少數年輕人才會上街活動。我們晚上忍不住又去了一趟海邊,遇見的路人不像白天那樣大聲和我們打招呼,只是笑笑點下頭,我們也回以笑臉。
從安塔利亞到代尼茲利(Denizli)的路程只有230公裡而已,雖然有些山路,但3個小時左右也可以到了。當地有一處非常著名的旅遊勝地——棉花堡,在那兒不僅能看到上千年的天然溫泉,而且還能欣賞到潔白如棉花一樣的鈣化山丘,每年都有許多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
棉花堡其實有3個入口可以進去,自己開車一定要走經過Pamukkale村的入口,把車開上山的話可以省去很多體力。從大門進去就是著名的赫拉波利斯遺址,但大部分遊客更感興趣的還是綿延的白色「棉花」景觀。
棉花堡有個傳說:當年牧羊人安迪密恩一心想著和希臘的月神瑟莉妮幽會,竟然忘了擠羊奶,導致羊奶恣意橫流,蓋住了整個丘陵,於是就變成了棉花堡如今的樣子。實際上,棉花堡的得名來自於土耳其文Pamukkale的拆解:Pamuk代表「棉花」,Kale表示城堡,二者拼到一起就是「棉花堡」。棉花堡踩起來一點軟綿綿的感覺也沒有,而且所有遊客必須光腳參觀,走多了路腳板還會被硌得生疼,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地面上全是堅硬的碳酸鈣。
棉花堡的山上有許多深淺不一的溫泉可以泡,尤其是夏天,當你在燙人的「棉花」上走得腳疼時候,可以坐下來把腳伸進溫泉小溪裡,能讓人舒服地叫出聲。如果你帶了泳衣,還可以跳進大一點的溫泉池裡享受一下「露天浴池」。總體來說,如今的棉花堡溫泉已大不如從前,溫泉水越來越少了,而且有些地面的顏色已經開始發黃了,就像用過的舊棉花。
其實往石灰巖出口處西邊走200米,「棉花」的樣子保存得更好一些,而且溫泉水量也更充足,但為了保護環境,避免持續惡化,這裡是不允許遊客下去踩的,只能遠遠地看。這裡有不少長椅,遊客沒有上山那麼多,你可以在這兒俯瞰整個「棉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