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這些天被罵慘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剛播出時,她還因為對隊友傾囊相授圈粉無數。沒過幾天,她前後不一的言論行為就迅速敗掉了大家好感:說隊友完全沒有音、Cue王菲Cue梅豔芳,還用錄視頻這種詭異的操作來回應質疑。
看著這樣一個人設崩塌不斷翻車、黑歷史暴多,被大家罵虛偽作精的女人,我腦海中湧現的最大不解就是:庾澄慶這樣的完美好男人當初到底是怎麼看上她的啊?好歹曾經也是兩口子,口碑為什麼差了十萬八千裡……
說起庾澄慶(哈林),大多數人知道他都是因為那首《情非得已》,對他的認識,也局限於《中國好聲音》的導師身份這一層。音樂頑童、搖滾樂狂、熱衷改編……這些後來加注的標籤,其實遠不足以概括他在音樂上的成就。
雖然伊能靜在訪談裡說的「哈林是第一個把西方音樂帶進中國」這句話未免有點誇張,畢竟西方音樂這個帽子太大了。但要說哈林是把R&B、嘻哈帶進中國的領航者之一,倒一點都不過分。畢竟哈林也是獲得過美國Billboard亞洲傑出創作藝人獎的人,連周杰倫都說過,他是聽著哈林的歌長大的。
庾澄慶也算是名門之後了,爺爺曾經擔任過昆明市市長,還開辦了雲南第一家機制捲菸工廠,爸爸是政界資深人士,媽媽是京劇名伶。出生在這樣富足又有文化底蘊的家庭,庾澄慶從小就有非凡又超前的眼界。
初中之後,哈林就開始接觸西洋音樂了。先是彈吉他,然後組樂隊,之後又成為了「福茂唱片」國語部成立後的第一位籤約歌手。儘管家裡並不同意他走上演藝之路,可無奈他太愛音樂。
1986年,哈林發行了個人首張專輯《傷心歌手》,並以此創下臺灣歌手首位獨自包攬作曲、編曲、演奏、演唱和製作的全能記錄。
1989年,他憑《讓我一次愛個夠》一舉成名,這首歌后來還被歌神張學友翻唱過。1992年的春晚上,哈林還演唱了這首歌,颱風帥到沒邊兒!
那時候的臺灣音樂圈正盛行民歌,哈林多變的曲風和強烈的颱風為音樂圈注入了不一樣的色彩。《改變所有的錯》、《管不住自己》、《頂尖拍檔》、《老實情歌》四張專輯,每張都有創新,融入了嘻哈、舞曲等各種風格。
這首《大眼睛》MV裡,就已經表達出了哈林在音樂以及視覺上的各種前衛嘗試。
但過於前鋒的作品,興許得不到太多理解。因此,哈林也會創作一些叫好又叫座的市場化作品,比如《情非得已》《蛋炒飯》《靜靜的》。
除了音樂,哈林還創造了一檔結合了音樂元素的綜藝《超級星期天》,並憑節目獲得金鐘獎。另外,哈林還主持過第26屆金曲獎!
所以,話說回來,又帥氣又才華橫溢又家世好的哈林到底為啥會看上伊能靜?!
只能說,在當時的樂壇,這倆實在太登對了!伊能靜也是獨一無二的優秀存在啊~
1985年,17歲的伊能靜為養家籤約了唱片公司,和另外兩個姑娘方文琳、裘海正組成三人女子偶像組合「飛鷹三姝」,迷倒了萬千少男少女。飛鷹三姝最紅的時候,甚至可以和當時的男子偶像組合小虎隊並駕齊驅。
偶像組合總避免不了分道揚鑣的命運。成立5年後,飛鷹三姝解散了。其他兩位早就淡出娛樂圈,只有伊能靜依舊活躍在舞臺上,且保持著最初的少女拼勁兒。
玉女偶像的花期通常很短暫,靠美貌營業的紅利吃不了多久,伊能靜很聰明地選擇了才女這條路,畢竟才華會隨著年齡加分,就算到不了大紅大紫,也能區別妖豔賤貨們驕傲地自成一派。
所以,和張雨生、周杰倫、陳珊妮、童安格合作還不夠,為了坐實才女人設,伊能靜還努力寫書,從1990年的《落入凡間的精靈》開始,她已經出版了《生死遺言》《愛的練習本》等10多部著作。2006年推出的一本美容書暢銷10萬本,連許多專職作家都望塵莫及。
2003年,她為哈林填詞的作品《春泥》,還獲得了華語流行樂傳媒大獎季選十佳單曲獎。
在電影方面,伊能靜也成績不俗。27歲已是侯孝賢御用,在侯導的重用下,有3部作品入圍坎城。到了1999年,她又被英國大導演彼得·格林納威邀請出演《8的女人》,憑該作第4次入圍坎城。
23張專輯、4部坎城入圍影片、多部暢銷書,放眼望去,有這樣成就的女明星也是屈指可數,也難怪當初能和哈林走到一起了。
雖然哈林從不秀恩愛,連兩個人的同框照都找不到,但他的愛都隱藏在不經意地表達間。比如在演唱會上,唱完《只有為你》,還加了一句「Annie,just for you」。(Annie是伊能靜的英文名)
其實他們倆在一起那些年,伊能靜也沒像現在這樣作妖。只是在那段婚姻裡,內斂不愛表達的哈林沒有給她想要的轟轟烈烈的愛情,以至於她總是要找補曾經沒得到的東西。
再加上年幼時原生家庭缺失的愛,更讓她想要迫不及待地證明自己。
因為想證明自己,才不斷提當年之勇。因為想證明自己幸福,才拼命輸出價值觀。
雖然伊能靜槽點頗多,雖然很多人質疑她的兩任丈夫,一個唱作俱佳的全能型音樂才子,一個多次提名坎城的文藝片男神,為什麼能看上她。但平心而論,伊能靜還是有自己的魅力的。
不管怎樣,只希望有一天,她真的可以自信瀟灑地活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