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無情的世界深情地活著,今天小編想帶著大家一起看一部揪心的韓國驚悚電影,深陷韓國電影的毒無法自拔,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韓國老年痴呆版《記憶碎片》——《殺人者的記憶法》。
再一次被影片男主人公金炳壽的飾演者——薛景求炸裂的演技圈粉,為薛大叔打call永不停。喜歡韓國電影的小夥伴們對薛景求一定不陌生,從電影《素媛》就顯現出他殿堂級的演技,只是這一次,在《殺人者的記憶法》中他從一位普通父親升級為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殺人犯父親。當然了,不變的是,他對女兒深沉的愛,所以不用擔心,哈哈哈,薛大叔還是一位好父親。這兩次父親的扮演無疑奠定了他在韓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父親的地位。時隔短短四年時間,當再一次在熒幕上看到他以父親的形象出現時,小編也差點認不出來(捂臉)。薛景求在形象上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整個人蒼老了不少,臉龐也更加瘦削,關鍵是眼神裡充滿了殺氣,渾身散發著低氣壓,讓人不敢直視,實在難以將這樣的薛景求和《素媛》中有些懦弱卻因為女兒變得勇敢強大的父親聯繫起來。也正是因為這一次顛覆以往父親形象的成功塑造,為影片《殺人者的記憶法》增添不少光彩。也讓小編只敢躲在被窩裡緊張又興奮地看完全片。
這部電影被稱作是」整部影片沒有一句真話「的電影,是不是聽上去就很燒腦呢?小編也是二刷後注意到很多小細節之後才大致看懂。
小編個人真誠地建議大家在觀影時握緊手機,避免手機摔出去,影片中有些血腥暴力場面確實是不助於睡眠,深夜不宜觀看。就說開頭吧,就讓人不禁後背一涼。小編也不由得默默抱緊胖胖的自己。黑場鏡頭下只聽得見腳步聲由遠及近,緊接著遠景、中近景、特寫鏡頭不停切換,男主人公金炳壽出現在隧道口,眼神空洞、迷茫地注視著前方,腳上穿著的是一雙穿反了的白色球鞋。這一場景中導演設置的懸念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同時也與影片結尾做了呼應。不得不說這樣的構思、蒙太奇手段十分巧妙!
影片的大致內容講述的是十七年前的連環殺人兇手金炳壽因為一次嚴重車禍記憶受損之後開始患上阿茲海默症,於是收手。但是十七年後又一位殺人兇手出現,並且開始接近他最心愛的女兒,意識到危險的金炳壽開始和逐漸消失的記憶作鬥爭,最終救下了女兒。
相信大家第一遍看完後可能一頭霧水。片中回憶、幻覺與現實交織在一起,看著就讓人覺得玄乎,中間還夾雜著一些慢鏡頭和恐怖配樂刻意營造一種驚悚氛圍,但是,說到底這一切不過是男主金炳壽的幻想。為什麼這麼說呢,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好好和大家掰扯掰扯了 。
一、金炳壽在小的時候就遭受家庭暴力,父親酗酒,經常毒打母親、姐姐和他。終於有一天他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殺死父親,而他也患上了偏執型人格障礙,開始走上殺人之路,完成按自己的價值判斷去決定別人的生死,還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在為社會伸張正義,懲治法律制裁不了的人。說實話,小編不認為這樣的的人是真正意義上徹頭徹尾的壞人,但也實在不能苟同他的做法,只是對於這樣一類人走上殺人之路感到痛惜,家庭因素造成了他們偏激的性格。十七年後金炳壽開始患上阿茲海默症,而且出現了雙重人格,儘管阿茲海默症使他漸漸失去記憶,經常連女兒恩熙也不記得,但是他的身體卻依舊清晰地記住了殺人的方式和感覺。甚至有一次因為產生幻覺差點親手殺死回家的女兒。這是小編認為全片為幻覺的第一點原因。
二、影片中另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也就是新出現的連環殺人犯——閔泰周,他和金炳壽是因為一場意外追尾而認識,同為殺人者的直覺讓金炳壽當即就認定閔泰周就是最近的連環殺人犯。可是,當金炳壽將這一切告訴警察時,卻沒有人相信他的話。不僅是因為金炳壽由於患上阿茲海默症經常迷路找不到家被送過去警局,更因為閔泰周竟然是一個警察!!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像小編一樣」大吃一鯨「呢,保護你們的下巴,因為更令人難以置信的還在後面。閔泰周開始接近恩熙和她成為男女朋友,這讓金炳壽感到強烈的危機,但是錯亂的幻覺卻讓他親手把女兒送到殺人犯身邊,於是一場營救也就展開。但是所謂的殺人犯閔泰周不過是金炳壽所假象出來的,因為金炳壽小時侯遭受家暴,所以閔泰周也和他有著相同境遇。影片中有一幕真的是讓小編嚇得手機都飛出去,閔泰周小時候被母親用熨鬥削掉半邊腦袋,當他對著鏡子掰下半邊腦袋時,小編不禁高呼:」逆了天了!簡直非人類!「借結尾時閔泰周的屍體被抬出來,金炳壽在法庭上一直被檢察官追問:」為什麼殺死巡警閔泰周?」而作為唯一目擊證人的女兒也並沒有替父親作證,這說明一切都是幻想,閔泰周的確是一名普通巡警,卻被金炳壽黑化認為是殺人兇手。
三、整部影片其實小編最喜愛的角色是安所長,但是,其實安所長這個人並不存在。因為片中安所長明明被閔泰周殺死,可是最後警察只在別墅裡找到了閔泰周的屍體卻沒有安所長的。為什麼金炳壽會幻想出安所長這個人,小編認為,金炳壽小時候受到家暴,渴望有一個像安所長這樣溫暖善良的人可以幫助他,同時金炳壽深愛著自己的女兒,所以也希望有個像安所長這樣的人來保護女兒吧。安所長之於金炳壽,就是絕望裡一束溫暖的光照。
四、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金炳壽的姐姐,在金炳壽的想像中她是一個修道院的修女,當然了我們知道,其實姐姐早在他殺死父親,然後又殺死母親之後就受不了上吊自殺了。由於金炳壽從小缺失父母的關愛,所以一直幻想姐姐還活著,而且總是能在他最痛苦的時候給他帶來慰藉。
所以其實,整部影片就是金炳壽的第一人格在和第二人格作鬥爭。他的第一重人格,源自父親的施虐,導致他偏激接連不斷地殺人;第二重人格源自母親和妻子的背叛欺騙,所以他殺的都是女人。
不知道看完這些你有沒有對這部影片有了新看法呢?很多人對這部電影褒貶不一,認為這是導演對諾蘭《記憶碎片》的失敗模仿,明明是講述一個個記憶碎片式的犯罪故事,卻被大段的情感線拖沓了劇情,都是小編卻認為雖然在敘事上有些混亂,但是情感線卻使一部原本驚悚恐怖的電影充滿了溫暖和小感動。小編偷偷抹了好幾把眼淚,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本文為小編個人偏頗的一己之見,歡迎有不同看法的小夥伴們一起溝通,哈哈哈,小編在這裡恭候你們的大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