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場比賽,你應該把自己當做騎師,把周圍的一切資源當做馬,那麼你就可以通過選擇馬來加快自己的速度,企業的迭代,何嘗不是如此 。」
——韓志輝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電影叫《乘風波浪》,電影裡有一個這樣的橋段:
徐正太覺得世界是不會變的。
在90年代,BP機非常流行,錄像廳非常流行,所以徐正太的理想就是開很多錄像廳,他理解的財富就是擁有很多BP機,以至於他在進監獄之前留給快要生孩子的妻子的財富是一大箱各式各樣的BP機。
他覺得有了這些,財富就有了保障。
當時間推移到2018年末,我們發現,錄像廳早已被各式電影院所替代,BP機更是淘汰多年,世界上最後一家bp機服務商日本東京通信公司將於明年9月結束無線尋呼業務,隨著手機的不斷普及,BP機在持續了50年之後,最終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看罷影片,一個強烈的認知就是:時間是有規律的,永遠不要與趨勢為敵。
誠然,2018年的整體民營經濟數據並不好看,在去槓桿、貿易仗、環保、稅收、社保等錯綜複雜因素影響下,民營企業家可以說是困惑、焦慮參半.
但當我們拋卻這些外部因子,有一些規律是我們2019年值得思考借鑑的;
對於2019年的市場營銷趨勢,且聽韓老師給你分析:
網際網路帶來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讓信息變得對稱。
傳統商業的邏輯是一環吃一環,在產品經過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會加價,然後再出貨,這其實是一種單向的賺「差價」模式。你的上遊環節究竟賺了你多少差價,你是不知道的,當然你也不知道你的下遊環節究竟能賺它的下遊環節多少錢,所以大家都是在"互相保密"。
而今天由於網際網路的公共性和交易平臺的便宜連結性,消費者可以直接跟各種品牌方接觸,於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直接付錢給品牌方(生產方),這就導致現金會不增不減地直接到了品牌方手裡,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層層盤剝」;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需要某件商品,我們只需上網一搜,找到對應的產品,可能直接就去最便宜的那家了。
這導致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
未來的一切商業都是太陽底下進行,每一筆訂單都是眾目睽睽之下產生,買的甚至比賣的還精明,你想靠簡單的信息差做競爭壁壘,只會越來越乏力,甚至是自欺欺人!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價格,渠道,傳播的舊4p營銷不再是競爭的唯一標準,
如何從單純的「買賣關係」升級成為「服務關係」,
如何通過深度的服務能力去「圈養」住客戶,
如何用信息對稱的手段實現信息不對稱的價值,
這才是傳統企業需要考慮的緊要問題。
隨著中國GDP環境發生變化、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很多社會因素也發生變化,你會發現突然發現無人可以跟隨了,我們已經站在戰略無人區裡了,必須自己拿出羅盤和指南針,確定自己去哪兒。
具體到企業的市場打法層面,就需要基於我們所處的市場環境進行精準的戰略研判,戰略規劃,不能「仰視」和「平視」,而要「俯視」。
「俯視」不是「輕看」,而是要有大格局新思維;
「俯視」不是簡單的「望」「聞」「問」「切」,而是要有大數據思維支撐。
在今天:
沒有數據就沒有發言權,無法實時響應市場和客戶對於產品、交付、服務的要求,所謂的物聯網+、網際網路+,就與你的企業無關,有效的戰略規劃更是無從談起。
對於傳統企業來講,如何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從戰略層面滿足快速發掘暢銷單品的需求;
如何通過對大量線下的銷售渠道數據的分析,從戰略層面為企業打造有效巡店KPI,助理企業決策;
如何通過對接外部和內部數據,構建從營到銷真正幫助企業產品提升銷量品牌的企業營銷戰略;
這都是戰略無人區時代,傳統企業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線下商業最有優勢的是本地化程度高、購買即時性強、體驗真實、服務保障;
電商最有優勢的是流量巨大、商品種類豐富、消費者數據化、營銷精準。
隨著消費的升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改變,各種高科技技術逐一突破。
如何讓消費者體驗更爽、更快、更好,就擺在了我們面前。
這個時候,單一的線下商業和單一的線上商業都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可以說融合是大勢所趨。
如何結合正是新零售實踐的關鍵。
新零售有三個要點:
其一,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一切從消費者的體驗和感受出發,提升客戶體驗。
比如在線下買水龍頭,能不能打開就有水出來,隔音玻璃能不能讓消費者有身臨其境的實驗感等等。
其二,數據驅動。
如果只是把線下的生意搬到淘寶網,那只是傳統電商;淘寶天貓開店的店鋪做大了再到線下開一個實體店,這也不是新零售,因為沒有數據的融合。
能不能在線上線下合理有效的採集消費者數據,並且通過這些數據來驅動選品,商品擺放等等;
從有什麼賣什麼,到消費者想要什麼就賣什麼,這裡的重點就是數據,數據,數據。
其三,泛零售。
泛零售的意思是:不能再用你腦子裡裝的以前的零售業來匹配新零售。比如盒馬鮮生:它是餐廳,也是超市,是粉絲運營的入口,是物流中心,也是跟消費者強互動的一個場所。它不同於以往的商場,它也是零售業。
接下來,酒店、計程車、飯店等這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都會產生泛零售業態。
因為有人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商業。
如何基於雙線融合的大勢,去提升企業全渠道+新零售的適應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今天的消費者買的不再只是商品本身,而買的是品牌,買的是品牌背後的調性、風格、逼格、特色。
今天的中國,各領域一定能找到有一定影響力品牌的商品,但除去各領域的頭部品牌,超過80%的二三線傳統企業,嚴格來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只是造貨賣貨,升級一點的是起個名字,做個簡單的包裝,自己生產或找一個代工廠生產貨然後賣貨。
總之:不上不下,拼命做市場,拼命鋪渠道,到頭來,想要餓不死還得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
豈不知:用戶洞察決定著品牌未來的發展,沒有清晰的品牌定位,明確的品牌風格及用戶族群,到頭來只會在兜兜轉轉中陷入死循環。
這是病,得治!
要打造真正的有競爭力的品牌,需要在渠道、產品、資金、營銷、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未來商業該有的基因。
市場的競爭,終歸是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不具備綜合競爭力的企業都到了該歸位的時候。
傳統企業家到底需如何應對急劇變化的市場:
近日在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裡看到一個故事:
一位已經在當地非常受人愛戴的老師競聘新東方培訓師,但他害怕在評委面前演講。
這位老師的恐懼可以成為三層:
第一層,恐懼事情本身。害怕公眾演講。
第二層,恐懼的是害怕失去背後的價值。害怕不被評委認可。
第三層,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可能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害怕評委說,你很一般。
害怕自己無力面對不被認可的情況。
你的「人設」崩塌——從自我感覺良好,到徹底懷疑和否定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既不甘平凡,又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努力的所有原因。
有多少企業家正在背著一層重重的殼,裹足前行。
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應該謹記:
畏懼解決不了問題,前進才是成功唯一的曲線。
等待解決不了問題,最好的投資是自己,最好的時間是現在。
這就需要我們的企業家,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商業認知框架,一套系統網站的品牌營銷戰略地圖,只有這樣才能夠理解不斷迭代中的商業邏輯,從而才能 對未來市場趨勢做出精確的判斷,進而有的放矢的布局未來。
但一個明顯的事實卻是:
市場上有太多品牌營銷課程,都在做簡單的資料整合工作,即從眾所周知的公 眾號中摘取案例,運用學術框架加以分析,然後一股腦地倒給聽眾。
乍一聽像那麼回事兒,但聽完了,除了知道更多的案例,並不會有質的提升
—
因為沒有提供方法論,
更罔論如何將方法論落地,
道聽途說的案例故事永遠難以讓人記住。
所以這一次我們希望通過[韓志輝數說營銷社群]的形式做你的另一雙眼睛;
這一次,我們針對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商業環境,給你一套體系化可操作的營銷戰略新思維模型!
美國著名投資家,「股神」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關於思維模型有一套特別經典的總結,
他說:「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
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
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裡形成一種品牌營銷戰略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我一直堅信,並因此多年受益,
1、創辦人韓志輝博士:
韓志輝博士從市場一線開始做起,歷經銷售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等多崗位再到自己創立國內頂尖品牌營銷諮詢機構——光華博思特,通過自己多年企業品牌營銷實戰的積累,以及從碩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後的實戰凝練積累,總結提煉出了「十大競爭策略」、「全程營銷傳播模式」 、「品牌直通車模式」、「系統調研工具」、「品牌雙定位」、「品牌形象鑽」等有效系統運作方法,已成功運用此系統工具低成本打造出多個高附加值強勢品牌! 包括:思念食品、杜康控股、景芝酒業,海爾電器、太陽雨、易邦生物、聖泉集團、力諾瑞特太陽能、完達山、三元集團、禹王集團、獅王集團、富路集團、德誠農牧集團等兩百餘家企業和品牌進行深入合作。
作為國內以策略制勝的營銷實戰專家,韓志輝老師二十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品牌營銷領域的研究,善於以獨特而銳利的視角審視中國市場、中國企業, 韓志輝博士創建的光華博思特營銷諮詢機構先後服務過數百家中國企業,創造了一系列經典的品牌營銷成功案例,在農產品、食品、酒水飲料、太陽能、家紡家居、建材以及工業品領域均具有膾炙人口的案例,其中許多案例成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多所學府的MBA案例。
作為國內營銷策略領域唯一的博士後,韓志輝博士研究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並通過消費大數據的分析,構建了在網際網路環境下如何打造品牌的系統方法,包括:消費者購買模型、品牌構建模型、品牌價值模型、品牌雙定位、品牌傳播的四大工具等;並運用系統工具實現多個品牌的互聯品牌價值再造。「品牌雙定位理論」榮獲2017中國品牌營銷理論創新獎。
韓志輝博士帶領光華博思特團隊,成功打造了近二百個品牌,幫助了近百家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
.
2、社群的視頻課程價值——
48堂經典培訓課
是的,你沒有看錯
是48堂視頻大課!
熟悉韓老師的人都知道,要是不把每個點都琢磨透了,他絕不會講出來,
這48堂課,絕不是簡單的營銷思維介紹,更不是照本宣科的給你講講營銷理論,
聽完這48堂課,不敢保證你定能發財,但可以保證:每一堂視頻課程,都是韓志輝20年營銷實操及總結的凝練!
課程目錄:
以韓志輝博士原創總結的十大競爭策略為例,它會對每一個競爭策略模型都會做深入的琢磨,他究竟是什麼,能怎麼用,不能怎麼用,別人是怎麼用的,你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才能真正的掌握它們。
總之,通過48堂視頻課程,你將會得到:
(1)從戰略視角建立屬於你的營銷思維框架。
你要明白,天賦終歸是少數人的,通過這48堂課,為你的大腦搭建出一套優質的營銷框架思維模型,學會透過現象洞察營銷的本質。
(2)了解如何運用他們?
韓老師的每堂視頻課程,都會精選實戰營銷案例,不僅讓你知道他是什麼,還會告訴你怎麼用他。
(3)清楚他們的使用邊界。
這些實戰營銷模型,適合什麼類型的企業,適合什麼時候能用,什麼時候不能用,韓老師在課程中都清晰的梳理了他們的適用邊界,你懂得,這其實很重要。
3、社群的內容價值——
社群本身的內容對於企業主或高管來講講必須是有價值的;與其和企業主說「我很厲害」, 半為滿足虛榮心,半為讓對方自己「悟」到你的產品與服務能滿足他需求再與你聊回報,讓時間與精力從投產比上算事倍功半。
還不如對企業主說「讓你牛逼」——也就是『我的產品與服務能滿足需求,只要對方得給你什麼回報』,因此我們韓志輝數說營銷遵循「我厲害,不如讓你更厲害」的原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去下手去滿足社群裡面人員的需求,韓志輝老師作為國內品牌營銷策劃領域唯一的博士後,經歷過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了解企業的營銷痛點,能夠更精準的把握企業的需求法門,並給出切實有效的實施路徑與方法。
4、社群的工具價值——
從生物學界角度來講,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會製造和使用工具,掌握別人發明的好工具,是我們快人一步的關鍵,企業更是。
韓志輝數說營銷社群每月的營銷節點提醒,每周的時訊熱點、營銷策略點評,不定時的社群營銷資料福利發放,每月不低於三次的線上實戰培訓視頻大課,全年總計四十八堂。
5、社群的生態價值——
A.社群的成員之間因為都是各領域的企業的創始人以及高層管理者,對於各自企業中營銷領域面臨的一些問題,是有共鳴的,加入韓志輝數說營銷社群,就意味著打開了一個圈子的人脈資源,你可以留在韓志輝老師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裡,有更多的機會碰撞出好的企業發展思路以及相關資源。
B.韓志輝博士力求每堂線上大課分享內容都在行業的頂端,你聽完48堂課,我們會整理講過的所有內容到一個u盤,並快遞給你作為韓志輝說說VIP私享課的紀念。
6、社群會員招募須知:
(1)韓志輝博士一年的時間,親授48堂線上視頻培訓大課,視頻通過小鵝通app進行視頻直播或錄播。
(2)助理每周會整理10個左右關於營銷、品牌類的企業經營問題,由韓志輝博士在社群親自進行答疑。
(3)每周的時訊熱點、營銷策略點評;每月營銷節點提醒分享。
(4)最新籤名營銷書籍等營銷資料的贈送。
(5)企業家人脈圈子資源。
(6)課程費用699元/年。
7、報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