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風格鮮明的藏式小樓,一條條整潔寬敞的村落街道,家家戶戶門口盛開著粉色的玫瑰花。盛夏,記者驅車沿318國道穿過曲水縣城,來到該縣三有村。
伴著花香踏上致富路
2016年7月,達嘎鄉、曲水鎮、茶巴拉鄉的184戶712名貧困群眾搬進了三有村,作為西藏首批易地扶貧搬遷受益者,他們已經實現了有房子、有健康、有產業。漫步三有村,道路寬敞,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處處歡聲笑語,瀰漫著一種幸福感……
「阿佳,這次您一共送來9.41公斤的花瓣。」曲水淨土健康產業園的工作人員一邊跟查果說話,一邊麻利地打包玫瑰花瓣。
玫瑰花期已到,站在查果家門外,玫瑰花香撲面而來,查果姐妹三人熟練採摘著玫瑰花瓣。查果和姐姐曲珍、妹妹米瑪從達嘎村搬遷到三有村東區32號,由於姐妹三人身體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至今還沒有成家。在曲水淨土健康產業園區的幫助下,她們開始種植玫瑰花,花開時挑揀玫瑰花瓣,把花瓣賣給曲水淨土健康產業園區。查果告訴記者:「玫瑰花瓣一公斤十元,每天採七八次,一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在三有村,不僅查果家外有玫瑰園,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玫瑰園,走在街道上,空氣中瀰漫著濃鬱的玫瑰芳香。查果說:「種植玫瑰花不僅美化了村容,還增加了收入,現在村子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查果除了種植玫瑰,還每天去村裡的卓瑪民族服飾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做門帘、桌布縫紉工作,每月還有2500元收入。三有村聚焦脫貧攻堅通過建立「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已經帶動該村15名建檔立卡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在次旦卓嘎家,鋼筋水泥結構的藏式小洋樓裡乾淨整潔,客廳裡電視、藏式家具樣樣都有。
次旦卓嘎回憶道,搬遷之前,她和家人住在「下雨漏雨、颳風進風」的土坯房子裡。「在曲水鎮曲浦村搬遷過來之後,住進了新房子,村子裡環境特別美,我現在在派出所當廚師,每個月固定收入2600元左右,生活很有奔頭。」
產業扶持未來可期
如今,三有村的各項基礎設施齊備,「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得到全面保障。
在村委會前面就是三有村的衛生室,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設有門診室、治療室、藥房、預防接種室、健康教育室等功能科室,總投資75.6萬元。村醫生次仁扎西告訴記者:「我們對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可以進行有效快速診治,基本能滿足村民的醫療需求。針對重症、疑難雜症病人,能通過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進行遠程會診。」
54歲的村民巴桑面對記者的鏡頭笑著說:「現在,看病都不需要自己掏一分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我也相信靠自己的雙手未來會更好。」
村級助理員邊巴卓瑪在三有村工作兩年的時間,她說:「兩年來,我見證了村民們藉助國家脫貧攻堅一攬子優惠政策實現脫貧,如今在增收致富的路上不斷向前。」
「培訓一人,受益一家,帶動一片」已成為三有村常態。「村裡還組織開展就業培訓班,包括養殖種植技術、汽車駕駛、銷售員、公益性崗位技能提升以及保安等。」村主任桑珠群培說。「村民掌握了技術,就具備了轉移、轉崗和就業所具備的技能素質,老百姓心裡有了底,也實現了『搬得出、留得住』的工作要求。」
目前,三有村按照『合作社+貧困戶』股份合作形式,管理運營奶牛養殖合作社、藏雞養殖合作社、特種種植合作社,全村712人全部入股並參與分紅,截止2019年,全村居民人均純收入0.812萬元。
現在,三有村將目光轉向未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收致富上。「項目扶貧讓村裡真正擁有了『造血機能』,也讓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桑珠群培說,下一步村裡計劃結合318國道、曲水縣火車站等區位優勢,打造集休閒、觀光、體驗、採摘為一體的新型農業,整合拉薩河畔三有村產業資源,打造曲水「三有」品牌。
(文章來源:拉薩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