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好評率是真的爆炸了,但同時爭議也很多,這首歌能成為hit song嗎?符合hit song的標準嗎?
話不多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首走心的歌。(本篇不會很長也不會很難懂,請看官老爺放心食用)
首先,《天上的星星不說話》的立意、內容都是棒的,這點沒有反對意見吧?
歡歡寫樂評從來都是先從音樂本身入手,但面對走心的、充滿著情緒的作品就不能只強調音樂和音樂技術層面所帶來的效果。歡歡在微博上(官方微博是:常回音Talk看看)有聊過,技術並非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技巧的存在僅僅是服務於音樂,而技巧的發展和改變是為了表達音樂中心的想法,所以最好的選擇是技巧性和音樂性相結合相練習,而不是讓技巧成為全部的重點。
所以在面對充滿著強烈情緒的作品,就更不能只用音樂本身去評價它,要結合著來看。但各位要注意,這樣的綜合評判方式只適用於audio,也就是錄音棚版本的歌曲。
換句話說,在舞臺上,只要技巧、音樂性、情感、內容,這四個方面其中一兩個足夠強烈,那麼這首作品就極容易成功。注意,這裡的成功,指的是收穫的好評率。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就屬於佔據了其中兩個閃光點(情感到位,立意內容好),並且是在舞臺上表演的,this is a live show,所以好評率才爆高。
舞臺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它可以無限放大曲子中成塊的細節。比如咱們之前說過的bassline,加上自然空間混響,聲音一擴出去整個就在聽貝斯沉沉的低聲部。再比如層層疊加的情緒,在舞臺上就會被無限放大,感染力這塊兒是很強的。而且作曲家、作詞人、編曲人本身具有理性和感性,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就帶有創作者的理性和感性,創作者將音符和藝術組合作為表達的材料和媒介,去表達愛、痛苦、勇氣。當然這些音樂材料是情感表達的來源,但大多數聽眾只會注意到情感的部分,大家可能聽不懂你歌曲裡的技巧也不懂什麼搖不搖的,聽眾對於音樂的感受可能就是從情感層面出發,明白了這樣的情感,擁有了這樣的共鳴。因此,走心的內容是很聰明的選擇。
但選擇帶來的後果都不只是一面的。
走心的內容包含著太多太多topic,可以是戀愛,可以是辛酸的過往,可能是一些令人心碎的故事等等,《天上的星星不說話》選擇了這些topic裡最最揪心的話題,那就是父母親,然後又在父母親裡選擇了最柔軟的那一個,母親。不管大家身邊還有沒有母親,thugs are all sensitive mama’s boys,都是她們懷胎十月給了我們生命,她很平凡,什麼都給不了孩子,卻又把一輩子都給了孩子,驀然回首,她身形已經老的像個影子,像風中的舊報紙...
怎麼樣,是不是光看著文字就想哭了?歡歡這裡套用了許飛寫的《父親寫的散文詩》,雖然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但情感的指向都是一樣的。父母親和自己那種血脈連結,這種指向性極強的情緒渲染,只需要輕輕地描繪,淡淡地觸碰一下,就會痛到不行,更別說在舞臺上唱這類型的歌曲了,別忘了舞臺是一個能夠放大情緒的地方,選擇了這樣的topic,這樣的立意,這樣的內容,簡直是精準打擊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不管你和母親關係好不好,都能夠痛擊你那複雜的情緒。
可是歡歡剛說,選擇所帶來的後果都不只是一面的。選擇了這樣具有強烈指向性情緒的topic,還有一個後果,這樣的音樂也極其容易被內容所束縛住,因為情感太強烈了,太穩定了,可變性flexibility相對就變差了。
該怎麼理解呢?第一,聽這首歌需要有一個特定的心境。第二,聽完這首歌心情就變沉重變「不好了」。這裡的不好,不是網抑雲的那種emo,就是心裡比較不舒服,眼窩淺的還容易哭。
所以《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在hit song的考量之下,是不成功的。歡歡在上文裡說了,這首歌贏了好評率,因為足夠走心,這方面是成功的。但就hit song來說,是不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指向性太強了,hit song是任何心境都可以聽,任何人都可以從任何角度去展開聯想,儘管也有歌曲一個的主題和內容,但這些主題的邊界其實都很模糊。就像Travis Scott的《SICKO MODE》,你說他唱了啥了?無非是money/career/flexing life;再比如Kendrick Lamar的《HUMBLE.》,你說他又唱了啥了,他的內容是一個寬泛的範圍,討論所有現象;再比如Lauryn Hill女士的超級hit song《Doo Wop (That Thing)》,直接教做人,立意也很強烈,但沒有指向性沒有那麼的強。
再比如Tupac和Dr.Dre的《California Love》,這個歡歡就不多說了吧。(以上提的都是B榜hiphop冠單,熱單中的大熱單)
既然說到了Tupac,我們就來聊聊《天上的星星不說話》這首歌有提到的tupac的熱門單曲《Dear Mama》。用數據說話,這首歌登頂B榜hiphop榜單第一(五周),綜合榜單排名最高排名第九。當然這個成績已經算是hit song了,但和冠單相比還差很遠,california love可是登頂B榜綜合音樂榜單的第一併且待了兩周呢。
登頂綜合榜單是啥個概念,也就是擊敗了流行,讓hiphop成為流行。當然擊敗這個詞情緒色彩太嚴重,音樂不應該用擊敗不擊敗來評判,歡歡的意思是說tupac的這首代表作能夠登頂B榜,代表著這是真·hit song,大家都在聽,大家都會聽,各年齡階層都可以聽,不管是什麼樣的場景什麼樣的心境,都可以拿來很輕鬆地聽,聽完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這樣「出圈兒」的作品,不也是咱們對於國內hiphop的理想嗎?
就算是tupac的《Dear Mama》也不能完全構成hit song,《天上的星星不說話》也無法真正成為所有人都可以以任何心境去聽的hit song了。如果你說為啥要拿歐美的音樂環境和產業來和國內對比,歡歡這裡還是老生常談,對面的音樂產業和環境相對我們來說很成熟了,這樣的成熟不拿來當標杆拿什麼當標杆呢?可別當二極體,拿來當標杆當然也還是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再往成熟了走。
而且,這種涉及到父母親的,情緒強指向性又強的作品,很容易讓人忽略音樂本身的音樂性和技巧等等。就和上文裡說的那樣,其中兩個閃光點的光芒太強,尤其是在舞臺上表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大家就會選擇性的忽略原本不足的旋律線。
是的,這首歌副歌的位置所創作的人聲旋律線相對全曲來說有點薄弱。
tupac的dear mama副歌是採樣The Spinners樂隊"Sadie"這首歌(多說一句,這支樂隊主唱Phillipe Wynne在人聲即興方面無敵了,被評價為the best adlibber)。這裡的旋律線使用了Bm/B/Ebm/Abm,為了避免過分流行化,這個旋律走向很明顯套用了卡農a小調和弦走向,只不過都降了一下,因此這裡的hook並沒有做的特別完整。但《天上的星星不說話》的副歌就完全流行化了,做的太完整,套個小調黃金和弦走向根音連續下行,讓人一耳聽出來就很膩。
如果是復古走向把《魯冰花》的段落拿來用其實也還好,而且這樣的創作模式也更像dear mama,因為dear mama也是把採樣之一直接作為副歌了,可能沒有這麼做的原因一是不想太學tupac,二是這個音樂太老了,把採樣問題清下來不容易。
anyway,歡歡還是那個觀點,《天上的星星不說話》這首歌立意好,內容好,這兩個亮點在舞臺上足夠了,好評率高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兩個vocal也出色。但作為hit song,不是特別成功的作品,而且副歌過於流行化了,只能說是個帶話題的綜藝向好作品。
公眾號現在可以轉評贊三連啦!
留下你的三連再走呀~
我們現在有了官方微博:@常回音Talk看看
更多硬核樂評只在:
音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