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距離《甄嬛傳》播出已經過去了整整8年時間,但作為清宮劇的標杆,這部劇仍然被許多小夥伴念念不忘。最近「爭嬛大賽」就上了熱搜,網友調侃起了幾位喜歡甄嬛的男人。
《甄嬛傳》實力圈粉的原因,在於這部劇細節做到了完美。不僅劇情設定跌宕起伏,演員表演刻畫到位,就連道具、服裝也都盡善盡美。
在許多影視劇中,飯菜都是道具。雖然《甄嬛傳》在這點也不例外,但還是盡力做到了「我們不一樣」。
在有宮廷宴席這種必須吃飯的場合時,劇組就會專門請廚師來做飯,飯菜精緻味道香。陳建斌不僅經常吃,還會點評一下味道。惹得導演鄭曉龍哭笑不得,直言:別吃了!戲還沒拍呢!
而在一些不需要真吃的劇情時,道具組就更加創意滿滿,會利用道具菜來表達劇情。
在電視劇中,皇上雖然對華妃有諸多提防,甚至不惜用「歡宜香」來防止華妃有孕,但他對翊坤宮中的小廚房卻是真的喜歡。
在劇中,皇上不止一次表示喜歡華妃的飯菜,而華妃也經常做好飯菜等皇上到來。
那麼,華妃的小廚房都有什麼奧妙呢?在電視劇裡,鏡頭就給了翊坤宮飯桌一個特寫。菜品從樣式到內容,都大有乾坤。
桌上的飯菜有9道,而中間的一道做成了「5」星的形狀,這就表達了「九五之尊」。
而中間那道菜的瓷盤,是四四方方的形狀,寓意「四方洪福」,盤子上繪製了許多的蝙蝠,蝙蝠在古代則是「福」的象徵。連小小的飯碟也很講究,上面印製有「萬壽無疆」。
至於菜品,當時這部劇播出時,很多人都調侃桌上有一道「花菜」,有失皇家風範。
其實花菜在清朝初期才剛剛從歐洲傳入中國,並且種植地主要是南方,在北方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進口菜。出現在翊坤宮的飯桌上,不僅一點不跌份,還表現出劇組在歷史研究上的細緻。
這樣的一桌菜,展示出了華妃對皇帝的無限深情。
在皇宮中,皇后也對皇帝情深義重,也會認真地給丈夫準備飯菜,但每次吃到興起,宜修就會提起滿人祖宗「食不過三」的規矩,讓四郎很是掃興。
都說「食色性也」,大概皇帝在內心,其實對華妃也是有愛的。
年羹堯被殺後,皇帝與太后閒聊,就說世蘭的本性不壞,將來會給華妃一個貴人的位份讓她在宮中好好地待下去,還讓頌芝前去照顧,並依舊居住在翊坤宮。
但是其他女子一旦忤逆皇帝,或者家族失勢就會被棄之如弊帚,例如祺貴人。甚至連甄嬛在家人被打入天牢後,也幾乎淪為棄婦,被幽居碎玉軒。
可見華妃的用心還是換回皇帝的些許真心的,而《甄嬛傳》也用這樣考究的細節製作,換來了觀眾的長情。以至於每次重播,都會引發收視高峰。
看來電視劇在製作上,不僅劇情重要,細節也是影響觀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