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基來長沙啦!來錄快樂大本營啦!
在俺還沒整明白的時候,一個叫宋仲基的花樣美男已經橫掃天下少女婦女!都說男人無情,我看女人,尤其是中國女人更無情!幾年時間,國民老公已經換了N輪。上回某女還跟發誓要永遠忠於都教授的,現在非要我搞到宋仲基《快樂大本營》的錄製票。
那些還在打光棍的男士們反思了,為啥湯唯嫁到韓國去了,為啥現在女人寧願對著電視喊老公也不睬你?為啥?
據說看上《太陽的後裔》十分鐘,沒有妹紙不會被宋仲基給迷暈。其實宋仲基在韓國早就是迷倒萬千少女的美好存在了,天下第一的撩妹功底就算男人看了也會情商倍漲。
黑姐再次強烈要求有關部門反思!為啥咱錢多、人多咋就拍不出這麼瘋狂的大片?其實維和部隊中人數最多的是中國人…… 好吧,看來這塊空白市場要留給黑姐這樣的有志之士了。劇本我已經擬好了,名字叫《月亮的祖宗》。歡迎新銳導演重點關注。
除了5月11日《快樂大本營》錄製,宋仲基老公近期行程如下:5月14日北京見面會、5月21日武漢見面會、5月27日廣州見面會、5月28日深圳見面會、6月5日上海見面會、6月11日香港見面會、6月17日成都見面會、6月25日臺北見面會。
數不盡的大牌明星以做過《快樂大本營》的嘉賓為榮,無數的媒體同行爭先模仿,從1997年開播至今,19年過去,她依然獨一無二,萬眾矚目,誰敢說這不是奇蹟?千萬別以為背後支撐快樂大本營的是一群神人,其實那是群屌絲!
一組著名屌絲群像
曾經一個小姑娘播新聞的時候很生澀,把交通事故播得跟開玩笑似的,領導跑到面前說:換崗!她叫做李湘。後來她主持《快樂大本營》七八年,任何情況下她都沒有請過一次假。
有一個男孩兒,高中時就不安分,跑去湖南電臺找工作。嘚啵嘚的一頓嘮嗑,把美麗的主持人姐姐說動,當晚就讓他上了直播,男孩兒叫何炅。
有一個丫頭不招人喜歡,演戲演丫鬟,三進三出大本營,前兩次都被刷下來,若干年後又回來,這次終於沒再被趕走,她叫謝娜。
有倆孩子,忒可憐,沒事愛隨著高聳的湖南廣電大樓發呆,不知道自己離打鋪蓋卷還有多遠。因為主持一次節目常常說不上五句話,被人批為壁紙,他們叫吳昕和海濤。
有一個漢子是部隊轉業到電視臺當司機的,開始當製片人,工作沒人願意配合他,各種理由不服,他氣的把方案仍桌上:「你走你的,我自己也要把節目做好!」他叫汪炳文,首屆操盤《快樂大本營》就萬人空巷。
有個女生,領導讓她做主播,因長得不合當時那種甜美靚麗的標準,引來一片反對。結果她做的《晚間新聞》家喻戶曉。她叫張丹丹。
還有個女孩本來想從事化妝工作,在劇組被歐陽常林發現,預見這個女孩會成明星,第一個找她拍戲。後來這個姑娘成為多棲紅星,她是曹穎。
有個小劇務雖然資歷淺,但是很有想法和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被大膽啟用,他叫汪涵。第一次上金鷹節頒獎禮的時候,其實他也很緊張。
曾經有個副科級青年,沒啥資歷背景,公開競聘後,直接被提拔為處級,掌管一個頻道,結果他不負重託,做得風聲水起,他叫張華立。現湖南衛視總監。
現任廣電湘軍掌門人呂煥斌說:在湖南廣電一定要經歷一次一輩子最大膽的用人和被用。他絕對是有感而發,兩種都極致體驗,他都親身經歷。
黑姐說:不是人才不存在,而是你沒有發現人才的眼睛或者培養人才的能力。
一顆大樹是無法在花盆裡長大的。
為什麼那麼多屌絲在湖南衛視變身人才,因為領導的心胸和給予的平臺都很大。
有很多從大城市到二線城市長沙發展的大學生是這麼說的:我要到中國電視的最前沿去看一看。如果不去,我一定會後悔的!
湖南衛視既沒有平臺優勢、又沒有資源優勢,但她是一個能力型品牌。湖南衛視的能力是不斷創造新創造的能力。他們拍得出《烏龍山剿匪記》,也產得出《還珠格格》,你沒看過《玫瑰之約》,也一定知道《新青年》,你不看《天天向上》,也聽說過《快樂大本營》,你不追《仙劍奇俠傳》,也喜歡《花千骨》吧,有沒有發現湖南衛視本身就是一部超級變形記。她陪伴的是今天的年輕人和昨天年輕的你。
湖南東不靠沿海,西不沾大開發的邊,南邊沒有開放的窗口,北邊也不靠政治中心,不發達的農業大省,為什麼偏偏出了一個湖南衛視,為什麼在爭議、圍剿、抄襲中湖南衛視還越挫越勇,長盛不衰?這真是應該MBA教學中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切的根本在機制,一個折磨人的機制,磨掉人的才華、銳氣、最後把人的自尊也磨掉了,一個養懶漢的機制,把一些人養的白白胖胖,能幹的有才華的,他們沒發乾,只能去釣魚打牌。
在各種浪費中,浪費人才才是最大的浪費。燒掉一座房子,我們知道浪費了多少,但是浪費一個人才,浪費一群人才,你能計算損失有多大嗎?
知識分子什麼都不怕,就怕尊重,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感慨。別看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手無縛雞之力,但是知識分子一身骨氣,他什麼都不要,就要理解,你尊重他、理解他,他就拼命發熱發光。
優秀的人才都有一個毛病:恃才而驕。他有一定能力,他自尊心強一點,希望領導來發現他,領導還沒有發現他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就在觀望。但是非一流的人才沒有這個毛病,為什麼沒有這個毛病?他知道他講也講不過別人,幹也幹不過別人。怎麼辦呢?他就靠近領導快,所以別人還沒站上去的時候,他已經站上去了。優秀的人才,看到領導身邊有這樣一些人,不屑講幾句牢騷,講幾句怪話就走開了。優秀的躲遠了,不優秀的就天天轉。領導也是有血肉有感情,轉久了以後產生一個感情,即使是優秀的領導也不過如此,甚至把身邊這樣的人物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把他們送上領導崗位。
1979年湖南臺第一次公開向社會招聘。
1994年湖南臺改革用人機制,競聘上崗,
1997年湖南臺推出製片人制,人、財、物權下放。《快樂大本營》是製片人制改革的第一次試驗田。
2002年湖南臺再次全員競聘按勞取酬,末位淘汰。
湖南衛視的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沒有任何參照系的產業實踐。多年來湖南廣電用人、分配、獎懲機制不斷突破常規,形成了聚集人才、激勵人才 、珍惜人才的健康生態。現在員工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
在湖南衛視只要有新想法 新創意 、新點子, 哪怕最後不可行也一樣會得到尊重,被視為可貴的創新人才。各部門也都最大限度的尊重人才。努力去創造條件,搭建各種平臺,讓人才在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
曾經有個內部段子是這樣的:
主任:臺長,所有人24小時都在機房裡加班.
臺長:這怎麼能行呢!.機器怎麼能吃得消嘛。
在湖南衛視,工作的強度可見一斑。所以每年年終匯演,大家各種整蠱臺長,狠狠發洩。不過臺長更狠,直接要求員工現場意見上牆,大聲說出你的不滿。真是藝高人膽大。過癮!
今天,在網際網路浪潮的衝擊下,傳統媒體面臨巨大危機,湖南衛視遭遇的挑戰和考驗也是空前的。不過高層們一直是清醒的:
魏文彬:廣電湘軍生於憂患,所以驍勇善戰;我們今後千萬不要「死於安樂」。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生的死穴往往隱藏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魏文彬:看到湖南廣電的輝煌,我心裡感到一種悲涼。這種輝煌並不是說明我們做得多麼好,恰恰說明我們國家電視產業出於多麼落後的地位。
歐陽常林:保護自己,提升自身競爭力,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持續領先!
呂煥斌:有些部門要學會做湖南的溫州人,世界的猶太人,在人多地少,事業發展遇到瓶頸時,勇於像溫州人一樣敢於離鄉背井,利用湖南廣電歷年改革積累的經驗與人才,異地開花,賺天下的錢,徹底走出舊體制、機制的束縛。
張華立:一個品牌需要一些獨立從容的品格,就如一棵百年老樹,不管風雨飄搖還是謗譽交加,或者無人理會,他都站在那裡。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說:在面對呼嘯而至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它可以輕易地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甚至碾作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