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這一篇論文將SCI打下神壇

2020-12-23 老趙說教育

當地時間2月28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症狀」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在線公開發表。

該研究納入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來自全國31個省(市)共552家醫院的109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研究得出的中位潛伏期為4天(四分位距,2-7),重度、非重度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潛伏期達24天。不過,團隊認為,單純根據最小、最大值評估人群的潛伏期容易引起誤讀。

這篇論文的發表將會給其他正在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國家們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及中國的經驗。

同時這篇論文讓小編想起了近日網上關於SCI至上的爭論。

據統計,鍾南山院士現84歲,截止2010年,發表論文150多篇。到現在,200篇左右。如果按照論文統計時間和以20歲開始發表論文上看,鍾南山院士平均每年約2.78篇,也就是平均4個月一篇。

提名今年「最高科技獎」的李蘭娟院士截止到2016年12月,李蘭娟院士一共發表400多篇論文,其中被SCI收錄的有200多篇,相當於畢業之後每年平均四到五篇的SCI。

屠呦呦女士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默默無名40年卻救了全球上億人的命,這幾十年僅發了幾篇論文,最終卻連一個院士都沒有。

高福院士現59歲,截止2017年,發表論文累計450餘篇,到目前有500篇。而高福院士平均每年12.5篇,平均一個月就有一篇論文。

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在疫情爆發之後,置年高於不顧,逆行而上,在這幾個月裡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屠呦呦女士研製出了青蒿素,拯救了全球上億人的生命,這些都是國士。高福院士無論是學歷,論文數量都比他們強,卻在疫情中不實話實說,出現很大的紕漏。

現在一些科研機構和高校,把SCI論文相關指標當成學術評價,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這樣使得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一些科研機構、高校成了論文加工廠。

對於個人來講為了提高個人的學術地位,評定高一級職稱,獲取更多績效工資,少數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舍本而逐末,不是用心搞技術攻關、努力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水平,而是挖空心思,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完全放到了SCI論文上。

SCI論文確實可以體現出一個科研者的能力,但是發表的SCI論文如果不能解決我們目前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將他轉化成為成果,那麼這些論文只能說是空中樓閣。

對此,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論文容易發表在醫學SCI期刊
    1.有創新點投稿醫學類SCI期刊,所寫論文一定是原創的,而且必須有創新。醫學SCI期刊與那些繳費可以發表論文的期刊不同,他們對SCI論文的創新點有相當的要求。醫學SCI期刊中收錄的SCI論文都是通過SCI論文的創新點引起讀者的關注,越是好的醫學SCI期刊對創新點的要求越高。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
  • 復旦直博生一作發15篇SCI,擔任12本SCI期刊的審稿人
    來源 | 復旦大學、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會編輯 | 學術君在復旦的十年時光,經歷了從本科入學時對於醫學和公共衛生專業的迷茫,到進入課題組實習決定未來的幾年投身科研工作;從研究生一年級發表第一篇SCI論文、到畢業論文發表於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從學術之星
  • 什麼是SCI期刊、SCI論文
    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SCI期刊至今共計3400餘種。1、SCI是一部國際性索引, SCI期刊(別名《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 實用乾貨,關於醫學SCI論文的種類
    這是什麼類別?也是SCI論文嗎?劃重點!跟大家一起再複習一下醫學SCI論文的種類:SCI論文種類,就是我們中文論文中常說的發表在哪個欄目。相對於中文期刊,大多SCI期刊對欄目設置更為靈活,這也得益於國外對期刊頁碼(指傳統期刊,OA期刊已經沒有頁碼概念)沒有特別多的管控。當然,要發表 SCI文章,首先要了解英文期刊論文類型,這裡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每種期刊的種類設置、比如研究內容的數據量等。很多人提到發論文,第一印象還停留在必須要做實驗、有了數據後才能寫文章和發文章。
  • 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常遇到的7個問題
    一篇文章存在刊發的可能性不是因為出現了陽性的結果,而是能為其他醫學工作者提供學術指引,能解決別的研究未曾解決的學術問題。從以上方面看來,沒有一定文獻閱讀量就不會了解研究的進展,也不能為本研究提供一個學術定位。SCI期刊審稿人在審稿的過程中並不看論文的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最重要是看究竟有無學術意義。
  • 醫學SCI論文發表秘籍
    如何成功發表一篇醫學SCI論文?這是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比較關注的一件事。發表SCI論文究竟有多難?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對於那些可以將SCI論文信手拈來的大牛們他們又有哪些經驗呢?
  • 高水平SCI醫學論文的寫作建議
    醫薈園小編在這裡共享一些醫學論文寫作的關鍵點,必須對各位有一定的幫助。1、原創內容SCI論文的原創是基礎的學術道德,SCI期刊雖不容易過多明確提出規定作者的獨創性,但確保原創是SCI發布的壓根因素之一。獨創性也是重視學術研究的一種反映,有獨創性才有很深的學術論壇使用價值。
  •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sci期刊官網投稿是作者發表sci論文時比較常用的方法,簡不簡單,相對於不同的作者來說,有不同的答案。越熟悉,越專業,sci期刊官網投稿越簡單。sci期刊官網投稿,通常是作者自己發表sci論文唯一的選擇。
  • 「醫學SCI論文發表有省錢方法嗎?」「有」
    眾所周知,大多數醫學期刊發表論文需要收取版面費,有些還要收取審稿費。這對於一些收入有限的醫學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壓力。因此,有些醫學工作者就問了,有沒有省錢發表醫學SCI論文的方法?對此,醫刊匯有以下總結。
  • 期刊發表-論文發表
    因為能夠發表SCI論文非常非常困難,所以對於年長的科學研究人員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對於年輕的工人來說,能夠發表SCI論文是他們夢dream以求的,我們可以想像到困難有多大,而且難度很高!為什麼發表科學論文如此困難?另外,科學論文的發表代表什麼?接下來,我將向您詳細介紹為什麼很難發表SCI論文,並告訴您這是多麼困難,以便每個人都可以清楚地了解科研人員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 臨床醫學SCI論文的寫作順序
    SCI論文對科研工作者的吸引力不得而說,而對從事生物學、醫學與藥學專業的研究生而言,能讓自己的臨床醫學論文在SCI期刊發表更是一種莫大的榮耀。說的世俗一些,一篇臨床醫學SCI論文(哪怕是IF低於1.5分的期刊)會為一名碩士帶來不少榮耀。
  • 目標SCI期刊的選擇
    為什麼是僧^_^)來說,辛辛苦苦做完實驗是一件很有成就感也很高興的事情,但最後還面臨著怎麼樣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很關心的發表論文,而雖然目前我們在積極推進去論文化,去SCI化,還在去年推出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但是至少短期來看,一篇SCI還是畢業的硬性指標。那麼如何才能從眾多的SCI雜誌中挑選出一本適合自己論文的期刊進行投稿。
  • 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碩博畢業生等發表sci論文,往往會面對語言的難題,不知道每年有多少篇論文因為英文使用和表達不規範,而被sci期刊拒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許多作者選擇找專業人翻譯,就是不知道收費高不高。那麼,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 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
    sci期刊為了獲取優秀且符合本刊主題的文章,經常性地發起徵稿活動。有符合徵稿要求的作者,就可以根據徵稿要求撰寫文章投稿發表。但sci期刊太多,徵稿時間不盡相同。那麼,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sci期刊需要徵稿會發布徵稿的信息,這徵稿的活動,一是會在本期刊官網公布,二是與委託合作方公布。而這官網和委託方,就是個人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的渠道。首先,本期刊官網公布sci期刊有很多,每個sci期刊官網都隨時關注,不太現實,也沒有必要。
  • 醫學論文難發表?常笑醫學網幫你養成三個SCI投稿好習慣!
    隨著醫學發展的日益全球化,SCI論文也成為了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被引用率,既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基礎研究成果的標準之一,同時也是許多醫院招聘和晉升的重要考量。由於SCI論文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因而想要成功發表一篇高質量的論文自然並不容易。
  • 醫學SCI論文亂象:第三方代發、槍手橫行
    今年3月中旬開始,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撤回了43篇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醫學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該事件使眾多醫療機構的醫生陷入學術造假和學術不端的風波中,這些論文被撤回的理由是「相關文章的學術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同時,這批被撤回的41篇SCI論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全部由第三方機構為文章聯繫同行評審,並代為投稿。
  • 最新| 2017年SCI影響因子發布 各領域醫學期刊全都有
    每年六月中旬,都是無數碩士生、博士生,以及中青年醫學教師翹首以判的日子。因為這時候,WebofScience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總發文章數)情況。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
  • SCI醫學論文發表經驗分享
    1、在動手書寫學位SCI醫學論文之前,首先要在頭腦裡詳細構思SCI醫學論文的整體結構,多參考其他的SCI醫學論文的寫法,列出詳細的提綱,並儘可能的詳細,這樣在動筆開始寫作以後就不會脫題。2、SCI醫學論文摘要是SCI醫學論文的意義、內容、特點的高度概括,500字左右的摘要應該簡明扼要。
  • 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向sci期刊投稿論文發表,就必須寫Cover Letter。作為作者不明白Cover Letter代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入手,正確撰寫。那麼,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首先,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Cover Letter, 即投稿信,是論文投遞時,與論文一起發送給編輯的信件,其目的是讓編輯在閱讀你的論文之前,簡單了解你文章的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