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夏天結束之時,我一邊吃串串,一邊重溫了去年的一部電影。
《花椒之味》是一部改編自張小嫻的愛情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的電影,這部電影在2019年和《少年的你》同時參加第39屆HK電影金像獎評選。
最終除了美術指導獲獎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編劇、最佳電影均獲提名;也使得鄭秀文再次和影后失之交臂。
但儘管如此,鄭秀文在片中飾演的如樹一角非常出色。
如樹和父親在片頭就陰陽兩隔,但她和父親的感情關係卻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主線:如樹是父親三個女兒中最幸運的——
她得到了父親的陪伴,父親雖然忙於火鍋店的生意,但也參與了她的成長,
而他另外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常年和父親幾地分居,卻對父親的愛多於抱怨,這一點和姐姐如樹形成鮮明對比。
電影裡如樹和父親情感關係的這條主線,一直在引導觀眾加入對親情的思考,這非常考驗主角的演技:鄭秀文必須要把自己和如枝融為一體,如樹直到父親離世,對他真實的關心甚少,她甚至不記得父親是信佛還是信道教,不記得父親的出生年份,不知道父親還有另外兩個女兒。她越是後知後覺這些真相,越是埋怨父親為什麼不跟自己溝通,越是不說,兩人的關係越有間隙。
電影用死亡這一人生的主題做引,在如枝的幻覺裡,在生者和死者之間的對話中,尋求慰藉,彌補那些錯過的親情。
電影的底色是治癒的,這也導致了太模糊了父親這個角色在人倫上的不道義(婚姻關係處理不當,和不同女人有小孩,對子女教育的缺位等),它把筆墨著重放在了如樹的自我和解上。
如樹從一開始對父親離世的漠然,到在回憶中逐漸宣起內心對父親的懷念,再到和其他姐妹重逢、共同運營父親的火鍋店後所經歷的人生感悟,對父親的理解,
最終說出那句:我不怨你了,爸爸;這些演繹需要演員對角色內心變化有充分的把握,任何為了演而演的拙劣演技都會使角色翻車。
當年看《夏日嬤嬤茶》認識電影中的鄭秀文,再到《嫁個有錢人》、《瘦身男女》,我一直以為港片的娛樂性大於內容深度,演員飾演的角色的普遍風格也偏快餐化,人物個性單一,這使得演員的發揮空間很小,很難有好的發揮。
但好的劇本和題材不代表就一定能拍出好電影,還需要演員對角色有深入的體會,這是很多年輕的流量明星無法駕馭的,所以,當我們能看到像鄭秀文這樣的優秀演員,帶來更有深度和層次的演繹,實則是影視圈的一大幸事。
下一篇,我將重點分析《花椒之味》這部電影裡,五個不同女性角色的成長之路。
聚焦女性成長類型電影,認識和分析電影裡的社會教育意義,我是,關注我,不迷路!
.END.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