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幫結派在學校很常見,誰跟誰在一起學習,玩耍,似乎都是組織好的。如果有小組作業,分流派,那更是一場戰爭,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學生在底下搞小團體,為什麼老師不制止,原因是老師沒時間管理這些事情,也制止不了,學生組隊是自發形成的,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老師一般不會多說。
話說回來,搞小團體,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就是一幫人一起學習,討論幹勁大,在無聊的學習之餘,還可以相互交流心得,一起開懷大笑,下課之後,組隊在操場上玩團隊遊戲,不至於孤單,但是「弊」的一面就是學生之間容易拉幫結派孤立一些人,甚至挑起事端,導致同學之間的關係緊張,矛盾越來越深,影響班級體和諧,也影響學習。
所以小團體的形成對於學生來說就是站隊,一不小心站錯位置,就會成為大家孤立的對象,在學校發生這樣的事情也是挺可怕的。下面就來分析學校一般有那幾種類型的小團體。
一、學習型小團體。
這類小團體比較上進,一般都有班長,學習委員,文娛委員等組成,大家在一起基本都是討論學習和健康運動的,積極向上正能量,老師就喜歡這樣的團體,熱愛學習,團結同學,基本上這一類型的小團體都是班級裡的佼佼者,每次到做小組作業發言,這類團體都是優秀的表現者,受到大家的一致讚揚,這類小團體不會給同學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會讓班集體的學習氛圍變得良好,大家對於這樣的小團體也沒有過多的評論話語。
二、美妝型小團體。
為什麼稱為美妝型小團體,因為這一類型的小團體在大家面前的打扮和穿著總是顯得那麼與眾不同,是標新立異也好,是格格不入也好,尊重別人的潮流打扮,畢竟不是封建社會,只管欣賞就好了。這類小團體在學校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團體中女生成員居多,在一起主要以討論吃,喝,玩,樂為主,偶爾也會關注學習,不過這類團體一般家裡比較有錢,別人不愁前途的問題。
三、普通型小團體。
在學校隨處可見,三五成群,一起上課,一起下課,一起去食堂吃飯,很普通,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偶爾也會有小心思,不愉快,但是不影響團體成員的和諧。
團隊成員在一起主要是打發時間,去吃飯不至於一個人坐位置,沒有人陪,只不過需要有陪伴的人而已,讀書的時候最怕的就是一個人去食堂,一個人去上課,下課,碰到小團體,打招呼都會不好意思,因為人多力量大啊。
在學校你是不是也有站過隊,有什麼想法歡迎下方分享,喜歡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