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普拉西多.多明戈領銜的《和平的天空》音樂會是戴玉強、莫華倫、魏松三人以「中國三大男高音」組合正式亮相前的最後一次同臺獻藝。他們的表演獲得了大師的充分肯定。對兩個月後三人在人民大會堂的那場演出而言,此時「歌劇之王」的鼓勵無疑是份量最重的祝福。
今年距離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組成的「世界三高」在紫禁城放歌已整整十年。十年裡,國際樂壇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世界三高」組合已成絕響。珠玉在前,「中國三高」選擇此時在人民大會堂推出其世界巡演的首站音樂會,可謂魄力之舉。為此,記者日前專訪了戴玉強、莫華倫、魏松三位當代中國男高音歌唱家。
莫華倫
莫華倫
莫華倫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儒雅」二字:一身乾淨的休閒裝扮,風度翩翩,禮貌而周到。這位生於北京、長於香港,在西方舞臺摸爬滾打多年的歌唱家,眼下喜歡談論的卻是與中國有關的藝術話題。在他看來,「中國三高」的組合既非一時衝動的產物,亦非華而不實的噱頭,而是一件時機成熟、水到渠成的美事:「去年9月到現在,我們三人一起唱了七場。」
實際上,三人十幾年前便已相識,繼而不僅成為舞臺上的合作夥伴,生活中也成了要好的朋友。巧合的是,三人的年齡差距恰好與當年的「世界三高」一樣,彼此分別相差九年,正值男高音的黃金歲月。「小戴音色具有穿透力、為人聰明刻苦,魏松是我們三人中的老大哥,嗓音圓潤,典型的義大利美聲。」說起他的這兩位搭檔,莫華倫頗有惺惺相惜之感。
在莫華倫眼裡,即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三高」音樂會絕非一次性的商業演出。「三高」組合對他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品牌效應,他希望西洋美聲這種國際通行的藝術語言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有力手段——這從演唱會的曲目編排上可見一斑:整場音樂會既有經典歌劇選曲,也有大眾耳熟能詳的通俗曲目。「我與其他男高音合作過,但是都沒有持久性……等我們三個老了,希望年輕人繼承『三高』品牌,繼續唱下去,把它發揚光大。」
問及近期安排,莫華倫告訴記者,10月17日他將和另外兩名歌唱家投入音樂會的倒計時排練中。「今晚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趙氏孤兒》,不過下午我去看中網,有李娜比賽。人要懂得享受生活。」他開心地說。
魏松
魏松
魏松此次來京,是為了到國家大劇院演出歌劇《紅河谷》,而他接受採訪的地點,則是一位企業家朋友家裡。這位朋友熱愛音樂,午後休閒時光,約上七八位好友開懷暢談,間或彈唱一曲,雅趣盎然。魏松是此類沙龍活動的常客。記者面前的他,坐在鋼琴邊,手持雪茄侃侃而談,聲音渾厚,舉手投足間流露出曾經身為軍人的豪爽氣概。他坦言平時工作繁忙,每當「偷得浮生半日閒」,便喜歡與知己好友聚會切磋——「就像猶太人對藝術的態度一樣,高雅藝術在國內也需要有實力、懂藝術的人大力支持。」
身為上海歌劇院業務副院長,魏松深知高雅藝術面臨的困境,因此他對「中國三高」組合的思考,更多地是從市場角度出發:「我們每個人單打獨鬥的號召力畢竟有限。」而「中國三高」品牌的確立,意味著三人背後將有一支成熟的演出運營團隊,專門為這一品牌進行策劃、包裝和推廣。他興奮地透露說,「中國三高」正在為其世界巡演進行一系列洽談與籌備工作,假如一切順利,明年的柏林森林音樂會上,多明戈大師有望親自指揮「中國三高」,為世界各地的觀眾獻上來自中國的歌聲。
與莫華倫「英雄所見略同」,魏松認為,中國拿到世界上去的,不應當只有雜技、功夫這類表演。歌劇是一門主流的國際性藝術語言,「中國三高」品牌的確立適逢其時,稱得上是一項開闢性的工作。而魏松的老戰友、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歌唱家於雷更是毫不掩飾對「中國三高」的期待:「我在廣州大劇院看過他們的演出,觀眾反響好極了。他們三人組合,既各具特色又彼此統一,可以說是強強聯手,振興了中國的聲樂事業。」
十一長假還沒結束,10月7日,記者受邀走進戴玉強家中,跟進三高演唱會的準備情況。一進門,正趕上戴玉強在開嗓練唱,那渾厚圓潤的音色,精湛的演唱技巧瞬間就吸引了在場所有媒體的目光。 戴玉強忙裡偷閒,在練習空間給媒體朋友們介紹了三高演唱會的相關情況,以及包括他在內的,三位歌唱家的演唱特色。
戴玉強說:如何既用美聲唱法,又能唱出老百姓能接受的流行感覺,把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完美地結合起來,這其實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在曲目選擇上,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歌劇唱段,也有流行歌曲美聲唱法的新組合,另外每個人還有三四首獨唱部分。在談到選擇的曲目時,戴玉強興奮的說自己準備了電影《冰山上來客》的《懷念戰友》歌曲,非常自信的說:自己唱完了這個曲子,別人估計只能用流行的唱法了。另外戴玉強還分析了三人演唱風格的特點。自己更擅長抒情風格,魏松聲色雄壯有力,莫華倫聲音更有質感。所以三人合作揚長避短,結合自身的優勢,把每個人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大家。
(責任編輯:崔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