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初:我愛演悲劇女性

2020-11-07 南方周末

在話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張靜初飾演的松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長大後又愛上了「渣男」,在監獄裡結識的朋友也最終與她不再往來。 (受訪者供圖/圖)

2020年10月23日晚,張靜初站上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開始了由她主演的話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全國首演。這部話劇長達四小時,臺詞密集、情緒激烈、戲與戲之間切換很快,對演員的體力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驗。

觀眾像置身「楚門的世界」,圍觀了一個叫「松子」的女人慘烈的一生。故事從松子24歲時講起,到她50歲時結束。越悲傷的時候,她笑得越大聲,陣陣笑聲擊打人心;她一輩子都在尋求父親的認同,最後只能在幻影裡聽到爸爸說一句「松子你是最棒的」。爸爸把更多的愛給了生病的妹妹,懂事的松子成了被忽視的孩子。

張靜初把松子的人生脈絡想得很透,離家出走多年歸來,松子佯裝玩世不恭,殊不知妹妹從屋裡衝出來,喊了一聲「姐姐」,擊穿了她所有的「盔甲」,她肩膀劇烈抖動,掩面低下頭來,無言的細節裡,藏著她對妹妹複雜糾結的情感。松子人生最後的「高潮」出現在全劇3小時45分左右,五十歲的她變成了一個骯髒凌亂的「瘋老太太」。張靜初蓬頭垢面陷在垃圾堆裡,每個垃圾袋裡都是她過往人生遇到的人,她不斷舞動,與這些「過去」作戰,聲嘶力竭,直到消失在黑暗中。

「我從來沒有過這麼累的體驗。」張靜初說。她回憶起自己已有四十天沒有休息過,每天排練十到十二個小時,除了吃飯上廁所以外,一刻都不停,「一直撕心裂肺」。

在話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張靜初飾演的松子五十歲時成了個邋遢的「瘋老太太」。 (受訪者供圖/圖)

話劇版《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根據日本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由擅長肢體劇的戲劇導演趙淼執導。故事曾被拍成電影,成為大銀幕經典,電影裡異常鮮豔的畫面背景下,那個愛做鬼臉,笑得大聲,永遠取悅別人的松子,過著不斷被傷害與侮辱的人生,最後徹底被命運吞噬,成了悲劇女性。話劇版「松子」用灰暗色調替換了電影裡的誇張亮色,用大量肢體語言和舞蹈動作,營造出一種殘酷的詩意。

張靜初擅長演悲劇女性,出道二十年,她讓人們記住的角色,都是悲劇女性:《孔雀》裡,她演的姐姐高衛紅是活在理想世界裡的文藝青年,封閉小城裡的異類,嚮往遠方卻走不出小城鎮的那片天;《芳香之旅》裡的春芬,成長於「文革」時期,壓抑年代,一個花容月貌的女票務員,因心上人被當做流氓發配去勞動改造,被迫嫁給了年長的公交車司機(範偉飾),殊不知對方早已喪失生育能力;《紅河》裡的少女阿桃,童年時親眼目睹了父親慘死,受了刺激變傻;爾冬陞執導的《門徒》裡,她演的吸毒女阿芬,為了向有毒癮的丈夫證明憑自己的意志可以戒毒,才染上的毒癮。

至於張靜初自己,她的演藝生涯,在旁人看來也帶著悲情色彩。她起點很高,從2006年在電影《孔雀》中與顧長衛導演合作開始,與她合作過的導演是爾冬陞、許鞍華、馮小剛、徐克,搭檔的主演是成龍、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她的演技也頻頻得到各大電影獎的認可。

當她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2010年拍完《唐山大地震》,她卻拋開一切隻身到紐約留學。等她一年後回國,一切都變了。有六年時間,她一直在「爛片」裡打轉,「還會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事,戲拍著拍著,忽然間演員出事了,戲不了了之」。

現在回頭來看,張靜初沒有後悔過當初的決定。「我相信現在才是我最好的時候,有很多潛能可以爆發。如果沒有出去學習,我不可能是現在的我,我可能更紅,但專業能力上跟現在不可能是一樣的。可是專業能力弱,你怎麼走得遠呢?」她說。

張靜初和南方周末記者的採訪是在她結束完「松子」的上海首演,離開酒店前往機場的路上進行的。她已經卸下了演出前的緊張,明顯放鬆了下來。連演三天,每天四小時,對她的體能是極大的消耗,生理的第一感覺是「飢餓」,她一連吞下雞蛋、三明治。「從來沒有覺得這麼餓。」她不好意思地說道。提起前一晚的演出,她又興奮起來,滔滔不絕地講述。她覺得自己找到了久違的感覺,「像回到學校,一幫特別純粹的人聚在一起,那種對藝術的熱愛和付出」。

以下為張靜初自述:

「把那隻又乖又聽話的送掉」

松子的一生,就是一個漂亮女性不斷被傷害與侮辱的一生,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都是如此,最終被命運吞噬。我特別心疼她。

我覺得松子內心最糾結的地方就在於她的家庭,她一輩子都想得到父親的認可,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生病的妹妹身上,她反而成了那個永遠被忽視的人。她對妹妹的感覺特別複雜,既心疼妹妹、喜歡妹妹,又恨妹妹,因為妹妹的存在奪走了所有的關注,把她變成了一個對愛沒有太多判斷力,也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到了老年,她在幻覺中聽到爸爸說,松子你是最棒的。她就反覆問,爸爸,我真的是最棒的嗎?這是她一輩子最想聽到的一句話,但沒有辦法聽到爸爸親口說出來,爸爸已經走了。

松子和她爸爸的關係,跟我們這一代人和父母的關係很像。松子其實在小說裡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大學畢業,還是一個高中老師,她一直努力學習當學霸,但是哪怕她考第一名回家,爸爸說的也是「不要驕傲」,永遠不會說「你很棒」。我的父母也是這樣,不太會肯定你,生怕你驕傲,老是打擊你、說別人比你好。

所以松子會自卑,這種自卑會伴隨一生。我也是不自信,特別自卑,老覺得自己不夠好,當然這種自卑能夠變成一個正向的動力,讓你不斷去學習,永遠不可能驕傲,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痛苦。因為你不自信,所以你在生活中會很辛苦,所以我在想如果我有小孩的話,我不會讓他這樣。

前段時間我聽書,一位心理學家也講過類似的經歷。他弟弟患有狂躁症,於是從小他父親的注意力全都放到弟弟身上,從來沒有參加過他學校的任何家長會。等到他終於高中畢業,他弟弟那天狀況比較好,爸爸媽媽就帶著弟弟一塊兒來了。他在畢業典禮上演奏鋼琴,可正在表演的時候,弟弟的狂躁症犯了,就在學校禮堂罵人,他覺得很羞辱,就問爸爸,為什麼不可以把弟弟留在家裡一天。他爸爸說,如果你家裡有兩隻小狗,一隻特別乖,非常善解人意,另外一隻卻特別淘氣,見什麼咬什麼,如果一定要送掉一隻的話,我只能把那隻又乖又聽話的送掉,至少它還是招人喜歡的,還有人要它。那個心理學家說他當時就哭了。你想,這對於一個孩子一生的傷害有多大?他就是那隻又乖又懂事,但是會被父母送掉的小狗。這也是松子的一生,她努力想做那個最招人喜歡的小狗,但最後大家都說你沒事的,因為你那麼招人喜歡,你到哪我都放心。真的讓人放心嗎?不是的,所以我特別心疼她。

對待愛情也是。一開始我不是特別能理解松子,看電影的時候完全不理解,她為什麼會喜歡上這幾個人,這些都是大家眼中的渣男,換作我肯定不會作她這樣的選擇。排演這部劇,我覺得為我解答了這個問題。

我挺信服她跟車也(松子的初戀,立志當暢銷書作家)的愛情的,是在她最落魄(被學校誤會開除)的時候,第一次遇到了一個懂她的人。導演特別高明,把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人間失格》放到這裡,太宰治是車也的偶像。因為演這部劇,我去看了《人間失格》,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太壓抑了,那就是一個拼命討好別人的人格。但看完之後,我理解了松子,也理解了車也。他們都沒有真正愛的能力,但都要拼命裝出一副很開朗的樣子。太宰治也是,他經常扮傻,他實際上知道自己很傻,也覺得一點都不可笑,但是只要別人笑,他就覺得是自己盡了義務。所以最後自殺是太宰治必然的命運,車也也是這樣。藝術家是非常痛苦的,就像麥家老師在《人生海海》裡寫的一樣,他願意把所有的才華都拿走,只要給他一個普通人的快樂就好了。

松子太慘了,她一生最幸福的時光,反而是在監獄裡的那幾年,最危險的地方對她來說是最安全的。她在監獄裡遇到了一生的摯友,但後來她又遠離了這些朋友。我可以理解她的,因為她太孤獨了,需要找到一個永遠跟她在一起的人,朋友是沒有辦法永遠在一起的,所以當朋友不能理解她的愛情的時候,她只能選擇愛情。

我演到最後已經筋疲力盡了,到了三小時四十五分鐘時,我還要演一場撕心裂肺的戲,老年的松子已經精神錯亂了,她看到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不停地在交替出現,她要不停跟那些幻像作戰。我體力已經完全不行了,但好在那段戲的舞蹈性幫到了我,它本身能夠外化松子的內心世界。這是導演特別厲害的地方,因為大家看悲慘其實是承受不了的,但他用了舞蹈的外化,通過臆想,讓你有一種詩意的美,難過、殘酷、抑鬱,又有一點神秘,全部都合在一起之後,我覺得對演員幫助就很大。反而在演那段的時候,我們基本沒怎麼排練,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我一點都不覺得她慘」

我演的很多女性角色都是悲劇的,我的確偏愛演這類悲劇女性,因為我覺得她們身上有一種力量,能夠讓我有一種把自己撕碎的感覺。我挺佩服她們的,即便生活這樣了,還能努力活著。我覺得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有很多痛苦的,像這樣的角色會讓很多人感覺沒那麼孤單。

很多人記住我,是從《孔雀》裡的姐姐高衛紅開始的。李檣的劇本真好,我在看劇本的時候就覺得這個角色太有勁兒了,包括她在小樹林脫褲子,她那一脫,我就覺得這個人特別聖潔,因為身體不重要,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我一點都不覺得她慘,我覺得她活得很有力量,儘管她撞得頭破血流,但是她有對生命的渴望,是在這個世界上綻放過的人。

我記得我當時剛演《孔雀》的時候,受到過很多質疑,覺得我演得不像,因為大家看劇本的時候,想像中的姐姐應該是一個像芭蕾舞演員一樣飄逸的人,永遠脖子都是挺著的,特別仙兒。但我認為完全不是,因為我覺得姐姐對現實生活一點興趣都沒有,她在生活中一定是無精打採的。她為什麼要打扮,打扮給誰看呢?她的興趣在遠方,在傘兵、在天空,她怎麼可能在生活中提起精神?所以我演的是一個洩了氣的人。沒想到後來這樣演姐姐成了。

姐姐高衛紅跟我是有一點距離的,我可能做不到她那麼倔強,我從小被規範得太好了,到哪都會想別人高不高興、合不合適,我做不到這麼決絕。我演的這些角色離我其實都很遠,就是因為我在生活中不敢做,也做不到,所以才在戲裡盡情去爆發。你在生活中如果成為姐姐那樣的人,生活的懲罰是很嚴峻的,可能作為比較現實的我,還是比較難以承受的。

《芳香之旅》中的春芬,那個角色很像我爸爸那一代人。我們家床底下有好多好多獎狀,這麼大桶,一桶一桶的,有一次我奶奶家老房子翻修,還從天花板上掉下來一大桶獎狀。我爸爸就是那種永遠為了他的理想去拼的人,工作上一定要爭標兵,他永遠不在家,撲在工作上,拋家棄子的那種工作勁頭;對朋友一定是不拿人家一針一線,永遠都是自己吃虧。春芬就是他們那一代人,她到最後的那個失望,是被時代拋棄的失望,我爸爸也是,他一直走那麼快,等到廠子解散了,可能他也沒有拿到很好的退休金,會失落,其實跟有多少錢也沒有關係,只是會覺得,我一輩子到最後好像還不如人家輕輕鬆鬆的人,會有那種失落。我爸爸後來看了《芳香之旅》,說這不就是我嗎。所以這部戲算是獻給我父親的。

在《紅河》裡我演了一個傻女阿桃,我當時不知道怎麼演,又不想給她加什麼外部動作,就是那種很表象的傻子,後來我找了孩子的狀態。我去觀察那些五到六歲孩子,發現他們的專注力實際是很強的,而且他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邏輯裡,然後非常單純和熱情。後來我演阿桃看到張家輝,因為跟她爸爸的一顆痣長在同樣的地方,就覺得這是她爸,你說傻不傻。然後我也從造型上找感覺,那個故事發生在中越邊境,我就每天趴在中越大橋看那些來來往往的越南人。我的那些衣服都是從越南老太太身上買的,她們身材都特別苗條,很多衣服都穿了二十年以上。我還故意穿一雙很大的拖鞋,小孩子不是都喜歡穿大人的大拖鞋嘛。最後導演說,每次進剪輯房我都不覺得這個人是你。

很多觀眾也記得我演《門徒》裡的那個吸毒女阿芬,她其實是為了向丈夫證明人是可以戒毒的,才染上了毒癮。我拍的時候就設想了一個場景,阿芬就是困在深井裡的人,拼命想爬出來,眼前只有一線光,吳彥祖(演的角色)就是給她遞了一根繩子的人,她剛要夠著,繩子又被抽回去。她對生的渴望,對於美好和愛的渴望特別強烈,所以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

在電影《門徒》中,張靜初飾演的阿芬想幫助男友戒毒,自己卻也染上毒癮。 (資料圖/圖)

演這些角色都需要很強的信念感,我演《門徒》的時候採訪了好些個吸毒的人,而且都是戒斷兩次以上的人,都是1990年代末吸毒的,有些是國企的會計,突然間經濟條件好了,有了錢不知道該幹嘛,就嘗試一些新鮮的東西,嘗到了毒品,然後人就毀了。後來我發現,第一,她們根本不知道吸毒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第二,她們根本戒不掉。她們出去,只要有個人拿個白粉,她就一定會接的。我覺得太可怕了,後來我就想說,如果演這個角色能讓大家提前看到這個後果,吸毒真可怕別碰了,可能就會有一點點意義了。

「這些年你都經歷了什麼?」

我這個人比較叛逆,你越讓我怎麼樣,我就越不怎麼樣;你越讓我維持市場佔有率,我越不願意被名利所縛。2010年演完《唐山大地震》,我就跑去紐約留學了,因為那個時候已經變成一種守業的狀況,大家對你期待很高,所以你就要多拍片,宣傳也不能掉。你就會覺得活得很惶恐,有一種為了保住這些東西,做很多不願意做的事情(的感覺)。我說那我就不要了,我就走開,我覺得反正回來後工作還是會有的吧,所以說走就走了。

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張靜初飾演的方登童年時遇到地震,媽媽面對兩難選擇時,救了她弟弟,放棄了救她。 (資料圖/圖)

回來之後,好像機會少了很多。我也很少再遇到《孔雀》那樣的劇組了,就是能夠提前進組三個月,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為了戲學習一門新的技能,比如桌球、手風琴,然後一整天就拍一場戲,準確地說是一個鏡頭——降落傘那場戲,我們就拍了一整天。現在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求劇組說,能不能早一點到,我們做一些這些方面的訓練。還有的時候,你到了,對手演員不到,就是大家都很忙的感覺。

市場很殘酷,我從紐約回來以後,大概有六七年時間,大家看到我好像一直在拍爛片。但其實很多時候演員演戲是很被動的,所謂「爛片」,你進去之前並不知道。比如《富春山居圖》,我去的原因是華哥(劉德華)籤了監製的工作,我想最差的結果是這個新導演不行,也會有華哥來兜底,終剪權也在華哥那。但我沒有想到,華哥最後沒有行使這些權力。一進去你就發現不對,但是你人退不了了。

後來還會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事,戲拍著拍著,忽然間演員出事了,戲不了了之。有三四年我覺得很詭異,好像特別流年不順。但我本身是一個比較阿Q的人,每次碰到這些事,我都會想辦法轉化到比較積極的一面。比如我們拍《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的時候,戲拍了一半,演員出問題,戲停了。我就想,本來一直計劃要去轉山沒時間,正好戲停了,我就一個人去了格爾木。

但也有後遺症,這兩年我進劇組之前,大概開機前三天,我都會失眠,根本睡不著,擔心新的導演、新的演員,不知道能不能溝通,能不能合作,這戲能不能拍好。其實演員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你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你看到可能這幾年我接的戲一般,但是找來的片約還是不少,你們現在知道的很多大火的戲,包括電視劇,我也錯過了,其實就是之前的影響,會猶豫很久,怕再接爛戲。

我一點都不後悔當初離開的決定。我自己覺得人一生的財富、名利都是固定的,看你怎麼取,是在年輕的時候都取完,等到心慌慌的時候發現自己空空如也;還是省著點,先用它做到了經濟獨立,然後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比如去留學、去看戲。

現在我回來,覺得比十年前的我在專業上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你沒準備好的時候,可能很多機會都來了,人家說你演得不錯,但我知道自己還不行,包括《門徒》,其實我都知道自己勁兒使得有點大了;包括《天水圍的夜與霧》,我對自己的表演不是那麼滿意,我覺得少了一些意外。

在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中,張靜初飾演的曉玲長期被丈夫(任達華飾)家暴。 (資料圖/圖)

現在我不敢說是天才的表演,但起碼比原來進步很多。我記得特別清楚,2018年我演《無雙》,我剛到現場,第一場拍的就是審訊戲,我大概才演了一個鏡頭還是兩個鏡頭,製片人就把我抓到旁邊說,這些年你都經歷了什麼?我說怎麼了,他說你變化好大,進步好大。莊文強導演的太太也是,她剛進機房看兩眼,就感嘆說你這幾年怎麼了。我說是,我學習了。

這兩年,大家都在說「乘風破浪的姐姐」,說的其實就是女演員,尤其是中年女演員的困境。我從來接戲都不是很容易,為什麼挑到那麼多爛戲呢?就覺得怎麼都得拍倆吧。這幾年我反而覺得好了,一些文藝片開始回來,一些類型片開始出現,現在是好電影能出來的比較好的時候。

年齡焦慮,生活上我可能會有一點,就是到了這個年紀我到底要不要結婚,要不要有小孩,我會有這些焦慮,但在工作上我完全沒有。我對我的事業,從來沒有過一刻的擔憂和焦慮,這聽起來好像是虛偽的話,但事實就是如此。這個底氣就來自你是在學習。你有沒有好,只有你自己知道,而且我也不是一個真的沒有演出機會的人,遲早能被大家看到,這個就是長跑和短跑的問題。可能在別人看來,覺得你好像消失了,還有人說我被封殺了,都好好笑。其實我根本不怕你把我甩到谷底,那樣的話,我反彈的力量更強。我更怕站在山峰上,那樣風吹得好冷,周圍也沒有人。受期待是一個最累的事情,相當於人家給你穿上了高跟鞋,你還能跑馬拉松嗎?所以我覺得現在多好,你最好對我一點期待都沒有,但我在專業上幾斤幾兩,我自己心裡有數。

我相信現在才是我最好的時候,有很多的潛能可以爆發。人家可能認為我是盲目自信吧,我覺得如果沒有出去學習,我不可能是現在的我,我可能更紅,但專業能力跟現在不可能是一樣的,可是專業能力弱,你怎麼走得遠呢?

我每一次演出都很拼,就是不惜力,爾冬陞導演也這麼說過我。演員只要惜力,觀眾就能感覺到。你用生命掏出來的東西,是給觀眾的一個禮物,他們能收到,這是你用技巧去演所永遠沒法代替的。

所以我這次來演話劇特別開心,終於碰到了一幫特別純粹的人,大家只是熱愛舞臺,想把這件事情做好,他們讓我感覺到一種久違的,對於戲劇、藝術的熱愛和付出。我每天排練雖然累成狗,但一進排練場就活力滿滿,回到家才發現自己體力透支,就一直在這個循環裡面進行。

在電影《孔雀》中,嚮往著天空和遠方的張靜初在生活中被視為異類。 (資料圖/圖)

我以前從來沒想過我會做演員,一開始有點牴觸。可能很多人對演員會有偏見,我一開始也有。我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演了一些戲,包括演完《孔雀》之後,別人只要一介紹我是演員,我就感覺臉臊紅,感覺人家說我是演員,就等於說我沒文化。後來真的接觸到很多藝術家,像陳道明老師,你會發現原來演員是一身的功夫。前段時間我本來要在國外拍一個跟教育有關的題材,為此我讀了很多跟教育有關的書。包括我拍《冰風暴》,學了很多戶外登山的技巧。在每一個角色背後,我都要做很多背景調查,其實就是不斷完善自己。演員這個工作,你要把它當成藝術來做,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職業,你如果把它當做沽名釣譽的工具,你就辜負它了。要不然我之前為什麼排斥呢?我為什麼會走,就是因為我覺得天天為名利,天天告訴我一定要有市場佔有率、曝光度,我覺得好煩躁,我找不到意義。現在我慢慢找到了,這個工作其實蠻好的,只要你夠真誠,你的影響力和你塑造的每一個生命角色,都是能夠傳遞出去的。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

相關焦點

  • 對話張靜初:終於可以演一個強悍的女性了!
    對話張靜初:終於可以演一個強悍的女性了!「我揣著電影夢,他跨界當導演,我相信做遊戲的人在影片視效方面應該能夠完成的很好。」出於對新鮮角色的挑戰與對導演的信任,張靜初踏上了此片的拍攝之旅。在觀眾看來,片中的視效部分確實水準在線。
  • 張靜初演《脫軌時代》人妻 首任製片人殫精竭慮
    張靜初演《脫軌時代》人妻 首任製片人殫精竭慮 據了解,張靜初除了擔任該片女一號,此次更是「脫軌」挑戰製片人的角色。而她也笑稱,首次擔任製片人所要承擔的壓力和勞累,曾讓她一度感到「累覺不愛」。放棄導演身份 積攢經驗轉換身份做製片    在《脫軌時代》中,張靜初首次挑戰了演員之外的第二重身份——製片人。前期籌備,選景,劇本籌劃等幕後工作,張靜初都親力親為。
  • 張靜初是《無雙》唯一的敗筆?
    【預警提示:有劇透】前兩天給我們寫過《野心勃勃的辛芷蕾,可惜了》 的@千河 姑娘,在看完《無雙》後,心情很Down——「我覺得《無雙》最大敗筆就是張靜初,要是能換成許瑋甯啊,吳可熙啊,多好!」「又有高知氣質,又有美豔皮囊,才是能把男人迷得七葷八素,不惜跨國犯罪也要愛得死去活來的女人...」
  • 張靜初「消失」的那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我想他敢找我演,那管它合不合適呢,反正我又不虧,我就去了。但是沒想到我居然可以演,演得還不錯。這部戲改變了我一些為人處事的性格,我之前太害羞太緊張了。演完《花腰新娘》,我整個性格都打開了,有點瘋瘋癲癲,跟神經病一樣,還挺好玩的。《花腰新娘》,給她帶來了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 MonkeySo總冠名的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上演,張靜初坦言...
    小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擁有眾多的書迷,被稱為「當代女性心靈史詩」,其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堪稱經典,被稱為「日本必看前十電影」。被松子用心生活的勇氣打動這次的明星舞臺劇版本則是由實力派演員,國際影后張靜初主演。選擇張靜初出演松子一角,不管制作團隊還是觀眾都認為她再合適不過。張靜初也坦言,出演舞臺劇版《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對她來說是職業生涯中巨大的一次挑戰,背負巨大壓力,需要「拿命」來演,就如角色松子那樣用盡全力,耗盡最後一絲氣力。
  • 拒絕章子怡,錯失湯唯,張靜初的柔弱演活了《唐山大地震》
    「拒絕了章子怡,馮小剛又想找湯唯演「方登」這個角色,當時想找湯唯,湯唯眼神裡頭有那種委屈感,後來我都準備讓她試裝了,但她也不給我答覆,是能用還是不能用,所以後來我就想到了張靜初。」就這樣轉了幾輪,方登這個角色花落張靜初。
  • 話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北京巡演 張靜初演技大獲好評
    由趙淼導演、張靜初領先主演、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山田宗樹同名小說的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北京首演大獲好評。強大的演員陣容、專業的製作團隊以及精美的舞臺效果都令觀眾讚不絕口,飾演女主角「松子」的張靜初更是憑藉精湛的演技和過硬的舞臺表現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讚賞與現場觀眾滔滔不絕的掌聲。
  • 張靜初:每個人在愛情裡都經歷過卑微
    成了觀眾在互動平臺爭論最多的話題。「我其實飾演了三個角色。兩個是肉身在世的女性角色阮文和秀清,一個是男主角郭富城飾演的李問的幻想。」張靜初在近日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如此回答。儘管是雙男主戲,張靜初卻是整個電影的線索和關鍵。故事因情而起,張靜初在一次次的情節反轉中不斷分身。
  • 張靜初談與林志玲演"情敵":還好是在電影裡(圖)
    張靜初談與林志玲演"情敵":還好是在電影裡(圖)     劉德華考慮做導演    現場媒體問及劉德華這次角色的特點,他提前洩密:「我演的角色就是一個搏命特工,也是一個好命特工。片中確實因為好色,被很多美女修理。」劉德華還不忘自我調侃,「就是我的本色演出,因為要和很多漂亮女孩演對手戲,心裡就走神,後來和男生對打的時候心裡就舒坦多了」。
  • 被爛片纏了10年的張靜初,一爆發驚豔了《無雙》
    秀清剛出場之時,以阮文的身份亮相,但還是展現了自己的個性,冷豔、高貴、霸氣側漏,她陪李問演起了一場戲。阮文則是一位頗具藝術家氣質的女性,一直都是淑女型的形象。但其實秀清只想搞明白一點,她是否只是替代品,李問是否真的愛她?可是,從李問的言語中,她聽出了意思,內心無限惆悵,點燃了一支煙,背對著李問,偷偷落淚。
  • 張靜初素顏主演《我的影子在奔跑》 揭秘自閉症兒童的愛與隱忍
    電影海報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李巖)《我的影子在奔跑》終於定檔2018年1月16日。但因為種種原因,本應在2013年6月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一直被雪藏5年後,才得以重回院線。這是一部母愛隨行的感人電影,電影中張靜初全程素顏跨越17年演繹了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母親。
  • 張靜初:惜力很沒勁
    暌違舞臺已久的張靜初,這一回飾演的是松子,飾演那個即便跌入了深淵,深陷了泥沼還在望不到盡頭的世界裡愛著的女人。提及松子,她會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日本初代電視劇《阿信》,或想起《東京愛情故事》裡的莉香,都是忙著和命運交手又永不低頭的女人,「身上一種愣頭青的勁,那個勁兒就是不放棄,哪怕只有一點點希望,哪怕別人給了我一點點的愛,我也要全力地愛。」
  • 張靜初 | 屬於我的《無雙》世界
    《無雙》中的張靜初是很多面的,是她演的電影裡面飾演不同人物最多的一次。在一個電影裡面一直換身份,還是她第一次嘗試。因為電影時間順序是打亂的,所以每一個身份出場的時候都是幾場戲,在很短的時間裡讓大家很迅速的感覺到這不是一個人,很有意思,所以她覺得這種新鮮的嘗試出奇的有趣。在談到第一次和發哥還有郭富城合作的感覺怎麼樣時,靜初說:「發哥是第一次合作。
  • 張靜初:惜力很沒勁
    暌違舞臺已久的張靜初,這一回飾演的是松子,飾演那個即便跌入了深淵,深陷了泥沼還在望不到盡頭的世界裡愛著的女人。提及松子,她會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日本初代電視劇《阿信》,或想起《東京愛情故事》裡的莉香,都是忙著和命運交手又永不低頭的女人,「身上一種愣頭青的勁,那個勁兒就是不放棄,哪怕只有一點點希望,哪怕別人給了我一點點的愛,我也要全力地愛。」
  • 張靜初:特立獨行的矛盾體,骨子裡低調的豁命感
    她是劇拋臉,每演一部戲,演什麼像什麼,下一部戲也沒有上一部戲的影子。但有一點相同,她的演技裡有一種天生的豁命感,她所有的角色都有著對愛恨交織的希望和絕望,也有著對生死的不畏與掙扎。每一個角色,張靜初都能豁得出命去演。
  • 被侮辱被損害的張靜初,和她背後的5位導演
    顧長衛對於自己與張靜初的傳聞,坦率地說:「我很懷疑是播《中國式離婚》那會兒,有人故意搞出來的,不過很感謝大家對我個人生活的關心,雖然這讓我有些不自在。所有緋聞都不會影響我對張靜初的看法,只要我的角色適合她就讓她來演。」
  • 《萬有引力》尺度大開 張靜初、郭濤演激情床戲
    《萬有引力》尺度大開 張靜初、郭濤演激情床戲   近日媒體秘密探班由郭濤、張靜初、莫文蔚、戴立忍、文章等眾多明星加盟的《萬有引力》劇組,卻恰好碰到劇組清場,只能等候兩人的重頭戲完成之後才能進行採訪。
  • 張靜初演「被嫌棄的松子」,感恩成都觀眾:這是場特別難忘的相聚
    張靜初在開演前也發微博表示:「劇場很美,感恩成都觀眾,這是一場很特別很難忘的相聚,請大家做好防護。」伴隨著輕柔的鋼琴聲,泛黃的童年記憶浮現在舞臺中央,斯斯與帆組合唱的空靈主題曲,把觀眾漸漸帶入故事情節中。當天晚上,由趙淼執導、蔣方舟擔任文學藝術策劃、張靜初領銜主演的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在四川大劇院進行成都站拉開首演帷幕。
  • 張靜初好運來襲,被提名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排名第一
    那麼年輕漂亮的女孩,學美術出身,還在電視臺工作過,在北京語言大學進修英語,演技紮實過硬,還專程去美國深造,我永遠忘不了在《唐山大地震》裡那個遠嫁加拿大操一口流利英語的張靜初,她走的是國際路線,可是,也就差那麼一點點運氣吧,演戲演到燒腦,拿獎拿到手軟,可在國內就是不紅,還鬧出一身的緋聞來,命運對她不公平。
  • 拋開雙影帝的加持,電影《無雙》裡張靜初的魅力才叫人難忘!
    有人說張靜初能獲得影后提名是沾了兩位大男主的光,因為《無雙》中女性角色的戲份並不多,僅憑几個畫面就入圍金像獎,不過是照顧到了莊文強的面子,想要成就一部新的經典港片。《無雙》作為懸疑犯罪片無疑是合格的,莊文強編導,兩位影帝加持,發哥和郭富城同時回歸,再現梟雄傳奇。如果剔去電影中的女性角色,發哥和郭富城完全可以組成真愛CP,小馬哥的霸道加上畫家的柔雅風度,電影的看點不減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