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覺得《一步之遙》很爛,我覺得之所以出現口碑下跌這樣的情況,跟一部分人進行的輿論引導有關。2014年12月16日該片進行了第一次媒體看片,看過之後有一些記者發表了對該片的差評,說一個大師拍出一個看不懂的電影,這影響了後來的輿論走向。
於是大家就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這部電影,說它「像春晚一樣」「再也不如《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樣有靈氣了」。這種反權威的勢頭,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姜文這個人給人們的感覺。他面對媒體的確曾經很不客氣,跟記者針鋒相對的回懟,讓很多人對他聞風喪膽,網上還出現過「採訪姜文的正確方式」的討論。所以媒體也就可以發揮媒體的力量對他反擊。
普通人對《一步之遙》的看法也褒貶不一。曾有一個節目採訪一位看完該片的觀眾,問他感覺如何,他回答:「你想往深裡看,就往深裡看;你想往淺裡看,就笑笑就算了。」這話感覺像廢話,但不就是這樣嗎?你是學究,就可以研究一下它的內涵和深意,普通觀眾當做消遣也無妨,大家花錢圖個樂,「像春晚一樣」不也是證明它有娛樂性嗎?
我覺得這部電影講的其實就是如果一個人太過特立獨行,在社會上該如何生存。片中的主角馬走日對社會就不適應,從清朝到民國,辮子被剪了他痛哭流涕,被抓進監獄,被逼拍電影,後來又做了一個反抗者,卻還是被殺死。馬走日打武六時說:「你為什麼要醒過來呢?你假裝昏過去不就什麼事兒都沒了嗎?」這就像我們如果面對社會的黑暗也選擇忍受,是不是也就沒事了呢?但是姜文肯定不能,因為他活得真實。
所謂的一步之遙,我認為跟名字裡的隱喻。項飛田苟且偷生,但他戴馬嚼子的醜態只有馬走日見到過。中國象棋中,馬比相少走一步,這也就是所謂的「一步之遙」。
馬走日的死也非常的浪漫主義,從風車上跌下來死了,而完顏則是開著車衝著月亮飛過去了。姜文的電影一直都有魔幻現實主義的意味,這才是他電影好看的地方,儘管這個電影是根據閻瑞生案改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