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盛評《歐洲故事》香港純弦三重奏與易有伍的傑出作品

2021-01-20 雨果唱片



文/中國臺灣音響評論家 劉漢盛,轉載自普羅影音網


所謂「歐洲故事」,就是以歐洲音樂來敘述一段一段的心情故事。而香港純弦是一個六人室內樂團,2004年在香港成立,成員來自各方,大部分是香港管弦樂團成員,包括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以及來自臺灣的李哲藝(豎琴、編曲)。團員個個都有一身本領,音樂總監也是第一小提琴的梁建楓是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團長。而大提琴家康雅談其實是俄羅斯人,1976年生,演奏大提琴已經出神入化,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換四條弦繼續演奏(使用老弦)。在這張CD中出現的只有梁建楓、康雅談以及李哲藝。


易有伍是誰?音響迷都知道他是香港雨果唱片的老闆兼錄音師,雨果唱片多年來錄製非常多的各類音樂,其錄音的自然與發燒在音響界中早有定評,我可以加上一句:如果您覺得雨果唱片錄音效果不好,絕對不是老易的問題,而是府上音響系統與您調聲Bias所致。雨果唱片的錄音效果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錄音場地、音樂內容而變,有時慷慨激昂有如坐在音樂廳第一排、有時又深情款款,好像坐在音樂廳中段位置,但又不失其清晰與親密性,這張「歐洲故事」就屬於後者。


有關李哲藝,我在「潮想起」那張CD中已經有過介紹,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經常看到李哲藝的名字出現,但卻不知道原來他在音樂成就上那麼厲害。他曾經在一個月內編寫完成七場音樂會所需要的音樂;也曾在一天內完成整部戲劇的配樂;還有一個晚上就編寫完成10首樂曲,這樣的才華真的過人。他11歲時就跟高雄市青少年管弦樂團演出豎琴協奏曲,12歲就新班牙長笛大師演奏莫札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國中第一個暑假就在餐廳彈豎琴賺錢,也推銷報紙,業績第二名。高中時無師自通彈吉他,還在第一屆雄中雄女大露營中擔任電吉他手。唸文化大學時參加華岡合唱團,也參加各類歌唱比賽,當年文化大學民歌比賽第一名是謝宇威(客家歌手),第二名是熊天平(聽民歌、流行音樂的都知道他),第三名就是李哲藝。顯然,李哲藝小時了了,大了也很行。


這張「歐洲故事」演奏了12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西洋音樂,所有的編曲都由李哲藝完成。第一首就是大家很愛聽的Scarborough Fair,這首原本是Celtic音樂,後來被用在電影「畢業生」中,由Simon & Garfunkel二重唱唱紅。現在以小提琴、大提琴、豎琴演出,其感人的音樂氣氛在很棒的三重奏音響效果催逼下,一下子就抓住人心。其他11首曲子同樣也是大家都會喜歡的曲子,我打包票。


其實我介紹這張CD的重點不僅是音樂編得好聽,演奏得好,更重要的是錄音效果優異。這是在香港沙田鄉議局大樓會議室所錄製,時間是2013年6月13日。錄音時易有伍在每個人背後放了一面擋板,讓聲波不至於在舞臺上四散。此外每個人前面都有一支大概跟眼睛齊高的主麥克風,另外還有三支高高撐起的麥克風架,上面的麥克風收取堂音。在這樣的麥克風擺位下,我們聽到的是很溫柔很內斂的小提琴與大提琴,以及清澈的豎琴聲,三樣樂器的聲音都不具有侵略性,聽起來柔美婉轉,雖然自然堂音很長,但不影響音樂的清晰性。尤其是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音質音色都很美。小提琴是1730年的Santos Seraphin義大利名琴,大提琴是18世紀末義大利A&R Gagliano名琴。


假若您聽這張CD時覺得小提琴太刺耳,這種可能性太小了、如果覺得小提琴太暗,沒有甜味,這可能是府上音響系統聲音太悶了。如果覺得大提琴聲音聽起來不迷人,肯定是音響系統有病。若是豎琴聽起來聲音特別大聲很膨脹,經常會衝到前面,把小提琴與大提琴聲音遮住,那就是豎琴那個頻段的量感太多,這不是錄音師沒弄好,而是府上聆聽空間那段頻域量感太多(峰值)所致。


雖然只是三重奏,但無論是音樂本身或錄音效果都是第一流的,剛好還可以買回家檢測自己的音響系統。不過這張CD是2014年出版,不保證現在還買得到。

(關注雨果唱片左下角進入微店有售)



相關焦點

  • 米高肯恩獲終身榮譽獎《年輕氣盛》有望再搶歐洲影帝
    ,英國男星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獲頒終身榮譽獎,這位兩屆奧斯卡得主,今年同時也將以保羅索倫提諾(Paolo Sorrentino)的新片《年輕氣盛》(Youth)片中音樂指揮家一角,角逐12/12即將揭曉的歐洲電影獎影帝寶座。
  • 【濁水漂流】吳鎮宇極貼地演活露宿者 連環爆粗盡訴香港悲哀
    (《濁水漂流》劇照)作為歐洲其中一個具規模的影展,鹿特丹國際影展足以與歐洲四大影展康城、柏林、威尼斯及盧卡諾相比。對於有幸入圍該影展的重要競賽單元,導演李駿碩表示該影展一直都十分支持各地的新銳導演,而他景仰的婁燁和洪常秀導演都是早年出身於鹿特丹,故他很榮幸今年也可以入選:「這是一部與香港一起歷經兩年跌宕後完成的電影,感謝團隊的努力,希望來年可以儘快放映給香港觀眾。」
  • 《亞飛與亞基》同《審死官》有過節? 當年登報隔空單打周星馳
    近日有網民出土《亞飛與亞基》當年的宣傳廣告,發現字裡行間竟然在單打周星馳主演的《審死官》,到底當年兩套戲發生過咩過節?還是在抽水做宣傳?大家都好鍾意朝偉同學友的搞笑演出。(《亞飛與亞基》劇照)近日有網民在facebook專頁「文人多說話」,上載了兩張當年《亞飛與亞基》的廣告,張學友被配上一句︰「大人,呼冤呀!」然後梁朝偉配上句︰「宋狀師,你評嚇道理!」
  • 《婦產科》適應與面對
    韓系醫療劇場景強調真實感,很多時候甚至可以感受刀具切割人體的拉扯停頓、體液的潰湧,本劇更是進一步直接呈現新生兒的缺陷與死亡,比起成年傷病,這更是整體社會不斷逃避,並多有扭曲的議題。主角惠英是技術優秀的婦產科醫師,但過於自負的言行,讓她的職業發展受挫,感情生活也難稱順遂。於是她帶著初期身孕,告別不離婚的情人,來到一家綜合醫院就職。
  • 348件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分析:聽見這個時代的聲音
    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8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同時各有10位獲獎者分獲長江、韜奮系列獎項。 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獲得中國新聞賽事最高榮譽的這348件作品,內蘊何種家國情懷、時代正音?抑或說,在一個信息超載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聞作品? 獲獎作品解碼:誰在與時代對話?
  • 莫可欣自爆與方中信好多拗撬:同佢完全係兩個世界嘅人
    (微博圖片)51歲嘅莫可欣當年由瑞士返港參加選美,雖然經常被指係「最醜港姐」,但完成無影響佢同方中信嘅感情,並多次為佢護航,大讚莫可欣大方與包容,二人拍拖12年於08年拉埋天窗並育有一囡。已經淡出幕前多年嘅莫可欣。日前接受好友林穎嫻YouTube頻道訪問時,提及夫妻相處之道時,她竟然說:「唔係日日都風和日麗,好多拗撬。
  • 多國人士批評美方將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簽署成法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近日,美方不顧中方嚴正交涉,將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簽署成法。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巴利•拉姆•迪帕克說,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美國政客受政治利益驅動,以「民主」「人權」等藉口幹涉中國內政,將涉港法案簽署成法,慫恿反華勢力,威脅中國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必然遭到中方反制。
  • 《西鶴一代女》溝口健二與黑澤明之同異
    溝口健二與黑澤明同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其代表性在世界影壇都有一定的肯定及影響。溝口的全景長鏡頭美學令歐洲影壇重新思考長鏡頭的美學原則。黑澤明的剪接與鏡頭甚至影響著美國獨有的西部片。兩位已故的電影大師在題材與電影美學上都各有獨特的取材與見解,當中有不少同異之處。在主題方面,有「女性電影大師」之稱的溝口健二,其作品當然主要以日本女性為主題。
  • 合唱作品欣賞《我信》-高雄室內合唱團
    1997調任深圳市高級中學執教後,期間多次帶領該校「百合」少年合唱團先後赴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奧地利、韓國、西班牙、德國、塞爾維亞、日本及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巡演,受到國際音樂界廣泛關注。現任日本東京合唱協會副主席,日本教育出版社初中音樂編撰者,同時為日本合唱協會、日本NHK合唱比賽評委。松下耕先生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尤其以合唱作品見長。
  • 佳士得香港秋拍隆重呈獻常玉罕見題材作品及系列顯赫古董珍玩
    1895年出生於中國四川的常玉被譽為傑出的藝術天才, 他的創作是中國藝術由古典到現代、從東方至西方、自水墨到油畫、從線條到色彩的圓滿接合, 在中國藝術近百年的發展上有承先啟後的重大意義。據《常玉油畫全集》第一及第二冊記載,常玉一生僅有十一幅以「魚」為題材的油畫,四幅現由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 有故事,勃拉姆斯《B大調第一鋼琴三重奏》
    之後的歲月裡,勃拉姆斯與克拉拉的感情故事已經為我們所熟知了。倘若我們回顧克拉拉丈夫去世前的那幾個灰暗的月份,那麼尚且還能發現,克拉拉仍然堅強地出席了幾次音樂會,其精神支柱或許就是要以一己之力,哺育她的六個兒女。
  • 信易讀書俱樂部 | 文學·小說 | 冰與火之歌
    馬丁所創作的長篇奇幻小說,於1996年首次出版,是作家的代表作品之一。本作品以宏偉奇幻的筆法生動地描述了一片虛構的中世紀大陸上所發生的一系列相互聯係的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寫作手法上馬丁運用了POV ( Point-of-View , 即「視為人物寫作手法「 ) ,以輪流交換人物第三人稱視點的敘事方式進行描寫,從而推動故事的進展。
  • 人均100港幣吃遍香港米芝蓮餐廳(附港澳米芝蓮餐廳指南)
    老闆也是個有故事的人,「我的一生只斬燒鵝,沒斬過人,也不偷不搶!」年輕時入過勞教中心,後來在澳門經營地下賭檔,最後幾百萬身家一鋪輸光,只好返港經營大埔一樂燒臘飯店。最後提示,全香港有5家添好運店,只有以下3家拿到了米其林。追「星星」的你們可別追錯了哦。
  • 《派出所的故事2019》:大城"小事"裡的警與民
    原標題:大城「小事」裡的警與民   說起警察,影視作品的呈現似乎早已讓人們的腦海裡形成了這樣的印象:這是一個出生入死,與惡貫滿盈的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群體,他們所經歷的,不是《無間道》裡梁朝偉飾演的警方臥底所經歷的生死考驗,《寒戰》裡郭富城追擊匪徒時的驚心動魄,就是《白夜追兇
  • 林保怡與周家怡將拍攝電視劇《瑪嘉烈與大衛》
    圖為發佈會現場  大公報記者溫穎芝/攝  大公網3月1日訊(記者溫穎芝)林保怡與周家怡今天出席「ViuTV」免費電視發佈會,二人將會拍攝ViuTV開拍的電視劇《瑪嘉烈與大衛》。   保怡又稱這次繼《天與地》一劇後,再拍攝電視劇,最重要是故事吸引,之前都看過這個小說。問到今次Viu TV是否重金聘請他?他坦言今次只是收了在香港播出的酬金,若之後此劇在海外播出,他是要再收錢的。至於會否跟無線再合作,他表示大家一直有傾,只是未能遷就到檔期。而周家怡就表示很開心可以跟林保怡合作,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 「臺灣新電影——香港鮮浪潮」陳智廷學術分享會
    於是,回顧臺灣電影新浪潮,我想從「新浪潮」的字面意義出發,探索新電影初始的海洋想像,如何既阻隔又連結海峽兩岸(大陸與島嶼)、港臺(島嶼與島嶼)、臺灣本島與澎湖、金門離島(島國內的中心與邊緣),置身中-日-美三角關係,延伸至東南亞、太平洋,乃至在美學上呼應歐洲電影現代主義,遊移過去與現在,穿梭記憶、夢與真實,擺渡死亡與生活,象徵危險與希望,隨著潮起又潮落,搬演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