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普拉秘錄:上——高達,屹立於大地

2020-11-25 騰訊網

文丨小透明又變空白 @bigfun社區

《高達創形者:再起》前段時間剛剛結束,這部以高達拼裝模型,也就是鋼普拉作為載體進行戰鬥的動畫,一反高達創形者第一部在B站僅僅獲得4.6分的頹勢,在第一季前期淡如水的情況下,於即將結束時迎來了劇情轉折,並憑藉高潮迭起的第二季一舉拿下了9.4/9.8(第一季/第二季)的高評分。

第一部以及第二部第一季的評分情況

那麼,何謂鋼普拉?鋼普拉誕生的契機又是什麼?讓我們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當年高達及鋼普拉的一些趣事。

Gundam Plastics-model,簡稱鋼普拉(GUNPLA),是由萬代(BANDAI)在高達0079上映後進行開發、製作及販售的機器人塑膠模型,從初個鋼普拉發售至今正好走過40個年頭。

1979年12月,萬代獲得高達作品的模型商品化權後,立即著手進行設計及開發工作,不得不說,當時萬代領導層獨具的慧眼,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寶庫的巨大門扉。

迄今為止的鋼普拉正式系列分類

讓我們從一切的源頭開始說起。

V計劃,啟動

在1974年上映的《宇宙戰艦大和號》獲得巨大成功,動畫製作公司sunrise在調研後,決定與大和號一樣,將中學生以上年齡段定為目標觀眾群,製作繼《無敵超人贊波特3》及《無敵鋼人泰坦3》之後的第三部原創少年向動畫。

在最初的企劃中,第三部動畫將命名為フリーダムファイター(freedam fighter),講述少年少女乘坐宇宙船pegasus,並利用宇宙戰機作為武器與外星人作戰的故事。原本並未設定機器人登場,而在當時作為主要贊助商的玩具製造社クローバー(CLOVER,以下簡稱C社)社長小松志千郎的要求下,加入了那個年代十分火熱,並且易於生產玩具的機器人元素。

正在甲方突如其來的意見讓工作人員十分頭疼之際,隸屬於スタジオぬえ工作室的科幻作家高千穂遙向他們介紹了羅伯特·海因萊因的作品《Starship Troopers》(也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星河戰隊),並根據著名機設宮武一貴為其日版小說繪製的動力裝甲插圖,由大河原邦男設計出了高達的原型「突擊攻擊型機動步兵」,考慮到這種高度僅有2.5米的機器人可能無法被孩子們接受,將其和當時主流設定的50米-100米左右尺寸拉近,定為和魔神Z同等大小的18米。

動力裝甲,高達與當時主流機器人的體型對比

但是這樣一來,原本作為主戰場的空間站就無法容納這個尺寸的機器人了,一段時間的苦思冥想後,工作人員偶然從在書店內購買到美國天文學物理學家傑瑞德·K·歐尼爾的書內找到了靈感,瑞德·K·歐尼爾提出的歐尼爾圓柱體幾乎被完全借鑑,成為了高達世界觀內的巨型宇宙殖民地。

直徑為數公裡的宇宙殖民地最終成為了高達的作戰舞臺

高達誕生的70年代,由幾臺不同功能的機器人合體組成巨大機器人是比較王道的設定,高達同樣採用了由三臺機體分別負責遠/中/近距離作戰的模式,也就是後來的鋼坦克,鋼加農,高達。機體名稱也源自動力裝甲(Powered Suit),定為機動戰士(Mobile Suit)。

GUNDAM

在高達的各代作品中,高達(GUNDAM)這6個字母被賦予了各種聽起來拗口且略牽強附會的意義。

例如:

General purpose

Utility

Non

Discontinuity

Augmentation

Maneuvering weapon system

全領域泛用連續強化機動兵器系統

Genetation

Unsubdued

Nuclear

Drive

Assault

Module Complex

無限制核驅動強襲模塊複合體

等等

高達SEED中的ZGMF-X10A,自由高達的啟動界面

實際上,最初GUNDAM一詞被創造出來的歷程實在是讓人有些啼笑皆非。

在立項後,Sunrise開始對動畫名稱進行了研討,從當時的流行電影衝破重圍(convoy/コンボイ)取一部分,加入最初的名稱フリーダムファイター(freedam fighter),暫定為フリーダムファイター ガンボイ(freedam fighter gunboy)為什麼從voy變成了boy?別問,問就是日式英語,同時,由於查爾斯·布朗森為日本男性化妝品MANDOM出演廣告正在熱播,其中的廣告詞うん~マンダム(MANDOM)正好和最初的名稱freedam fighter的dam重合從dom變成dam的原因?別問,問還是日式英語,於是就各取一半,最終定為了GUNDAM。

萬 惡 之 源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高達0079》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縫合怪,那麼它又是如何成為日本動畫史上的傳世名作的呢?

左舷!收視率太低了!

通常認為,「高達之父 」 富野由悠季主導的機動戰士高達0079開創了「真實系機器人」這一分支,自此,巨大機器人題材作品才開始有了「超級系」與「真實系」之分。

而在高達初次上映的當時,將放映時間定為周六下午五點半其實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個時間帶的觀眾年齡層大多是幼童到小學生之間,對於他們來說,建立於現實戰爭作戰框架內,並且摻雜大量文戲描寫人物心理和角色成長以及各色謀略的高達實在是太難理解了,哪有拳拳到肉的超級系機器人爽快來勁,而大部分更高年齡層的觀眾則覺得巨大機器人打來打去這種小孩子玩意有什麼好看的,導致高達在初映時的收視率慘不忍睹,在關東地區全篇收視率僅有5.3%,而在1979年5月19日播放的第七話「コアファイター脫出せよ(核心戰鬥機衝出包圍)」的收視率更是低至可憐的1.9%,在紀實漫畫《ガンダムを創った男たち》(創造了高達的男人們)中還提到由於收視率統計公司的技術原因,實際上可能幾乎沒有人看這一集,也就是說,收視率為0。

在當時的青森電視臺,甚至因為覺得「放了也沒人看」而在第26話「復活のシャア(復活的夏亞)」結束後直接中止了後續的播放。

可能有人會覺得5.3%的收視率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並不算低,但是考慮到當時年均新番的數量,相當於在十部中選一部看以及在三十部中選一部看的區別。

由於收視率的持續低迷,原本預計全篇52話的篇幅也被砍掉了9話,縮減為43話。

熱門作品魔神Z的平均收視率基本在20%左右

日升的高達是怪物嗎!

實際上,在電視播放的後期,一些接觸到此作品的高年齡層觀眾漸漸品出了其中玄妙,開始自發向周圍的同好安利,在當時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視率。而在放映結束之後,這股星星之火終於成為了燎原之勢,重播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收到請願書之後,C社開始和各電視臺交涉,也確定了陸續在各地開始重播。

初次放映結束的1980年1月26日僅僅一個月之後,1980年2月29日,機動戰士高達0079開始在北海道電視臺重播。

以此為開端,高達開始走上迄今為止40年長盛不衰的成神之路。

北海道電視臺,單集最高收視率11.4%(初次播放收視率6.6%)

名古屋電視臺,單集最高收視率27.5%(初次播放收視率12.9%)

朝日電視臺,單集最高收視率19.2%(初次播放收視率4%)

重播平均收視率達到了初次播放收視率的近2倍後,sunrise又緊鑼密鼓地將第二次重播安排上了日程。而再次重播的成績也沒有讓他們失望,部分地區甚至取得了接近30%的收視率。

名古屋電視臺:單集最高收視率23.6%(初次播放收視率9.3%)

北海道電視臺:單集最高收視率20.5%(初次播放收視率4.1%)

九州朝日電視臺:單集最高收視率16.7%(初次播放收視率4.5%)

歷盡磨難,終於被大眾所認可的《高達0079》終於邁出了跨向成功的第一步,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在通往商業化的路上,居然又出現了新的波折,下期我們來講講鋼普拉成功誕生之前,究竟還有哪些困難在等待著它。

參考文獻:

NHK紀錄片「ガンダム誕生秘話」

漫畫《ガンダムを創った男たち》

WIKI

相關焦點

  • 鋼普拉中的王者,PG新成員RX-78-3高達
    萬代前段時間在官網放出了新的PG鋼普拉消息,全新的PG將是RX-78-3 G3高達,PG系列可謂是鋼普拉中王者般的存在了
  • 模型戰士鋼普拉GUNPLA|機甲玩家的最愛
    日語中將塑料模型稱為プラモデル(pla-model),而高達動畫系列中登場的機甲、船艦的塑料模型,在英文稱作gundam plastic model。隨首款HG鋼普拉由《機動戰士敢達》的機械設計師大河原邦男設計,設定比例為1/144,組裝後高度約13釐米。HG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連動球型關節、免上膠卡準、多色成型等新技術,大大改善了模型外觀和可動性。之後雖然也生產過比例為1/100或1/350的鋼普拉,但大部分HG鋼普拉的比例仍為1/144。
  • 【科普】鋼普拉的內構表現及可動技術進化
    ~ 隨著鋼普拉的發展及動畫技術的進步,MS內骨架的概念也逐漸融入正史作品之中,例如1988年登場的《機動戰士高達逆襲的夏亞》,作畫密度之高,從劇中各種MS、船艦、建築物與載具的細膩設定便可一窺究竟。~▼由於不需考慮動畫表現,《高達前哨戰》在設計上可以不受拘束,無論是超厚重的武器與裝備、光學迷彩塗裝、甚至精密到不可思議的變形機構,都能夠自由揮灑,也為高達模型的發展開創了新的一頁,成為鋼普拉發展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個裡程碑。
  • 【萬代 鋼普拉40周年發表會公開:新PG RX-78高達製作決定,自動暴甲獨角獸高達胸像,合金1/144 元祖】
    萬代BANDAI SPIRITS 公司 HOBBY 事業部於今(02.21)日舉行的鋼普拉發表會中,正式公開『GUNPLA
  • 高達屹立於大地之上!上篇:鋼普拉推薦(HG & RG)
    高達屹立於大地之上!中篇:鋼普拉推薦(HG & RG)今天咱們直接撈乾貨,在現有的GUNPLA中推薦一些值得入手的機體。畢竟做好一架模型需要的不僅僅是銀子,更多的是時間。當然還是不免要提一句,高達模型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或許會夾雜一些私貨以及個人偏愛機體,如有遺漏或不公平現象請留言指正(個人比較偏愛UC系)。
  • 官測 |「高達中國計劃」Logo拼裝模型:見證最難入手的鋼普拉!(內有抽獎
    在直播中,公布了「實物大自由高達立像」、「中國高達基地2-5號店」、「Seed Msv」等許多首次公布的信息,可見中國市場在萬代戰略規劃中地位愈發重要。在本次的高達G會中,還同時配給了名為「機動戰士高達Logo拼裝模型」作為限定禮品,這是全新開模、極小比例卻超高精度的RX-78-2 高達電鍍版鋼普拉!AEM有幸獲取到這款僅有160件限定的非賣品,最速測評給各位姥爺觀賞一下實物~(´▽`)
  • 重磅 |『不斷開坑的鋼普拉40周年紀念』:「Gunpla Link Project」始動!
    雖然現實上並不存在這種合金,但萬代將鈦、鋁、稀土中的氧化釔組成合金,並得到ATMIX公司(愛普生子公司,主營金屬粉末、金屬射出成形部品、人工水晶原石製造)的最新金屬成形技術協力,以「地球制高達尼姆合金」的形式打造出這款鋼普拉。
  • 每周抽獎 |【活動】高達動漫討論園2020——在疫情中陪伴你的鋼普拉
    每年一度的高達討論園動漫節又開始了,今年我們進入了2020年,進入了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度過除夕之夜之後是新冠的來襲,不過我們仍然可以依靠鋼普拉的陪伴
  • 鋼普拉40周年一番賞
    提起一番賞,估計大部分膠佬恐怕都有點懵逼;不過也有部分依稀記得前不久萬代也推出過幾次高達的一番賞。總的來說一番賞其實就是抽獎,花錢買一張獎票撕開然後換取對應的獎品,賭博感十足。
  • 【資訊】鋼普拉 7月新品更新!鐵憨憨的神盾騎士!
    萬代拼裝部官方推特於今日公布了7月份的新品鋼普拉!這回包含了之前未公布過的《高達創形者Re:RISE》第二季的更多機體!
  • 用鋼普拉製作一個娜娜奇?這還原度神了
    關注 | 置頂 每天帶來的新鮮模玩內容絕不讓你後悔 模型製作者 |東雲NT研究所 標籤 | 模型改造、塗裝、創意製作 在資深玩家手中,鋼普拉也能拼萬物
  • 給大家看我畢生所有的鋼普拉...不多...
    PHENEX 鳳凰獨角獸 MGUNICORN OVA 獨角獸 MGCROSS BONE X1 海盜X1NADELLEH 納德雷 TV
  • 高達屹立於大地之上!下篇:鋼普拉推薦(MG & PG部分)
    高達屹立於大地之上!下篇:鋼普拉推薦(MG & PG部分)不知道上周看過那麼多機體之後各位心裡有沒有種草?還是覺得1/144的小玩意不過癮?本次為各位帶來的是MG、RE以及PG的大比例套件推薦MG No.175 沙扎比 Ver.Ka 塗裝完成品MG 部分與HG一樣,MG也有著大量的機體。
  • 周邊 | 鋼大木屹立在桌遊之上!機動戰士高達主題桌面遊戲登場!
    Gundam The Game 機動戰士高達:高達屹立大地之上 預訂開始日:2018年11月22日發售日:2019年3月價格:5,600日元(+稅)遊戲人數:1~4人系列:機動戰士高達材料:紙、pe你是否能從高達桌遊中生存下來!?
  • 《高達創戰鬥者》新作定名為「GM的逆襲」以及「對戰風雲錄」
    以高達模型為中心所製作的高達動畫系列《高達創戰者》系列,繼日前釋出神秘的宣傳影片後,官方於今(11)日同步公開了兩部新作的標題。
  • 鋼普拉40周年第一彈!日站 HGUC 1/144 Z高達 圖文評測
    眼看著四月就要過去了,沉寂了一個月,到了月底,萬代終於送上了一款還算是有誠意的產品——HGUC Z高達。
  • 【1/144】鋼普拉EXPO: RG 海牛高達 HGUC 夜鶯 RG 飛翼 HG死神 2021年一般發售新品公開】
    萬代 BANDAI SPIRITS 公司 HOBBY 事業部,將外裝甲、骨架、連動裝甲與新技術融入 1/144 比例的鋼普拉『RG(Real Grade)』系列於今(11.12)日舉行的鋼普拉特大祭典
  • 【科普】鋼普拉重要的技術發展流程
    地球上第一盒鋼普拉誕生於1980年,認真算起來,是在初代高達播映結束之後半年之後的事。為什麼不和高達動畫一起推出呢?
  • 鋼坦克怎麼樣就是鋼坦克,就像扎古怎麼改裝都是扎古
    老實講我很喜歡重力戰線,和秘錄比不好說,但個人評分絕對絕對在默示錄之上。要談這個片子先得明確一個前提,那就是只從劇情角度評價,什麼戰術、武器上的bug我是不管的,畢竟咱的確不是軍武宅、數據黨,想找茬也不夠資格(作為一個外行人,我反而覺得重力戰線的戰鬥場面比秘錄和默示錄都來得精彩熱鬧)。明確這一點之後,至少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重力戰線的思想傾向並沒有問題。
  • 高達世界不為人知的黑歷史!《機動戰士高達》每架機體背後故事
    在早期的一些高達刊物中,試圖對MS-01薩克原型機做更深入的描寫,但由於沒有官方設定,因此在造型和細節上每一個版本都有各自的詮釋。安彥良和老師重新補完的《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中,則將薩克的源頭設定為工程用的MW-01 Mobile Wo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