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業三福之七:「不犯威儀」

2021-01-13 五福臨門阿彌陀佛

「威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儀表、風度,這也要趕上時代。現在這個世間,我們常常在電視臺看到,年年都有服裝表演流行的,威儀就屬於這些,可見得佛並沒有教我們開倒車。佛不但教我們趕上時代,佛教我們領導時代,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不會落伍。今天人家看到「威儀」,都想到唐朝時候的威儀,宋朝時候的威儀;換句話說,統統去做古人去了,裝模作樣那個樣子,所以嚇得沒有人敢學佛了,這個錯了,這個把佛學死了!如果統統是這樣的話,佛教傳到中國,我們應當完全用印度那個威儀才對,為什麼到了中國穿上這種衣服?這個衣服是中國漢朝的衣服,叫海青,不是佛教的。漢朝時候讀書人,就是士大夫階級,今天講知識分子,穿這種長袍大袖的衣服,他不做粗重的工作。

現在有人提倡,我們出家人的衣服可以隨俗,本來是隨俗的。像日本的出家人,他的服裝是西裝、皮鞋。他的搭衣現在變成紀念性質,我們還有個衣搭著,日本那個衣這麼小一塊,平常就放在西裝口袋裡。如果有佛事,他從口袋拿出來,就像我們念珠一樣掛在脖子上,那就是他搭了衣。他的三衣都做成這麼一小塊,平常裝在西裝口袋裡。他有沒有錯誤?沒錯誤,「不犯威儀」,他是現代人,他不是從前那個社會的人,所以這個不犯威儀的。

我們今天出家人為什麼不換服裝?還穿這個?實在講,這個服裝穿起來舒服。我們現在看到西方人緊緊地裹在身上,這個多難過!寬袍大袖確實舒服。所以,中國人是很會享受的。說老實話,中國人在衣食住行上都講求享受。所以這個衣服設計的時候設計得好,外國人穿了之後,他也想穿,他不會裁縫,他買不到,這是真的。我們在外國的時候,他們看到都很羨慕,說這個衣服穿著是好,是舒適,特別是這個大袖子,這海青的確是特別舒服。

所以這一句,句句都是活的。因為現在社會很亂,風氣不好,所以僧團裡面還是保持。我們今天穿的服裝是明朝服裝,不願意更換有好處,對於出家人本身來說有一個約束。譬如電影院、酒家,我們穿這個衣服總不好進去,總覺得難為情。如果換上像日本出家人的服裝,走進去誰知道?沒人知道。所以穿上這個服裝,對出家人的確有很多約束。尤其是現在,說老實話,僧團裡面戒律也不講求了,這個服裝走到外面多多少少是受很大的約束,有好處沒有壞處。曾經有人提倡要改革,有一些老和尚不同意,不同意是有道理的,是好的;好的,我們應當要保留。所以這三句意義非常深廣。不要看到「眾戒」就想到戒本裡那一條一條的,看到「威儀」就想到唐宋那個時代的,那就錯了。

將來的佛教即使出現叢林,也是新式現代化的叢林,絕對不是過去的。過去叢林那一套儀規,沒有一個人願意去遵守,你今天要是搬出那套規矩,你說我這裡建叢林,歡迎大家來,保險一個人都沒有,一個都不會來。為什麼?因為大家不會回頭去做唐朝人、做宋朝人,不會回頭,一定要現代化,一定要本地化。現在說老實話,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整個世界就變成一個地區。在從前,我只曉得我這個地區的事情就夠了;今天不行,今天全世界的事情,每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歷史、意識形態、生活方式,乃至一般風俗習慣,你統統要知道,因為你隨時有出去旅遊的機會,你是不懂,出去就吃虧,就惹笑話。佛弟子要想全世界每個地區去弘法,你要是不了解,你的佛法怎麼弘揚?怎麼能讓人接受?這個要知道。

所以佛法不是死的,死的沒有價值,它最殊勝、最了不起,它是活的。像水一樣,放到圓裡面它是圓器,放到方裡面,它是方形的,隨外面境界千變萬化。它的原則、原理不變,在形式上它時時刻刻都在變,這是它了不起,所以學佛不能學死了。今天我們同修們學佛有許多障礙,這個障礙產生在哪裡?實在講,是你們違背佛的教訓所產生的,你們把佛法學死了。所以在家裡不受歡迎,家裡人一看到你學佛都怪怪的,學佛的人都不正常,這怎麼得了?錯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時,佛與佛的弟子無論走到哪個地方都受到大眾歡迎,我們走到哪裡,走到家裡,家裡人討厭,走到社會,社會人討厭,像這個樣子搞法,釋迦牟尼佛還能夠弘法利生嗎?錯了。不是佛法錯,我們自己把佛的意思解錯了,錯解佛的意思,曲解了,還自以為是,你說糟糕不糟糕?

我們今天講佛學要講現代佛學,深入經藏,了解過去每個朝代、每個地區,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是如何在當時把這個東西,就是當時他們那個時候的現代化、那個時候的本地化,他才能夠弘揚,才能夠有深遠的影響。我們參考這些,推陳出新,今天有今天的講法,有此時此地的講法,我們大家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覺得佛法修行一點都不困難,與我們的生活完全沒有矛盾,只帶給我們更豐滿的生活、更幸福的生活,沒有一絲毫障礙,哪個不願意接受?今天大家覺得麻煩太多、障礙太多,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算了,不要學了,錯在此地。

不是佛經錯,佛經沒有錯,字字都不錯,我們認識錯了,我們把它解錯了。人家叫你不犯威儀,沒有再加一個「不犯釋迦牟尼佛當時候的威儀」,如果加上這一句,那就沒法子,那就一定要守住那個時候。「不犯威儀」這四個字是活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威儀,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威儀,威儀也就是禮俗,不一樣的。「具足眾戒」,人家那個戒也沒有說是哪部《戒經》上所講的戒,沒有那麼指!我們才曉得這個戒是生活規範,今天講國民禮儀,國民禮儀就是威儀,生活規範就是眾戒。諸位了解這個意思,你要這樣子跟人家宣傳,誰不歡喜?誰能夠說佛法是迷信?如果我們一定要講過去某個朝代,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那種佛教當然是迷信,當然行不通。我們不但不能做中國人,還得做印度人,還要做三千年前古印度人,這個誰願意幹?當然不願意。今天所講的前面這七句是修行基礎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要跟定一個好老師,開始學佛心要收斂,不要貪多。廣學多聞是第二個階段,不是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修定、是修清淨心。修清淨心能生智慧,智慧開了之後,才能夠廣學多聞。

相關焦點

  • 淨土宗:淨業三福之小乘福
    佛就是大醫王,法就是藥方,僧就是瞻病人,淨業行持得三寶加持,方始有成。有的居士自視甚高,輕慢僧團,自稱是「二寶弟子」,這是不可以的。尤其在佛滅度之後,皈依僧寶更應放在第一位,只有皈依僧寶,才能得到佛寶和法寶的加持力,所以不要小看凡夫僧。
  • 禪修第一日擴展項目:「四威儀」訓練
    威儀具足,不但可以加快意識訓練達到有作意的心一境性,還能讓他人感到莊嚴、得體而起親近之心。同時這也是儀表、禮儀的一種自覺訓練。故古人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的偈語如下: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
  • 《劍與遠徵》艾雅的威儀之戒特點分析 艾雅的威儀之戒使用攻略
    導 讀 劍與遠徵艾雅的威儀之戒適合誰?在劍與遠徵的遊戲當中,艾雅的威儀之戒對於很多的玩家們來說是一個屬性非常不錯的裝備。那麼這個裝備適合哪些英雄呢?
  • 學文鈔:專修淨業,求生極樂
    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實難。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蓮花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尚不聞,況有其實。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皆演法音。隨己根性,由聞而證。【白話文】:從此加功用行,進一步證無生四果。那麼惑業淨除究盡,斬斷生死根本了。然而這個工夫,很不容易。末法之中,得到實在很難。
  • 【法苑杯作品選】彼岸有威儀 此岸有風姿——獻給和縣法院的法官們
    【法苑杯作品選】彼岸有威儀 此岸有風姿——獻給和縣法院的法官們 2020-11-11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喵生不易,三福感染皰疹病毒了!
    喵三福:今天是我和兩腳獸一起生活的第153天。兩腳獸:斷更的《三福的喵生》今天又重啟了。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情,還是簡單說一說吧!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昨天三福感染皰疹病毒,又去看醫生。事情是這樣嬸兒的:昨天早上三福吃了一些東西,愉快地玩耍之後就去睡覺了,可是到了下午,突然發覺他有一些不對頭,而且眼睛出現了膿狀的分泌物。用體溫計測量了一下,發現這傢伙已經是39.6度的高溫了。當下兩腳獸決定立刻帶他去醫院。經歷了測體溫、抽血、皰疹病毒核酸檢測,還有拍片(因為前一天這傢伙吞了一小塊棉花之後嘔吐了)。最後確診這傢伙是感染了皰疹病毒。
  • 三福尾牙盛宴|攜手同行,共贏2020
    ■ 三福董事長黃福華代表三兄弟致辭晚宴伊始,大哥黃福華代表三位創始人致辭,表達了對所有信賴、支持三福的客戶朋友們深深的感恩,並對過去一年中辛勤努力的三福人以及家屬們表達了誠摯的感謝與美好的祝願在致辭中,黃董表示回首2019年,每一位三福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拼搏故事,他們勇往直前、披星戴月,為2020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我們要敢於挑戰困難、克服困難,真誠地將客戶裝在心裡,在工作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追夢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希望全體「三福人」共同努力,築夢成帆,共臻高遠。
  • 樂團 碧緹福七代美牙儀
    【名稱】碧緹福七代美牙儀【原價】298元/套【團購】55元1套包郵‼️【日期】到2021年【規格】清潔護理凝膠15g/支+USB轉換器+U型槽【備註】新老包裝隨機發【發貨時間】截單後3~7天【快遞】百世韻達快遞,新疆西藏不發特別備註:非質量問題,拆封不退換注意:正常發貨時間為一周,但是現在快遞時效不保,下單後不接受改地址以及退貨退款服務,請各位代理理解,不能接受的請謹慎下單【售後處理】質量問題籤收72小時內商品與面單同框拍照報售後,刮碼/關碼不在售後範圍
  • 三福為什麼能成為往生淨土的淨業正因?
    講的就是三福業。這三福業所攝的一切萬行,就包含在世出世善當中。因為三福業是世福、戒福和行福,一切萬行,不過都是大乘行、小乘行,還有世間善行,所謂「三福業所攝萬行」。「初福」就是世間善根,它是世善;後面戒福和行福就是出世善根,不過一個是小乘的出世善根,一個是大乘出世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