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什麼叫光比吧?光比一般指攝影中,被攝場景的暗部和亮部的受光比例。說白了就是亮的地方到底有多亮,暗的地方到底有多暗,亮暗放一起反差到底多大。
說到這個問題呢,我首先要先說一個東西,叫寬容度。啥是寬容度呢?就是容納的景物亮度反差的範圍。
人眼的寬容度很大,膠片就要差一些了,而CMOS傳感器就更差了。表現出來就是你眼睛看到的畫面中白色的細節,可能拍攝出來的時候就死白一片了,同樣,你眼睛看到的黑色細節,可能拍攝出來就死黑一片。
上圖就是你看到的景色,下圖就是你拍攝出來的景色。我們看到的可能覺得亮處沒那麼亮,暗處沒那麼暗。但是一拍攝,亮處慘白,暗處漆黑。
所以用數位相機拍照,遇到大光比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很悲劇的。
那麼遇到大光比強反差了怎麼辦?
針對大光比強反差的情況,咱們有五個辦法解決。
比如你逆光拍人像的時候,如果正常曝光人臉一定是黑的。所以增加曝光補償,讓人臉正常。不過背景可能就死白了。白就白吧,沒辦法。這算是放棄治療,只做取捨了。
逆光拍人像還可以拍成剪影。正常曝光或者減點曝光補償,讓人死黑,不過人的輪廓要清晰,形成剪影也是很好的。
關鍵點:你要知道什麼是必須保證曝光正常的,什麼是可以舍掉的。
拍攝逆光人像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人補光,提亮主體,這樣就縮小了光比。補光方式很多,比如反光板、比如閃光燈、比如持續光源等等。
這張照片拍攝前,三個姑娘站在黑暗處,想自拍,還想拍出背景的星星點點。但是要麼三個人正常,背景慘白,要麼背景有感覺但是三個人黑。
我看到之後幫助她們拍攝了一張,就是這樣的。她們之所以亮了,就是因為我讓她們三個往前走了走,她們就走到一個櫥窗邊,櫥窗的光起到了補光的效果。
夜景人像就是這麼個道理。
拍攝風景的時候,天空很亮,我們會使用一些能夠壓暗亮部的方法,比如使用中灰漸變鏡。所謂中灰漸變鏡(GND)就是前面放一個鏡片,一半灰一半透明,灰色擋在天上,遮擋住光,這樣天空進光驟減。而比較黑的地面是透明鏡片覆蓋的,不會減光。這樣就達到了降低反差的效果。
但是有時候,高光區和暗部不是地平線或者海平面這樣的直線為界限。可能只是天空某個區域比較亮。這樣我們可以通過局部的遮擋光線來調整——比如搖黑卡。
我們看上圖,左邊一個區域明顯死白了。過曝了。但是你想降低這裡的曝光,顯然通過中灰漸變鏡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可以試試搖黑卡。
我的環境在視頻中可以看到,我的左側是夕陽,光線亮。所以其實我面對的場景左邊亮,右邊暗。因為景物不規則,所以GND在這裡不好使了。唯有搖黑卡。我需要一個黑色卡紙,但是當時沒有,正好我的錢包顏色較深,可以替代。在畫面左側不停搖動,會減少左側曝光。同時在高光區重點搖動幾下,讓天空亮度均勻。
搖黑卡需要時間,顯然是長曝的時候才有用。用這個方法的時候其實沒什麼技巧,無非就是熟能生巧而已。
搖完黑卡之後,畫面就沒有明顯死白的區域了。整個照片曝光也好看了。
提亮暗部和壓暗亮部,就是給暗處補光,或者減少亮出的光線進到鏡頭裡。都能達到減小反差的作用。
逆光拍攝嘛,可以換個角度變順光啊。陽光下反差大嘛,可以挪個地方嘛。中午光線強嘛,可以早上9點前下午16點後拍人像嘛。總是,你可以避免大光比出現嘛。
這張照片是一個傍晚我帶著我女兒去公園,然後看到逆光下這片葉子特別好看!所以我想拍攝一張這樣的逆光照片。
注意,我知道很多人喜歡拍攝逆光,但是記得逆光一定要有一個理由,要有一個理由,要有一個理由。
但是逆光之後我女兒的臉會黑,這個是絕對不能忍的。於是我讓我女兒玩樹葉,這樣給我一個側臉,我再找角度,找到一個我女兒並不黑,但是葉子依然亮的角度。基本上她測光,我是側逆光,尚可。
能夠實現這樣的效果,其實和當時拍攝已經近日落有很大關係。所以我一直不建議大太陽天拍攝也是這個原因。但凡太陽高一些的話,根本不可能實現,人一定會黑。
這一招主要是要我們儘量避免自己處於強反差環境之中。這其實是很明智的。
就是通過曝光多張不同曝光的照片,選擇過曝的照片的暗部——細節會很好,正常曝光的中間調部分——看起來最正常,欠曝照片的亮部——細節會很好。組合起來。可以通過相機,也可以通過後期軟體。自己好好看相機說明書,或者軟體使用說明就好了。
順便提一句,最好的HDR是看不出HDR過。
這個方法咱們上節課講了:攝影筆記理論教程第16課 HDR和包圍曝光是怎麼回事?
這招最高深,你要仔細學,反覆練習這些動作。擰下遮光罩,反扣在鏡頭上。蓋上鏡頭蓋。關上相機開關。拉開相機包拉鏈,把相機放進去。拉上拉鏈。說:「光線不好的時候我不拍。」
這一招看似開玩笑,其實是最嚴肅的。一個嚴謹的攝影師往往避免自己處於大光比強反差的環境之中。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逆光?你能找到一個理由嗎?
感謝攝影筆記寧老師的精彩分享!攝影筆記寧老師的攝影經典理論系列教程: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課 焦距是什麼?》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2課 等效焦距是什麼?》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3課 透視是什麼?》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4課 取景時最常遇到的7個問題》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5課 直觀理解攝影中的畫幅大小》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6課 拍攝風景取景要注意找到著眼點》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7課 曝光補償是怎麼回事》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8課 什麼是白加黑減》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9課 光圈有6個作用你都知道麼》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0課 快門是什麼?》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1課 使用閃光燈之後的奇怪事,快門速度再也調不快了》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2課 7個要點說明白測光到底怎麼回事》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3課 為什麼說「只有M檔才專業」是很可笑的》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4課 互易律是什麼?如何影響曝光?》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5課 直方圖是怎麼回事? 寧欠勿過還是寧過勿欠?》
《攝影基礎理論教程第16課 HDR和包圍曝光是怎麼回事?》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攝影筆記」
歡迎關注@Thomas看看世界
每周學會一個攝影技能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學習荷蘭風光大師Max Rive的中文後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