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終於在喧喧嚷嚷中落幕了,胡杏兒成為當之無愧的冠軍,情理之中的結果,並無太大起伏。
讓我意外的是看到陸川導演的《白蛇人間》,曹俊、王楚然、孫千在陸川的鏡頭中表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尤其是曹俊,《無極》之後在看他許仙的裝扮,眼前一亮。
陸川用幾十分鐘的時間,將戲中戲玩了個透。
看到這個小短劇,忽然覺得此前因為個人感情問題就否定他的才華,真的是我魯莽了。
01
說起白蛇系列,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新白娘子傳奇》而是徐克的電影《青蛇》,當時看的時候只是覺得王祖賢、張曼玉太美了,後來長大了再看,每看一次都能發現不一樣的驚喜。
陸川這次導演的《白蛇人間》也是將現實與虛幻柔和,從另一個維度排除了白蛇、許仙、小青之間的愛恨糾葛。
《白蛇人間》一開場就是咿咿呀呀的崑曲,看著被光線模糊面貌的白蛇,我一度一位這是古裝劇,但是隨後舞臺、燈光出現,這才知道原來是這樣呀!
在舞臺上王楚然的媚、許仙的純和欲給人很大的衝擊很大。
尤其是曹俊飾演的許仙,一襲白衣,一頂書生帽,劍眉星目,有男兒的豪氣,也有書生的柔弱,一度讓我想起任泉的公孫策。
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如果現實與舞臺無法分清又當如何?
在舞臺上許仙和白蛇纏綿悱惻,小青是她們愛情的見證者和追隨者;在舞臺下,小青和許仙是恩愛夫妻,白蛇則是他們那個小家中的外人。
戲中纏綿,戲外又該如何安放微動的心。
在短片中,小青每次看到白蛇和許仙互訴衷腸時總是梗著脖子,轉向另一邊,在高光下,她面無表情的臉龐暴露了心中的嫉妒與不滿。
而在戲外,白蛇與許仙也越走越近,互相鼓勵、互相說戲,是假情侶還是真朋友早已模糊。
對於許仙而言,在戲外有沒有對白蛇動心可能他自己也無法確定。
女人總是敏感的,敏感的小青看到白蛇與許仙戲外的曖昧,決定挑開這層面紗。
三人在湖上泛舟的那場戲是重頭戲,小青質問許仙和白蛇的曖昧,許仙訥訥無言的辯解,白蛇雲淡風輕地回應,都恰到好處。
當許仙縱身跳入湖水時,白蛇面無表情,小青則是條件反射的起身又坐下,小小細節透漏出白蛇對許仙並無愛慕,而小青本來是愛的,現在也只剩下怨了。
在話劇謝幕時,本該三人牽手致謝,但是白蛇卻選擇放開許仙的手,那時她便決定:退出這場看似由她而起的三角戀。
在戲中,小青成全了白蛇和許仙,戲外,卻是白蛇保全了小青的家庭。
陸川用細膩的鏡頭為我們刻畫了三中典型演員:白蛇是「現實演員」,分的清什麼是戲裡戲外;許仙是「浪漫演員」,沉浸在戲中無法自拔;小青是「演戲的觀眾」,她從來都不曾在舞臺上入戲。
好的作品千人千面,在《白蛇人間》中每個人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成功了大半。
美中不足的是,時間限制導致這個短片倉促結尾,高潮部分也不夠跌宕。
02
對於陸川,我雖然看過很多他導演的電影,卻不知導演就是他。知道他也是因為他與秦嵐、蝴蝶之間的愛恨糾葛。
娛樂圈的緋聞總是比作品跑得快。
到現在為止我都清楚地記得,秦嵐說自己第一次見到陸川時感覺這個男生白白淨淨的。那時我還不知陸川長相如何,就很好奇白白淨淨的導演真的存在嗎?
真正看到陸川是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他為章子怡、韓雪、李蘭迪拍攝的短劇《女兒》,那時候我才發現,陸川真的有才。
難怪,秦嵐當年對他動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陸川和陳凱歌有點相似,他們都是書卷氣很重的導演,但是比起陳凱歌陸川似乎總是差了點運氣。
作為青年導演,陸川似乎總在風口之上,作品數量雖然不多,卻都能引起網友的爭議。
陸川自己也說:「我就是『招黑』體質,但不會輕易被打倒。」
陸川拍的第一部電影是《尋槍》,搭檔姜文,電影播出後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但是觀眾並不買帳,他們覺得電影出色純粹是因為演員太優秀。
陸川不服輸,又拍了紀實類電影《可可西裡》,電以保護藏羚羊為主題,雖然在豆瓣上獲得了8.8分的高分,但是知道的人卻不多,甚至還有人說陸川拍這部電影簡直是虐待演員。
之後陸川又拍了《南京,南京》,觀眾說電影太寫實,太壓抑;拍了《王的盛宴》,觀眾說這部電影太假。
這些電影雖然讓陸川獲獎無數,但是卻沒有讓陸川成為名導演,反而是花邊新聞越飛越高。
2015年,陸川拍攝的《九層妖塔》上映,這一次他終於斬獲了近7億票房,但是為陸川說好話的人仍然不多。
甚至,小說《鬼吹燈》的作者天下霸唱還告了陸川,說電影對他的作品瞎改。
03
在網上有人問陸川和寧浩算是新一代導演的中堅力量嗎?
有人回答:陸川是一個有思想沒能力的導演。而寧浩是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導演。
陸川與寧浩曾同在一個培訓班學習,兩人不時地被拿出來比較。
但是陸川卻是: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那把槍,總有一天我能找到。
《亮劍》中李雲龍說,一個軍隊的軍魂決定於這個軍隊的最高統帥。
對於電影而言,導演就是電影的魂和中心,決定著電影的藝術品質。正是因為如此,張藝謀、王家衛、爾冬陞等人才能夠成為導演標籤。
在他們身上,個人化標籤很重,從選角到劇本再到表現手法,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陸川曾經用12年才拍了4部電影,他也因此被戲稱為「陸慢慢」。
看陸川的採訪,感覺他很真誠,也特別想拍出不一樣的東西。無論是《南京,南京》還是《王的盛宴》的準備工作、拍攝過程都十分艱難,但是其票房並不理想。
喜歡的人說這是歷史,是藝術,不喜歡的人會說這是故弄玄虛。可是,從陸川的演講和採訪中來看,他似乎更享受的是過程,結果如何並不關心。
或者說,對於結果陸川不太執著,他的勁兒似乎都用在拍攝中了。
在拍電影時,陸川是驕傲的,「不屑」於了解觀眾的喜好,更偏向自說自話,可能這就是他的電影拿獎多,口碑、票房卻不理想的原因吧。
中國的娛樂電影很多,會講話、能講對講好話的電影卻很少,希望多一些不被資本裹挾的導演,多一些敢講話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