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一首電影《阮玲玉》片尾曲---葬心,請在WIFi情況下觀賞 曲子裡那淡淡的哀傷,濃濃的無奈,讓人心生憐惜。多數人喜歡旗袍,是因為張曼玉演的《花樣年華》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旗袍的穿著以及影片燈光效果及配樂,反應出來的效果都是絕佳的。拍攝花樣年華之前,張曼玉第一部經典代表作由關錦鵬導演的《阮玲玉.》
這部戲的陣容從現在看來很是強大。張曼玉,梁家輝,葉童,秦漢,劉嘉玲,吳啟華,現在這些影帝影后那會看起來是那麼年輕。吳啟華那個時候好像少年般, 張曼玉也是正值事業的上升階段。
尤其是拍了這部戲她得了柏林影后,金馬影后,金像獎5項大獎,成為了「中國女演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第一人」。真的就如電影開始的時候關錦鵬對她說的阮玲玉是從花瓶到大明星的時候,張曼玉說那不是就跟我很像?
電影表現出了鮮明的後現代形式,藉由後設的敘事手法將攝影師以及演員展現在屏幕面前完成了從九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完整並完美的過渡,從張曼玉到阮玲玉太多的時候我們已經無法分辨了。在整個電影過程中關錦鵬始終用他悲天憫人的目光俯視著這一切的發展,他的鏡頭殘忍而透徹,面對一切的發展他心安理得。這部電影在當時對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獲得了無數獎項引發了一系列的思考,這時在已認定的電影本身所擔負的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最初電影明顯想要表達的關於對造成阮的死亡的原因的探討升華到了對香港世界地位的置疑和影射。關錦鵬所想要表達的一種女性的經歷被更多的認為了是對香港命運的寓言,甚至於就阮處於兩個男人之間兩難的局面也被套以了一定的政治色彩。
張曼玉的柔軟冷靜的氣質,略帶誇張的表揚,偏慢的肢體語言以及在蒙受不白之冤枉後匆匆回眸世間的絕望、氣氛的眼神徵服了所有人,片中阮玲玉的服裝多以旗袍為主,不同於花樣年華的媚,多了一股柔弱無力感。
阮玲玉出生於(1910.4.26—1935.3.8)。原名阮鳳根。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著名影星,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南朗左步頭村人)。由於父親早逝,阮玲玉自孩童時期隨母親為人幫傭,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阮玲玉成名作《野草閒花》、《神女》、《新女性》等。阮玲玉成名後陷於同張達民和唐季珊的名譽誣陷糾紛案,因不堪輿論誹謗於1935年婦女節當日服安眠藥自盡,噩耗傳來震驚電影界,各方唁電不可勝數,上海二十餘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其送葬,隊伍綿延三裡,魯迅曾為此撰文《論人言可畏》。
阮玲玉生前出演電影29部,但歷經亂世戰火,目前僅發現9部倖存。
4種訂閱方法:
1.點擊右上角-點擊查看官方帳號-點擊關注
2.搜索公眾帳號:旗袍(qp3040)
3.添加小編私人微信交流
微信號:13817512256(手機號及微信號)
4.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5.旗袍品牌商家合作電話13817512256 張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