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席慕容這段話,寫出了山茶花的風骨。真正被山茶花打動,源於一部日本電影《尋訪千利休》,電影裡,千利休插了一支山茶花花蕾在竹筒裡,將竹片上醜陋的結節,變成美麗的存在,我被驚豔到了。自此,山茶花與茶在我心裡成了美的存在。
兩年前在日本,我一見傾心於一件相似的竹筒花皿,便帶回來掛在「月生崌」的牆上。
「月生崌」其實簡陋,不過是一間日式風格茶室,一琴一幾一茶席,一些書……但希望能向千利休學習,將竹筒花皿上醜陋的結節,變成美麗存在,並為如山茶花般的人準備。
在日本,山茶稱為「椿」,常用來放在茶室插花,並為人所愛,與櫻花同時被譽為日本「聖花」,被賦予一種不眷戀生命,傾注熱情追求永恆武士精神。
在山茶花的原產地中國,是美的象徵。這種美,觀賞是其次,更多時候是落入生活中的好處,比如藥用、食用等。而作為對待生命的態度,是高潔的理性,是謹慎的,謙遜的。
山茶花凋謝時,不是整個花朵掉落下來,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謝,直到生命結束。這麼小心翼翼、依依不捨的凋謝方式,是對生命的珍視,是理想的愛和謙讓。也有人說它是勝利之花,勝在其克服困難的耐心,慢慢等待的優雅,這樣的美,是生命之美。
2019年感恩節,我有幸在哈維小波老師家和盧燕老師一起度過。盧老師今年93歲,她一生拍了34部電影,獲獎無數,其精湛演技爐火純青。9月份,我看了由老師出演的何冀平教授話劇作品《德齡與慈禧》,揮灑自如的精彩演出,讓全場掌聲雷動。但這位老藝術家,十分謙遜,感恩節這天,對於自己滿滿當當的成就隻字不提,而是用維波樓藝術之美來分享對待藝術的態度,不是技術,是內涵。對生命的態度,是永不止步……
當我看到,杖朝之年,她仍然如同一個永不停歇的旅者,克服高空,飛行在世界各地的上空,並工作在電腦前……
當我見到她用年輕人的風採輝映出美麗的夕陽紅,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幽蘭之華時。
忽然覺得,感恩節最應該感恩的是生命和生命的意義。為此,我感恩於這樣一種生命之美給予我的震撼!一如山茶花給我的驚豔。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或都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顆星,但我們或如一朵山茶花般靜靜的開放,依然可以讓自己綻放美麗。
生活的質量靠的是內心豐富的思想、無盡的閱歷、博覽天下的眼光,如山茶花般慎重、認真的度過每一個不起眼的時刻。這是美的,在我看來。
千利休說,富足不是存在於簡陋的茶室裡,而是存在於坐在裡面的那些人的精神裡。我信奉之至。並和法國可可·香奈兒一樣,擁護山茶花,並慶幸我在南方,年年可見。
E n d
做一個向日葵族,面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