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2020-12-25 海賊說歷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

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第一集就給我們帶來了最精彩的官場爭鬥的精彩畫面,在官員的內閣會議中給觀眾闡釋清楚了故事的背景,生動地描述了把持朝政的一群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且揭示了接下來「改稻為桑」的劇情導向。

這個電視劇中介紹了許多牛人,每一個都是朝堂之上權利遊戲的高手中的高手。因而大家一致同意,一般人在劇中活不過三集,而小編我自認為第一集就會死……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劇中最厲害的五個角色:

第五名、司禮監掌印大太監呂芳

呂芳他是嘉靖帝最信任的人,也是最懂嘉靖帝的人。對於他這個閹人來說,嘉靖帝不光是他的主子,也是他的精神寄託,是他的親人。

在權力的鬥爭中,他是沒有自己的立場的,一切都是揣摩皇帝的意思來發言並且執行作為大小太監的老祖宗,他上要服侍皇帝,下要治理與呵護下屬,這個老祖宗真的不好當。

不過還好,嘉靖帝非常器重且信任他,知道呂芳一生都在維護自己權威,替自己受累,最後需要派人頂在前面幹壞事的時候,他特意把呂芳撤了下來,讓陳洪替代他頂在前面背鍋。這也算是嘉靖帝對這個為自己奉獻了一生的老太監的一點恩惠吧!

論及對皇帝心思的把控,還有一個人不輸呂芳,那就是內閣首輔嚴嵩。

第四名、大奸似忠的內閣首輔嚴嵩

嚴嵩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在這期間他排除異己、殺害忠臣、廢弛邊防,手段多、狠、毒。該糊塗的時候,糊塗就是他的武器,該清醒的時候卻特別清醒。年近八十,他還堅持奮鬥在朝政一線,以他的資歷和在皇帝面前的地位,提出告老還鄉,離開朝堂這個是非之地一定是可行。但是嚴嵩沒有,這說明他對這個搖搖欲墜的大明是有感情的,對於國家的存亡還是有所擔憂的。他罷官無數不假,殺人無數不假,貪贓枉法也不假,但確實也是他在亂世之中頂起了大明的江山。

這大明朝能呼風喚雨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皇帝。能遮風擋雨的也只有一個人,就是我。 ——嚴嵩 《大明王朝1566》

嘉靖帝記得嚴嵩對朝廷的貢獻,因而在嚴家倒臺之後,嚴世藩被處刑,嚴嵩卻得以壽終正寢。評價這個角色,也只有用「大奸似忠」這個詞來形容吧。

推倒嚴黨的是徐階為首的清流黨,嚴嵩倒臺後,接任內閣首輔的自然而然就是副手徐階了。這不是偶然,而是來自步步為營的精心策劃,把嚴嵩這個老狐狸幹倒的能是簡單的人物?

第三名、深不可測的徐階

徐階本是嚴嵩的副手,看起來一副人畜無害,沉穩忠厚的姿態,其實暗藏心機。

《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中,內閣會議上,嚴嵩給戶部施壓,要求他們籤字認帳。徐階非常機智地回了這麼一句話:

「票擬是世蕃兄昨天交給戶部,我和肅卿核對一晚上,有些籤了字,有些沒敢籤」

這句話表面上平淡,其實暗藏至少三個玄機。

1、以「世藩兄」為稱呼,並不是表示尊重嚴世蕃,旨在恭維嚴嵩。

2、強調昨天才交給戶部,意思是在告訴正在旁聽的皇帝,嚴世蕃想打一個時間差,讓戶部來不及思考從而矇混過關。

3、表示核對了一晚上,意思是我們戶部非常認真的對待這件事,因而發現了一些由工部製造的問題,請給戶部一個交代,這個鍋我們戶部肯定不背。

這僅僅只是一句話中的心機而已,用「老狐狸」三個字來形容他也算是貼切吧!

他玩弄政治的心機更加深不可測,徐階比嚴嵩小一輩,因而他知道將來等嚴嵩退下去很可能就是自己執政,而到那個時候皇帝很可能也換成了裕王。一方面,徐階成為儲君裕王朱載垕的老師,這便是徐階的遠見。

另一方面,他啟用得意門生趙貞吉,助他平步青雲,入內閣成為自己的助手。徐階和嚴嵩一樣老謀深算,從不摻和小打小鬧的爭辯,但是會安排屬下去闡明自己的意志。換句話說就是,高拱這個冤大頭就是他的槍,對戰的就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

最終時代的洪流還是將嚴嵩拍在了沙灘上,取而代之的是徐階的王朝。可是國家並沒有因為嚴黨的倒臺而有所改觀,反而變得更糟糕了。

如果說那個時代還有什麼真正的清流的話,那一定是指海瑞。

第二名、大清官海瑞

海瑞是的名副其實的清官,但未見得是一個好官。論及揣摩聖意,未雨綢繆,他不如嚴嵩;不管朝廷黑暗,只顧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他不如胡宗憲;顧全大局,安分守己,他不如趙貞吉。但論及「忠孝仁義」,以上諸官卻都不及海瑞,因而如今海青天的名號依然留在百姓的心中。

海瑞不是唯一看清嘉靖皇帝的錯誤的人,但他是唯一敢於拼死奏諫的人。他做的是別人不敢做的事,堅持的是別人不敢堅持的大義,保護著皇帝和大官都忽略的百姓。可是,最終的結局海瑞的死薦並沒有能拯救垂危的大明,因而許多人都會說「海瑞就是嘴上懟,實際上就會嘴炮,不會做實事。」這話是有失公允的,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海瑞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的。

海瑞的錯誤在於,他秉持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儒家政治理論,只是他個人的一家之言而已。嘉靖帝的「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也是對的,救國之路遠不止海瑞堅持的這一條。在海瑞堅持在這條路上折騰的只有海瑞一個人,沒有人響應,孤獨的他能走多遠呢?

海瑞是唯一敢於抗衡嘉靖帝的官員,那麼嘉靖帝究竟有多厲害呢?

第一名、嘉靖帝朱厚熜(cōng)

看完這部劇,應該沒有人認為嘉靖帝是昏君吧?嘉靖帝雖然不上朝,甚至都很少和大臣見面,只是一心修道,但其實國家權力一直都牢牢掌握在嘉靖帝手裡。

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力很大,可以直接代理皇帝批閱奏章,而掌印太監是直屬於皇帝領導的,他們的意志自然完全遵循皇帝的意願。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都是這些太監去幹的,出了紕漏,就是太監背鍋,皇帝可以一直高枕無憂,比如第一集中杖殺周雲逸的事情。

國家大事完全交由內閣去辦,內閣首輔是嚴格按照嘉靖的旨意執行的,因為財政大權是牢牢把控在嘉靖自己手裡的。(看來無論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國家,有錢才可以為所欲為!)

錦衣衛也是嘉靖帝手裡的重要工具,這是兼具查案、監聽、刺殺等職能於一身的機構。錦衣衛的存在也是其他部門行事有所忌憚的主要原因。

明嘉靖帝一心修道,雖然看似不理朝政,但卻一直把控著權利的核心,這可能就是他追求的「無為而治」的境界吧!無所為而又無所不為。

嘉靖帝是個絕頂聰明的皇帝,但是不得不承認明朝的衰敗確實是從他的時代開始的。在我看來,嘉靖帝非常聰明且政治手段非常高明,但他有個更大的特點就是自私。在他眼中,根本不管官員還是百姓的難處,只要局勢平衡,自己能夠「穩坐釣魚臺」操控朝政就行。因而,官員之間互相爭鬥,先是放任嚴嵩扳倒夏言,當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又讓徐階去搞垮嚴嵩,一環扣一環,這是君王相當高明的制衡之術。

嘉靖:沒有誰是真正的賢臣,賢時用之,不賢黜之。 ——《大明王朝1566》

這句話就反映出嘉靖帝的心理狀態,朝堂之上也許不會因此而有多大的動蕩,可是百姓的死活誰來管呢!

嚴嵩有句臺詞很經典:

歷代造反的都是種田人,沒聽說過經商的去造反!

這個時代,種田人的利益根本沒有得到保障啊,百姓們被逼得放棄土地改稻為桑。這一切都是在為朝廷謀出路,可是農民他們自己的出路在哪裡呢?這樣的朝廷逼得這些種田的人們過不安穩,天下怎能不亂?

以上這些人物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們的種種行為和決策都有那個時代的局勢和背景,現在的我們多說無益。

這個電視劇給我們呈現了朝堂之上臣子之間的你爭我奪,成王敗寇,但我們要知道真實的歷史可遠比影視劇殘酷得多。古代政治遊戲裡輸了就意味著死亡,這時候會覺得當一個俗人其實挺好!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沒關係,只要你看過歷史劇《雍正王朝》,《李衛當官》的話,都會為其精彩感到嘆服,而這兩部經典都出自他的手中。劉和平真的不愧是著名編劇,電視劇中的人物關係的拿捏,主線輔線多線交替發展,歷史背景與戲劇元素結合都拿捏的恰當好處。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觀眾只要跟隨他們的視角,就能相對容易地沿著劇情,體察到一部電視劇的核心精神。但《大看完這段的觀眾,有誰能猜到扮演兒子的張志堅,比扮演父親的倪大紅,大了整整五歲呢?無怪乎在當年對黃志忠的一次採訪中,還在網站做主持人的大鵬忍不住總結:「中國最會演戲的都弄到這部戲裡面了。」《大明王朝1566》也是一部奇怪的電視劇,它的高評價,是播出多年後姍姍來遲的結果。
  • 在今天,為什麼人們仍懷念《大明王朝1566》?
    01家國直到現在,很多人仍記得臘月的第一場雪,對於中國歷史劇作者而言,臘月的第一場雪,別有一層意味。就是在臘月的第一場雪中,伴隨著紫禁城的歡聲笑語,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拉開帷幕。那時很少有人想到,這樣一部「枯燥」「乏味」「冗長」的作品,會成為中國歷史劇的代表作,而它的出現與慘澹收場,標誌著一個歷史劇黃金時代的離去。大雪是《大明王朝1566》的隱喻。第一集,欽天監監正周雲逸被宦官杖殺,臘月的大雪點點落在血泊裡;第三十二集,旁白道:「今天真是嚴黨的好日子。冬至瑞雪,鄢懋卿南巡的白銀進京了。」
  • 《走向共和》17年,只有它,敢與《大明王朝1566》叫板
    談到古裝歷史劇,肯定繞不開《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被無數觀眾稱為國劇第一不過,《大明王朝1566》已閱數遍,今天姑且不提。今天著重給推薦另外一部劇,這部劇目前豆瓣評分9.7分,同《大明王朝1566》不相上下。如果《大明王朝1566》敢說自己是第二,那這部劇就敢說自己是第一,這就是王冰、呂中、馬少驊主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
  • 17年了,如果《大明王朝1566》敢稱第二,這部劇就敢說第一
    談到古裝歷史劇,肯定繞不開《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被無數觀眾稱為國劇第一不過,《大明王朝1566》已閱數遍,今天姑且不提。今天著重給推薦另外一部劇,這部劇目前豆瓣評分9.7分,同《大明王朝1566》不相上下。如果《大明王朝1566》敢說自己是第二,那這部劇就敢說自己是第一,這就是王冰、呂中、馬少驊主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
  • 《大明王朝1566》,何以能高度還原明朝的真實政治生態?
    因個人愛好,一直比較喜歡看歷史劇,但今時今日的很多歷史劇,完全是粗製濫造,往往看不到一集就果斷棄劇了。不過,《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歷史劇,確是可圈可點的佳作。《大明王朝1566》,整部劇的氛圍同其布景、光線、色彩一樣,充滿了陰鬱、灰暗的基調。每一個出場人物,都給人以壓抑的感覺。
  • 我最喜歡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刷到《大明王朝1566》,完全是個意外。那是幾年前我工作需要熬夜,刷視頻就成了那段時間打發無聊和排遣困意的一個辦法。評分高的且對我胃口的電影,基本刷得差不多了,就去翻翻電視劇,本來想去刷一下評分很高的《康熙王朝》,但覺得太長了,而且以前斷斷續續也看過一點,大概的劇情也知道些,就不太想看。    當我把點開的視頻關掉,繼續尋找時,系統給我推薦了幾部類似題材的劇。
  • 《大明王朝1566》一曲廣林散,再奏待芸娘
    歷時近三個月,利用各種閒散時間,終於刷完1566,隨手寫點想法自娛自樂。融入創作者觀點的歷史劇依然是某種程度上對歷史的抽象和還原,剖析歷史劇也是剖析歷史。儘管這部上映多年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描述了愛情,友情,親情等諸多方面,但最核心的視角只有一個,即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運行,其它視角無論多麼精彩、感人,都是為這個主旨服務。
  • 《大明王朝1566》十三年後何以還能這麼火?
    2017年的時候,四十六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大明王朝1566》,在優酷進行網絡首播。按理說這部2007年1月就已經在湖南電視臺首播,而且收視率也並不太出色的作品,時隔十年之後才進行網絡首播。這在新劇年年大量推出,各IP改編+「小鮮肉」組合當道的年代,似乎很難再在掀起什麼「風浪」了。然而這部電視劇,卻能殺出一條血路,出乎意料的大火特火!
  • 《大明王朝1566》究竟有多好
    《大明王朝1566》是由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主演的電視劇,講的是明朝嘉靖皇帝一朝的重要事情,有嚴嵩、有海瑞等,活靈活現的歷史人物躍然紙上,一件又一件的歷史事件基本還原,把當時的社會階級矛盾和勾心鬥角刻畫地非常到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大劇,甚至可能是大陸最好的歷史大劇。他的亮點很多,我主要說一下三個方面。
  • 12年了,我們為何還掛念《大明王朝1566》?
    12月25日黃金檔,寧夏衛視播完《闖關東》大結局之後,如約播出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以下簡稱《大明王朝》)第1集,有觀眾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在微博上如此評論道。「報祥瑞(下雪)」是《大明王朝》開場的重頭戲,而劇中群臣在風雪中朝見嘉靖帝時,披著紅白相間的外袍,在視頻網站的彈幕中,被不少年輕觀眾萌化為「一群聖誕老人」。
  • 在國產歷史劇裡,《大明王朝1566》前無古人,也可能後無來者
    但放眼湘劇乃至於整個國產歷史劇裡,劉和平和張黎合作的這部劇都可以算得上是前無古人,也許它還將後無來者。《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選擇嘉靖時期?除了上面安排的任務外,我們還能找到嘉靖朝的一些典型之處。因為統治階級和文官階級的鬥爭激烈化始於嘉靖。
  • 《大明王朝1566》女演員現狀,閆妮獲大發展,胡靈靈徹底沉寂
    尤其是她飾演的「佟湘玉」,成為了情景喜劇裡面的經典人物形象。2007年,閆妮在《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李妃,屬於劇中戲份較多的女演員。不過,《大明王朝1566》中畢竟還是老戲骨比較吸睛,這部劇並未讓閆妮大火。
  • 13年來,因為一個角色,這部戲一直接近《大明王朝1566》
    文本小立一提到《大明王朝1566》,看到他的人總會有讚美之詞,甚至貶義詞「神劇」也成了這齣戲中的褒義詞,目前豆瓣的評分為9.7分,在國內劇中排名第一。可以說《大明王朝1566》早就出名了,即使你沒見過,你也聽過。
  • 豆瓣9.7分,看之前先了解《大明王朝1566》中的大明官制
    任何人答應你的事都不算數,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數。——嘉靖帝《大明王朝1566》大家好,我叫施克朗,這幾天刷了一部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由於本劇幾乎專談官場,如果對大明官制不了解的話,看起來必有不解之處,故翻了一些資料寫了這篇介紹大明官制,已做日後回顧,順便推薦大家看看這部歷史劇。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想到了另一部劇——《琅琊榜》。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
  • 和《大明王朝1566》裡的胡宗憲 學學職場生存之道
    說來慚愧,《大明王朝1566》這個劇我是去年才看的。也不是因為權謀劇的設定對我這個女性觀者不友善,起初是因著看了一些海瑞的片段,實在是對於這樣的正義化身無感,所以觀劇一直沒有進度。幸運的是一直有人向我力薦此片,才使心存偏見的我沒有錯失此片。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用導演團隊的話說,他們希望1566出來後,大家能對電視劇這個藝術分類有全新的認知。結果他們也確實做到了,1566在藝術層面的水平不說絕後,至少空前。
  •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前十名,如果要讓普通觀眾列舉,肯定能夠列舉很多。因為中國幾千年歷史,朝代太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歷史典故無數。這也導致中國近代化過後,在影視劇產生後非常熱衷於拍攝歷史劇。尤其在中國加入市場化前的古典歷史劇時期,可以說經典歷史劇無數。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中國的歷史劇為何越來越少呢?說到底就是我們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中國內地原本擅長的歷史劇,年代劇、商戰劇,農村劇和都市劇。也是一個影視從業者從體制導向,到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2001年左右,從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漢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巔峰的《大明王朝1566》。這已經很清晰的勾勒出了歷史劇巔峰到衰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