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武俠小說和那些武俠電影

2021-01-10 和訊網

 

  1925年的1月2日,光怪陸離的上海灘,天一電影公司推出了一部名叫《女俠李飛飛》的無聲電影,由創始人邵醉翁掌鏡,女星吳素馨和刀馬旦粉菊花主演。

  講的是傾國傾城美少女郭慧珠,被一個大壞蛋覬覦已久,但她從不拿正眼看他。後者耍下三濫,讓未來公爹以為美少女失節了,就退了親。美少女自覺人生無望,準備自盡以示清白,大壞蛋「碰巧」路過救下想接盤,誰知人根本不從,想二次自盡,被一切盡收眼底的女俠李飛飛躍牆救下……最後,當然是真相大白。

  這部無比迎合當時吃瓜群眾腦迴路的俗套電影,之所以現在還被人念念不忘,主要就是粉菊花扮演的女俠李飛飛,在關鍵時刻不僅刀光劍影還能飛簷走壁,這實在突破當時人的腦容量!

  骨子裡全是「舊倫理貞節」的邵醉翁,竟然在無意間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從此之後,俠客們的刀光劍影二次元江湖,不再局限於三流文人的筆墨和說書先生的口舌。

  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就此誕生。

  也是這一年,浙江海寧的查良鏞,廣西蒙山的陳文統和浙江杭州的張徹,剛滿一歲。

  1928年5月,明星電影公司根據當時最紅紅火火恍恍惚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的部分章節,搞出了燃燒近百年的超級IP——《火燒紅蓮寺》。

  上映那天,萬人空巷!

  導演張石川和攝影董克毅不僅「還原」仙道們若隱似幻的牛叉鬥法技巧,比如關鍵時刻掌心會有白光飛出,頂端還有一支小劍用來搏殺打鬥,還有什麼隱形分身、飛仙遁地、掌心發雷……

  唬得觀眾們倆手倆眼不知幹啥好!更唬得無數有志青年決定親上崑崙或崆峒山拜師學藝,甚至不惜散盡家財,只為求得正果。甚至,還唬來了卓別林。

  這一年,一個叫李壽民的小文人正和天津大中銀行董事長孫仲山的二女兒偷偷談戀愛,當然,兩人的戀情遭到女方極力反對,因為前者沒錢沒名。

  李壽民絕對想不到,4年後,為了有足夠的底氣與資本迎娶孫二小姐,他成為了《大風報》高薪圈養的連載作家,以「還珠樓主」為筆名,寫下五百萬字的「武俠百科全書」《蜀山劍俠傳》。

  也是這一年,邵醉翁的兩個弟弟,27歲的邵仁枚和21歲的邵逸夫,下南洋開拓電影新市場。兄弟倆帶著一架破放映機和許多「天一」的電影膠片,在各種鄉村間巡迴奔走,順便還考察開了好多遊藝場和電影院。

  2年後,邵氏兩兄弟在新加坡,成立了讓無數電影公司聞風喪膽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1954年1月17日下午4點,澳門新花園夜總會的泳池廣場。

  香港太極吳式太極傳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拳師陳克夫的「世紀大戰」,在上萬名觀眾的眾目睽睽下,進行了兩回合共計一分鐘的比試。最終,雙方以不勝、不和、不敗而告終。

  根據目擊者描述——「只看到兩個大男人在擂臺上推推搡搡,打哪兒算哪,毫無章法可言,有時候還掄空,無法相信是兩位武林高手!真打也就十幾秒,吳公儀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鼻子出血,就這麼回事!」

  那段時間,港澳紙媒都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熱門話題,連篇累牘地給予無比詳盡的報導,包括那個無比無聊的結果。

  其中,以香港《新晚報》最甚。尤其是旗下兩位三十歲不到的副刊編輯陳文統和查良鏞。雖說「世紀比武」是港聞版的事兒,和副刊無關,但他倆比誰都興奮,每天幹完本職工作,就開始瞎聊,聊得那叫一個唾沫橫飛,阿姨掃地都不用灑水。

  3天後,《新晚報》的封面上多了一則通告:

  「自吳、陳拳賽以來,港澳人士莫不議論紛紛,街頭巷尾,一片拳經。本報為增加讀者興趣,明天起將刊載梁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書中寫太極名手與各派爭雄的故事,兼有武林名師尋仇、江湖兒女相戀等情節,最後則在京華大打出手。故事緊張異常,敬希讀者留意。 」

  梁羽生,正是陳文統。

  他的《龍虎鬥京華》成為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作。

  一年後,梁羽生的第二部作品《草莽龍蛇傳》連載結束,新作品尚未想好,《新晚報》副刊要開天窗。江湖救急,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推出了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從此,香港接班成為了新一代武俠傳奇福地,並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地走過半過多世紀——不僅僅是以文字為載體,更多的,是化為了電影或電視,融入了N代人的生活和記憶中,無法抹去。

  第一部粵語武俠電影

  凌雲《如來神掌》

  源自:柳殘陽《天佛掌》

  「我就是特別喜歡如來神掌。因為之前我自己有練過,真的,小時候真的練過,一開始是如來神掌,後來還有鐵砂掌,成效還不錯。每一次看到都會激動到不行,這是我個人的情感。」——周星馳

  無數的50和60後香港中年人,是看著柳殘陽小說《天佛掌》改編的武俠片《如來神掌》系列長大的。

  最走火入魔的三個代表,無疑是周星馳、周星馳、周星馳。管它什麼《喜劇之王》、《功夫》還是《西遊降魔篇》,從火雲邪神到柳飄飄,從天殘腳到如來神掌……統統都出自《如來神掌》。

  還有劉鎮偉。《東成西就》裡,丹霞山洞中看管大鼎的怪物們……也能在《如來神掌》裡找到。

  話說,1964年的黑白武俠片《如來神掌》,由專門拍攝老武俠片的富華影業出品,老牌武俠導演凌雲指導,司徒安編劇,曹達華、關海山主演。

  片子一上映便大獲成功——因為所有演員都說粵語,實在親切。所以,它也成為了中國第一部粵語武俠電影。

  於是,富華學當年的明星,一口氣連拍了6部才堪堪罷休。僅僅1964年一年,就連出4部。如今來看,每部都相當B級相當cult!

  不僅僅因為,它忠於原著那個無比鬼畜的「一邪雙飛三絕掌」的二次元武俠世界,更因為它的特效能萌出你一臉血——畫面比1920年代的《火燒紅蓮寺》系列好太多,給無數的香港兒童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美好回(陰)憶(影)。

  但比同時代的張徹新武俠,又差太多。

  對了,《如來神掌》的主題配樂,正是被周星馳、徐克他們翻來覆去用了N年,經久不衰越聽越好聽的《闖將令》。

  新武俠開山作

  胡金銓《大醉俠》

  源自:還珠樓主《酒丐》

  「別的武俠片裡,人物總是飛簷走壁的,只有胡金銓的武俠片,劍客是獨步於寂寥的荒野之中。有人說胡金銓選擇了一條困難而孤獨的電影之路。」——蔡明亮

  1966年,邵氏推出了一部無比精美大氣的武俠電影《大醉俠》——如果沒有片頭的SB標誌,簡直懷疑不是他家出品的(但就是),由胡金銓導演,鄭佩佩、嶽華主演。

  故事本體,源自他家世交還珠樓主當年寫的一部不算出名的武俠小說《酒丐》。兒時的老胡酷愛聽老李講故事,主要就是《聊齋》和武俠。後者當年曾進過日本兵的監獄,差點丟了小命,每天只能靠鴉片保身價。

  胡家不差錢,為了哄老李講二次元世界,老胡每次去李家,都會帶上一些私貨。誰能想到,兒時的那些故事,會讓胡金銓受用一生。

  當時,老胡雖然是邵氏愛將李翰祥的拜把子兄弟,但邵逸夫並沒有愛屋及烏——他覺得這人拍電影太慢太龜毛!尤其後來有了張徹和楚原兩大快手,更讓六叔對他愛不起來了。

  拍片時,老胡受制挺多。比如他在最後大決鬥時,一時心癢找來老牌喜劇明星陳厚,兩人一胖一瘦一矮一高的給鄭佩佩和女群演配戲,可惜公映時被統統剪了。

  不過,曾被萬籟鳴慧眼相中的老胡,還是顯露出非比尋常的才華——他利用鄭佩佩的舞蹈根基加上經典的京劇動作,融入日本劍戟片與西部片的「快準狠」之精華,幾場打戲真真兒的美不勝收。

  胡金銓還有一極為牛叉的本事:他會帶著演員看剪輯,並精準指出每秒24格的膠片中,最恰如其分的節奏和關節點。

  再加上當時武俠電影中極少出現的古樸布景,實在太洗眼了。

  就這樣,《大醉俠》殺出重圍成為當年叫好又叫座的第一武俠片,更成為新武俠電影開山作。

  話說,阿姨才不會告訴你,寺廟裡被飛針扎眼的那個小和尚是程小東;大醉俠身邊那群小乞丐裡頭,有一個大鼻子眯眯眼,喜歡躲在後頭的幼年成龍。

  當然,阿姨也不會告訴你,本來老胡是想省點錢自導自演大醉俠的……可惜中年發福了。

  拍完《大醉俠》之後,老胡離開邵氏轉投臺灣聯邦公司,開始投拍《龍門客棧》。之後是美到不像話的《俠女》、《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就此捧紅了新一代俠女徐楓。

  少了六叔的幹涉,老胡扣起門兒來更得心應手了(的確也真是窮啊)!當年在韓國拍《空山靈雨》系列,徐楓和吳才明他們即要閃轉騰挪,飛奔跑跳地拍戲,又要兼職做劇務,什麼弄煙餅啊搬道具啊,稍微差口氣就會挨上一頓臭罵。

  別看如今湯臣集團徐董事有多叱吒風雲,當年真是老胡一瞪眼,兩眼淚汪汪。

  相比多產的張徹,胡金銓一生也就導了9部武俠片,但每一部都是精品(個人覺得,最差的恰恰是有徐克強烈意志的《笑傲江湖》)。

  當然,兇巴巴又文鄒鄒的老胡,最終也因為這部《笑傲江湖》,黯然離開了他的武俠世界。

  第一部威亞武俠電影

  張鑫炎 《雲海玉弓緣》

  源自:梁羽生同名小說

  「張鑫炎留給中國武俠電影的記錄只有兩個字:輝煌。因年近古稀退隱武俠江湖,留給我們的也只有兩個字:遺憾。」

  說實話,作為和《大醉俠》同年誕生的武俠電影,改編自梁羽生同名作品的《雲海玉弓緣》,真的差得太多太多。

  片子是老牌電影公司長城投資拍攝滴,女主是大名鼎鼎的長城三公主陳思思。內容情節也真的沒啥好多講,無比俗套的家仇又國恨+二女爭一夫。

  劇中還有許多非常非常難以描述的臺詞。比如歷勝男的叔叔有大段的訴苦臺詞;谷之華還說出了堪比《紅燈記》中「你爸爸不是你爸爸,你奶奶也不是你奶奶」的話,一點也不港片,讓人無比黑人問號臉。

  但是,它依然被無數武俠迷津津樂道著,甚至還有不少人將它和《大醉俠》、《獨臂刀》一起,並稱為新武俠電影的三座大山。

  不僅僅因為這是第一部梁羽生武俠電影。更重要的是,這部戲中有兩位小小的武指,徹底改良了威亞技術。這兩人就是跟著張徹十幾年,再創出自己一片天的劉家良和唐佳。

  話說最早的威亞,出自霓虹奇幻電影《大盜賊》。劉家良他們從中吸取經驗,但發現《雲海玉弓緣》中的「飛仙」距離太遠,鋼絲會垂下來,他再試著把鋼絲綁在天橋打燈的地方,下面推軌道。但這樣一來立馬穿幫,當時有沒技術擦鋼絲……兩人於是福至心靈,在前景放了很多樹枝。這樣一來,不僅鋼絲沒露出來,反而將主角襯得更加高深仙氣。

  對了,這部戲中第一次正式在職員表中出現「武術指導」四個字——也因為此,讓邵氏趁機挖走了劉家良和唐佳。

  當然更重要的,這是張鑫炎的第一部導演作品。

  張鑫炎是誰?說到他的另兩部作品大家肯定知道——1980年的《白髮魔女傳》和1982年轟動世界的《少林寺》,順便還捧紅了一個李連杰和一首《牧羊曲》。

  2004年,張鑫炎邀徐克把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搬上銀幕。同時宣布,該劇將是他的收山之作。

  一年後,由徐克導演,黎明、甄子丹、楊採妮、陸毅和孫紅雷等人主演,的電影《七劍》正式上映——並沒有張鑫炎什麼事兒。

  他為何就這般隱武江湖,無人知曉。

  暴力美學鼻祖

  張徹 《獨臂刀》

  源自:金庸《神鵰俠侶》

  「我們電影裡的情懷、情義,都是從張徹電影裡來的。」——吳宇森

  話說當年,邵逸夫最最敬重的導演是誰?張徹!沒有之一。甚至在老張退休漸漸被人遺忘,邵氏依舊無償保留住處,讓他安享晚年(莫名心痛狄龍三秒鐘)。

  在成為邵氏導演之前,張徹本來在臺灣是一叱吒風雲的角兒——他一邊在國防部總政治部做上校,一邊拍了一部轟動全臺灣的電影《阿里山風雲》,還是蔣經國的座上賓。尤其是那部《阿里山風雲》,不僅是臺灣的第一部劇情片,張徹還順便給電影音樂譜個曲。

  嗯,那首歌叫做《阿里山的姑娘》。

  1957年,臺灣的張上校棄政來到香港——做編劇。1962年進入邵氏,他第一時間和六叔第一愛將李翰祥成了死敵。原因是他寫的劇本太陽剛,一點也沒花團錦簇陰盛陽衰的邵氏特色。正巧那天,李翰祥心情不好,直接diss掉了。

  氣得老張那段時間沒事兒就寫文章罵老李,說後者是穿銀盔的大將軍,看似威風八面,腰裡卻暗戳戳別著一把小算盤……

  老張在邵氏苦熬5年,終於在1967年,拍出了《獨臂刀》,喜獲票房百萬港幣——也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單片票房超過百萬的導演,從此收穫「張百萬」這一雅號。

  話說《獨臂刀》的編劇是大名鼎鼎的倪匡。他直言這部戲的靈感就是源自好友金庸《神鵰俠侶》。的確,男主方剛、女主小蠻和齊佩的愛恨糾葛,還真是和楊過、小龍女和郭芙是一樣一樣的……

  從這部作品開始,兩人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合作友 情。倪匡為此特得意,親自寫了一副對聯自吹:「屢替張徹編劇本,曾代金庸寫小說」。他更把金庸介紹給了張徹——緣,妙不可言。

  對了,可能自己是作曲家,張徹對《獨臂刀》的音樂也很看重,所以特地請來王福齡(《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鐘》、《不了情》和《我的中國心》等作曲)做音樂。

  這麼說吧,張徹是成功將金庸小說成功影視化的香港第一人,開創了一個新的武俠風格——相比古樸優雅的《大醉俠》,《獨臂刀》是典型的男人戲,在當時,已經將陽剛甚至慘烈發揮到極致。

  想想後來被昆汀推崇備至的《五遁忍術》,還有超有feel的《十三太保》、《叉手》、《五毒》、《殘缺》……《獨臂刀》裡濺出來的血,的確少了點。

  同時,他的作品裡幾乎看不到兒女情長,大部分連女主都省了,都是雙男或者N男配。他們每次打鬥,都會脫光上衣,展現一身或誇張或勻稱的慄子肉,以一敵十,並以各種方式掛彩,仿佛血漿不要錢一樣。

  張徹似乎就想通過這種紅果果的視覺衝擊,傳達出好兄弟必須兩肋插刀,你死我死大家死的絕世情義。也難怪他被尊稱為「暴力美學鼻祖」,並狠狠影響了小弟吳宇森和大洋彼岸的昆汀。

  就這樣,張徹憑藉一己之力,將當時邵氏主打的花團錦簇陰柔之美,硬生生掰成血漿四濺暴力滿屏(估計李翰祥已經氣瘋了)。同時,還帶出了王羽、陳觀泰、江生、郭追、梁家仁、姜大衛、狄龍、傅聲、李修賢……等等。

  其中,老張最沒花心思培養的李修賢,最記他恩情;最最寵愛最最看重的羅烈,卻在他葬禮上,面也沒露。

  不過大部分時候,老張看人還是很準的。比如他還親自傳幫帶教出了吳宇森,據說每次張徹開始暴走罵街,大家都會去找吳宇森。而張徹只要看到吳小弟,立馬就閉嘴老實了。

  第一部古龍電影

  楚原 《流星·蝴蝶·劍》

  源自:古龍同名小說

  「楚原,於我,首先是演員表演式的導演。然後是自編自導式的導演。第三,是在泥淖中盡力保持一些些自我的導演。他榮辱不驚,猶如帶著仙鶴和童子的高人,何其揮灑!」——林奕華

  話說古龍的第一部作品,是22歲時出版的《蒼穹神劍》,充滿了西方浪漫主義情懷。此後,陸續出了《武林外史》、《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楚留香傳奇》、《蕭十一郎》……等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

  但是,直到他36歲時,才有電影公司將其武俠小說搬上大銀幕。

  用腳趾頭都能想到,那家公司肯定是邵氏。

  1976年,製片人六叔選擇偏唯美的《流星·蝴蝶·劍》為突破口,讓剛剛憑藉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締造了香港票房神話的導演楚原出馬。

  在這之前,楚原已經是武俠片老手。什麼《龍沐香》、《火併》,還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女性主義先鋒之作《愛奴》……

  不同於老張和老胡,楚原的武俠片被稱為奇情武俠片——他特別注重形式,尤其是布景,酷愛用乾冰,人稱「乾冰導演」。且人物造型,臺詞走位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瑰麗文藝,奇詭浪漫的氛圍。

  同時,「乾冰導演」還是個真·文藝男。邵氏黃金時期最有名的編劇之一秦雨,就是他的「筆名」。

  他本人完全沒有啥文藝男的包袱——拍戲時,一件T一條褲衩,滿片場竄,常常滿身油膩和電工無異。楚電工雖然身上邋遢,偏偏能口吐蓮花,讓人根本討厭不起來。

  相比張徹,楚原脾氣極好,就是話太多口水太多詩詞太多,什麼事情都可以大發一番感嘆。偏偏他情商高氣質佳,風趣幽默善於自黑,所以超有人緣。於是,張徹的那些弟子常被他「借」去做主演——狄龍、嶽華、姜大衛、爾冬陞、傅聲……

  還有那些布景和真·電工師傅,每每給楚原打影棚,肯定是最積極快活的,並務必將乾冰備得足足,將片場弄得煙霧迷漫,讓花花草草們在乾冰氤氳、彩色燈光與雕龍畫棟的映照間,若隱若現,恍若蓬萊仙境。

  那些光膀子的熱血男兒,一旦走進古龍和楚原營造的夢幻江湖,全都頭戴美玉手握摺扇,腰佩長劍,衣冠楚楚仙袂飄飄,臉上或玩世不恭或冷若冰霜,總能吸引著餘安安這般美到炸裂的少女。

  從《流星·蝴蝶·劍》開始,古龍小說+楚原編導,成為邵氏武俠的另一張王牌。於是,《天涯·明月·刀》、《楚留香》、《白玉老虎》、《三少爺的劍》、《多情劍客無情劍》、《明月刀雪夜殲仇》、《陸小鳳之繡花大盜》、《楚留香之蝙蝠傳奇》、《圓月彎刀》、《孔雀王朝》、《絕代雙驕》、《陸小鳳之決戰前後》、《楚留香之幽靈山莊》、《蕭十一郎》、《浣花洗劍》……簡直數不過來。

  其中,1979年的《孔雀王朝》讓楚原獲得了第25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後來,特有氣質的楚原發了福,也不再做電工導演,開始演戲——1984年,他還憑藉譚家明作品《雪兒》,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獎。同時,他也是TVB黃金時代的金牌綠葉——比如《尋秦記》裡的王sir,《陀槍師姐》裡程峰他爹,《創世紀》裡的神父……

  當然,人家不是啥苦哈哈的籤約藝人,只是玩票而已。據說人家年富力強時,每每拿到片酬,都是第一時間買樓,於是就買了好多好多……成為了真正的樓主。

  新浪潮武俠第一作

  譚家明 《名劍》

  源自:黃鷹同名小說

  「譚家明的電影,即使失敗作仍比很多人的成功作燦爛。」——石琪

  話說在香港武俠小說圈,有個人很特別。他的名氣不算很大,但是用他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真的影響了整整一代香港人,這人就是「古龍影子」黃鷹。

  他的《天蠶變》、《殭屍先生》、《大俠沈勝衣》、《名劍》等許多同名影視作品,在1980年代的港臺真是紅得不要不要的。現在拿來再看,阿姨照樣可以津津有味!

  黃先生真是特像古龍——不僅僅是作品的文字、意境、節奏等等,連英年早逝這個命運……都被他承襲了。在拍完《殭屍先生》6年後,黃鷹居然為了拍戲去借高利貸,沒來得及還債,被人活活打死在公寓,直到屍體發臭才被發現。

  可惜,他只是「第二個古龍」,所以只能是當寫手的命。被當時的麗的(後來的亞視)買斷,除了寫書,他還要寫劇本,做演員、導演、監製,甚至還要為一些出版社畫插圖。

  直到黃鷹死後,才被人漸漸追捧出來。而他寫的那些稱被無數人嗤之以鼻認為是渣渣的鬼怪小說,也被人讚譽有加。

  反正斯人已逝,抬棺材真不吃虧。

  扯遠啦!話說黃鷹的作品,以嘉禾1980年出品,譚家明導演的處女作《名劍》最特別,也最有代表性。

  對了,主演是秋官、徐少強、陳琪琪、田豐和魏秋樺。話說那時的秋官,果然是顏值高峰,不論青衣還是白衫,都一樣風流倜儻。三個女主最愛魏秋燁——就是古白版《神鵰俠侶》裡的中年黃蓉。前一年她在吳宇森《豪俠》裡的嬌俏樣子,簡直美上天。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那幾年,如今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幾位導演,那幾年都特別痴迷於古裝武俠電影,比如吳宇森的《豪俠》、徐克的《蝶變》、杜琪峯的《碧水寒山奪命金》,還有譚家明這部源自黃鷹的《名劍》。

  之前三位都是鋒芒畢露,怎麼狠怎麼酷怎麼拍,偏偏譚家明,用自己的畫面構圖、剪接和氣氛營造,將模仿古龍最勝的黃鷹作品,直接弄成了古龍式的武俠境界與意境,卻少了邵氏楚原的三俗套路,更多了幾分少年老成、看破名利的透徹感。

  也難怪這部作品被許多影人評為,水準遠超《蝶變》的新浪潮代表作——而黑色但略顯凌亂的《碧水寒山奪命金》,與只看兄弟情的《豪俠》,更是與之差了不少。

  也難怪他可以成為墨鏡王的師傅,並為後者剪輯出《阿飛正傳》與《東邪西毒》。對了杜琪峯2006年的《黑社會》也是請他動刀。

  1990年,古龍去世5年;梁羽生封筆10年;金庸封筆20年;還珠樓主去世近30年……

  吳宇森和午馬等一幹小弟和弟子,感念張徹恩情,送給他一份大禮——電影《義膽群英》,其中還有劉德華和周星馳。

  胡金銓憤然離開《笑傲江湖》劇組,李翰祥、徐楓、吳才明等一干人力挺,許鞍華從中調停,無果。

  楚原導演了自己人生的倒數第二部作品《風在血上》,不過他的金主早已不是邵氏。

  最年輕的譚家明前往臺灣,做廣告導演去了。

  在一片質疑聲中,徐克的《笑傲江湖》系列如約誕生,開啟了一個全新武俠電影時代——無論是張徹、楚原、胡金銓,還是武俠老大邵氏,無論當年有多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無論手下有幾多弟子幾多小弟……在每當變幻時的社會與時代面前,都只能黯然地,從導演椅上離開。

  見證了香港武俠黃金時代的倪匡,在2年前的香港書展上如此感懷:「時代變了,那個大家都瘋狂看武俠的風氣都過去了。寫的人少了,看的人也少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武俠大師」:全庸、金康、古龍巨……
    80年代開始,港臺武俠小說在中國青少年中風靡一時,大俠金庸是最閃亮的招牌。但是,單純的我們想不到的是,那些年追過的大批武俠小說,其實都是無良文人泡製的山寨偽書。他們的招數很簡單:拆解「金庸」這兩個字的金字招牌。
  • 那些年假冒金庸的武俠小說,花樣百出,難怪能夠以假亂真
    於是就有很多無良書商和無良作者把主意打到金庸身上,蹭金庸熱度,寫了不少偽作。特別是八十和九十年代,人們信息匱乏,不知道金庸只寫了15本武俠小說,一不小心就上當買錯書。有一些朋友買了偽作而不自知,甚至還吐槽說:「怎麼金庸的水平忽然變差了?」回過頭來看,這種假冒金庸的現象,只有當年版權不規範的時候才會發生。而武俠迷如今對待這些偽作的態度,也並不全是憤怒,反而有一些懷念。
  • 那些金庸的武俠歌
    金庸先生的那些經典作品,真可謂是無價的寶藏,為華語流行樂也提供了無窮的創作源泉。今晚,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歌,聽聽那些武俠片中難忘的聲音,來懷念金庸先生。金庸先生(網絡圖)第一首躍入我腦海中的是這首鳳飛飛演唱的《追夢人》,我們全家人都很愛這首歌。這是1991年臺視的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的片尾曲。
  • 那些年武俠迷踩過的坑,如今卻分外懷念
    武俠小說早已經沒落了,但是武俠情懷還在,稍微上了點年紀的朋友,誰沒有看過武俠呢?誰沒有在課堂上偷偷瞄武俠小說,誰沒有在被窩裡熬夜看武俠小說呢?大家都知道,金庸古龍是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鬥。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讀者無法辨別真作偽作,而出版社和小說作者為了蹭熱度賺錢,紛紛魚目混珠,讓武俠迷上了一次次當。但是如今回想起來,那些年武俠迷踩過的坑,卻分外懷念。對比現在武俠的冷落,那時候還真是一個熱火朝天的武俠時代啊。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16年的老書蟲。
  • 豆瓣十部高分武俠電影,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武俠,你看過幾部?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淵源流長,中國的武打片是中國電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武俠電影,就是這種文化的一種最好的體現。通過鏡頭化的語言與戲劇化的情節,深入展示著中國武俠文化的精髓與內涵。並且通過電影這種世界語言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最具特色的武俠文化。下面為大家介紹十部高分武打電影。
  • 那些年,你追過的「金庸新」和「令狐庸」
    其實在2018年金庸先生以94歲高齡駕鶴西去後,關於版權的問題則再度被人提及。當年許多人對於金庸武俠的回憶,無不與正書版盜版書鑑別、武俠小說的版權紛爭相關聯。早在民國時期,魯迅先生在《書信集·致胡今虛》中已經提到過:「但既系改編,他們大約也不能說是侵害版權的罷。」
  • 那些刀光劍影,那些快意恩仇 | 武俠小說推薦
    說來就來,七最近就看了一波武俠小說,雖然波瀾詭譎,步步為營,千面千人,不過也不能掩飾那種對自由的渴望和放飛天性的痛快感。流傳了幾千年的三教九流,之中最具傳奇色彩最有代表性並且組織龐大的八門行當,被人稱為江湖外八行!它們分別是千門、盜門、索命門、蘭花門、神調門、蠱門、紅手絹、機關門,本書所寫的就是以千門主將高陽為主線展開的江湖外八門與沈萬三後人之間的恩怨糾葛以及這九股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最精彩的部分是,產生在規則法制不健全的舊社會產物-以騙為主的千門派,如何在逐漸規範的社會環境下繼續生存,甚至是壯大。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遊戲
    那些年,我們經過重重偵查與反偵察,成功躲開父母的追蹤,一起瘋狂於遊戲廳,拼命拍著遊戲機,忘我地馳騁於遊戲中的奇妙世界。如今,我們已然長大,都在為生活奔波。那些年追過的遊戲已然變成了回憶。《流星蝴蝶劍》是古龍於1971年8月出版的武俠小說,主要講述的是「老伯」孫玉伯的孫府與萬鵬王的十二飛鵬幫相互對峙,以及孟星魂、小蝶、孫玉伯、律香川、高老大等人各懷心思,相互算計,恩恩怨怨,愛恨情仇的故事。小說一經出版,便贏得了廣大武俠愛好者的熱捧。
  • 盤點金庸的那些經典小說
    盤點金庸的那些經典小說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或是看過由他的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的人應該都知道,金庸的武俠小說往往氣勢恢寵,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都有鮮明的特色。《天龍八部》金庸的武俠代表作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 盤點下那些被搬上熒幕和電腦的四大名捕
    四人分別是輕功和暗器一流的大捕頭「無情」、內力深厚的二捕頭「鐵手」、腿法聞名的三捕頭「追命」和劍法高超體力耐力驚人的四捕頭「冷血」。這本是我覺得溫瑞安最好看的小說,那就盤點下那些被搬上熒幕和電腦的四大名捕。1. 亞洲電視臺1984年出品的《四大名捕》,分別有伍衛國飾無情,黎漢持飾冷血,梁小龍飾追命,張翼飾鐵手,董驃飾諸葛正我。  2.
  • 那些最經典的武俠情節
    中國人有濃厚的武俠情結,但仔細看各種武俠小說和電影,發現武俠電影是有規律的,下面是網友總結出來的武俠小說經典情節
  • 金庸武俠地圖 尋找那些沾染江湖情仇的地方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想必或多或少都看過。他老人家早就知道祖國山河壯美,便在小說中把一個個神奇又好玩的地方放了進去,武俠人士行走江湖的同時,也不忘欣賞一番大好河山。在此,小編對金庸小說中涉及到的知名景點稍做盤點,若有不妥之處,還請眾武俠迷見諒。《天龍八部》先從《天龍八部》開始說起。
  • 名劍威力無比俠客人人愛慕,盤點金庸武俠那些中的江湖名劍
    這些武俠元素在每一個8090後腦海中是有特殊意義的代表符號,每個人都嚮往白衣如雪來去如風,眷侶神仙,高來高去的生活,然而俠士,寶劍與神秘的武功秘籍卻是玄之又玄,無處捉摸。在令人嚮往武俠的元素裡有一項是我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那就是各種高手佩戴的寶劍。
  • 那些年,李嘉欣拍過的電影
    那些年,李嘉欣拍過的電影李嘉欣,香港女演員、香港小姐冠軍,中葡混血兒。1988年,18歲時「香港小姐」選美冠軍 。1992年,步入影視圈,之後開始了演藝生涯。一起看看她那些年拍過的電影吧!《鹿鼎記》李嘉欣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在其中飾演阿珂一角。
  • 來追憶下70 80後那些驚豔的港臺武俠電視劇
    該劇改編自古龍同名武俠小說。楚留香的摺扇和蘇蓉蓉的羽毛妝成為那個時代的時尚潮流。該劇根據古龍同名武俠小說改編,後面還出現過好幾個版本。《笑傲江湖》是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由袁英銘執導,由呂頌賢,梁佩玲,陳少霞,何寶生領銜主演的古裝武俠電視劇。
  • 那些年的香港經典電影之二十六,沉魚落雁關之琳
    那些年的香港經典電影之二十六,沉魚落雁關之琳△關之琳飾演:Michelle《《新仙鶴神針》3、《新仙鶴神針》影片是由梁朝偉、梅豔芳、關之琳、劉松仁、吳啟華、徐少強、張鐵林等主演的武俠動作電影>《一刀傾城》4、《一刀傾城》影片由狄龍、楊凡、楊麗箐、趙長軍、洪金寶等領銜主演的動作武俠電影
  • 還記得你的武俠夢麼?揭秘古龍武俠小說中最特殊的《天涯明月刀》
    金庸、古龍、梁羽生曾被譽為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們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尤其是對70和80後群體來說,誰上課的時候還沒偷看過幾本武俠小說?誰還沒在寒暑假偷看過家裡電視機中的武俠片?好美的花滿樓!對於武俠這個世界體系,不論小說還是影視作品,可以更好的呈現武俠世界全貌的,其實是遊戲這種形式。《天刀》是古龍武俠小說體系中最特殊的一部說到古龍,沒看過小說的人一定看過電視劇,沒看過電視劇的人一定看過電影,總之肯定有一個元素是你日常接觸過的,這就不難看出古龍的武俠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影響。
  • 假冒金庸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書荒時候拿出來,重溫當年武俠夢
    武俠小說如今不受待見了,就連武俠劇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低了。當然,市面上還是有一些武俠劇的,但多數是慢動作的武俠言情劇,或者是金庸古龍的翻拍劇。有網友吐槽說:「怎麼來來回回都是翻拍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呢?」原因很簡單,武俠已經沒落了,只剩下金庸、古龍、溫瑞安等少數幾位武俠作者的小說,還算有點號召力了。
  • 刨根問底實驗室: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那些靈丹妙藥大盤點!
    ,還能有這麼多喜好武俠和金庸的夥伴們,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那麼我們今天要來盤點的就是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那些靈丹妙藥!排名順序以珍稀程度、藥用效果(壽命>真氣>內傷>外傷)、服用者的表現等,話不多少,直接來上乾貨吧!
  • 中國武俠電影的興與衰,你還記得那些電影中的俠義精神嗎
    1927年拍攝了由任彭年之妻鄔麗珠主演的武俠電影《關東大俠》,鄔麗珠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位武俠女星。1926年中國第一位武俠明星張慧衝之弟張慧明創辦了以提倡尚武精神、發揚國光為主旨的華劇公司,拍攝了許多武俠動作影片。1927年武俠明星張慧衝創辦了慧衝影片公司,開始專拍武俠片並由他編導和主演了一批俠義影片,後來公司經營不善,被迫關閉,他只有跑碼頭變戲法為生,一代武俠電影的開創者從此在影壇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