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BBC出品的英劇《神探夏洛克》讓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形象在世界範圍內又火了一把。然而,英劇的更新速度著實讓影迷心中默默流淚。與其苦苦等待遙遙無期的第五季,不如自力更生翻看經典。要知道,從1979到1986年,蘇聯也曾拍攝過一系列以福爾摩斯探案為主題的電影,而且相當出彩!
提起夏洛克∙福爾摩斯,我們通常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一位叼著石楠根菸斗,身披蘇格蘭呢鬥篷,身材瘦削的高個子偵探形象。與他形影不離的還有留著連鬢鬍子,幽默熱忱的約翰∙華生醫生。蘇聯版福爾摩斯和華生的形象基本符合上述期待,不過他們的性格塑造卻和大多數的影視作品有所不同。在蘇聯版本中,福爾摩斯以溫和謙讓的內斂形象出現,而華生則顯得有點熱心過頭。這不由讓小編聯想起俄羅斯文學作品中時常出現的沉思寡言的智者和魯莽卻善良的小夥子,兩者受到俄羅斯人民同樣的喜愛。
蘇聯版福爾摩斯的導演伊戈爾∙馬斯列寧科夫本人是資深福迷和英國文化粉絲。他力求還原原著中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風貌,從道具、服裝到建築外景無不精細考究。影片取景於保留有西歐風格建築的列寧格勒(即聖彼得堡),而貝克街的街景則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特別搭建。與此同時,蘇聯版電影在美術風格上刻意模仿荷蘭畫家倫勃朗的繪畫,整體給人一種飽和度較低的樸素感覺。與英國老版本相比,這種處理反而更有19世紀末的倫敦情調。
電影的精良製作收穫了眾多影迷的追捧和支持。在第一部電影《福爾摩斯與華生醫生:初識》上映後,整個東歐圈的觀眾都紛紛寫信要求拍攝續集,該片的德語配音錄像帶甚至在民主德國的福迷間爭相傳看。由此,導演伊戈爾∙馬斯列寧科夫大展身手,接連拍攝了四部續集。分別取材於《血字的研究》、《四籤名》、《最後一案》、《空屋》和《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等經典故事。
除了導演的認真執著,蘇聯版福爾摩斯的扮演者瓦西裡·利瓦諾夫也為電影增色不少。他精湛的演技使這一版本的福爾摩斯深入人心,更為他本人贏得了2006年的大英帝國員佐勳章。據說,柯南道爾的女兒聲稱父親如果在世,一定會認可利瓦諾夫的銀幕形象。2007年,紐西蘭在柯南道爾誕辰120周年的紀念幣上甚至刻上了利瓦諾夫的肖像。一個俄羅斯人能夠如此成功而嫻熟地扮演一名英倫偵探,當屬不易。
距離蘇聯版《福爾摩斯》的上映已經有近四十年的光陰,然而直到今天還不斷有人翻看這一系列電影。影片的成功一來得益於史達林逝世後的六七十年代相對放寬的言論環境,二來則與福爾摩斯在俄羅斯民間由來已久的喜愛有關。1893年,在柯南∙道爾創作的第一個福爾摩斯故事出版的六年後,俄譯本《斑點帶子案》開始在俄國雜誌上發表。可以說,福爾摩斯在俄羅斯,就像金庸小說在中國一樣火。
經典不會被時間吞噬,只會愈發顯露出其光芒。蘇聯版電影福爾摩斯也是如此。早在四五年前,國內就有熱心影迷為這一系列電影配上了中文字幕。因此,讀者朋友們如果想看,可以在網絡上搜索下載。看過之後,記得來留言講一講自己的觀影感受喲!
作者:長島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