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逆光場景,很多人都會碰到局部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的問題,這就使得畫面的曝光不完美。那麼,面對逆光場景的拍攝,我們該如何去應對呢?
方法一:對中灰區域測光,後期調整明暗部曝光
拍攝逆光場景,大部分人會考慮選擇對中間亮度的區域進行測光,也就是對著中灰區域進行測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兼顧明暗部都能保留下細節,使得亮部無死白、暗部沒死黑,通過後期軟體對亮暗區域進行調整,從而獲得相對準確的曝光。
在後期進行調整的時候,可以對「陰影」部分的曝光量進行增加或降低,也可以對「高光」區域的曝光量進行降低或增加,具體操作還要看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用此方式拍攝是增加「陰影」亮度,降低「高光」亮度。
此方式拍攝出來的照片給人印象是偏普通,色彩表現不如人意,也需要後期的加工處理,但這是很不錯的處理方式。
方法二:局部區域可採用人工補光的方式
如果局部區域的偏暗,比如逆光人像的拍攝,我們可以採用人工補光的方式來解決。
在拍攝逆光人像的時候,最怕把人臉拍成大黑臉,這時候使用反光板為人像補光,或者使用補光燈或閃光燈為人像補光都是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方式,簡單又實用。
方法三:拍攝逆光大場景時,採用HDR或包圍曝光
當然,如果拍攝的是逆光大場景,那麼人工補光的方式就不適合了,這時候可以選擇HDR或包圍曝光,其中HDR可以說是包圍曝光中的一種。
這個方式的關鍵在於需要拍攝多張不同曝光的照片,通過簡單的相機自動合成或後期合成來達到逆光大場景都曝光準確的目的。
以HDR為例,一般而言是連續拍攝三張照片:一張曝光不足、一張曝光正常、一張曝光過度,欠曝和過曝的曝光量差可以控制,常見有「自動」、「±1EV」、「±2EV」、「±3EV」等。簡單來說,通過機內合成後,欠曝的照片會保留下亮部區域的細節、過曝的照片會保留暗部細節,正常曝光的照片會保留中灰細節,所以合成後的照片明暗部細節都保留,逆光帶來的曝光問題也得到解決。
包圍曝光更複雜,但也與HDR有異曲同工之妙。
方法四:使用中灰漸變鏡,但有使用限制
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如果想要處理逆光問題,可以考慮使用濾鏡——中灰漸變鏡,拍攝過程中,可以對過曝區域過濾部分光線,而透明區域則保持曝光正常,從而讓整個畫面曝光準確。
當然,這個方式也有前提,那就是欠曝、過曝區域要有水平線,因為中灰漸變鏡是的中灰層到透明層是漸變的,有水平線的存在可以讓拍攝結果更完美,不然拍攝出來的照片的曝光情況也會有所不足。
方法五:調整曝光補償,保證主體的曝光、犧牲局部細節
如果實在不行,那就看拍攝主體是什麼:主體是高光區域,那就對高光區域測光,然後儘可能增加曝光補償,讓暗部細節能夠保存下來一些;主體是陰影區域,那就對陰影區域測光,再儘可能降低曝光補償,讓亮部區域的細節得到一些保留。
因為我們需要保證拍攝主體的曝光,主體之外的曝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犧牲掉,兩者取權重大的一個。
希望本文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期待攝友們能分享更多經驗技巧,歡迎留言討論、分享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