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陣地駭人一幕:蔣軍一個炮營,被東野炮兵從陣地完全抹去

2020-12-26 騰訊網

作者:忘情

遼瀋戰役中,塔山阻擊戰曾被蔣軍高層視為「不可思議」之戰。諸多蔣軍精銳在海軍艦炮火力掩護下,向東野4縱堅守的塔山陣地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進攻,卻宛如巨浪拍到岸邊礁石上一般,浪碎潮退,礁石卻仍巍然屹立。這其中,固然是我軍指揮部署正確,步兵指戰員們驍勇異常,但我軍炮兵的作用亦不容小覷。

4縱炮兵團下轄2個營、6個連,共計裝備榴彈炮和野炮15門,高射機關炮5門。在被委以堅守塔山重任後,東野總部將冀熱察遼軍區炮兵旅、東野炮兵縱隊各一部調歸4縱指揮。4縱將隊屬和上級加強的火炮分成「三線兩群」配置。即團屬火炮為第一線,師屬火炮為二線,縱隊掌握的重炮放在第三線。其中,第三線的重炮又分為東、西兩個炮兵群。負責支援塔山至白臺山一線的西炮兵群擁有榴彈炮、野炮12門,高射機關炮5門。負責支援塔山以東至海濱一線的東炮兵群編有榴彈炮、野炮共計14門,日式75毫米高炮4門。

10月10日是塔山阻擊戰首日。4縱在準備奪回打漁山陣地前,因為炮兵前沿觀察所被敵炮火擊毀,相關技偵人員全部傷亡,4縱炮兵團團長王一平親自率領1個炮兵觀測組來到12師34團指揮所,恰逢焦玉山團長發現蔣軍1個山炮營在自己陣地前方右側構築發射陣地,於是便要求王一平對其進行壓制射擊。在測算出射擊諸元後,王一平指揮10門野炮、14門山炮對目標實施10發急速射。240枚炮彈如暴風驟雨般的砸過去,直接將蔣軍這個山炮營連人帶炮、外加彈藥,從陣地完全抹去了。如此駭人的炮擊效果,大大堅定了我方步兵堅守信心,同時也令蔣軍為之膽寒。

不僅僅是塔山阻擊戰,在義縣攻堅、錦州攻堅中,東野炮兵準確而又密集的炮火,將蔣軍自吹「固若金湯」的各類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一一送上了天。為東野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攻克敵堅固築壘立下了汗馬功勞。

東野炮兵如此強大,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全面抗戰時間,總指揮部就將炮彈不多、裝備貧弱、在敵後轉戰甚為不便的總部炮兵團調回延安,以該團為基礎創建了延安炮校,一點點地積蓄炮兵人團。

抗戰勝利後,延安炮校整建制奔赴東北,初期主要靠到野外尋找日本關東軍遺棄的火炮,以及到深山密林中尋找日軍隱蔽彈藥庫武裝自己。到1947年2月,東北我軍共建立起160個連的炮兵部隊。其中有100個連屬於預備炮兵,其他60個連是各縱隊、各師、各團所屬隊屬炮兵。

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炮兵光靠吃庫存恐將難以為繼。從1947年10月開始,東北軍工生產逐漸走上正軌。依託東北發達的重工業,我軍不僅能維修、翻新各種火炮及其配套彈藥,而且還能批量生產全新的火炮、彈藥。在各種火炮和彈藥中,產量最高的當屬仿美制60迫擊炮。僅哈爾濱一地,就在三年解放戰爭期間生產了哈爾濱就生產2337門60毫米迫擊炮和221768發炮彈。相形之外,蔣軍控制下的曾有「遠東第一兵工廠」美譽的瀋陽兵工廠,同期僅仿製了90門60毫米迫擊炮,還不及哈爾濱的零頭。

到遼瀋戰役發起前,東北我軍不算師團隊屬炮兵,僅縱隊直屬炮兵團就多達12個,另有6個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預備炮兵團和3個高炮團,擁有各型火炮2370門。

當然,光有數量不菲的火炮和充裕的炮彈還是遠遠不夠的。1947年德惠戰鬥失利後,我軍從技戰術各個層面對此進行了深入總結。具體到炮兵部隊,除了繼續苦練技術外,步炮協同訓練被擺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進行苦心打磨。後又歷經夏季、秋季、冬季攻勢的實戰,炮兵部隊的技戰術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反觀蔣軍,為爭奪東北這個戰略要點,將其編制和裝備為齊全的炮7團和炮12團悉數調往東北,佔蔣軍預備炮兵數量的一半。其中,炮7團裝備有36門日式大正4年式150毫米榴彈炮。炮12團裝備36門美制155毫米榴彈炮。但到東北後,蔣軍高層忙著劫收,各級軍官忙著倒賣汽油,用炮12團的牽引汽車和炮7團的挽馬去搞走私謀利,故此這72門重炮長期動彈不得,只能蹲在瀋陽日復一日曬太陽。而人員培訓更是幾近於無。

到遼瀋戰役前夜,東北地區國共雙方炮兵數量、質量上,我軍都以壓倒性優勢勝出。在義縣攻堅戰中,蔣軍只有8門山炮守城。而東野卻將3個預備炮兵團加強給3縱,加上3縱炮兵團,共投入了4個炮兵團的強大火力。在錦州攻堅戰中,參戰的5個縱隊炮兵團及及炮縱主力,共有各型火炮591門。

廖耀湘第9兵團出遼西時,因為挽馬、汽車和汽油嚴重不足,只能棄炮7團不用,帶著炮12團1個營,共計18門美式155毫米榴彈炮踏上不歸路。可就是到了如此生死攸關的決戰當口,蔣軍高官仍不忘將炮12團的牽引汽車和汽油,用來將在彰武「繳獲」的大批糧食運回瀋陽,在黑市上倒賣撈錢。

如此腐朽透頂的軍隊,被人民軍隊掃進歷史垃圾堆是其必然下場。據統計,在錦州攻堅戰中,東野繳獲各型火炮炮1121門,其中包括7門榴彈炮。在遼西圍殲廖耀湘第9兵團的過程中,東野繳獲各種山炮、野炮、榴彈炮共計103門。長春守軍起義、投誠後,繳出8門榴彈炮。解放瀋陽後,瀋陽蔣軍包括59門各型榴彈炮在內的1659門輕重火炮,悉數成了東野的戰利品。

據了解,蔣軍炮兵12團的那36門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從到東北之後,直至被我軍完整繳獲,期間居然沒能在戰場上打出哪怕1發炮彈。故無論是人數、裝備、器材均保存得相關完整。

相關焦點

  • 號稱趙子龍師,遼瀋戰役團長帶頭衝鋒,被我軍高射炮平射教做人!
    為了解錦州之圍,國民黨軍組織了所謂"東進兵團",企圖從塔山地區登陸,對圍攻錦州的我軍主力進行夾擊,以解東北危機。 塔山阻擊戰油畫 在敵軍的"東進兵團"中,有一個號稱"趙子龍"的部隊,這加上獨立95師,該師前身寧夏馬鴻逵的部隊,參觀過中原大戰,戰後脫離了馬家軍的建制
  • 塔山阻擊戰:中外戰爭史上經典防禦作戰的範例
    塔山只是一個在錦西以東大約有一百戶人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30公裡,距錦西4公裡,看似很普通的一個小地方,其戰略地位卻非常重要,因為通往錦州的唯一一條道路直接從塔山穿過。1948年10月初,東北野戰軍主力對錦州國民黨守軍形成合圍之勢。為保障主力順利奪取錦州,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部在此處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了艱苦殘酷的阻擊戰。
  • 塔山上兩大英雄團,一個戰至最後32人,另一個硬抗華北頭號精銳
    「塔山英雄團」僅有32人走下塔山陣地 當時,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奉命擔任塔山一線的守備任務,在錦州戰役結束前,絕對不允許國民黨軍「東進兵團」一兵一卒靠近錦州外圍。
  • 塔山一戰28團硬扛敵「趙子龍師」,和另外一支部隊,共享榮譽稱號
    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時期最關鍵的一戰,其中東野4縱、11縱要用兩個縱隊的兵力,擋住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的進攻,戰鬥持續了六天六夜,最終國民黨軍的東進兵團也未能突破我軍的陣地,我軍以付出3000多人傷亡的代價,斃傷國民黨軍近7000人,而戰後有4個團分別被授予了榮譽稱號:
  • 6天6夜,解放戰爭中極其慘烈的防禦戰,只要陣地不顧傷亡
    而為了保障當時的主力奪取錦州,東北野戰軍在遼寧塔山地區進行了一場防禦戰,意圖阻斷前往錦州增援的國民黨軍。那麼塔山是個什麼地方呢?塔山雖被叫做山,但是它並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一個人數百餘戶的小村莊,它唯一的重要之處在於從塔山穿過就可以直接去往錦州,這對當時急於趕往錦州增援的國民軍來說是必經之地。因此就在這裡,國共兩軍展開了生死搏鬥。
  • 擊毀敵炮陣地,他曾獲方先覺通報嘉獎
    馮宗愷回憶道,為保證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國民革命軍第10軍奉命進駐衡陽後,勸導群眾迅速撤離衡陽。於是便出現了馮宗愷所見的「百姓拖兒帶女、撤離失所」的一幕。  馮宗愷所在的野炮營第六連進駐衡陽後,將陣地落點在了居高臨下的回雁峰。構築炮掩體、交通壕、指揮所等備戰工作隨即展開。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上)
    日軍作戰目的是「迅速擊破我軍……完全佔領上海」,並「以此為其擴大侵略之根據地,再由其國內增兵,繼續分由崑山,吳縣及松江方面發展,以圖威脅我首都。」這一計劃準備的分析和判斷了日軍從國內及華北戰場調兵到淞滬,完全佔領上海和進窺南京的戰略企圖。
  • 47軍1個排的陣地,騎1師2個多月都攻不下,全靠神勇重機槍組
    1951年10月,是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向我志願軍部隊發起所謂「秋季攻勢」的高潮。我47軍419團1營1連3排和營屬機炮連2排4班奉命堅守在最前沿的大馬裡高地。這裡是一個不高的小山坡,從已經被敵軍控制的鐵原通往我軍後方的公路就從山下經過。美騎1師想奪取這座高地,繼續沿公路向北。
  • 龐國興:對印反擊戰一等功臣,深入敵方陣地,三人挑翻對方炮陣營
    當時印度方面已經佔領了西山口地區,而且還調派了印度步兵第四師、精銳王牌部隊——錫克族第一、二營駐守防禦,同時又加派了一個炮兵團,協助防守。西山口地區地形複雜,懸崖陡峭,為應對我方進攻,印軍在此地大修工事,布置了大量的機槍點,並對外宣稱是「銅牆鐵壁」。
  • 1968年,越軍朝著美軍陣地發起圍攻,美軍飛機卻將炮彈扔在自己的陣地
    1968年,越軍朝著美軍陣地發起圍攻,美軍飛機卻將炮彈扔在自己的陣地 文/無計讀史 老村高地戰役是溪山戰役的開端,美軍部隊在越南戰場上面徹底出現的頹勢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 荊雲山:堅守陣地 忍飢挨餓7天7夜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劉湘竹    1950年11月,時年22歲的荊雲山隨27軍參加抗美援朝,在偵察營二連任班長,開始了那段槍林炮火的日子。對於荊雲山來說,當年的一幕幕至今回想起來依然清晰如昨。    身經百戰    1928年4月,荊雲山出生在山東萊陽。
  • 遼瀋戰役:慘烈的塔山阻擊戰,林彪: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並另從華北和山東運來7個師,加上54軍4個師,共計4個軍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企圖以東西對進之勢夾擊圍攻錦州的東北野戰軍。塔山是北寧線上一個小村落,位於錦州、錦西之間,距錦西10餘公裡,距錦州30公裡,是由錦西增援錦州的必經之路。林彪強調指出:「攻擊錦州最重要的保證是要把錦西方向的敵軍擋住,兩錦相距約50公裡,萬一堵不住敵人,攻擊部隊就要受到很大威脅」。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經過一小時(戰鬥),敵遂不支,向後潰逃,陣地完全收復,並繳獲一批槍枝彈藥。「對於第三次收復陳家行戰鬥,第20軍戰後總結報告中記述:「十四日夜,軍團(當時為20軍)當面敵再度增援,再度猛進,銳不可擋;我20軍夏副軍長炯,133師楊師長漢域均在第一線坑壕指揮督戰,寸土必爭。故陳家行,頓悟寺一帶陣地形成焦土。當第三次告失守,而終於十五日黃昏前由盛家宅反覆施行逆襲,迅速誇回原地,全線屹立」。
  • 38軍前沿陣地被美軍攻下,上級還特地表揚?營長為死守拼光全營
    面對美軍的大舉進攻,志願軍總部審時度勢,命令38軍死守西線,以掩護我東線部隊出擊。38軍114師決定決定把防禦350.3高地的任務交給342團1營。342團要求1營一定要堅守到2月12日下午3點鐘,同時為了掌握一手情況,還特地規定1營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直接向師指揮所報告。第二天,也就是2月11日,美騎1師就對我軍陣地發起了猛攻。美軍的坦克、重炮和飛機把我軍控制的幾個山頭陣地炸支離破碎,到傍晚時分,騎1師攻佔了1營2連的276.8高地。
  • 囤兵洞與炸坑道:從一場山地攻防戰看志願軍如何打贏陣地戰
    於是,因上一年「聯合國軍」秋季攻勢未果而「沉寂多時」的戰線再度「活躍」起來。9月,中朝聯軍為了迫使對手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而發動了秋季攻勢。 不同於戰爭初期的大踏步進退,這次「秋季攻勢」的一個特點就是,志願軍前線各軍(朝鮮人民軍的同級單位為軍團)事先選好的若干個敵班至連級陣地作為目標反擊。一旦得手,則視情況或予以堅守或放棄。
  • 接到戰鬥傷亡報告,林彪:「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
    9月30日,蔣介石到北平,調集華北62軍、92軍和山東39軍等部隊,由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從錦西、葫蘆島東進解錦州之圍。侯鏡如在這次戰役中的行動相當詭異,從拒絕接受54軍軍長迂迴進攻,到兵團說沒有坦克無法進攻,以及國軍突破陣地後仍舊不給予有力支援,這些都影響了整個戰局,後確認侯鏡如是共產黨。
  • 「安全把關員」退出炮陣地 部隊訓練追求實戰化
    「安全把關員」退出炮陣地    本報訊 劉洪雷、周鈺淞報導:6月25日,第41集團軍某旅實彈射擊前,旅長孫凌峰勒令所有營連清除「安全把關員」。檢查中,兩名未按規定執行的連主官受到點名批評。    所謂「安全把關員」,是指個別營連在實彈射擊時為每門火炮指定負責人員,專門檢查瞄準手諸元裝定情況,防止炮彈飛出安全區。
  • 德軍的重錘;詳解二戰德軍大口徑火炮陣地
    導語:本文提到的火炮陣地是指德軍步兵師的師屬炮兵陣地和集團軍屬的炮兵陣地。德軍步兵師師屬炮兵陣地德軍步兵師裝備的榴彈炮有兩種一種是105mm口徑的Le.FH18,一種是150mm口徑的sFH18。火炮陣地的正後面是一個斜坡通道,供火炮進出使用的,通道的寬度根據火炮的尺寸來定。炮組成員的遮蔽部,通常都在火炮發射陣地後面的內壁處,從內牆處向下挖掘出來一個階梯式通道,通道底部是一個矩形的防空洞,這個防空洞的大小示人員多少來定,一般每個遮蔽部有6人。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這裡有一串海拔不高的丘陵,最前沿的是90、92、101高地,由10縱28師84團2營防守。這些高地皆是石頭山,陣地上用裝滿泥土的麻袋、草包堆起來的工事,很快被國民黨軍的重炮摧毀殆盡。2營指戰員在無工事可依託的困難局面下,與蜂擁而來的敵青年軍207師第3旅反覆肉搏。所有的陣地上,到處都是拼彎的刺刀,砸碎的槍託,與敵同歸於盡的烈士。
  • 中國軍隊口徑500mm的「超級大炮」:一輪齊射後,英軍陣地鴉雀無聲
    這種武器被我軍叫做飛雷,也被對手稱為是沒良心炮。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軍大批部隊入朝參戰,部隊入朝前普遍換裝了日械、美械、國械或者蘇械的火炮,使得一個步兵師即配備了炮兵團。其中華北王牌軍63軍就是這樣的一支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