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遼瀋戰役中,塔山阻擊戰曾被蔣軍高層視為「不可思議」之戰。諸多蔣軍精銳在海軍艦炮火力掩護下,向東野4縱堅守的塔山陣地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進攻,卻宛如巨浪拍到岸邊礁石上一般,浪碎潮退,礁石卻仍巍然屹立。這其中,固然是我軍指揮部署正確,步兵指戰員們驍勇異常,但我軍炮兵的作用亦不容小覷。
4縱炮兵團下轄2個營、6個連,共計裝備榴彈炮和野炮15門,高射機關炮5門。在被委以堅守塔山重任後,東野總部將冀熱察遼軍區炮兵旅、東野炮兵縱隊各一部調歸4縱指揮。4縱將隊屬和上級加強的火炮分成「三線兩群」配置。即團屬火炮為第一線,師屬火炮為二線,縱隊掌握的重炮放在第三線。其中,第三線的重炮又分為東、西兩個炮兵群。負責支援塔山至白臺山一線的西炮兵群擁有榴彈炮、野炮12門,高射機關炮5門。負責支援塔山以東至海濱一線的東炮兵群編有榴彈炮、野炮共計14門,日式75毫米高炮4門。
10月10日是塔山阻擊戰首日。4縱在準備奪回打漁山陣地前,因為炮兵前沿觀察所被敵炮火擊毀,相關技偵人員全部傷亡,4縱炮兵團團長王一平親自率領1個炮兵觀測組來到12師34團指揮所,恰逢焦玉山團長發現蔣軍1個山炮營在自己陣地前方右側構築發射陣地,於是便要求王一平對其進行壓制射擊。在測算出射擊諸元後,王一平指揮10門野炮、14門山炮對目標實施10發急速射。這240枚炮彈如暴風驟雨般的砸過去,直接將蔣軍這個山炮營連人帶炮、外加彈藥,從陣地完全抹去了。如此駭人的炮擊效果,大大堅定了我方步兵堅守信心,同時也令蔣軍為之膽寒。
不僅僅是塔山阻擊戰,在義縣攻堅、錦州攻堅中,東野炮兵準確而又密集的炮火,將蔣軍自吹「固若金湯」的各類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一一送上了天。為東野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攻克敵堅固築壘立下了汗馬功勞。
東野炮兵如此強大,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全面抗戰時間,總指揮部就將炮彈不多、裝備貧弱、在敵後轉戰甚為不便的總部炮兵團調回延安,以該團為基礎創建了延安炮校,一點點地積蓄炮兵人團。
抗戰勝利後,延安炮校整建制奔赴東北,初期主要靠到野外尋找日本關東軍遺棄的火炮,以及到深山密林中尋找日軍隱蔽彈藥庫武裝自己。到1947年2月,東北我軍共建立起160個連的炮兵部隊。其中有100個連屬於預備炮兵,其他60個連是各縱隊、各師、各團所屬隊屬炮兵。
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炮兵光靠吃庫存恐將難以為繼。從1947年10月開始,東北軍工生產逐漸走上正軌。依託東北發達的重工業,我軍不僅能維修、翻新各種火炮及其配套彈藥,而且還能批量生產全新的火炮、彈藥。在各種火炮和彈藥中,產量最高的當屬仿美制60迫擊炮。僅哈爾濱一地,就在三年解放戰爭期間生產了哈爾濱就生產2337門60毫米迫擊炮和221768發炮彈。相形之外,蔣軍控制下的曾有「遠東第一兵工廠」美譽的瀋陽兵工廠,同期僅仿製了90門60毫米迫擊炮,還不及哈爾濱的零頭。
到遼瀋戰役發起前,東北我軍不算師團隊屬炮兵,僅縱隊直屬炮兵團就多達12個,另有6個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預備炮兵團和3個高炮團,擁有各型火炮2370門。
當然,光有數量不菲的火炮和充裕的炮彈還是遠遠不夠的。1947年德惠戰鬥失利後,我軍從技戰術各個層面對此進行了深入總結。具體到炮兵部隊,除了繼續苦練技術外,步炮協同訓練被擺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進行苦心打磨。後又歷經夏季、秋季、冬季攻勢的實戰,炮兵部隊的技戰術水平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反觀蔣軍,為爭奪東北這個戰略要點,將其編制和裝備為齊全的炮7團和炮12團悉數調往東北,佔蔣軍預備炮兵數量的一半。其中,炮7團裝備有36門日式大正4年式150毫米榴彈炮。炮12團裝備36門美制155毫米榴彈炮。但到東北後,蔣軍高層忙著「劫收」,各級軍官忙著倒賣汽油,用炮12團的牽引汽車和炮7團的挽馬去搞走私謀利,故此這72門重炮長期動彈不得,只能蹲在瀋陽日復一日曬太陽。而人員培訓更是幾近於無。
到遼瀋戰役前夜,東北地區國共雙方炮兵數量、質量上,我軍都以壓倒性優勢勝出。在義縣攻堅戰中,蔣軍只有8門山炮守城。而東野卻將3個預備炮兵團加強給3縱,加上3縱炮兵團,共投入了4個炮兵團的強大火力。在錦州攻堅戰中,參戰的5個縱隊炮兵團及及炮縱主力,共有各型火炮591門。
廖耀湘第9兵團出遼西時,因為挽馬、汽車和汽油嚴重不足,只能棄炮7團不用,帶著炮12團1個營,共計18門美式155毫米榴彈炮踏上不歸路。可就是到了如此生死攸關的決戰當口,蔣軍高官仍不忘將炮12團的牽引汽車和汽油,用來將在彰武「繳獲」的大批糧食運回瀋陽,在黑市上倒賣撈錢。
如此腐朽透頂的軍隊,被人民軍隊掃進歷史垃圾堆是其必然下場。據統計,在錦州攻堅戰中,東野繳獲各型火炮炮1121門,其中包括7門榴彈炮。在遼西圍殲廖耀湘第9兵團的過程中,東野繳獲各種山炮、野炮、榴彈炮共計103門。長春守軍起義、投誠後,繳出8門榴彈炮。解放瀋陽後,瀋陽蔣軍包括59門各型榴彈炮在內的1659門輕重火炮,悉數成了東野的戰利品。
據了解,蔣軍炮兵12團的那36門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從到東北之後,直至被我軍完整繳獲,期間居然沒能在戰場上打出哪怕1發炮彈。故無論是人數、裝備、器材均保存得相關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