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經典喜劇《唐伯虎點秋香》是其經典代表作之一,由李力持與周星馳執導,相信很多人像無二君一樣反反覆覆看過很多遍。
小時候看熱鬧,長大了看門道。看了很多次,才發現電影裡的這些細節,無論門上的對聯、牆上的畫,等等種種細節,每一個背後都充滿了故事。
愈發懂得,當年的電影拍得有多真摯,這部電影在喜劇電影中堪稱偉大。
電影一開場,是在唐府的門口,一群衣著光鮮的儒雅之士聚集在唐府門口,等了三個時辰,本來以為在等什麼,結果垃圾被搶光了。
而唐府門口的這副對聯特別引人注目:「名人宅畔五柳生輝,雅士門前三槐挺秀。」
這裡有兩個典故:五柳生輝與三槐挺秀。「五柳生輝」指的是陶淵明,我們中學時候學習的《五柳先生傳》中 「門前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淡泊名利之意;而「三槐挺秀」是講述宋初王佑,他在家裡的庭院種了三株槐樹,希望後代有朝一日能做到槐木椅終不負其所望,他的兒子王旦做到了宰相,於是有了「三槐挺秀」的堂號,光耀門楣。唐府的這兩幅對聯足見唐家家風之正,以及對唐家子弟教導之用心。
大門口外對聯:「大開戶牖放江山入我襟懷,不設樊籬恐風月被他拘束。」
這是朱彝尊故居嘉興山曉閣的題聯。藩籬、風月,表示的是無拘無束的自由,淡泊名利,旨在表現朱氏晚年辭官歸裡、息影林泉的生活情趣。
祝枝山來求畫,這時唐伯虎用人揮墨,而此時庭院的柱子上有兩副對聯。
一副是「人間未遂青雲志,天上先成白玉樓。」其實這是一副輓聯,還有兩句,「青女嫦娥皆怕冷,月中霜裡逞風流。」橫批是「羽化登仙」,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李賀之死,「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
畫成之後,柱子上另一副對聯:「點燈登閣各功書,移椅倚樓同賞月。」這副對聯出自《包公智斷離奇案》。這是一條要了兩條人命的對聯,一書生新婚之夜,新娘出上聯「點燈登閣各功書」,書生無法對出下聯於是跑到學館。然而有人冒充新郎對出下聯並佔有了新娘。新娘得知被騙,自盡而亡。報官後,包青天以此上聯求下聯,對出下聯者可得功名。一個秀才對出了下聯「移椅倚樓同賞月」,包拯下令:拿下!秀才認罪,被處死!
庭院中的這兩副對聯可見用意頗深,旨在勸勉讀書。
唐伯虎的百鳥朝鳳圖少了一個雀頭,被當麻將的一條。這副對聯是「深院塵稀書韻雅,勤勞創業財源茂」。
這副對聯就是勸勉的意思:多讀書,書上的灰塵少;勤勞立業,財源茂盛。當然這副對聯的上聯後面跑到了華府的客廳。
伯虎自題七絕:「十裡桐陰覆紫苔,先生閒試醉眠來。此生已謝功名念,清夢應無到古槐。」
這首詩是唐伯虎在自己所繪的《桐陰清夢圖》的題詩,這幅畫是一幅紙本水墨畫,其真跡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拍攝的時候還專門用了這幅畫的仿筆,可謂用心之至!
正廳中掛的是四大美人圖,可惜兩邊的對聯看不清楚。
其實八個老婆打麻將也是在這正廳裡,屏風的位置和牆上的美人圖可以為證。這部電影的成功絕對不是無釐頭那麼簡單,每個細節做得如此用心,堪稱完美。
唐府靈堂兩側柱子上的對聯:「千古文章傳性道,一堂孝友樂天倫。」
其實後面還有六句:「名世文章傳子弟,長春歲月駐神仙。百年燕翼惟修德,萬裡鵬程在讀書。右軍書法將軍畫,吏部文章工部詩。」
詩中提到了王羲之的書法、李思訓的畫、韓愈的文章、杜甫的詩,可以說是「千古文章」!
這是民間流傳的對聯,最早的記載出現在1926年出版《撰聯指南》,是清末民初無錫人秦同培編著。對聯出現在清朝,所以這是一個穿幫。
秋香拜佛的時候柱子上的對聯為:「到此認清淨法身,聘般若之青獅,乘三味之白象;鄰近有鱗峋忠骨,觀桃花兮碧血,仰塔波兮赤鳥。」
這副對聯是上海龍華寺的對聯,可以斷定是在這裡拍攝的,然而這副對聯出自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之手,是現代才出現的對聯,也是一個時間上的穿幫。
秋香房內對聯是:「日麗瑤臺雲飛畫棟,青山當戶白雲過庭。」
「日麗瑤臺,雲飛畫棟;香凝寶殿,樂奏鈞天。」本是三清宮通用聯;「秋月照人春風坐我,青山當戶白雲過庭」是孟廣慧之作,掛在揚州女詞人丁寧家裡的客廳。所以這裡把兩句拆開來用,但依然十分工整。當然,這也不是明朝的對聯。
華府客廳中堂對聯:「雲鶴遊天群鴻戲海,梅炎藻夏麥氣迎秋。」
這是清朝進士萬經的著名書法作品,他的隸書堪稱一絕,這副對聯也是他最有名的作品。而且《唐伯虎點秋香》拍攝時用的是真跡,典藏在徐州博物館。上聯實則讚美三國著名書法家鍾繇的書法,下聯是說的是天氣變化。所以這裡用了清朝的對聯,也算是「穿越」。
唐府書房裡的對聯:「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對聯的意思顯而易見,倡導為善事,多讀書。
然而這副對聯是清代乾隆進士顧光旭的一副對聯,是名對。在這裡放到明朝來用,也是穿越。
書房的對聯:「立身且須慎重,守職只要公謙。」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廉政建設對聯,放在這裡好像不太合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的《渭城曲》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出自汪洙的《神童詩》,有勸勉之意。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的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唐伯虎在華府「訴說身世」這一段,背景裡出現很多字畫。
「不如蘆花水清淺,波濤不作無怨心。」影片中把「清」改成「深」,這句詩出自唐伯虎的《漁樵問答歌》。
「信口吟成四韻詩,自家計較說和誰?白頭也好簪花朵,明月難將照酒厄。得一日閒無量福,作千年調笑人痴;是非滿日紛紛事,問我如何總不知?」出自唐伯虎寫給寧王的詩《詩贈寧王》,而電影中的寧王是大反派。
「 天時不測多風雨,人事難量多齟齬;天時人事兩不齊,莫把春光付流水。」出自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
「富貴榮華莫強求,強求不出反成羞。有伸腳處須伸腳,得縮頭時且縮頭。」出自唐伯虎的《嘆世之一》。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出自唐伯虎的《把酒對月歌》。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出自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滿屏的詩都是唐伯虎寫的。
除了這些字面上的,影片中唐伯虎和對穿腸的對聯大戰也是引經據典,十分用心。
比如,「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出自杭州西湖花神廟聯。
《唐伯虎點秋香》在道具、製作上用心良苦,劇組花費了很大心思。電影拍攝在蘇州、杭州、徐州、上海等地,甚至選用藏在博物館裡的真跡,實在是無法複製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