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苗的好消息頻傳,中國傳統的中藥產品——連花清瘟也得到了全球領域同行的關注,一步步走出國門,「朋友圈」持續擴大。
繼11月底登陸菲律賓市場後,12月初連花清瘟又獲烏克蘭批文,疫情後連花清瘟已在16個國家獲批,國際化進程再提速。
疫情後,連花清瘟海外朋友圈添了16個好友
連花清瘟膠囊
以嶺藥業12月4日公告稱,連花清瘟獲烏克蘭註冊批文。
連花清瘟膠囊是以嶺藥業的主導產品、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國家醫保目錄(甲類)品種,主要用於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相關疾病的治療。公告顯示,烏克蘭認證機構——ТЕСТМЕТРСТАНДАРТ有限責任公司核准籤發的註冊批准文件,批准該公司專利中藥連花清瘟膠囊符合烏克蘭膳食補充劑標準註冊。
目前,連花清瘟膠囊已在加拿大、俄羅斯、菲律賓、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等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上市許可,並已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啟動了註冊工作。
在科威特,連花清瘟在海外獲批新冠肺炎適應症;在烏茲別克斯坦,連花清瘟入選當地衛生部抗疫藥品白名單,允許在未經註冊的情況下進口,並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止於12月14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7046萬例。疫情下,連花清瘟產品因被選為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篩選出的有效藥物「三藥三方」之一,而銷量大增,同時也加速走出國門。截止目前,連花清瘟膠囊已在巴西、印尼、加拿大、莫三比克、羅馬尼亞、泰國、厄瓜多、新加坡、寮國、吉爾吉斯斯坦、菲律賓、科威特、模里西斯、烏幹達、俄羅斯、烏克蘭16個國家分別以「中成藥」、「藥品」、「植物藥」、「天然健康產品」、「食品補充劑」、「現代植物藥」、「天然藥物」等身份註冊,並獲得上市許可。
以嶺藥業的專利中藥連花清瘟膠囊,上市十六年來,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6次列入國家級診療方案;2016年9月,連花清瘟FDA二期臨床研究已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啟動。由於連花清瘟對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積極幹預」作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將它列入治療推薦用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吳以嶺教授
以嶺藥業的吳以嶺,同時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49年10月生於河北故城。
致力於中醫絡病學術及臨床研究40餘年的吳以嶺院士,系統構建了絡病證治體系,首次應用絡病理論指導流感等外感溫熱病的防治,研製出連花清瘟膠囊、連花清咳片以及連花呼吸健康系列產品。
中醫藥如何走國際化創新發展之路?一直是業內極為關注的話題。上月底在海口舉辦的「針藥結合—國際健康產業論壇」,以嶺藥業常務副總經理張蘊齡表示,國際抗「疫」給中醫藥發展帶來新機遇,中國在抗「疫」中積累的成功經驗,讓世界認識到了中醫藥作為東方智慧的獨特魅力,讓越來越多的國際消費者認識到中醫藥的優勢和重要性。
11月23日,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菲律賓上市發布會以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行,此前該公司收到菲律賓食品藥品管理局核准籤發的藥品註冊證書,批准連花清瘟膠囊符合菲律賓傳統植物藥標準註冊,也標誌著連花清瘟正式在菲律賓上市銷售。
連花清瘟膠囊菲律賓代理商、菲律賓群島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林美智(Olivia Limpe Aw)在發布會上致辭時表示,作為首個在菲律賓獲批的傳統中藥,連花清瘟膠囊在菲上市,將是對菲律賓民眾巨大的幫助。「人們常說,遲做總比不做好,中醫藥安全有效、質優價廉,是我們打贏新冠肺炎疫情戰役的希望。」
作為中醫藥通過臨床篩選出有效的方劑「三藥三方」代表之一,連花清瘟已在俄羅斯等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上市許可,海外朋友圈一直在擴大,也標誌著以嶺藥業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
吳以嶺去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吳以嶺,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出身中醫世家,讀高一時遇「十年浩劫」而中斷學業,回家跟隨父親行醫。他的父親是河北故城當地小有名氣的赤腳醫生。
受父親影響,5歲的吳以嶺,就開始背方子,到他13歲時,已能辨別200多種中草藥。為了提高臨床水平,11年鄉村行醫,他經常穿山越嶺,到周邊拜師學藝,也成為小有名氣的「小吳大夫」。
1977年恢復高考,吳以嶺考入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因學習成績優異,他連跳2級,僅花2年時間修完了五年課程;1979年9月,吳以嶺被錄取為南京中醫院心血管與糖尿病專業的首屆碩士研究生。
1982年,時年33歲的吳以嶺分配到河北中醫院,成為心血管科一名內科醫生。十年後,43歲吳以嶺用借來的5萬元創業,起家之「寶」是以嶺藥業大名鼎鼎的獨家品種——「通心絡」膠囊,這個中藥產品又稱「五龍丹」方藥,配方有水蛭、全蠍、、蜈蚣、土鱉蟲、蟬蛻五種蟲類藥。
2011年以嶺藥業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時,有人寫道:吳以嶺靠幾條蟲賣出了「院士首富」。
以嶺藥業常務副總經理張蘊齡
知識兌現財富,「院士富豪」、「教授富豪」的出現,是個好現象。讓知識創造財富,把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與經濟深度融合,並煥發光芒異彩,也應該是一個「正常」現象。
今年抗擊新冠疫情中,連花清瘟膠囊成了「明星藥」,讓世人再次見證了傳統中藥也是「富礦」,也應該倍加珍惜中醫藥這一財富。
事實上,2003年3月抗擊SARS時期,連花清瘟也是「爆品」,而這成果得來,是以嶺藥業董事長兼創始人吳以嶺院士從中醫典籍裡「信手拈來」傑作之一,以嶺藥業當家產品「通心絡」也是如此。
中醫藥在疫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特別是中國在抗「疫」中積累的成功經驗,讓世界認識到了中醫藥作為東方智慧的獨特魅力。正如以嶺藥業常務副總經理張蘊齡說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越來越多的國際消費者認識到中醫藥的優勢和重要性,為中醫藥國際化創造了跨越式發展的契機。
中醫藥潛力無限,張蘊齡也道出了中醫藥國際化必須破解的問題,她一針見血地指出:「中醫藥走向世界,必須適應現代醫學的『話語體系』,用數據和療效說話。」
一棟小樓見證了以嶺藥業奇蹟
以嶺起步——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
2020年是以嶺藥業創辦28周年,28載春華秋實,碩果纍纍。當年吳以嶺研發出通心絡、肌萎靈等有效方藥,迫切需要成果轉化,並推動產業化。但他找上一家家大企業時,一次次碰釘子,每次都是失望而回。有的開出苛刻條件,有的以拿不到藥品批准號為由推託。
1989年,曾有港商主動上門,但提出的前提條件是,吳以嶺的科研成果要拿去英國驗證、註冊,結果被吳以嶺斷然拒絕。吳以嶺的生肖屬牛,他也有一股牛犟勁,沒有人與他合作,他乾脆下海單幹。
湊巧的是,石家莊開發區剛成立,急需引入高新技術企業,但當時位置偏遠,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半年過去了,也沒有見到一家企業的影子。吳以嶺將申請遞上去,沒想到很快批了下來。
1992年6月,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正式掛牌,這也是石家莊開發區第一家進駐的藥企。當時,啟動資金除了自己的,10萬元多數是吳以嶺靠東拼西借籌措起來的。草創之初,租來的幾間平房僅有幾名員工。
至今,仍有不少以嶺老員工喊他們董事長吳以嶺為「吳所長」。
吳以嶺點燃篝火
以嶺藥業,是2020年A股熱點公司之一,今年前三季度營收64.47億元,同比增長48.31%,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均超過了去年整年。
在石家莊的以嶺藥業,和醫藥研究院17層的高樓相比,東南角那棟3層藥理小樓,顯得矮小,也很不起眼。可這棟三層小樓,是以嶺藥業創新科研事業的發端,很多新藥研發實驗,是在這棟小樓的實驗室做出來的。
科技研發,是一個企業競爭勢能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多年來以嶺藥業快速發展的保證。
過去,有人問吳以嶺,中醫、企業家、院士這三個名頭,最看重哪一個?他淡淡地回答:「我就是一個大夫。」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時,吳以嶺 「企業家院士」身份,曾一度引起了爭議,但吳以嶺說:「我們不管別人(說什麼),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
從赤腳醫生到百億富豪,從學術研究到創立公司,從艱辛創業到走向世界……醫藥界從來不缺故事,也不缺傳奇,但創業者思考的是,如何鍛造百年傳奇,打造長青企業。
代際接力,是讓傳奇延續的保證,吳以嶺也早早布局二代傳承之企業大事。
2013年,以嶺藥業完成了代際交棒,時年38歲的兒子吳相君,正式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並出任總經理一職。吳以嶺的女兒吳瑞,目前是以嶺藥業董事、董事會秘書,她曾獲評「金牌董秘」之稱。
將擔子交予二代後,吳以嶺也經常幹起了「大夫」老本行。在河北中醫院出診,掛號費8元!
近些年來,「藥二代」紛紛走上舞臺,在新徵程中展現自己實力,已成為國內藥企一道新的風景。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