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如何確保「戰必勝」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3·6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這就註定了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6日中央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座談會上吹響了「總攻令」「衝鋒號」。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正確把握收官之戰的「戰情」,準確把握收官之戰的「主攻點」,科學把握收官之戰的「戰法」。
一、正確把握收官之戰的「戰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鬆勁懈怠」。打好收官之戰,正確把握形勢十分重要。勝利在望不等於勝券在握,需要繼續「繃緊弦」「加把勁」,全力衝刺。
(一)要求更高,必須做到「三不」(不停頓、不大意、不放鬆)。3月6日,中央召開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座談會,所有省市區主要負責同志都參加,中西部22個省份一直開到縣級。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向我們釋放了強烈信號: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二)任務更重,必須打好這場總攻戰的「四場硬仗」。
第一,必須打好疫情影響「阻擊仗」。突如其來的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比較明顯,主要體現:①外出務工受阻。據統計,湖南去年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214.61萬人,到3月9日已外出務工146.78萬人,還有近70萬人沒外出務工。這些家庭2/3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②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困難。我省11個品類的扶貧產品中,有家畜、蔬菜、瓜果、水產等4類受到影響較大。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和消費下降,影響產業扶貧。③扶貧項目停工。今年全省計劃安排的49800個扶貧項目,還有28000個未開工,資金撥付進度僅佔6.42%。④幫扶工作受到影響。如何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是我們每個扶貧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分析並解決的問題。
第二,必須打好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強攻仗」。雖然剩餘貧困人口數量已不多,但都屬於特殊困難群體,屬於「難啃的硬骨頭」。全省19.9萬未脫貧人口中,急慢性病大病殘疾的佔56.24%;無勞動力的佔48.15%,弱勞動力或半勞動力的佔17.52%,喪失勞動力的佔8.92%;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佔45.89%。對於這些剩餘貧困人口,國家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達到脫貧條件。
第三,必須打好已脫貧成果鞏固提升「保衛仗」。我省2015年以來已脫貧的662萬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佔比高,有的家庭存在剛性大額支出,有的「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還沒有得到穩定解決,有的內生動力還沒有充分激發。通過去年摸排,全省已脫貧人口中存在返貧風險的有8萬人,非貧困人口中存在新致貧風險的「邊緣戶」有11.2萬人,預計受疫情影響這兩方面人數還可能增加。因而,建立防返貧防致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形成鞏固脫貧成果實現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是收官之戰必須解決的問題,並且面臨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第四,必須打好補齊短板「點位仗」。我省部分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人居環境、村級集體經濟、鄉村治理能力、扶貧風險管控、問題整改、工作作風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需要得到切實加強。年初,我們負責省際交叉考核的貴州省,已經全面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連」,所有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的集中安置點全部建立了後續扶持「五大體系」,正在按「八要素法」全面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實施了老舊住房漏風漏雨和人畜混居專項整治。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我們應該在收官之戰中認真對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小康決勝年行動方案》,全面實現「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目標,以確保脫貧質量更高、脫貧成色更足。
(三)工作層面,必須防止「兩種傾向」(鬆勁懈怠和精力分散)。隨著越來越多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和貧困縣全部出列摘帽,一些地方和部分幹部「喘口氣」的思想開始滋長。習近平總書記「3·6重要講話」指出的「一些地方出現了工作重點轉移、投入力度下降、幹部精力分散的現象;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屢禁不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仍有發生;個別地區『一發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都值得我們高度重視解決。督查考核評估發現,個別縣脫貧摘帽後幫扶力度減弱、資金投入減少、返貧人數增多,部分脫貧戶家庭經營收入不增反減,部分結對幫扶幹部責任落實不到位(除上門和打電話外,不解決實際問題),部分基層幹部仍有優親厚友現象等。因此,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提出的要求,堅決克服和防止「鬆勁懈怠」和「精力分散」這兩種傾向。
現在,離攻堅決勝最後期限不到300天了,時間很緊,任務很重,挑戰很多,要求很高。這就是脫貧攻堅收官之戰面臨的形勢(「戰情」)。
二、準確把握收官之戰的「主攻點」
(一)疫情影響「阻擊仗」方面,主攻「四大難題」。要按照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十條措施》,逐村逐戶提出具體辦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因疫情影響帶來的挑戰。重點是解決好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備耕春耕、農產品積壓、扶貧項目開工(扶貧車間和扶貧企業復工復產)等「四大難題」。特別是要安置好貧困人口就業,使貧困家庭「穩崗不丟崗」「轉業不失業」。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情況、扶貧項目開工和資金支出情況、扶貧產業認定情況、駐村幹部到崗情況,國務院扶貧辦實行「一周一調度,一周一通報」制度。這是眼下需要我們緊鑼密鼓做好的工作。
(二)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強攻仗」方面,重點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調查排查,對標達標。迅速組織逐村逐戶調查排查未脫貧戶存在的短板與差距,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確保6月底前達到脫貧條件;
第二,低保提標,及時發放。未脫貧戶中約80%屬於低保兜底對象。今年脫貧標準人均年純收入已由去年的3700元提高到4000元,按照「兩線合一」的要求,一類低保兜底標準也應相應調整提高,否則這部分人的收入就無法達標;
第三,加大對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特別要注意加強對遭受特別重大困難(重病重災和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大剛性支出、經其他社會力量救助之後生活仍然困難的貧困人口,採取特別救助措施;對無業可扶、外出務工困難的未脫貧家庭,採取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幫助其實現就近就業增收,確保所有未脫貧人口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對分散居住五保戶等特困家庭,應採取兜底或引導社會力量幫扶,解決其住房安全包括漏風漏雨等問題。考核督查發現這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
(三)脫貧成果鞏固提升「保衛仗」方面,重點是確保「八個方面的問題清零」。涉及「兩業」(產業就業)、「3+1」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和「兩防」(防返貧防致貧)問題清零等八個方面。
1.全面提高產業扶貧覆蓋率、組織化程度和可持續性,確保產業扶貧問題清零。國家督查評估考核發現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①「一股了之」「一分了之」(按人頭髮放產業獎補資金);②多數合作社經營困難,帶動脫貧能力不強,群眾參與度不高;③覆蓋面不高;④扶持力度小(有的到戶產業獎補資金人均1500元以下、全省小額扶貧信貸獲貸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⑤脫貧產業培育成效差(抽查發現2016年以來家庭經營性收入減少的脫貧戶佔比較高)。按照「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得到產業發展幫扶率達100%,行政村特別是貧困村成立專業合作社達到100%,貧困戶參與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帶動80%以上」的要求,優化幫扶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扶持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發揮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貧益貧作用。小額扶貧信貸,要用好續貸、展期和疫情影響還貸可延長6個月等優惠政策,促進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實現戶戶有產業增收門路。
2.全面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和就業持續穩定性,確保就業扶貧問題清零。具體抓好四件事:①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結合企業復工復產,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情況進行摸底監測,建立「三張清單」(任務清單、穩崗清單、責任清單);②推進就地就近就業。組織認定一批省、市、縣級「扶貧車間」,千方百計幫助扶持「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復產,結合實際創造條件推進一批「扶貧車間」建設。同時,落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80%用於貧困人口公益性崗位工資和參加集體公益性勞務費用支出」等政策規定,積極開發一批公益性扶貧特崗(注意規範化設置崗位,防止「福利化」);③加大就業培訓力度,確保雨露計劃政策落實率100%,確保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年內戶均接受1次以上就業培訓率達100%;④儘快規範化完成建檔立卡生態護林員選聘續聘工作。
3.全面解決「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問題,確保「3+1」保障問題要清零。按照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全面開展脫貧質量「回頭看」切實加強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健全「3+1」保障問題常態化動態清零工作機制。對貧困戶、邊緣戶、分散供養五保戶、重殘戶、重病戶等「五類對象」全面開展動態徹查、清零銷號,確保在6月底前整改到位。對「五類對象」以外和一般農戶的「3+1」保障的「尾巴」問題,也要在年內統籌解決。
①失學輟學問題要清零。考核督查發現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異地就讀資助政策不到位;失學輟學偶有發生,個別地區效果不穩定,對厭學「三幫一」勸返復學行動不到位;對因病因殘因智障失學的,送教上門、送特殊教育學校的措施不到位;個別人口大於2000人、距離鄰村學校路程大於3公裡的村無小學或教學點,幹部群眾反映小孩上學不方便等。
②基本醫療保障問題要清零。考核發現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異地就醫報銷比例不達標;慢病籤約服務不到位;「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和符合條件的慢性病患者門診報銷不落實;村醫配備不合格,新建成的村衛生室大門緊閉、無人值守等。
③危房改造問題要清零。考核發現的問題主要有:危房鑑定流於形式(牆體開裂也定為A類);鑑定結果知曉率低;竣工驗收不規範;廚房廁所沒有配套;新房建了仍住在舊危房;非貧困戶危房未改造;重複享受危改補助;改造後仍存在隱患;住房雖不屬於C、D級但漏風漏雨;房屋周邊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等。
④安全飲水問題要清零。考核發現的主要問題有:集中供水工程設施年久失修;維護運行機制不健全;「通管不通水」;季節性缺水;水質不達標;取水不方便等。
4.全面完善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大體系」,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問題清零。重點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後半篇文章」,完善健全「五大體系」,即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扶持、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體系,著力解決好當前存在的「6大問題」,包括:①搬遷入住率低、兩頭跑,有的安置房未分配到戶;②拆舊復墾慢、不想拆;③產業無門路、沒人管;④有勞動力的家庭「零就業」;⑤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配套、不重視;⑥社區治理不完善、沒人抓。
5.全面形成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確保「兩防」(防返貧、防致貧)問題清零。圍繞已脫貧人口穩定脫貧、未脫貧人口全部脫貧、非貧困人口不致貧三大目標,重點是健全監測網絡(線上線下)、實行精準施策、落實政策舉措。
第一步,摸底監測。按照「村級摸底、鄉鎮核實、縣級部門信息比對核定」的程序,將收入偏低脫貧戶、收入銳減脫貧戶、「邊緣戶」和重病重殘戶、突發事故戶納入重點監測對象,逐級建立摸底監測臺帳。
第二步,研判預警。對於摸排出來的監測對象,由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和結對幫扶責任人「三支隊伍」進行走訪研判,分析致貧返貧風險,提出解決方案。
第三步,「點對點」精準幫扶。對於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由鄉村組織指定具體責任人,通過落實扶持政策、爭取公益資源、實施防貧救助等有效措施進行幫扶;對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無返貧致貧風險的,及時退出重點監測對象,實現動態清零。考核督查評估發現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有的沒有制訂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工作方案;有的沒有建立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有的沒有實施防貧救助幫扶等。
(四)補齊短板「點位仗」方面,重點實施「6大提升工程」。圍繞村級「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村組道路和人居環境等)、村級集體經濟、扶志扶智、扶貧資產管理、鄉村治理能力、黨建促脫貧等「6大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村級黨組織戰鬥力、集體經濟硬實力,村莊公用設施支撐力、改革發展動力、鄉村治理公信力,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隊」,擦亮高質量脫貧的成色,以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以順利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以順利實現脫貧攻堅與常態化解決相對貧困的平穩過渡。
三、科學把握收官之戰的「打法」
(一)堅持「精準」方略這個根本方法。其基本特徵是:工作到村到戶到人、扶貧政策特指特惠、幫扶措施量身定製、實施機制精細規範。總攻階段,尤要堅持精準精準再精準。否則,無法實現「八個清零」「六大提升」。借鑑懷化市「四支隊伍」集村部的做法,將市、縣、鄉、村四級幫扶幹部資源有效整合,下沉到村,狠抓落實。科學排兵布陣,採用「口袋戰術」和清單管理的辦法,精準鎖定幫扶對象、政策措施和責任主體,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切實下足繡花功夫,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國家普查督查和考核評估,更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二)堅持「統籌」這個基本方法。收官之戰,尤要堅持科學統籌。一是堅持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非貧困戶、返貧戶與邊緣戶「問題清零」和協調發展。二是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精準脫貧,一手抓脫貧成效鞏固提升。同時,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是用好「脫貧質量回頭看」這個總抓手。開展脫貧攻堅質量「回頭看」,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精準方略的具體行動,是防止返貧和新致貧的重要舉措,是配合國家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安排,是實現高質量脫貧的總抓手。要按照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的《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切忌「走過場」,確保不漏一村一戶一人,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全面消除已脫貧戶穩定脫貧的隱患,全面補齊未脫貧戶脫貧的短板。
(三)堅持問題導向。收官之戰,尤要注意堅持將發現整改問題貫穿工作全過程,以實現戶戶達標、村村提升、縣縣清零。堅持用好「常態化聯點督查」和「掛牌督戰」這兩個抓手,始終緊盯目標任務、緊盯問題短板、緊盯時間節點、緊盯整改落實。堅持將脫貧質量「回頭看」、國家和省考核督查評估信訪審計監督等發現的問題一體整改、立行立改,並建立問題研判整改機制,有效推動「三個落實」。
(四)堅持典型引路、鼓勁催陣。收官之戰,尤其需要擂響戰鼓、鼓舞士氣,持續燃起大決戰的硝煙,保持決戰決勝的態勢。注意克服「厭戰情緒」和「疲勞戰術」,防止「臨門一腳、功虧一簣」;注意系統總結提煉精準扶貧形成的成功做法和實踐經驗,形成富有特色的地方脫貧攻堅品牌;注意大力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堅強奮鬥的感人故事,運用先進典型引領帶動;注意健全激勵機制,引導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更加注重嘉獎提拔重用有功之臣;注意高度重視收官階段涉貧輿情的應對處置,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堅決依法制止惡意炒作。
(五)堅持創新思維。一是強化戰時思維,推行雷厲風行作風,持續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用「專項治理」高位推動問題整改;二是強化底線思維,切實有效防範化解「脫貧攻堅完不成、脫貧質量不高、易地扶貧搬遷『穩不住』、產業扶貧失敗、小額扶貧信貸逾期率過高、扶貧項目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出現重大涉貧信訪輿情」等扶貧領域各類風險;三是強化扶貧幹部培訓,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能力;四是強化責任落實,堅持「四個不摘」,確保重視程度不減、投入力度不降、攻堅隊伍不撤、扶貧政策不變;五是強化工作落實。省紀委今年將組織開展「四個嚴查」,即嚴查扶貧工作不實、作風漂浮問題;嚴查考核驗收中的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問題、嚴查基層「微腐敗」問題、嚴查「四不摘」政策落實不力問題。
(六)注意把握幾個重要時間節點。4-5月,完成脫貧質量「回頭看」入戶調查排查,列出問題清單,拉條掛帳。6月底前,確保為脫貧戶基本具備脫貧條件,確保「回頭看」排查的問題整改到位,確保中央和省考核問題整改到位。7-8月,配合國家開展脫貧攻堅普查。8月底前,國家將開展考核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專項督查。12月,國家和省將開展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對照重要時間節點,有節奏地發起一波又一波攻勢,確保取得全面勝利。
作者系湖南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 黎仁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