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媒大幅報導,指稱大陸出版社被令將九把刀的書全數下架。九把刀聞訊,故意表現出不在乎模樣大開黃腔,實際卻高度恐慌,甚至臨時取消他為新電影到大陸的宣傳活動。九把刀的新電影《等一個人咖啡》今天在大陸上映,他最擔心的是電影被抵制,那麼他在大陸謀取巨利的計劃全然泡湯。
「臺灣競爭力論壇」曾經公布一項民調,其中有一個題目是「如果有人在臺灣宣揚『臺獨』或者支持『臺獨』,到大陸為利益考慮卻避談『臺獨』,你可以接受這種不一致的行為嗎?」令人意外的是,竟有超過五成的民眾認為「這是現實考慮,可以被諒解」,只有三成多民眾認為「這種人投機,應該被譴責」。臺灣人民向來剛正耿直,為何會接受「投機臺獨」的卑劣行徑呢?
九把刀在臺灣長期持「仇中」、「反中」的「臺獨」言論,在今年3月太陽花學運時,更全力相挺林飛帆、陳為廷等「臺獨」學生,他的電影及出版物在大陸獲取暴利,自己卻公開支持反服貿活動,真正原因便是反服貿本質上就是「臺獨」。後來反服貿領導人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在美國與「疆獨」熱比婭「相見歡」,並積極介入香港「佔中」活動,將「臺獨」與「疆獨」「港獨」串聯合謀。九把刀是這類新型「臺獨」的公開支持者與財務支持者,甚至在香港「佔中」時,他還將滿頭青絲剃光,以表達支持「佔中」對抗大陸政府的決心。
九把刀並非「理念臺獨」,而是缺乏理念的「投機臺獨」。他支持「臺獨」,是因為他的網絡讀者多屬二十多歲的年輕學生,這些人在李登輝、陳水扁篡改教科書的「文化臺獨」環境中成長。九把刀力挺「臺獨」,貶抑大陸人民,可以討好大多數臺灣年輕人,迎合臺灣網絡的「臺獨」氛圍。臺灣市場很小,欠缺規模經濟效果,九把刀必須進軍大陸市場,方能財源滾滾,遂在經紀公司的精心設計下,一邊將其出版書籍及電影推向大陸,一邊在微博註冊帳號招攬粉絲團。不過九把刀在利益驅動下,微博文字一反在臺灣的囂張跋扈,絕口不談「臺獨」「反中」。
九把刀的兩面手法初期運作得很成功,使得他荷包滿滿,一些「投機臺獨」人士也循此模式遊走兩岸,左右逢迎統獨通吃,直接助長了島內「臺獨」氣焰。九把刀的真面目現在再也隱藏不住,許多人將他在臉譜中支持「臺獨」的言論轉貼到大陸網站,他的「臺獨」本質便被起底。加上其籤約公司的旗下藝人柯震東吸毒,經紀人柴智屏被刑事案限制出境,好友陳昇又因「辱中」事件被大陸網友圍剿,九把刀陷入四面楚歌的困窘局面。
就臺灣島內氛圍觀察,「臺獨」氣焰正快速升高,但「理念臺獨」並不多,大部分是如九把刀之流的「投機臺獨」。「投機臺獨」最在意的不是「臺獨」理念,而是能否在海峽兩岸均獲利。若廣電總局能切斷其在大陸的撈金管道,或大陸人民抵制其牟利金流,將重創「投機臺獨」。這些人本是毫無理念的投機之徒,一旦面對經濟利益必須抉擇取捨,將不惜丟棄「臺獨」,回歸兩岸和平發展之正途。(作者是臺灣前「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委員)
給新聞加點料:
邱毅:認清五大類「臺獨」真面目
賴清德受邀到上海訪問,竟然高唱起「臺獨經」,此舉不僅令大陸震驚,連臺灣各界也跌破眼鏡。過去民進黨政治人物「登陸」都還客客氣氣,隱藏其「臺獨」本質,這次賴清德一反常態,是情境的必然?還是偶然的意外?
要探討上述問題,首先必須將當今「臺獨現象」做類型劃分。過去多將「臺獨」區分成顯性或隱性,我則將之區辨成「理念臺獨」、「政治臺獨」、「商業臺獨」、「防衛性臺獨」、「時髦臺獨」等五種類型。
所謂「理念臺獨」有其文化背景,「臺獨」意識成為其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標,即使在國民黨蔣家威權統治下仍死而不悔。在過去臺灣民主抗爭史裡,為「臺獨」理念鋌而走險或付出生命者不少,不過現在的綠營中,「理念臺獨」者已相當罕見,大部分人連「臺獨」是什麼都說不清楚。
相對於「理念臺獨」,「政治臺獨」倒是很多。早年以「臺獨」作為反抗國民黨威權的口號,可爭取到選票從而踏上政治舞臺;現在喊「臺獨」除可樹立「反中抗中」的形象,還是鼓動民粹的「神兵利器」,李登輝、陳水扁都深諳此道。蔡英文在沉潛兩年受「太陽花學運」鼓舞后,似乎也準備走老路。綜觀「政治臺獨」並不具備「理念臺獨」之內涵,政治投機與政治利益是其主要的考慮。
「商業臺獨」本質上可能並非「臺獨」,但這些人發現以極端「臺獨」民粹可獲取商業利益,便積極投入營銷。例如在臺灣曾叱吒風雲的汪笨湖,早年曾為統派文化人,但後來以「臺獨」民粹經營媒體獲得高人氣與高報酬。汪笨湖模式被許多後繼者效仿,如網絡作家兼導演九把刀等人。這些憑藉「臺獨」品牌在臺灣取得龐大商業利益者,在面對大陸市場開放後更大的利益誘惑,也趨之若鶩地到大陸狠賺人民幣,這些人的特徵是在大陸絕不談「臺獨」,所有「臺獨」言行留著回臺灣再發揮。
「防衛性臺獨」過去也有,主要是因恐懼「中共犯臺」而想依靠美日保護的「臺獨」。現在兩岸「三通」後,許多人無法接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臺灣優勢不再的事實,於是「憂慮症」、「紅眼症」紛紛出現,更有「斷絕兩岸協商互動便可保臺競爭力」的天方夜譚。甚至,有些年輕人不敵大陸年輕人的強力競爭,因自卑感衍生排斥性的夜郎自大型封閉心理,便形成了「反中搞臺獨」的「太陽花學運」。
最後一種叫「時髦臺獨」,這類人根本不知道「臺獨」為何物,他們跟著「臺獨」的社會運動起鬨,純粹是為了好玩時髦。而在網絡盛行後,社交媒體成為「時髦臺獨」相互串聯、匯聚取暖的安樂溫床。
上述的五種臺獨類型中,「理念臺獨」已式微,其他四種都還在成長中,尤其是「政治臺獨」帶頭衝鋒,「商業臺獨」推波助瀾,「防衛性臺獨」與「時髦臺獨」熱烈響應,便造成當前「臺獨」風起雲湧的怪異亂象,而馬英九政府的軟弱退讓更助長了臺灣內部的「臺獨」氣焰。因此,「賴清德現象」並不令人奇怪。(作者是臺灣前「立委」、國民黨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