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這一天是我國的元宵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根據道家「三元」的說法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在這個節日裡,最熟悉的應該就是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說起元宵節,其實起源很古老,一種說法是源於遠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這個節要祭祀天神,由於是夜裡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後來就逐漸演變為元宵節了。
另一種說法,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此外正月十五有燃燈的習俗,這還與佛文化東傳有關。
據說唐朝時,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而點燈一般也是用來祈福,保佑從新一年的伊始都可以順順利利的。
說起「點燈祈福」一詞,很多人都並不陌生,除夕、春節、三月三、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十月二十五(蒙古族點燈節,稱之為「祖樂」)……都是點燈祈福的日子。
然而「點燈祈福」不緊緊是出現在這樣的場合,在重大災難面前人們也會凝聚在一起,為災區的人們祈福。
就像是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很多普通人,很多家庭都飽受病痛的折磨,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而點一盞燈,不僅是為自己祈福,也是祈求神明降幅,幫助受災的群眾。
佛經中說:「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這句話希望善友們能記住。供燈人所得的福德無量無邊,唯有佛陀才能了知。
月缺月圓,世間聚散皆因緣。點一盞祈福燈,也是送上最真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