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導
編輯:李澤南、張倩
馬斯克:「單電芯鋰電池在化學上是不可能的,最大電壓太低了。難道蘋果要像特斯拉的結構電池組一樣拼合電池嗎?」
「蘋果造車」的新聞在本周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不少造車新舊勢力的高管們也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表示歡迎,有的表示質疑。而對於目前風頭正勁,市值全球第一高的車企特斯拉,馬斯克爆料說僅僅在三年前他的公司還差點被蘋果收購。
「在特斯拉 Model 3 項目陷入最低潮時期,我與蒂姆 · 庫克曾進行接觸,討論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價格僅是目前市值的十分之一。庫克拒絕了開會討論。」特斯拉 CEO 伊隆 · 馬斯克在本周二說道,並引用了路透社有關蘋果將在 2024 年以前推出新電池技術汽車的新聞。
特斯拉的「地獄」,蘋果的「裡程碑」?
在 2017 年下半年到 2018 年第二季度之間,特斯拉在發展中型轎車 Model 3 產能時遭遇了瓶頸,公司為周產 5000 輛而苦苦掙扎。當時馬斯克曾告知投資者:「由於內華達州 Reno 市的電池工廠自動化生產線出現問題,該公司陷入了『產能地獄』」。為了監督工程進度,馬斯克直接住在工廠,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經常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
特斯拉被蘋果收購,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是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眾所周知,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特斯拉克服了 Model 3 產能問題造成的窘境,在一些季度中開始盈利。本周一特斯拉還成為了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股票之一,後者僅收錄美國證券市場中交易量最大的股票。
而馬斯克本周二所說的「十分之一市值」大約是 600 億美元,當時特斯拉的市值大致就是這個數。
可能是因為蘋果這一潛在競爭對手的出現,市場發生了波動,在本周一首次亮相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交易日裡,特斯拉經歷了 6.5% 的下跌。
蘋果神秘的「泰坦」造車計劃自 2014 年啟動,近年來不時出現有關蘋果自動駕駛汽車上路,以及申請專利的新聞。不過這次讓蘋果汽車最吸引眼球的是其特殊的電池設計。
路透社等媒體本周一在消息中提到,蘋果汽車的電池技術依賴於一種「單電芯」設計——不將電池分割成獨立的單元,從而使得整個電池組具備更大的容量,進而帶來「更長的續航」和更低的成本。
還有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蘋果還在研究磷酸鐵鋰形式的汽車電池,相比目前在特斯拉等品牌中常見的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壽命較長、成本更低,另外由於不容易過熱,因此更加安全。
知情人士談及蘋果的電池技術時,做了如下比喻:「這是一個新的裡程碑,就像你第一次看到 iPhone 時一樣。」
單電芯的磷酸鐵鋰電池真的能實現技術突破嗎?業內也有質疑的聲音,馬斯克在社交網絡上就表示:「如果這是真的,那就很奇怪,首先特斯拉在上海工廠的 Model 3 已經有磷酸鐵鋰版的上市了。其次,單電池在化學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最大電壓會低大約 100 倍。可能蘋果的意思是把電池組合在一起,就像我們的結構電池組一樣?」
買股票就是在買對於這家公司未來的期待,人們對於特斯拉和蘋果汽車的期待,誰更高一些?恐怕這會是未來一段時間裡投資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業內人士:特斯拉股價虛高,處於泡沫區域
儘管銷量仍在爬坡過程中,但市場對於特斯拉的股票熱情高漲。今年 7 月,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在 2020 年 12 月,年銷量 50 萬輛的特斯拉(佔全球汽車銷量不到 1%),市值已經達到了 6069.8 億美元,超過了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九家大型車企之和。
截至今年 9 月 30 日,特斯拉內部人士所擁有的特斯拉股份約為 20%。其中馬斯克個人持股約 18%。機構股東持有特斯拉大約 42% 的股份,其前三大機構股東分別為 Capital Research & Management Co、The Vanguard Group 和 Baillie Gifford。這三大機構股東都在今年第三季度減持了特斯拉股份。
對於特斯拉高昂的股價,美國投資研究公司 Research Affiliates 合伙人兼歐洲研究主管 Vitali Kalesnik 表示,與特斯拉的表現相比,這一股價過於昂貴了,已經走入泡沫區域。
Kalesnik 認為,考慮到特斯拉的銷量、產量和其他基本情況,特斯拉的股價明顯太高了,「如果審視一下證明其估值合理性的假設類型,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假設非常非常激進。」
從利潤率來看,特斯拉和業內的其他公司也是不相上下,因此 Kalesnik 認為,這意味著「特斯拉當前的估值處於泡沫區域」。
「當它被納入標普 500 之後,投資者只能用高價才能買到它的股票,這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非常糟糕的後果,」Kalesnik 表示。
雖然蘋果的 Apple Car 還得過一段時間才能面世,但其他公司也已經開始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Kalesnik 認為,投資者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電動汽車市場存在的競爭。
「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市場確實有一些優勢,許多競爭對手也承認這一點。但它的競爭對手的投資上限要大得多。他們正在斥資數十億美元進軍這一市場:大眾已經在生產純電汽車;豐田也制定了嚴肅的計劃,前段時間還公布了固態電池方面的進展,被認為將開創電動汽車的新時代。」Kalesnik 表示。
儘管存在擔憂,但 Kalesnik 並不建議做空特斯拉的股票,「特斯拉的持續牛市可能會讓你趨向於投入資金做空,」Kalesnik 預測道,「但考慮到波動性,這可能會導致巨量的損失。」
參考內容: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apple-autos-elon-musk/elon-musk-says-had-once-reached-out-to-apple-for-acquiring-tesla-idUSKBN28W2KF
https://www.cnbc.com/2020/12/22/tesla-stock-in-bubble-territory-amid-apple-car-rumors-says-research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