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大家都在曬雪景,而這一切似乎與我無關。
對愛鳥的人來說,每發現一種新鳥種,絕對是一件非常喜悅的事情。前些日子,我在烏巾蕩拍鳥,灌木叢邊一閃而過的精靈被我的相機抓了個正著,師傅老王告訴我,你拍到「好鳥」了。
興化烏巾蕩風景區有許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又不多見的鳥類,普通秧雞、震旦鴉雀、大麻鸇等常吸引全國各地的鳥友前來拍攝。
所謂的「好鳥」名字叫「藍喉歌鴝」。小傢伙腿好像有點毛病,在河邊的灌木叢裡出沒。自打發現這個小傢伙以來,師傅老王和我天天來看它,給它帶蟲子吃,沒幾天這隻藍喉歌鴝開始精神起來,整天蹦蹦跳跳的,在灌叢裡穿梭,時而登上蘆葦枝頭仰望,時而飛到地上抖翅捉蟲。它並不怕我和師傅,也許是「吃人嘴短」每天五元錢的蟲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想起一句老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要有蟲子吃,它才不管我們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它樂於表演,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對我來說它就是一道迷人的美景,給我和師傅帶來無限的快樂……
從百度裡得知「藍喉歌鴝」亦稱藍點頦,藍秸蘆犒鳥、藍脖、九圈領、藍領、長腳青、藍頦、點頦、藍靛槓等,通稱藍靛頦兒。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雀形目、鶇科、歌鴝屬。身體大小和麻雀相似。頭部、上體主要為土褐色。眉紋白色。尾羽黑褐色,基部慄紅。其特有的一圈彩色圍脖,色彩斑斕,漂亮迷人。
藍喉歌鴝性情隱怯,常在地下作短距離奔馳,稍停,不時地扭動尾羽或將尾羽展開,飛行甚低,一般只作短距離飛翔,不去密林和高樹上棲息,在地面奔走極快。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種子等。繁殖期為5月。每巢產卵4-6枚。卵有光澤呈藍綠色。孵化期約為14天,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小傢伙實在討喜,白色眉紋,抖擻出一副小精氣神兒,喉部一抹亮藍,更是惹人愛憐心動。
藍喉歌鴝、紅喉歌鴝、藍歌鴝稱為歌鴝三姐妹,與百靈、畫眉、繡眼齊名的中國四大籠養名鳥。它們的「唱功」非同一般, 善鳴叫,善模仿,鳴聲多韻而婉轉,十分悅耳。堪稱鳥家族中的「好聲音」,英文稱它為「夜鶯」。它叫聲特別,聲音拉得很長,聽到其他鳥叫時,會把叫聲提得更高,以壓倒對方為快。
鳥兒的歌聲是世上唯一不加修飾音的旋律!藍喉歌鴝的歌聲優美,藍色脖頸誘人,是北方盛極一時的籠養鳥。但是,野生藍喉歌鴝在成為籠鳥前,會經歷捕鳥器、絲網、毒藥、羽毛染色、生黃上火等磨難,存活者不足十分之一。儘管喜歡養鳥的人千般心思地呵護,它依然是一隻籠中鳥。
你可別以為鳥不懂,剛烈的它,籠中餵養的藍喉歌鴝喉部遠不如野外鮮豔,也許這就是對人類囚禁它的無聲抗議。
藍喉歌鴝色彩鮮豔,叫聲悅耳,受到籠鳥愛好者的追捧,因其生性膽小怕人,人工馴養較難成功,國家將其列為保護動物,禁止捕捉。但有閒散貪財之徒,常常偷捕出售,每隻公鳥市場非法價格已達上千元。
看著窗外,我多麼希望雪能停止,此時鳥兒興許在呼喚著我和師傅,期盼著我們能帶些蟲子給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