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完了好幾天了。
豆瓣上,有人說這部劇人物關係複雜,劇情推進迅猛,像玩了一盤狼人殺。說的不錯。反正前面都挺好,就是好好的一把牌,打到最後流局了。
怎麼辦呢?眼看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7分下滑到7.1分,導演只能出來髮長文為劇中的邏輯bug道歉,「我應該可以在拍攝及後期中,將這些疑慮全部化解,而我沒有做到,對不起。」
和《權遊》一樣,明知有問題,但不可能重新拍了。早幹什麼去了?
所以良心劇轉眼變大爛帳,平臺、製片、明星誰也逃不了干係,他們難道不知道什麼叫好片子嗎?
1、一部「殺人滅口主題劇」
《破冰行動》沒爛尾之前,豆瓣8.7分高的合情合理。
複雜、緊湊、真實故事,是對這部劇的中肯評價。媒體也很給面子,說這是一部爽劇、緝毒版的《人民的名義》,更有甚者直接把《破冰行動》和《都挺好》放在一起,說這半年火爆的電視劇是因為掌控了觀眾的情緒。
據說拍攝的時候,愛奇藝一直在強調網感,把這位上50歲的導演傅東育也虐得夠嗆。
但情緒並不是這麼好把控的。無論是《人民的名義》或《都挺好》,都在複雜的人物關係中呈現一條主線,前有鋪墊,後有接應,起碼在一致性上,是說得過去的。(《都挺好》的各種雷點就先不討論了)
《破冰行動》前幾集顯然也是符合「爽劇」的節奏,編劇在前半部分埋下很多伏筆,待劇情一步步推進,有些伏筆不但沒有都解開,劇情上還有明顯的錯誤。
比如整個48集劇,其中46集為圍村剿毒而做鋪墊,但實際警察最後的合圍只用了一集多,且異常輕鬆,觀眾期待的槍戰、埋伏、村民打鬥幾乎輕描淡寫。很多網友在問:既然毒販都很容易被制服,又何必出動那麼多人?
槽點當然還有很多,包括李飛這個角色的刻板和無成長,宋楊毫無必要的擅自行動,李維民(吳剛)時常莫名其妙的陰陽怪氣,馬雯這個貼身女保鏢的強行設定,老謀深算的林耀東在村子裡公然殺死大隊長,李飛和蔡永強的突然冰釋前嫌……黃景瑜糟糕的演技就不提了,甚至所有所謂的「老戲骨」加起來,還不如拿出了標準演技的任達華有看頭。
從《破冰行動》無意中表現出來的邏輯來看,編劇似乎把它寫成了一部殺人滅口的主題劇。從第一集開始,隨便說了一句話的林勝文就被殺人滅口,此後,「滅口行動」一發不可收,宋楊、水伯的兒子、線人蔡三毛、湘仔、包星、林勝武、張敏慧表妹羅佳怡、伍仔、湘仔、何瑞龍、陳光榮……這些角色有的死了,有的沒死,但幾乎都是身陷殺人滅口。毒販和黑警的邏輯就是,哪怕是無意開一個玩笑,也要被殺人滅口。而另一方面,他們卻從來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滿大街都知道有一個「陳大隊」……
48集下來,整部劇角色竟然沒有被全部滅口,也算是奇蹟了。
2、後期爛尾是國產劇標配?
《破冰行動》被稱為「國產爛尾標杆劇」。最後還是導演傅東育出來解釋。
傅東育並不認為這僅僅是一個強情節、強動作、熱鬧的商業作品,更想表現的,是人物的情感和命運的無常。對於觀眾的疑慮,和邏輯上的bug,是導演需要反省和檢討的。
「如果思考得再縝密些,細節、臺詞、行為再有機些,是否會規避大家的誤解。在這裡坦率並真誠地說聲抱歉,這是導演能力問題。」傅東育說。
傅東育在2014年第一次接觸到《破冰行動》這部作品,他坦言:「它(這部作品)將永遠存在於記憶當中,存在於我創作的履歷之中。但我相信,它一定是最深刻,也是在心裡被藏得最深的作品之一」。
但在實際操作中,傅東育理想化的《破冰行動》可能受到不少幹擾。
最受網友詬病的陳珂的出現就是其中之一。陳珂的扮演者是李墨之,李墨之的經紀公司是果然娛樂,而果然娛樂是愛奇藝控股的公司,《破冰行動》則是愛奇藝出品的影視劇。
作為全劇中戲份最多的女演員之一,陳珂的角色形象像開了光一樣,能找線索,能闖塔寨,簡直哪裡都有她,然而演技卻全程不在線,幾乎引發了眾怒。
換而言之,陳珂戲份多,是愛奇藝花錢捧自家藝人。豆瓣上有文章分析李墨之帶資進組,最後因注水戲太多,幾乎毀了整個劇情。但是對於劇組來說,這樣的資方藝人卻是必須接納,影視作品想要創作,必須有資金滋養,作為投資方,用自己的資源捧自己的藝人,理所應當。
一部《破冰行動》不大可能因為一個帶資進組演員而爛尾,而是與目前國產劇製片方的前期開發方式有關。
編劇阿蒙在接受刺蝟公社採訪時表示,編劇的工作流程是完成故事大綱後,再寫每集故事的分集大綱,最後寫劇本。而有時候為了趕進度,製片方會跳過分集,轉而先出三到五集劇本給平臺方看。
為了過平臺的審,這三到五集的劇本通常會被精心打造,而後期為了趕工,劇本又會草草了事——這也許可以說明為何《破冰行動》一上來評分如此之高,而後期情節與前期又有明顯矛盾。
而《破冰行動》的編劇也不止一位。除了原編劇陳育新,半路又加上了李立、秦悅兩位編劇,這兩個人對《破冰行動》的原劇本進行了改動。
此外,還有一種「爛尾」的可能性有點像當年南派三叔這樣的作家,開局往往會布置一個巨大的設定,但是寫著寫著,受到各種外界幹擾,坑就填不回去了。
這種情況下,編劇只能選擇用一種「強行解釋」的方式,草草收場。比如《破冰行動》中為最後進村剿滅毒販做了無數鋪墊,結果輕鬆地令觀眾膛目結舌……
3、廣告商不相信爛尾
《破冰行動》的劇本在2014年就開始創作了,但與平臺方愛奇藝合作,還要晚一些。
2014年的時候,陳育新五次到廣州調研,採訪了近百位參與「12.29專項行動」的緝毒警。創作完劇本後,他沒料到在多家省級衛視面前屢屢碰壁,「他們當時說,觀眾現在不會看這種劇。」
然而劇本到了網絡平臺,僅僅用了一周的時間便落錘,愛奇藝的一位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是搶下來的劇本」。
除了塞進女演員陳珂,愛奇藝給了《破冰行動》很大的創作空間。比如搭建了武戲和文戲兩套導演班子,《戰狼2》執行導演劉璋牧負責劇中追車、槍戰等大量動作戲,傅東育則負責文戲。
除了給予財力、時間支持,平臺方愛奇藝甚至要求4K畫面,在香港、巴黎實地拍攝,演員留足檔期,根據劇情發展,愛奇藝在營銷上也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引爆話題。
比如在初期,《破冰行動》官方微博推出「破冰行動狼人殺」的話題,讓用戶參與進來形成二次傳播。隨後又用女性角色、感情線等引導女性觀眾參與討論。
但這一波女性居然色似乎沒給《破冰行動》帶來好運,反而事得其反地讓「爺們戲」出了岔子。
即便如此,《破冰行動》仍舊在微博上收穫了相關話題151個,其中最高閱讀超26億;微信指數上,《破冰行動》5月29日達到695萬的峰值。
其實廣告商們也沒覺得《破冰行動》爛尾。這部劇有著娃哈哈、樂虎、勁酒、國產三防手機MANN這樣大大小小的廣告贊助。這些品牌不斷在劇中高頻次露出。
網上有這樣的統計,在《破冰行動》中娃哈哈的露出就高達400餘次,勁酒達100次,樂虎超80次。這些廣告的植入都在播出時與劇情產生了些許違和感。比如緝毒警察辦公室隨處可見的娃哈哈蘇打水瓶;路邊攤位隨處可見樂虎飲料;無論好人壞人都在使用三防手機;還有,倆演員在感慨就愛喝勁酒……
所以「神劇爛尾」,只是追劇觀眾的一種情緒放大。在廣告商眼裡,劇情的走向可以不看,但緊盯各種話題指數才是值不值得投錢的關鍵。
而作為平臺方的愛奇藝,當然更關心前期劇本的招商成果。因此如何炒作,積累話題,包括今天雖然《破冰行動》已經結束,但討論依舊火爆,這都是平臺方願意看到的結果。
而「爛尾劇」,不過是一場由平臺、製作方和廣告商之間「作妖」的資本遊戲罷了。
參考報導:
社會佩琪:紅到上了社會新聞!《破冰行動》收官,對於BUG導演有話說
刺蝟公社:《破冰行動》走下神壇,為何神劇終逃不過「爛尾」?
豆瓣電影:國產劇王成年度第一爛尾劇,帶資進組毀了《破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