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4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進一步展現婦聯幹部紮根基層,服務婦女解難題,幹事創業敢擔當的靚麗風採,激勵廣大基層婦聯幹部砥礪前行,凝聚幹事創業的巾幗力量,今年5月以來,市婦聯在全市開展尋找「最美婦聯人」活動,來自8個鎮(街道)的傑出婦聯工作者脫穎而出,成為宜昌市「最美婦聯人」候選人。
即日起,市婦聯將在「枝江婦聯」微信平臺開闢「尋找『最美婦聯人』」專欄,陸續展播宜昌市「最美婦聯人」候選人的事跡。8期微信推送結束後統一在微信平臺進行投票,按照投票、專家組評審分別佔40%、60%的方式,最終擇優向宜昌市婦聯推薦「最美婦聯人」名單,敬請關注。
今天,我們走進第三位
「最美婦聯人」候選人
看看她的別樣精彩
人物簡介
李珊珊,1986年生,現任馬家店街道中橋村黨支部委員、婦聯主席。工作中,她認真履職勇擔當,面對困難從不退縮;她心繫群眾解民憂,始終把為村民服務擺在第一位;她大膽創新求實幹,用汗水書寫最美芳華,展現出一名基層婦聯人愛崗敬業的態度和樂於奉獻的精神。
一、勇挑重擔,她從「零基礎」到「多面手」。
李珊珊有著幸福的家庭和穩定的工作,根據上級組織安排,在村幹部和村民的期盼中,她於2018年1月從工作多年的企業離職,加入了中橋村村委會的工作隊伍。
村委會是農村基層群眾自治的最前線,李珊珊所要面對的是關乎人民群眾的點滴瑣碎「小事」,需要她對全村男女老少的基本情況都了如指掌。這對剛剛從事村委會工作的新人李珊珊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即使工作再難,她也毫不退縮。白天入戶走訪,晚上加班學習文件、整理資料,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學習農村工作經驗,並勇挑重擔,主動作為。在她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時間,終於從「零基礎」成長為能肩挑黨務、民政、計生、婦聯、紀檢、宣傳等各項工作的「多面手」,最終實現了從一名企業職工到優秀村幹部的角色轉變。
△下田間,與婦女群眾交談
二、心繫群眾, 她從扶貧一線到抗疫一線。
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當代雷鋒精神,發揮婦聯組織作用,她組織成立的「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0餘次,關愛「三留守」、貧困戶、殘疾人、計生特殊困難家庭等100餘人次,拉近了與婦女群眾的距離。村裡老人感慨道:「小李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比自己女兒更親!」
△開展各類巾幗志願服務活動,送去「娘家人」的溫暖
2020年新年伊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李珊珊毅然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第一時間投入到全村的防疫工作中,從扶貧一線又走到了抗疫一線。
為了保障村民們的基本生活物資供應,她主動聯繫超市配送,並以小組為單位建立了微信群,每天線上與村民溝通互動,面對村民的疑惑有問必答,讓村民真正感受到「隔離不隔愛」的貼心與溫暖。不管是在村委會、值守卡點,還是超市、藥店,總能看見她來回奔波的身影。
△為村民送物資
她總是盡心盡力地完成每件事,晚上回到家還要撰寫新聞報導,經常加班到深夜,兢兢業業,從沒有半句怨言。
在疫情期間,她也不忘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做好「美麗庭院」建設。她集思廣益,組織開展了線上「最美庭院」評比活動,通過村微信公眾平臺展播20戶示範戶,發動全村婦女姐妹宅家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覆蓋人群近2000人次。
三、務實創新,她從「幕後」策劃到「前線」上陣。
為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她在全村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慶「三八」婦女節趣味運動會、關愛女性健康知識講座,堅持每月開展一期「小手拉大手 共建美麗中橋」環境衛生評比活動、中橋村首屆迎新春晚會等,收穫了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和稱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充分發揮廣大婦女同胞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家教的作用,她堅持開展「最美」系列評選活動,1人獲評枝江市級「最美媳婦」,8人獲評街道「最美媳婦(婆婆、妯娌)」表彰,榜樣的力量激勵全村婦女姐妹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發揮婦聯組織作用,組織巾幗志願者+「生態小公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鄉村振興,婦女先行。她率先將自家庭院進行了改造,並發揮婦女姐妹、黨員代表的力量,先後參與到環境整治工作中來。帶動周邊灣落的婦女群眾都愛上了種花草,發揮了巾幗模範帶頭作用。她主動扮演設計師的角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農村特色的鄉村景色,村民看到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都為她豎起了大拇指。村裡因此還迎接了不少遊客參觀。在她的帶動下,中橋村被評為2019年枝江市人居環境整治優秀村。
△組織黨員參觀學習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作為新時代的奮鬥者,要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做好婦女群眾的溫暖娘家人,團結廣大婦女群眾為建設中橋水鄉美麗村莊的目標奉獻巾幗的力量!」李珊珊說,這既是對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是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支持她請為她投票!
原標題:《【尋找「最美婦聯人」】李珊珊:「80」後的「最美」擔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