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當韓國發生霧霾天氣,就有人想「甩鍋」中國,認為韓國的霧霾是中國「漂洋過海吹過去的」,甚至宣稱所謂「中國工業汙染物的增加和沙漠化的加劇使韓國的汙染更加嚴重」。
2017年5月,韓國公民團體「環境財團」代表崔冽、前農林部長官金成勳等91人,就環境汙染問題起訴中國政府和韓國政府,要求賠償粉塵汙染對他們造成的精神傷害,每人索賠300萬韓元(約人民幣1.79萬元)。原告聲稱,中國政府沒有盡到汙染物質管理義務,而韓國政府則疏於查明霧霾天氣原因、保護國民安全和幸福追求權等義務。
拖了三年多時間,韓國政府終於出手了。12月11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作出判決,駁回原告向韓國政府提起的訴訟,並就其向中國政府提起的訴訟做出不受理的決定。韓國政府指出,由於原告提出的受害事實和證據不夠具體,政府不能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韓國近年屢屢就「中國汙染物導致韓國霧霾」對中方大加指責。2017年1月,韓國首爾遭霧霾侵襲,大氣中的微塵濃度大幅上升。當時,韓媒援引韓國國立環境研究院發布的「研究成果」報導稱,韓國肆虐的霧霾,來自中國等境外的大氣汙染物佔65%-74%。
韓國國立科學研究院還表示,冬季隨著偏西風吹拂,中國的大氣汙染物從黃海飄過來,加重了韓國的汙染程度,成了韓國大氣最大的汙染源。時任首爾市長的樸元淳也公然聲稱,「中國對韓國50%至60%的汙染負有責任」。
不過這個觀點很快便遭到反駁。韓國《亞細亞經濟》曾援引美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報告稱,韓國大氣中的PM2.5顆粒超過60%來自國內,火力發電站和汽車尾氣是主因。
此外,韓國國內也有人指出,就空氣汙染問題指責中國是不妥的,韓國應關注自己的問題。來自韓國非營利性組織「韓國環境運動聯盟」的李志安表示,如果韓國要求中國採取行動,首先就得解決自己的問題。韓國亞洲大學預防醫學教授張栽然認為,韓國政府不斷地誇大霧霾的中國因素,只會讓國民誤以為本國對此無能為力,最終損害國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