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隱秘的角落》後,暑期再次放出「大招」,愛奇藝攜多部懸疑題材影視。可見越來越多小夥伴熱衷於懸疑影視。相對懸疑的理解,沸點認為驚悚恰在懸疑,懸疑融為驚悚。而今日,沸點帶來韓國電影《哭聲》正是包含了這兩大元素,可以說是讓人徹徹底底地被劇情懸疑,被結局驚悚。也許看到最後,都沒有看懂誰是真正的兇手。
電影的背景是在韓國的一個偏遠小山村,某晚村中突發殺人事件。警察鍾九初步推斷這是一起惡性殺人事件,但當地人私下猜測認為村邊樹林的日本人有最大嫌疑。因為這個日本人可能會某種巫術,他通過妖邪的手段將人詛咒致死。
在此之後,接二連三離奇非常卻又相似的死亡事件接連發生,甚至連鍾九的女兒也置身危險之中。萬般無奈之下,鍾九隻得求助巫師來驅邪。相信常看懸疑片的你,此時此刻肯定以為這只是一個普通殺人事件,或是一個巫師騙錢的俗爛劇情。但這部電影,卻未按常理出牌。
以下內容為電影影評,將有劇透
看完整部電影,沸點認為影片中的日本老人究竟是人還是鬼,劇情無法自圓其說,但是卻有兩種分析。
日本人似聖經中的耶穌
電影一開場則用聖經中的一段話作標杆,而這段話背景是:耶穌被自己的門徒出賣,被當時的猶太人認為是顛覆上帝信仰的惡魔,猶太人要求用耶穌的命來換一個真正的殺人犯的命,於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了。但耶穌其實才是真正的拯救者,三天後他復活了,但沒有人認識他,他們以為他死了,人死後只能是鬼。
但耶穌說:我不是鬼,你們摸我,我有血有肉,我是真的復活了。對於基督徒來說,有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聖經上的每一個字都是真實可信的,如果聖經的話有謬誤,基督教的信仰也就不存在了。有這個原則,那麼這部電影就有一個憑據,只要在片中找那個有血有肉的活人,他就是耶穌,也就是拯救者。
而這個人在片尾的時候出現了,就是這位日本老人,他說了聖經的原話,給信徒看了自己的釘痕手。明白無誤地告訴觀眾,他是拯救者。老人還明確告訴鍾久:我是個旅行者,這和耶穌的設定是一樣的,耶穌是神,當人的時間只是一段旅行。
日本人與巫師偽裝聯合
巫師被警察請來為女兒驅鬼,他要做法除掉日本人。但他的目的是混淆視聽,加劇警察對日本人的恨意,好讓警察上鉤,在日本人被撞丟下懸崖後巫師說傻瓜上鉤了。然後直到後面無名白衣女人出現,她流了一灘血則開車逃跑,卻跑到一半,無數的飛蛾撞擊他的車窗玻璃,差點引起車禍。
但下車以後,他發現什麼都沒有,這應該就是惡魔給他的暗示或就是指示,讓他必須回來。而且說服警察不要相信無名女的話,好讓白衣女人的陣法失靈。隨後巫師靈機一動,變被動為主動,直接告訴警察,其實日本人也是驅魔人,反咬女人是女鬼。而隨後日本人拍照,巫師的照片從箱子裡散落在地,這也就證實巫師與日本人聯合作案。
影片最後也沒有給出真正的答案——誰才是兇手?以上兩種看法,都合乎劇情。而沸點則更相信日本人是鬼。日本人為了嗜血成魔,巫師則是為了配合日本人從而斂財。
也許在鬼看來,人只是他手上的玩物和笑柄而已。鍾久與日本鬼,有形被無形捉弄,最後還得賠上女兒,好比鍾久的拳頭只能是打在海綿上,了無作用,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愛女被鬼折磨得不像人樣,更遑論作為乖乖女的存在感,唯有聽任厲鬼的蹂躪,因為拯救是徒勞的,這是影片定下的總體思路。
其次,拋開劇情而言,電影的角色設定也很精彩,主角如果是一個普通百姓,效果還會如此大嗎,顯然是否定的。只有是一個小警察,且是憨頭膽小卻滿溢著愛心的警察,他要面對一個個讓他束手無策的駭人聽聞的慘案,且置身其中,被咬被撕被惡夢纏身,才能製造出這樣詭異的驚悚效果。也就是說,人,無論什麼人,在厲鬼面前,任憑做什麼反制動作,都是做無用功。這樣的聳人迷思一旦燃燒,就為影片的成功定下玄妙又不可揣度的基調。
反向觀察,韓國電影的崛起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或者說,人的心性一旦無界的被打開了,想拍不出好片也難,多元共生,不管是葷片還是素片,拍得好便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總體上,電影《哭聲》並不簡單,其冷寂的凜冽,形而上的懸疑,戛然而止的結局,化有形於無形之中的妙化哭聲,都是商業片成功的至佳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