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槍手打造的一代名槍,狙擊步槍界的AK47,原來有這麼多花樣

2021-01-18 烽火大百科

SVD是一種在網絡上與無數爭吵相關的武器,可謂比完前輩比後輩,比完西方比東方。連這玩意兒到底該叫狙擊步槍,還是叫精確射手步槍,都是雙方爭吵的核心話題。這個話題,在河馬眼中往往與另一個奇怪領域重合:正所謂「長得好看的,是非總是多」。

「驚豔」這個形容詞,在30年人生裡只用過2次,這是第1次。SVD的外觀之美,讓人「一見鍾情」

在小時候並不太懂的情況下,感覺這把槍總體很像是AK,所以給人一種熟悉的舒心感;槍管長、槍託和握把看著很舒適、又有瞄準鏡,可以說處處是加分項。唯一的瑕疵是彈匣好小——當然依然可以進入那個奇怪的領域:高挑秀頎的姑娘嘛,往往不甚「飽滿」。

美國人的OICW(直譯過來就是理想單兵戰鬥武器),是那個又榴彈又步槍還有火控的玩意兒;而河馬小時候心目中的OICW——就是SVD換個大容量供彈具,上兩腳架,這樣一來不是把從狙擊槍到機槍的使命全部包辦了嘛!

用Pimp My Gun這個網站把小時候的內心戲畫出來,應該用大號彈鼓,用軟質彈鏈袋意思到了就行

上面這張電子塗鴉,一半是追憶小時候的心心念念,一半是……後文會提到的,咱們還是先言歸正傳。

河馬並不打算以現代概念,去限制上個世紀60年代設計的武器。SVD應該叫SVD-63,其俄語全名(不懂俄語的河馬日常抄網絡)Снайперская Винтовка системы Драгунова образца 1963 года,意為「狙擊步槍,德拉貢諾夫系統,1963年型」。而說到這裡,就得提到設計師本人德拉貢諾夫,Евгений Фёдорович Драгунов。

德拉貢諾夫與他所設計的狙擊步槍

在漢語環境受到英語嚴重幹擾的當下,一般人看到Dragunov不會直接想到德拉貢諾夫這位設計師,更多是這支武器。這就導致SVD有各種各樣的奇怪譯名:像是「德拉古諾夫狙擊步槍」、「德拉甘諾夫狙擊步槍」都不算什麼太離譜的,離譜的有「扎古諾夫狙擊步槍」,以及一個最詭異叫法:「龍OV狙擊步槍」——大概是把Dragunov誤作Dragonov了吧。

以及養雞貢獻的一張圖——很久以前他在軍博看到的展牌,把西裡爾字母縮寫СВД誤寫成拉丁字母CBA也是可以的

相比如今的科班出身化,早年間的輕武器設計師普遍來自各行各業,德拉貢諾夫也不例外。他是個槍匠、工人、機械師,在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工作,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射擊運動員。

衛國戰爭期間的德拉貢諾夫

當德拉貢諾夫著手設計工作,並且參與蘇聯軍隊對新型狙擊步槍選型競標時,他的個人經歷體驗就變得非常有益處——既懂射擊,又懂生產與加工的設計師。二戰結束後,各國軍隊都總結二戰經驗,研發並裝備新式武器。在衛國戰爭期間湧現出大批狙擊手的蘇聯軍隊也計劃升級其狙擊步槍。

經典的莫辛納幹狙擊步槍

SVT-40作為狙擊步槍

上面2張圖裡,是二戰中蘇聯使用過的狙擊步槍。莫辛納幹步槍是上個世紀30年代發展出來的,雖然精確,但是射速慢,而且武器本身在栓動步槍裡也不算先進;半自動的SVT-40雖然有射速的優勢,但是精度不高、一致性較差,SVT的偏移閉鎖槍機結構,對精度又存在天然的影響。

當年的半自動步槍,在精度和一致性上並不特別適合作為狙擊步槍,即使是一代經典M1加蘭德步槍被改為狙擊步槍時也存在這個問題。但是狙擊作戰未必總在500米或更遠距離打響——半自動的射速優勢、火力優勢,可以應對較近距離多個目標或者運動目標,方便進行補射,也是實戰中很多狙擊手所偏好的。

蘇聯曾經嘗試過將SKS改為狙擊步槍(我國也有將56半加長槍管的類似版本),但影響這種產品走向實用化的,不僅僅是偏移閉鎖的問題,更多的是彈藥太小太弱,不利於遠射的問題。

蘇聯的SKS或AKS(有全自動功能)加瞄準鏡改為狙擊步槍,非常罕見

新一代狙擊步槍的誕生,當然要靠技術奮鬥,也要考慮到蘇聯步兵作戰學說受到假想敵影響這一歷史的行程。隨著西方集團——北約也開始戰後的武器裝備更新,其初代標準步槍的彈藥是7.62×51mmNATO,算是改進型全威力彈,現在叫法叫Battle Rifle的東西。

西方國家戰後初代步槍,都是全威力彈

而西方國家配用的機槍,自然也是採用全威力步槍彈的。總體而言,雖然換裝AK/RPD/RPK的蘇聯步兵班在林地樹叢環境、城市戰或機械化突擊作戰中,在中近距離有著巨大的火力優勢——中間威力彈攜彈量大、供彈具容量大、武器更輕便,全自動射擊更易於控制。然而歐洲多平原地形決定了,不能指望步兵班完全不在平原上交火;在開闊環境中,西方步兵班在中遠距離的火力密度更高,就是蘇聯軍隊要面臨的局面。

被核爆點燃的歐洲平原,核爆完了步兵還是要衝擊的

所以處於攻勢地位的蘇聯軍隊需要在班組裡有射程更遠的武器,用來應對西方機槍以及初代的反裝甲武器(火箭筒、飛彈)的陣地。最快的辦法是重新回到54R彈藥,雖然在當時讓PK這類通用機槍直接下班還存在一些爭議,但每個班一支彈藥消耗量不大,不會佔用多少後勤壓力的狙擊步槍就不是多大問題了。

從最初開始,這種一個班配備一支的狙擊步槍,就並不是西方式狙擊步槍概念,更接近於傳統(指一戰二戰)大規模義務兵役制部隊裡,每個班選一個比較老的兵來當狙擊手時,他們所用的步槍。但核心區別在於,這是一種從頭開始的新狙擊步槍,而不是之前那種挑精度較好的普通步槍來當狙擊步槍。

總之在1957年,蘇聯軍隊提出了對新式狙擊步槍的要求,配套新的狙擊鏡,使用7.62×54mmR彈藥。

1958年,參與選型的3種原型槍,分別來自於德拉貢諾夫、康斯坦丁諾夫、西蒙諾夫,注意仍然使用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使用的PU瞄準鏡

與德拉貢諾夫相比,康斯坦丁諾夫和西蒙諾夫都是非常有經驗的輕武器設計師。德拉貢諾夫是三人中最年輕的,之前的輕武器設計經驗基本來自於改進莫辛納幹的運動步槍。

德拉貢諾夫端著自己設計的運動步槍,運動步槍追求高精度,儘可能延長瞄準基線,儘可能縮小覘孔,故而有這種射擊姿勢

如前文所述,當時他的設計經驗雖有,但可能不足;但是他有著豐富的生產加工經驗,更重要的是,本人是個非常優秀的步槍射手。當然,因為新的PSO-1瞄準鏡尚未研發完成,所以1958年的測試中,是還是用老式的PU瞄準鏡。

有意思的是,雖然西蒙諾夫(PTRS、AVS-36、SKS的設計師)是3人裡在半自動步槍領域經驗最豐富的、資格最老的,但是他的作品也是最早被淘汰的——因為他的設計,可以說是一种放大的,用彈匣供彈的SKS,其提供的原型槍可靠性不錯,但是不夠精準,並不符合蘇軍的狙擊步槍要求。

康斯坦丁諾夫的早期原型槍

康斯坦丁諾夫的原型槍設計頗為古怪——或者說就是醜:其槍口軸線與槍託軸線完全一致,而且在這個階段就大量運用了膠木槍託、握把和護木。這種看上去應該對精度有利的軸線布置方式,反而證明了為什麼全威力彈步槍槍託都會向下彎折或者避開槍管軸線——降低可感後坐力。

可感後坐力大到啥程度呢?其膠木槍託在射擊中多次撞擊試槍員的面頰骨,即使是毛子的試槍員都受不了,要求設計師調整這一武器的設計。

德拉貢諾夫1959年原型槍(SSV-58)與SVD對比

綜合對比,德拉貢諾夫提供的原型槍,無疑是其中最優秀的,從原型槍到最終量產槍變化並不是特別大。上圖可以看到,主要是消焰器、刺刀座、槍託以及備用機械瞄準具等一些細節有所調整而已。

從1959年的原型槍裡,就能看到德拉貢諾夫個人對精確射擊的理解,對其設計的狙擊步槍產生的影響——他的機械瞄具位於機匣蓋末端,以延長瞄準基線;而且採用的是覘孔瞄具,德拉貢諾夫認為覘孔瞄具比缺口瞄具更加精準。

至於刺刀座嘛,那是在蘇聯軍隊的堅持下才有的。誰叫步兵班裡的狙擊手還是要按照命令,與戰友們一起進行刺刀衝鋒的呢?

Урааааааа!

1963年,裝備PSO-1瞄準鏡的SVD狙擊步槍正式列裝。後面發生的事情,和SVD中國仿製版79/85式的情況非常接近。在SVD正式列裝的時候,並沒有配套的專門高精度彈藥。最大規模裝備的7.62×54mmR彈藥是LPS輕彈,彈頭重9.6g(148gr),主要裝備各種機槍使用。

左2就是LPS彈頭和它的鋼製彈芯

此時德拉貢諾夫本人作為一個精確射手的才能與人脈,再次影響了其設計的武器——他最初設計SVD時,槍管是圍繞一種叫Extra的高精度運動彈藥進行設計的,這種彈藥彈頭較重為13g(200gr)。使用這種彈藥時,SVD的精度在當年是非常驚人的,即使在今天那也是相當有競爭力。

為適應這種較重的彈藥,最初SVD槍管的膛線纏距是320mm(即膛線旋轉一周前進的距離)。但是,蘇聯軍隊並不打算額外採購Extra高精度運動彈藥——蘇軍要用LPS彈藥就意味著,他們裝備了一種很優秀的半自動狙擊步槍,但是沒有配用好彈藥。

於是蘇聯研發了型號為7N1的專用狙擊彈。

一枚1997年生產的7N1狙擊彈

這種彈藥彈頭重量與LPS一致,彈道特性與LPS一致,可以共用射表。覆銅鋼被甲,鉛彈底,低碳鋼彈芯,提升了些許穿甲能力。最主要的是,其裝藥和彈頭加工工藝+品控更加講究嚴格——使得彈藥一致性比較靠譜,更適合狙擊步槍使用。

而在纏距320mm的槍管(適配更重的彈頭,轉速更慢)從1963年生產到1974年之後,蘇聯軍隊要求伊熱夫斯克生產纏距240mm的7.62×54mmR彈藥標準槍管(適配更輕的軍用彈頭,更快的轉速,以提升精度)。因為蘇軍狙擊手還經常使用非7N1彈藥執行特定戰術,比如曳光彈(用來縱火、點燃草垛子之類的,或者給重兵器指示目標)、穿甲彈(擊穿特定的掩體),而這些特殊彈藥在320mm纏距的槍管中發射時,精度很差。

蘇聯軍隊認為,可以犧牲狙擊彈在遠距離的部分精度,以全面提升SVD發射這些特殊彈藥的精度——武器的設計與生產,總是有各種妥協,不可能有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的武器。

1979年,德拉貢諾夫本人在哈爾科夫的內務部,親自培訓該單位射手

德拉貢諾夫的奇人奇事——今天,本總師來教你們如何打槍.jpg

SVD的精度,在當年是非常優秀的,在今日看來依然是可以接受的。當年SVD的蘇軍驗收標準,是一支步槍射擊3組,每組10發彈藥;使用LPS彈藥時,100米總散布不得超過14cm直徑;使用7N1狙擊彈時,100米總散布不得超過9cm直徑。數據看著一般,但這是10發一組總計打30發的結果;如果只是打3到5發,那麼散布數據會好看的多。

如果使用的是老的320mm纏距槍管並發射類似Extra的、較重的彈藥,是可以打出更好的成績的——但是此時,射手的因素就非常重要了,需要維護保養武器及光學設備,要認真儲存彈藥不與其他彈藥弄混。畢竟你不能抓個普通人拿著槍就上,射手才是真正決定狙擊作戰成敗的因素。

而SVD不如現代概念裡狙擊步槍的地方自然也不少,比如半自動槍機精度與每次閉鎖的一致性,難以比肩活動部件較少的手動槍機;比如槍管不是重型槍管,射擊多了槍管發熱形變,精度受影響較大;比如扳機力較大,畢竟很多軍用武器的扳機力都比較大,不能放棄安全性......

蘇聯軍隊使用SVD的狙擊手訓練標準,要求射擊500米距離上人頭大小的目標時,最多兩槍內命中;500米處的胸靶,則要求首發必中。

為了裝備龐大的蘇軍步兵部隊,SVD的生產規模也很大,在上個世紀70年代,伊熱夫斯克(SVD唯一生產廠)平均每年生產5000到7000支SVD步槍。這使得在最初的20多年裡,SVD並沒有太大變化——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毛子終於幹出了河馬小時候狂想的各種SVD改進。

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的黑色塑料握把、槍託和護木SVD

比如在1970年,德拉貢諾夫嘗試以SVD為基礎,開發一種輕機槍,型號為V70。V70有15發和20發彈匣,但是這些彈匣只有文字記錄,並沒有實物留存。雖然研發這種輕機槍的原因不明——作為輕機槍它也太輕了,這彈匣容量也不給力,但是的確有小批次生產和測試。

可以看到V70加了兩腳架,槍管加重

基於SVD的活塞短行程測試用自動步槍樣槍

上面這種測試樣槍則是縮短槍管,並使用5.45mm彈藥的SVD,使用RPK的45長彈匣——毛子說:你小時候的狂想我們都試過。

上個世紀70年代,基於SVD的次口徑脫殼穩定翼長杆彈測試樣槍

上面展示的這一研發努力,相當於美國SPIW計劃的蘇聯版,不過是用在狙擊步槍和機槍上的,彈藥相對也大一些。彈藥是7.62×54mmR彈藥擴頸到10mm而成,箭形彈重4~5g(62~77gr),膛口初速略高於1000m/s。

問題就在於,在輕武器上使用彈託,蘇聯人和美國人碰到了相同的問題——大規模生產的輕武器彈藥,不能確保彈託穩定脫離箭形彈,導致精度較差。這個問題,即使用精度很高的AI狙擊步槍平臺,射擊7.62×51mmNATO彈藥中的脫殼穿甲彈——使用4.81mm鎢合金彈芯的1341m/s初速彈藥,精度下降也達33%。

瑞典陸軍的PSG90狙擊步槍

美國的M948(也是7.62×51mmNATO彈藥家族一種)

不過這種滑膛槍管發射的脫殼穩定翼彈藥,在機槍上用非常好——後坐力更小,滑膛磨損大大降低,發熱大大降低,槍管壽命大大延長,射擊30000發沒有重大磨損,而且機槍正好需要一定的彈藥散布來打擊更廣闊的的區域。

總之這種改進雖進行了若干次嘗試,但是效果不佳。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這一改進努力被蘇聯高層叫停,轉而在SVD上測試了新的6mm無底緣彈藥,這種彈藥裝藥非常強,可以被視為是超級馬格南彈藥,其彈殼末段縮一圈,應該是類似西方帶狀底緣彈的。

測試6mm彈藥的SVD

這種彈藥非常之強,5.5g彈頭(85gr),初速達到1100m/s。彈道低平,後坐力不錯,但是問題也很明確,槍管磨損太嚴重了。

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SVD還有過一個奇特的嘗試——不過與之前那些燒錢項目不同,這次是為了節省成本改用衝壓機匣。但是這一嘗試失敗了,因為衝壓機匣固然輕而強,用在突擊步槍和機槍上尚好,但是對狙擊槍的2個核心性能要求:精準與一致性而言,衝壓機匣是難以符合要求的。

衝壓機匣SVD原型槍

連SVD的造價都想節省,可見那時候的蘇聯也確實是要……隨著蘇聯解體,針對SVD、基於SVD的各種奇奇怪怪的努力,也暫時中止。當然,SVD的官方魔改並沒有停滯太久,比如非常著名的SVU-A和SVU-S無託狙擊步槍。這一改進的原始方案提出也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空降兵需要一種更加緊湊的狙擊步槍,用來方便傘降時進出機艙,作戰中進出傘兵戰車。

不過不久之後,蘇聯空降兵認為還是繼續使用常規布局的狙擊步槍就行,不需要無託布局了。然而隨著其他需求的興起,這一項目又復活了,圖拉開始著手將SVD改裝為無託結構。這些SVU步槍被蘇聯內務部所採購,在車臣戰爭等一系列反恐作戰中有所應用。

無託結構的SVU-AS狙擊步槍

SVU將瞄準鏡前移,小握把前移,以連杆連接新的扳機和阻鐵的位置,使用了新的可摺疊機械瞄具和新的膛口裝置——銷焰為主,有部分消音功能,最終的SVU-AS加上了兩腳架。無託的結構使得武器長度比較短,適合城市街巷環境。

其中更有意思的則是SVU-A,具備全自動射擊能力,在小規模部隊使用時,也許無法使用真正的機槍(或者說在城區內機槍太大機動不便),因此在緊急時刻SVU-A可以進行全自動射擊,提供一定的火力壓制能力。

當然SVU並不是軍用的,始終是內務部隊在執法時使用的。軍用SVD達成緊湊攜行的方式非常簡單——摺疊槍託,即SVD-S。槍管略短,使用短的消焰器,金屬摺疊託。俄軍空降兵用的就是SVD-S,2014年河馬在某新聞機構作出「俄軍已進入克裡米亞」的判斷,就是他們用了PKP和SVD-S,這是俄一線主力部隊步兵的武器配置,不可能是普京大帝口中「自購軍裝的志願者」。

SVD-S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西方開始了狙擊槍用.338LM彈藥的潮流。俄軍跟風開始研究更強的中口徑狙擊步槍。擔當大任的依然是SVD。而90年代中期,可以說是俄羅斯最艱苦的時代,因為沒有太多資金,俄羅斯採取了儘可能省錢的方案——商用的Tigr步槍軍用化(包括其彈藥)。

俄羅斯方面調整了9.3mm彈藥的裝藥,並對Tigr步槍進行小幅度優化,即推出了軍用版的SVD-K(K是大口徑的意思,畢竟是俄語)。

SVD-K狙擊步槍

其使用的9.3mm布倫內克槍彈在本身、槍機頭、彈匣與7.62×54mmR彈藥對比

但是,問題在於9.3mm布倫內克彈藥是一種非常好的狩獵彈藥,威力較大,可以放倒熊、野豬之類的野獸;但是其遠程彈道性能卻不怎麼樣,在600米以上,尤其是800米以上距離精度不佳。而當年的俄軍並沒有這種較大中口徑彈藥狙擊步槍的使用戰術,與SVD-K進行配套,所以SVD-K進行了相關測試,最終不了了之。

1999年,俄羅斯推出了新的7N14彈藥,提升了穿甲能力,並進一步提升精度,近乎於比賽級彈藥。

7N1與7N14的彈頭對比,7N14的鋼芯改為工具鋼,提升了穿透力

SVD-M

2015年,俄軍裝備了改進型的SVD-M,放棄刺刀座,縮短但加重槍管,改進了瞄準鏡接口為皮卡汀尼導軌,使用新的可變倍瞄準鏡替換PSO瞄準鏡,使用可調腮託高度和槍託底板的新摺疊槍託。加重槍管是應對實戰中(在阿富汗戰爭和車臣戰爭),較輕的SVD槍管會因為短時間內速射而發熱,導致精度受影響而作出的改進。

這種改進是很合理的——當然問題就在於,還是用老掉牙的7.62×54mmR彈藥。使用7N14彈藥時,SVD-M也是能做到100米1MOA精度的半自動狙擊步槍。

SVD-M在異國的妹妹,建設集團改進的85式狙擊步槍,是SVD-M同一套思路,兩種不同面貌

固然,以當前的標準,SVD更接近於一種精確射手步槍(DMR)的角色。但是在網絡上,你按照原始型號叫狙擊步槍,有習慣西方那一套人和你「啵嘴」;你要按照現代定義叫精確射手步槍,有喜歡原本型號的名字和你理論。

無論如何,SVD從過去到現在,是一種實現了其設計使命的步兵輕武器。如今的SVD在較遠距離上說,的確只是精確射手步槍的能力;但是,有維護良好的武器,儲存得當的適配彈藥,加上一個具備實力的射手,在中距離上執行現代意義的「狙擊」,也是可行的。

本文,編譯自《被遺忘的武器》欄目對《現代火器》網站站長的採訪,請朋友找了幾張德拉貢諾夫的照片。

畢竟,發現小時候熱愛的、狂想過的輕武器,在現實歷史中有對應的改進,是一種非常玄妙的感受,好像突然年輕了。

相關焦點

  • 世界名槍——狙擊步槍篇
    據報導這名狙狙擊手的第一發彈把一名基地武裝分子手中的袋子打飛了,而這名基地武裝分子竟然沒有隱蔽,於是他們再修正一下彈著點,第二發子彈擊中了這個目標。這5名加拿大狙擊所使用的狙擊步槍是麥克米蘭公司生產的.50口徑戰術步槍(.50 CAL TACTICAL),又稱為Tac-50。
  • 百年狙擊:從肯塔基長步槍到巴雷特M82,美式狙擊步槍的更迭
    惠特沃斯步槍的精度和射程都很高,在1864年12月,一名聯合軍士兵曾用惠特沃斯步槍擊中了1271米的敵人,而且這個擊殺記錄一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被破,此次擊殺距離一直佔據全球最遠擊殺的前20名。
  • 【男人槍】劍出遊龍——SSG08狙擊步槍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這位俠客的歷史,他的前身是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生產的SSG69式狙擊步槍。20世紀60年代中期,奧地利對當時裝備的狙擊步槍不甚滿意,他們要求斯太爾公司設計一種新型的狙擊步槍,要求它能在400m距離上對頭像靶,在600m距離上對胸靶,在800m距離上對跑動靶的命中率至少為80%。
  • 為什麼狙擊步槍不能打連發?狙擊步槍的半自動和栓動式之爭!
    栓動式結構簡單、可靠、輕巧,對惡劣使用環境不敏感。半自動結構相對複雜、笨重,在理論上可靠性和對環境的不敏感性也不如栓動式。不過現代半自動已經十分成熟,在實戰條件下的可靠性已經不成問題。半自動的另一個問題是射程,由於高壓火藥氣體的能量有一部分用於推動槍機,能用於推動子彈的能量就相應減少,所以射程稍低。
  • 無託狙擊步槍的代表,詳解德國DSR-1狙擊步槍,精度驚人
    而德國的設計師卻走了另一個方式,為什麼不能兼具超高的精度和極強的火力呢,所以當時具備高超軍事工業水平的德國DSR-精密公司開始著手研發這種專門為警方神槍手所使用的緊湊型無託結構狙擊步槍,並在2000年由德國AMP技術服務公司生產及銷售。量產的DSR-1狙擊步槍設計跟目前的主流狙擊步槍差不多,整槍長990毫米、槍管長650毫米、空槍重5.9千克。
  • 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他們如何打造世界頂級狙擊步槍?
    中央電視臺《面對面》專訪兵器裝備集團高精狙項目負責人範方梅等人,講述中國頂級高精狙擊步槍如何煉成。7.62毫米高精狙擊步槍——是狙擊步槍項目負責人範方梅和她的研發團隊花了3年多的時間,研製出的我國新一代高精狙步槍。範方梅,外表看起來娟秀纖細,卻與油乎乎、冷冰冰的槍枝打了30年的交道。
  • 張桃芳:最冷的槍與美軍狙擊手對決,榮獲中國狙擊之王
    也許你不知道,我國有一位抗美援朝時的狙擊手,他只用了30天的時間,打出了400多發子彈,消滅了200多個敵人,其中包括一位美國頂級狙擊手,他以優異的成績躋身於世界狙擊手前5名,榮獲「中國狙擊之王」的稱號,這位英雄的名字叫張桃芳。張桃芳,1931年生於江蘇興化一戶貧苦人家,1950年6月韓戰爆發,1952年9月,他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志願軍。
  • 最冷的槍:抗美援朝狙擊之神,32天,436發子彈擊斃214名美國兵
    我是燕雙鷹,我賭你的槍裡沒有子彈《最冷的槍》講述的是一名抗美援朝狙擊手的故事,他原型名為張桃芳,是中國神級狙擊手,當年在甘嶺以436發子彈,32天內擊斃了214名美國兵,被譽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世界十大狙擊手都有誰?再講張桃芳之前,我們先說下世界十大狙擊手。所謂狙擊手就是咱們常說的神槍手。有些人是某行業的天才。
  • 裝上瞄準鏡,步槍直接變成高精度狙擊步槍,德式武器就是這麼任性
    德式武器以做工精細而著稱,精度高、可靠性好,而且人機功效還不錯,所以向來受到各國槍迷的喜愛。圖為美國槍迷曬出的HK91半自動步槍,它是德國H&K公司針對北美市場開發的武器,相當於G3步槍的民用版本。 由於北美禁止民間銷售自動武器,所以H&K公司把全自動改成了半自動,彈匣容量也下降為20發,不過HK91的底子畢竟是G3步槍,有些動手能力強的槍迷只需稍加改裝,即可恢復HK91的全自動模式。
  • 非常罕見的狙擊步槍:第1數量只有600多支,能打穿17毫米鋼板
    一直以來,狙擊步槍的優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只要有新的技術新的科技誕生,狙擊步槍也跟著進步,而且在各種高尖端技術的加持下,狙擊步槍變得越加的實用,基本市面上較為著名的槍械大夥都知道,但軍隊中不僅僅只有它們,還有一些比較低調鮮為人知的款式,下面我們來下,4大罕見的狙擊步槍。
  • 「幹預者」射程最遠的狙擊步槍, 可以打下直升機:M200狙擊步槍
    很多電影和電視劇裡,都出現過用槍打下直升機、擊穿裝甲車、打穿對方混凝土防禦陣地的劇情,大家對這些槍的威力,都是「一笑而過」。真的有這種威力強大的槍嗎?這種槍確實存在,它們有兩個種類:一種為反器材步槍,一種是狙擊步槍。
  • 一款外形獨特的警用狙擊步槍,AMPDSR-1狙擊步槍
    在世界上,德國軍工業的發達是眾所周知的,德國所研發製造的槍械也是世界上製造的最精良的槍械,今天兵哥要介紹的是德國設計生產的一種特種警用狙擊步槍,這款狙擊步槍就是AMPDSR-1狙擊步槍。這款AMPDSR-1狙擊步槍是德國著名的AMP技術服務公司所設計生產的一款狙擊步槍,這款狙擊步槍的槍身長度為990毫米,其中槍管的長度為650毫米,在不裝填子彈的情況之下,槍身的重量為5.9公斤,這款步槍所使用的是7.62×51毫米的槍彈。
  • 最精密狙擊步槍,一支價值一套房,全球僅172支有價無市
    狙擊步槍以超遠距離打擊敵人而出名,配合上王牌狙擊手在戰場上擁有一定的威懾力。通常來說對狙擊步槍的打造都是非常嚴格的,需要將細節貫徹到極致,必要的時候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來做鋪墊。現役的著名狙擊步槍中,大部分都是這麼過來的,比如巴雷特、AWM、TAC-50等,但要說世界上最好的狙擊槍,全球只有一款能稱得上。
  • 世界狙擊步槍排行榜,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哪款上榜
    第1名:英國L115A3狙擊步槍 L115A3狙擊步槍是英國研製的一種狙擊步槍,從2008年開始交付,槍重6.8千克,長1.3米,曾參加過阿富汗戰役和伊拉克戰役
  • 因為他用普通步槍500米爆頭日軍?
    150米外無倍鏡爆頭日軍,這種「狙擊效果」如何「取證」或「辨偽」,是個問題。就像56式衝鋒鎗是ak47的仿製品一樣,漢陽造步槍也屬於仿製品,其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清政府於從1896年在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直至1953年抗美援朝結束,漢陽造在中國軍械歷史上有五十多年的存在歷史,是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輕武器。
  • 神槍手師徒挑戰高難度空中狙擊!CCTV-1今晚八點檔,《挑戰不可能》震撼來襲
    >即便在特種部隊中狙擊手也是公認的頂尖戰力此次亮相的空中突擊旅作為我國陸軍新型作戰部隊形式之一以直升機和輕型武器為主要作戰裝備具有快速機動精確打擊的能力是以空中和地面力量融合編成的陸軍新銳部隊參與本期挑戰的十位神槍手更是這群精英中的精英
  • 莫名引起爭議的國產狙擊步槍:26萬高精狙,這款槍到底怎麼樣?
    根據武警後勤學院王寶來大校的回憶,2008年他帶隊參加匈牙利世界軍警狙擊手錦標賽時,隊員攜帶了國產的88式、85式狙擊步槍,遭到了國外參賽隊員的一致嘲笑。一些國外參賽隊員,看到我們拿著85式狙擊步槍參賽,紛紛湊上前來,嘴裡嚷嚷著「德拉貢諾夫」,像看到了怪物一樣拍照留念。  比賽的結果也是一邊倒的。
  • 盤點英國三大反器材狙擊步槍,第三把造價昂貴,是世界上終極狙擊步槍
    此槍也可裝上夜視瞄準鏡。AW50F步槍的槍託可以摺疊,摺疊後可縮短全長約250毫米,令其更容易在狹窄的載具內運輸和攜帶;它可以依靠護木前端的可摺疊及調節式兩腳架和槍託底部的後腳架支撐。槍背帶環有4個,可以裝上槍背帶,並在運送時舒適地背著或狙擊時協助控制此槍。目前正被澳大利亞軍隊所使用,不過澳大利亞採用Madco公司生產的槍管和摺疊槍託。
  • 盤點那些好萊塢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大殺器:狙擊步槍
    《生死狙擊》電影截圖警用雷明頓700型改裝而來的M40狙擊步槍M40狙擊步槍實際上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個標準的狙擊槍,這把槍實際上是在原來美國警用雷明頓從外形上看,巴雷特比SVD更加的霸氣,它具有粗獷的槍身,碩大的槍口,採用無託結構設計,而且選用了12.7毫米的大口徑。巴雷特的12.7毫米的狙擊步槍屬於大口徑或者叫重口徑狙擊步槍,這款槍與SVD或者是M40相比,它的口徑比較大,這就說明它的威力也比較大,射擊的距離相對比較遠,所以對人員的威脅是非常嚇人的。
  • 匈牙利GM6「山貓」反器材狙擊步槍
    匈牙利GM6「山貓」反器材狙擊步槍與RT-20反器材狙擊步槍20毫米的口徑相比,GM6「山貓」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口徑要小一些,只有14.5毫米。和其他反器材狙擊步槍一樣,這款由匈牙利傑帕德公司研製的反器材狙擊步槍要發揮作用,也必須先解決重量與後坐力大的問題。因此,該型狙擊步槍最終採用了無託式結構和整塊鋁合金切削而成的槍機,全重僅10多千克。攜行時槍管可以縮入機匣,使全槍長度減小到900多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