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大明星樣的「柏林影帝」,演活了平常人的「地久天長」

2021-02-20 南方周末

▲ 《地久天長》劇照。(片方供圖/圖)

全文共5278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有些演員修養很高,把自己關在門裡,在家裡琴棋書畫,這種修養、氛圍也很好,非常高雅,但是跟生活在一塊兒的煙火氣就少了」。在王小帥眼中,王景春身上有種可以跟社會融在一起的氣息。

「他眼睛本來就小,總好像沒睡醒,起初我以為他眯著眼睛睡覺,後來發現他在琢磨劇本、琢磨角色。」

電影裡那句「可能,這就是我的命吧」,是王景春最喜歡的臺詞之一。「中國人都喜歡唯命論。我的命運其實也是天註定的。」他說。但與父輩的「不由自主」不同,他的命運基本出於自己的主動選擇。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 |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

責任編輯 | 宋宇 邢人儼

王景春演戲21年。他屬於這麼一類演員:長相普通,八字眉、小眼睛,游離在大眾視線邊緣,沒有「大明星」樣子,不那麼耀眼。直到有一天,他獲獎了,你才驚覺:原來就是他啊!拿下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讓他終於體會了「走紅」的滋味。

 王景春獲得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資料圖/圖)

2019年2月16日,王景春、詠梅在第69屆柏林電影節上雙雙捧走「銀熊」。一部電影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獎,在柏林只出現過三次。3月22日,這部王小帥導演的新片《地久天長》在中國大陸上映。

《青紅》《我11》《闖入者》組成的「故鄉三部曲」,都帶著王小帥的個人痕跡。故事大多發生在他生活過的貴州、武漢等地。《我11》中那位來自上海、在「三線」小城裡生活,愛唱京劇、具有文藝氣質的父親,原型就是他自己的父親,而王景春正是這個角色的飾演者。

▲ 電影《我11》是王小帥「故鄉三部曲」中的一部,仍舊講述西南「三線」地區的故事,他的個人痕跡很重。片中來自上海,愛唱京劇、具有文藝氣質的父親即由王景春扮演,其原型就是王小帥自己的父親。(資料圖/圖)

《青紅》的背景是1980年代的「三線」,《我11》回到1970年代,《闖入者》則自當代回溯「文革」。《地久天長》則將時間跨度拉長為近四十年,王小帥放棄了自傳式表達,淡去個人痕跡,試圖講述更普遍的中國家庭故事。影片中,《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幾次出現,幾乎都伴著重大的變動。

「人們都渴望友誼地久天長,渴望一直這麼美好地走下去,一兩年內大家都沉浸在某個理想中。時間才能做出一些變化,隨著時間拉長大家都有變化。時間真的很有意思,這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情,你當時可能根本解決不了,只有時間拉長了,回頭再看一切才豁然開朗。」王小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 導演王小帥希望在《地久天長》中講述普通中國家庭平淡善良的歷程,以及生命的豐富和無常。他把意為「如此漫長,我的兒子」的英文片名放到片尾字幕出現之前,他認為,夫妻倆用一生時間,最終才放下了自己的兒子。(片方供圖/圖)

對於兩位主演同時獲獎,王小帥並不意外。王景春飾演的劉耀軍性格非常突出,詠梅飾演的王麗雲也行雲流水地生活在戲中。囿於篇幅,很多鏡頭沒有剪進電影,比如夫妻兩人走在小區中,詠梅總是跟在丈夫三四步之外,一直維持跟隨狀態。事後交流中,評委們一致認為:「這樣般配的夫妻,搭戲的又是彼此陌生的兩個演員,實在不能把他們割開。」

王小帥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認認真真演戲,不是演出來成為大明星的樣子,因為他們的形象是那麼普通,不是那麼耀眼,所以始終在這個地方。」

點擊觀看完整版視頻 ☟

對話王景春:回憶是對世界最好的愛

談起王景春,大家給出的答案往往是「局氣」。在北京話中,這個詞的意思是重情義、講義氣。

這位最新的「柏林影帝」愛喝酒、愛吃羊肉,朋友之多令王小帥印象深刻:「我們去內蒙古拍戲,沒有幾個人探班,就他探班的多,從全國各地組成一個小團隊飛過來,找他喝酒;我們去柏林參加電影節,又有他幾個朋友遠道飛過來,跟著他看戲。」

「有些演員修養很高,把自己關在門裡,在家裡琴棋書畫,這種修養、氛圍也很好,非常高雅,但是跟生活在一塊兒的煙火氣就少了」。在王小帥眼中,王景春身上有種可以跟社會融在一起的氣息。

▲ 《地久天長》劇照。(片方供圖/圖)

「我那不叫粉絲,我那叫朋友。」王景春強調。他見過電影中「養子」王源的粉絲,偶像與粉絲鮮有互動和交流。他的朋友們在拍戲時探班,不打擾他,拍完戲把眼鏡、口罩一摘,給他個驚喜。

「朋友是最重要的。」王景春又補充一句。

王景春第一次參加柏林電影節,就是為幫襯朋友。2014年,好兄弟廖凡主演刁亦男的《白日焰火》,需要找些好配角。他想演壞人,就客串了古怪的洗衣店老闆。很多人沒認出他,他挺得意:「有人記住角色,但不知道那是我,我覺得這是我表演的巨大成功。」

廖凡就此成為柏林的首位華人影帝,王景春坐在臺下拼命鼓掌,「很為小廖高興」。那時,他沒想過柏林會給他帶來什麼光榮與夢想,他覺得自己挺牛了。廖凡獲獎前四個月,他剛憑《警察日記》拿下東京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我比他早。」他笑著說。

從柏林回來,王景春和廖凡合夥在上海成立了「春凡藝術電影」,各自貢獻一個字。他們察覺中國只有商業院線,文藝片排片極低,太少放映空間。兩人一合計,索性自己成立中心,專放藝術電影。他們策劃了張藝謀的個人影展,老片《紅高粱》《秋菊打官司》的影票很快一搶而光。接下來還有王小帥、婁燁、賈樟柯等「第六代」的展映,每年坎城電影節的入圍影片也排上了展映日程。

「80後」導演霍猛第一次接觸王景春時,他已經是「東京影帝」。2016年,霍猛頭一次當導演,寫出一部黑色幽默的公路電影《我的狐朋狗友》,就講兄弟情。他喜歡這劇本,很快接下男一號,擔心新導演找不來人,還張羅著把上戲同學佟悅、毛欣拉來演「狐朋狗友」。電影拍攝得曲折,投資方還撤了資,導演舉債拍完,他陪到最後。

王景春再去柏林,跟上一次隔了五年,《地久天長》入圍,他也成了主演。廖凡臨行前祝福:「我把我的好運氣給你,這趟去柏林把『銀熊』也給拿回來。」果然被「影帝」說中了。

現在王景春忙成了旋轉的陀螺,要面對數不清的採訪,在天津開拍的新戲還等著他。他覺得紅不紅跟自己沒關係:「我就是個演員,接我的劇本,演我的角色,塑造我的人物;拍一個好作品出來就行了,這是我的事。」他隨即話鋒一轉:「他們看完我這部電影以後,不會只喜歡小鮮肉了,會喜歡我的。」

王景春出生在新疆阿勒泰,他父親在環境艱苦的邊防哨所紅嘴山邊防站工作了17年。

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中,邊疆生活卻經常是活潑明快的。書裡寫到紅墩鄉,王景春的母親曾在那裡的信用社上班。他家裡也有大院子,周圍都是哈薩克族鄰居,小地方人很少,幾萬人互相都認識,你家住哪,伯父是誰,你是誰,一清二楚。人與人之間關係親密,遇到困難馬上有人幫忙,路上碰到什麼壞人壞事,也立刻有人喝止。

阿勒泰給王景春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老鄉們最愛說「禮行」,他認得出哈薩克族禮行、維吾爾族禮行、蒙古族禮行和漢族的禮行。每逢春節,沒見過的人都來敲門,一個盤子給人家分糖、分瓜子,口袋張開讓人家抓好吃的。出去拜年,人家同樣給他們好吃的。長大後他才弄清楚「禮行」是哪兩個字,一個名詞,一個動詞,組合起來就成了做人的規矩。

王景春呼朋引伴的熱鬧勁,大約可以從阿勒泰找到答案。

小學五年級,學校組織演小品,王景春和鄉親的女兒古麗一起表演拾金不昧。他演個大學生,因為表現出眾,電視臺專程上門錄像。他從小就喜歡唱個歌、跳個舞,這是頭一回上電視。

很久以後,聽「一個特別專業的人」說,「春,你應該去考戲劇學院、電影學院,你完全具備這樣一個素質』」,他才動心思要做真正的演員。有一陣子,他天天看《計程車司機》《獵鹿人》《教父》和《美國往事》那些錄像帶。

成年後,王景春離開了阿勒泰,去的第一個大城市是烏魯木齊,在百貨商店做了三年售貨員。城市大了,「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慢慢就遠了」。

王景春後來去了更大的城市上海,在上海戲劇學院讀書,畢業進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安家落戶。王小帥的電影中漂泊感揮之不去,王景春這裡卻沒有。「我在哪裡都有一個歸屬感、認同感,可能跟我的職業有關係,演員就是這樣的,你就要四處飄蕩的。」

但王景春還是最喜歡阿勒泰,他在那兒出生。「我沒有離開我的根,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2018年冬天,紅嘴山邊防站大雪封山。推土機推了三天三夜,車輛才可以通行。他18歲時父親去世,之後再也沒回過紅嘴山。時隔27年,他開著車又一次上山,探訪父親戰鬥過的地方。

▲ 《地久天長》劇照。(片方供圖/圖)

王景春是「70後」,在《地久天長》裡演「60後」。角色劉耀軍比他本人年長十來歲,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故事就這麼從1980年代開始,跨越了將近40年。王景春自己的故事好像是另外一類,但同樣沒法離開時代的塑造。

戲裡有些故事間接相關,比如知青招工。王景春沒有直接經歷,但舅舅、姑姑都有,姑姑去了皮革廠,舅舅在新疆的機械廠當修車工。小時候他跟著舅舅去上過班,對工廠生活十分熟悉。

有的則是親身經歷。王景春本來應該有弟弟或妹妹,母親懷二胎時,國家提倡「只生一個好」,父親是軍人,母親在信用社工作,當然不能違規。母親去醫院做了手術,家裡第二個孩子終究沒留下來。

上大學,王景春剛好趕上取消公費,變成了全自費生;大學畢業,分配也沒有了,他得去考院團,考上才有工作。電影裡那句「可能,這就是我的命吧」,是他最喜歡的臺詞之一。「中國人都喜歡唯命論。我的命運其實也是天註定的。」他說。但與父輩的「不由自主」不同,他的命運基本出於自己的主動選擇。

青春期的王景春和戲裡相仿,也面對著沉默而僵持的父子關係,父親說東,他偏往西。他離家出走,在車站被抓了回去。父親去世是第一次人生重大變故,他開始重新審視與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他決定離開新疆,去上海考戲劇學院。除了對表演的極度熱愛,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實現父親唯一的願望——兒子能上大學。

火車坐了三天三夜,王景春抵達上海。他超齡了,不能報名,苦求半天老師終於同意他填寫報名表。剛填完他就問:超齡了,錄取會不會有影響?老師特別生氣:我剛讓你報名,你就想錄取這事。最終,憑藉出色的表演,他獲得了「特招」。

讀大學、進上影廠,看似是大城市帶來的好運。「但其實是我爭取來的,靠我的表演,靠我的作品,否則當時那麼多畢業生去上影廠,為什麼只留下我們兩三個人呢?」王景春回憶,「能進上影廠絕對是不一樣的,從小我們在部隊經常看電影,片頭都是『上影廠』。以前銀幕上見的人突然有一天跟你在一個會議室裡面開會,就覺得特恍惚,掐一下大腿,看這是不是真的。」

1998年,還在念大三的王景春出演了謝晉導演的公司投資、姜文同班同學江澄執導的電視劇《生死之門》,正式開始職業生涯。他與影星潘虹搭戲,演一個六歲孩子的父親。

這是江澄執導的第二部電視劇,他的第一部作品是《闖上海》。王景春試過戲,江澄很喜歡,覺得他適合男一號。但他還在念大二,出品方領導不放心,無奈作罷。等到《生死之門》開拍,江澄堅持讓王景春來演,這回成了。

在霍猛眼裡,王景春「特別會演戲」。一個專業演員,劇本遞到他手裡,導演想要的點,人物大概想做成什麼感覺,磨合幾遍心裡大概就有數了。但王景春演出來,人物的深度、複雜性就不一樣。

「他眼睛本來就小,總好像沒睡醒,起初我以為他眯著眼睛睡覺,後來發現他在琢磨劇本、琢磨角色。好幾場戲需要他情緒迅速起來,比如下水救小孩,一到鏡頭前,他進入狀態就特別快。他對生活、對人物的理解非常到位,很會調動自己的肢體語言。」霍猛向南方周末記者形容。

王景春記得,和《地久天長》女主角詠梅第一次見面時,詠梅還不太喜歡他,沒什麼名氣,長得也不太好看。「尤其她對我的形象,有很大的意見。」他強調。

不過,第一場戲兩人就一拍即合。夫妻倆年輕時去照相館拍全家福,1980年代,照相是件鄭重的大事。拍照前兩人沒有設計,互相看看,弄弄袖子、衣服,招呼一旁打鬧的孩子,幾個動作,點點滴滴的和諧感就出來了。此前,兩人只是簡單交流一下。「我們就是演愛,演夫妻的那種默契,景春是一個特別細膩的人,我們兩個的方向是一樣的。」詠梅說。

▲ 《地久天長》劇照。(片方供圖/圖)

演到後期,兩位主演默契到了一定程度。老年夫妻倆準備出門上墳,王小帥原本希望這場戲不要太久,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出門就可以。結果王景春因為發福,衣服拉鏈怎麼也拉不上。王小帥在一旁干著急,沒想到詠梅一回頭,見狀很順手地就幫他把拉鏈拉起來。這成了王小帥最滿意的鏡頭之一,「一個動作,一輩子的相濡以沫就出來了」。

還有一場戲,老夫妻爬山上墳。兩人燒好紙坐下來休息,詠梅從包裡掏出一瓶水,開蓋準備喝。這是導演的規定動作,在他的經驗裡,老年人遠行的習慣就是備一瓶水,自己喝一口,老伴喝一口,喝了馬上蓋好放回去,不像年輕人那樣隨便扔掉。水沒喝完,就得背著帶回家。

沒想到,詠梅遞水,王景春根本不接,自顧自舉起地上那瓶酒,喝一口,放回去。固執一輩子、生活壓抑的老男人形象立刻鮮活起來。王小帥坐在監視器後,連連點頭,認為這即興動作「特別好」。

▲ 《地久天長》劇照。(片方供圖/圖)

養子和劉耀軍的父子關係扭曲、疏離,甚至勢同水火。王源第一天跟王小帥與王景春見面,沒想到碰了壁。年輕人畢恭畢敬,笑呵呵叫聲「王老師」,非常謙虛。王景春盯了他一下,應了聲「嗯」,徑直走了。他把王源和導演晾在一邊,直接到監視器後面休息,喝起水來。

兩人又向椅子走過來,剛走近,王景春站起來揚長而去。王源徹底蒙了:這個老師怎麼這樣?王景春用餘光感受到王源在看自己,但他還是不看王源。這種情緒一直保持到正式開拍。

那天他們要演父子爭執,互不理睬。開拍時,王源內心的情緒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他也煩我,我把他抓下來往裡面一扔,他一下情緒就對了,眼睛裡對了,心裡也有了。」王景春用了一個「狠招」,確實行之有效。

▲ 《地久天長》劇照。(片方供圖/圖)

「首先你得找到這個人物的魂,把這個魂種到自己心裏面,讓人物長到自己身上,你就在這個戲裡面生活了,不是所謂的表演,去生活就行了。」王景春說,塑造人物著實是個「系統工程」。

相關焦點

  • 影帝影后都是我們的!《地久天長》柏林雙熊封神|完整獎單
    柏林當地時間2月16日晚,第69屆柏林電影節舉行閉幕式及頒獎典禮,王小帥新片《地久天長》同時斬獲影帝影后大獎,創下華語片在三大節的新紀錄。 《恐龍蛋》劇組、《地久天長》劇組均被組委會通知走閉幕紅毯,令人對華語片擒熊充滿期待。 儘管最終金熊旁落,但影帝影后同屬於一部影片非常罕見,近年只有《一次別離》和《45周年》達成過這一「神片」成就。恭喜《地久天長》!
  • 《地久天長》包攬柏林影帝影后,男女雙杯!
    2019年情人節在柏林電影節上映的國產家庭片《地久天長》獲得了眾多獎項,男女主角包攬了最佳男女演員獎項。女主角詠梅此前也都是演一些戰爭革命懷念歲月的電視劇。《地久天長》是繼《白日焰火》拿下金熊和銀熊之後,中國電影又在三大電影節上同時拿下男女雙杯
  • 第69屆柏林電影節閉幕 《地久天長》不負眾望拿獎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馬澤望) 第69屆柏林電影節於北京時間昨日閉幕,最佳影片金熊獎由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的《同義詞》獲得,而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地久天長》也相當厲害,戲中扮演夫妻的王景春和詠梅,拿走銀熊獎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獎。這是柏林電影節至今第三次出現同一部電影的演員拿下影帝影后的情況,前兩次分別是《一次別離》和《45周年》。
  • 《地久天長》創新紀錄 王景春柏林擒熊得影帝
    柏林當地時間2月16日晚,第69屆柏林電影節正式閉幕。演員王景春、憑藉《地久天長》中自然真摯的演繹一舉摘得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項,這也是王景春2013年摘得東京電影節影帝後,再一次拿下國際A級電影節影帝獎項。
  • 華語電影首次包攬柏林影帝影后,怎麼連熱搜前十都沒進?
    德國時間2月16日晚,第69屆柏林電影節頒獎禮,演員王景春和詠梅憑藉影片《地久天長》,攜手拿下本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影后獎項。拿到柏林獎的華人屈指可數,影帝方面,王景春之前只有一個廖凡,影后方面,詠梅之前也只有張曼玉和蕭芳芳。
  • 《地久天長》柏林電影節包攬最佳男女演員,評委會稱毫無懸念
    當地時間2月16日晚,第69屆柏林電影節舉行閉幕式及頒獎典禮,王小帥新片《地久天長》同時收穫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兩項銀熊大獎,創下華語片在三大電影節(柏林、坎城、威尼斯)的新歷史。在獲獎後,《地久天長》片方發布的新海報有海外媒體表示其質量是本屆的意外驚喜,「王小帥雄心勃勃的作品點亮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柏林電影節以它(《地久天長》)的放映完美地畫上句號,這部電影的情感私密又宏大……」,「《十七歲的單車》之後最好的一部作品,簡單而完美的轉場,同時以跌宕起伏的故事以留白的方式,留待觀眾去找到答案。」
  • 柏林影帝王景春:相貌平平,大器晚成
    2月16日,《地久天長》男主角王景春和女主角詠梅在德國柏林出席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圖/受訪者提供景春「有戲」本刊記者/劉遠航本文首發於總第892期《中國新聞周刊》那是一張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面孔。隨便放在人堆裡,就很難辨認出來。你可能在一群工人或者民工的臉上看到過這樣的長相,沉默或是木訥。
  • 王景春、詠梅因《地久天長》雙雙擒熊,為華人徵戰柏林畫上句號
    在剛剛閉幕的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這一次參賽的華語電影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包攬影帝影后雙獎項的情況,中國演員王景春和詠梅憑藉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分別獲得了最佳男女主角銀熊獎。華語影片在這次的國際柏林電影節的舞臺上,可謂是創下了華語片子「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獲獎新紀錄,因為,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歷史上把最佳男女主角大獎頒同時頒給一部影片的前例非常少見,尤其是在今年的柏林競爭較為激烈的情況下,中國電影在2019年的國際舞臺上旗開得勝,可以說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然而這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榮耀,也是中國電影的榮耀,為華人徵戰柏林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 《地久天長》| 柏林電影節哭暈全場,一舉拿下影帝影后雙項銀熊獎
    文 | Louis Hothothot 編輯 | 胡雯雯柏林當地時間2019年2月16日晚,第69屆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上,王小帥的新片《地久天長》同時獲得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這也是中國影人首次一舉斬獲柏林影帝影后雙料獎!
  • 王小帥新片柏林電影節獲獎!包攬影帝影后,華語電影史上第一次
    柏林當地時間晚上,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閉幕,宣布所有獲獎名單。王景春、詠梅因《地久天長》分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女演員。繼《一次別離》、《45周年》之後,又一部電影同時拿下柏林最佳男女演員獎項的影片,《地久天長》是第一部包攬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的華語電影。其中主競賽單元,金熊獎由以色列電影《同義詞》奪取;評審團大獎由老將歐容憑《感謝上帝》獲得。王景春激動地表示:「感謝柏林電影節,感謝迪特,感謝評委。
  • 王景春:叫不上名字的柏林影帝
    斬獲柏林影帝的消息迅速傳回中國,大眾還在好奇「王景春」是誰,看到得獎的照片,不少人開始翻到回憶裡記憶深刻的配角,有的想到《粉紅女郎》裡的抖眉毛,一些電影愛好者認出來他演過《影》裡的魯炎。王景春已經是雙A影帝,但是大眾對他的印象,是熟臉但叫不上名字的演員。他始終缺少一部為他打開知名度的主流作品,甚至黃金配角的稱號,也是近幾年才撐得起。
  • 影帝,王景春!
    第69屆柏林電影節頒獎禮前夕,《地久天長》導演王小帥和主演王景春、詠梅被官方邀請出席,大家猜測,《地久天長》一定會有獎。但即使是演員本人,也不敢想像《地久天長》包攬影帝影后,戲中的夫妻同時擒熊成功的圓滿畫面。這一切,就在2月16日頒獎當晚實現了。
  • 柏林電影節再無影帝影后,官方回應避免性別敏感,網友:沒必要
    8月24日晚上,柏林電影節官方宣布將不再設置&34;和&34;獎項,在2021年的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中,組委會只會宣布&34;與&34;的銀熊獎獲得者。柏林電影節官方表示會徹查此事。柏林電影節自1951年創立至今,在國際上已經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 王小帥執導影片《地久天長》入圍柏林電影節
    日前,柏林電影節公布一批主競賽單元入圍作品名單,由中國導演王小帥執導的影片《地久天長》位列其中,這也是他第三次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之前他憑藉《十七歲單車》以及《左右》分別獲得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編劇銀熊獎。《地久天長》由王景春、詠梅領銜主演 ,齊溪、王源、杜江、艾莉婭、徐程、李菁菁、趙燕國彰等主演 。
  • 在《地久天長》之前沒人關注,如同橫空出世
    在《地久天長》之前沒人關注,如同橫空出世】 2020年11月28日,周冬雨憑藉《少年的你》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至此成為最年輕的華語電影三大獎(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的大滿貫影后。
  • 《地久天長》:除了王景春詠梅,片中還有一位「大牌影后」!
    王小帥的新片《地久天長》因為男主王景春、女主詠梅包攬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牆外的花香又氤氳蔓延至「牆內」。上映3天票房超2千萬,豆瓣評分8分。 《地久天長》借著劉、沈兩家之間跨度長達幾十年的情感綿延,將多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時代節點串接在一起,無數人或深或淺的記憶,都在觀影途中次第復甦。
  • 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
    《阮玲玉》【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雖然沒有奧斯卡名氣大,但勝在它們都是國際電影節,極具開放性,中國人都有獲得影帝影后的機會。【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是,不過影響力暫時還沒做起來。】
  • 威尼斯、坎城、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是誰?
    雖然沒有奧斯卡名氣大,但勝在它們都是國際電影節,極具開放性,中國人都有獲得影帝影后的機會。【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是,不過影響力暫時還沒做起來。】能在這些國際A類電影節上拿到影帝影后的中國演員,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演員演技的最高水準。那麼,柏林、威尼斯、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影帝影后,中國第一人分別是誰?
  • 上海統考重點電影——《地久天長》
    閉幕,王景春、詠梅憑藉《地久天長》斬獲影帝影后兩座銀熊。王小帥說,在《地久天長》裡,王景春以及詠梅,「完全不是在演戲,而是就生活在裡面。這恰恰是一種混沌的、渾然天成的東西」。這些符號使人物「活」在那個年代,給觀眾真實的代入感。
  • 電影《地久天長》閃耀柏林 流量配戲骨國內難上映?
    昨晚,王小帥攜最新作品《地久天長》及眾主創王景春、詠梅、杜江、王源等亮相柏林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