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金錢美女加忽悠
最近,「網紅」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一來,因《網際網路周刊》發布了「2015年中國網紅排行榜」;二來,某些「網紅」吸金驚人,如「Papi醬」獲1200萬元融資、1.2億元估值,成為「網紅2.0」中的代表人物。於是,不少人眼紅了,做起了「網紅夢」,媒體與學界也更加關注網紅現象。
什麼叫「網紅」?包括學界在內,沒幾個人能理清此概念、認準其所指。《咬文嚼字》編輯部對該詞有個「相對權威的解釋」:「『網紅』即『網絡紅人』,指被網民追捧而走紅的人」。這解釋,差不多等於沒解釋。
一般都不注意,也難以想像。在我們這兒,官方規範使用的「網絡名人」一詞,並不指向「網紅」這一群體。大眾口語中的「網紅」,不包括網際網路業的領軍與骨幹;不包括知名人文學者、科學家和商界名流;不包括「專家名博」、「知名網友」、「著名版主」和評論員;不包括「意見領袖」以及來自左中右各方向的所有「公知」……這些在網上也紅火的人,可被統稱為「網絡名人」,但他們和「網紅」的名分扯不上關係。
在比較重視民間輿情和「疏通引導」的時期,真正的網紅,即「意見領袖」之類的網絡名人。其時,他們雖然擁有百千萬粉絲,發一條信息動輒被轉發數萬次,但他們並不公然利用粉絲去兌現自身的商業價值,即便蓄意創收,也得隱蔽進行。因為,就公共話題發言的「正直人士」,一旦被粉絲發現本是一心搞創收的傢伙,則頓失人心,從此當不成「意見領袖」了。
「知識網紅」尚存一定發揮空間之時,儘管「網紅2.0」已大有人在,創收吸金亦成就相當規模,但此時還輪不到他們久站輿論中心。所以說,新一代「網紅」之所以這樣紅,不僅是網絡平臺與交流手段發生變化、更新的原因,首先,這是被「社會大環境」的變化所規定的。
「重話題」退位而「輕話題」補位;公共性的務實傳播走向衰敗,私人性的浮躁喧囂趁虛而起。我們社會裡抓人眼球的人物與信息,理性、學識、技術含量均為之大減,此可謂巨大的「文明退步」。
「網紅排行榜」榜單上第一名是王思聰,富二代代表人物,沒他爸這位首富就不會紅。前五名中的後四位,「Papi醬」、「天才小熊貓」、「艾克裡裡」、「回憶專用小馬甲」,以及某些排後的發布圖文、視頻作品的作者,具有一定的原創能力。
不過,說他們的成功是「內容為王」的結果,此結論仍有問題——對本國任何發布平臺而言,內容從來都不是王——監管內容的人才是王。
仰仗「顏值」和財富而入榜的女性比重不小。王思聰現女友、前女友都在榜上,「奶茶妹妹」排在第十,羅志祥女友周揚清第47名,郭富城女友方媛第48名。「名男」的女人或者「富家女」,日子滋潤,顏值高,有條件在網上秀優美姿態和「優雅生活」。
至於「排行標準」,據稱要依據口碑、創造力、影響力,而此三者都不好解釋,更不好評定。顯然,口碑誰最好,創造力誰最強,「網紅榜」制定者自身也講不清。如此,只有粉絲數、瀏覽量等數據,才算是有效的評估依據。
「網紅榜」排出的次序為一錢、二美、三忽悠,反映主流價值觀。網紅裡沒有權力崇拜的偶像,這是按規矩來的,其實呢,火不過權力紅不過官,中國人都知道。
刻意打造的「網紅2.0」、「網紅3.0」,是些什麼人?現在可以回答了:不搞經營、不轉化流量為商機的那一部分網絡達人,是不具備演藝專業素養的另類娛樂明星;剩下的另一部分,是成功的廣告人,即自身利益或相關品牌的代言人。
官媒所說的正面而勵志的「網紅」,並非知識精英,也不承載「社會良心」。新一輩有中國特色的廣告人而已,和以前傳統平臺的廣告人相比,還少了些厚重與紮實。話說回來,能把青少年網民忽悠的團團轉,也算青年群裡的人才了,畢竟,被他們忽悠的對象,比他們更不成器。
「網紅」到底能紅多久?連估價並買下「網紅」股份的投資人,也說最有才的「網紅」長不了,因而需要進行「一次性收割」的投資。現在我可以肯定回答的是:「老網紅」當中,芙蓉姐姐作為「網紅鼻祖」,羅玉鳳作為「底層逆襲」與「刺激主流」的典範,將在書面和網頁上芳名長存,而其他的新老網紅,到下一周還紅不紅,都不好說。
黎明公權批評家,凱迪網絡首席評論員
山東人,居河南濮陽。原搜狐專欄作家、星空評論主持人,前南都、《東方早報》、《鳳凰周刊》專欄作者。現流竄民間各藍球場,業餘寫作和唱歌(歌唱界文章第一,評論界第一歌手)
一個人的主義:「三無主義」——政治上消滅無權階級;文化上消滅無知階級;經濟上消滅無產階級。
此生最大遺憾:讀者數量對不住我文章質量。
黎明作文宗旨:努力提供新知,至少有所擔當。
長按二維碼中間的小鮮肉,敬請關注新知獨見、真話囂張的微信公眾號《雜文家》 zawenjiali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