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鼓是音樂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多數音樂裡它作為節奏的基礎部件,能幫助我們對曲子中的各個元素進行定位。
如果低估了底鼓的重要性,只關注旋律的部分,以至於最後樂曲聽感混沌,相比專業作品就會顯得很粗糙。
要錄出完美到讓混音師覺得不需要Trigger的底鼓是項技術活。
其實任何錄音我們都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搭配。因為錄音時影響音色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用的底鼓,踩錘,內部填充物,是否使用外鼓皮,是否使用棉被將底鼓包起來,話筒,話筒位置,話放,EQ,壓縮等等。我們在每一個變量上都有不同的選擇,由此可以搭配產生無數種結果,所以想要清楚這些結果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夠在錄音中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合適的音色。
鼓組的使用方面,軍鼓使用了好友的品牌Power Sound家的14"x5"不鏽鋼鼓腔試製品,無止音手段,兩側話筒使用vintage Shure SM57,Mercury與Tubetech的EQ效果器在中高頻率對泛音的提升進行了兩層疊加。另一端是DW Collector Exotic Birdseye Maple」底鼓+硬踩錘,底鼓內加入了較多的填充物(毛毯),Kick in話筒使用了Audix D6 Vintage,放置於底鼓內距離打擊點比較近的位置,並在Neve 1075上提升了較多低頻,Kick Out話筒使用了AKG C414 Comb CK12 Original。
考慮到這首歌的編曲配器上的敘事性與大量原聲樂器(acoustic instruments)與後半部分合唱的應用,鼓組的演奏可以在保持相對自然的力度的同時,也保持比較自然的overhead音量比例。整體音色藉由使用偏向復古的GRETSCH 「Broadkaster Limited Edition」套鼓,嘗試了相對鬆弛的調音,從而實現比較低沉溫暖的音色。軍鼓止音處理用到了Big Fat Snare Drum的音效鼓皮,底鼓使用棉花踩錘頭,同時底鼓內加入了一些填充物(毛毯),Kick in話筒使用了AKG D12 Vintage,放置於底鼓內距離打擊點適中的位置,Kick Out話筒使用了AKG C414 Comb CK12 Original。這是一首帶有一些七八十年代Funk, Motown元素的、比較樂隊化的舞曲。演奏方面比較在意鼓組基礎節奏的幾樣樂器(hi-hat, kick, snare)之間音量上的平衡和舞蹈性,歌曲段落之間的處理和變化都比較偏重功能性,而非個性化的思路。因此整曲鼓組的錄音都試圖追求每個樂器相對乾淨流暢,有顆粒感的聲音,底鼓在保持彈性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厚度。
撰文:武勇恆/劉芒
編輯:房子茜
新浪微博:55TEC
洽談合作:18612502752
官網:www.55r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