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頂端新聞記者 焦勐 通訊員 李靖媛 文圖
核心提示:「當遇到自然災害時,敢於衝鋒、勇於奉獻,始終把人民、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最『頂端』的事情,也是我心目中的『頂端』。」洛陽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一班班長孫保會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據悉,孫保會,1991出生,山東聊城人,2011入伍,中共黨員,二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入伍9年來,參與滅火救援1000餘起,多次參與急難險重任務,被評為優秀士兵,是特勤大隊中數得著的尖刀精英。
【出發】汛情就是命令,消防班長隨隊星夜馳援安徽抗洪
2020年7月的一天。
「立即趕赴安徽抗洪搶險!」
「是!」孫保會幾乎沒來得及猶豫,只向妻子簡單說了句「有緊急任務」,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出發當天,洛陽消防救援隊伍從洛陽市欒川縣前置屯兵點出發,到戰勤保障大隊簡單休整後,星夜兼程趕赴安徽抗洪搶險一線。
孫保會作為特種車輛駕駛員,駕駛三號重型消防車行駛600餘公裡,跟隨隊伍連夜來到安徽省阜南縣曹集鎮。
7月20日到達後,當地群眾紛紛求援,入夜洪水將灌滿王家壩濛窪蓄洪區,低洼處將變成一片汪洋,可是很多財產物資還未轉移到位。
汛情就是命令,孫保會和他的戰友們接到任務後,未作休整立即趕赴一處河灘地幫助群眾搶收中藥材。
正午的太陽炙烤大地,空氣中泛著蒸騰的熱浪,一眼望不到的艾草地,跟隨熱浪輕輕擺動。面對超過50噸的成捆艾草,孫保會沒有絲毫的猶豫,一趟又一趟地行走在40度高溫天氣裡,汗水浸透了他的作訓服,全身沾滿了艾草的碎葉,乾枯的枝葉扎破了他的臉和手。
兩個小時內,他和他的戰友們往返在一公裡的泥濘道路上,將一捆捆艾草背上大堤,一夜未休息,完成任務後他們幾乎累癱在大堤上。
【搶險】洪水伴隨暴雨而至,消防員駕衝鋒舟轉移群眾
短短一天後,洪水伴隨著暴雨轟然而至。
曹集鎮處於濛窪蓄洪區的中心,方圓數公裡的良田房屋被洪水吞沒,一個一個莊臺成為水中孤島,抗洪搶險形勢陡然嚴峻起來。
孫保會和他的戰友們,沿洪水上漲線設置了前置執勤點,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往返在大堤和莊臺之間,使用衝鋒舟運送高考中考報志願的學生、駐點巡診的醫生、急需就醫的病人,往往船還未到岸,岸邊已經有人在等待。
在看似平靜的護送任務下,其實每一次出發都冒著極大的風險。
洪水將原本一切生活痕跡淹沒,樹木、道路、田地、河道全部連成茫茫一片,水中打著漩渦暗流湧動,歪斜的電線桿將線路橫在水面上,雜物和水草隨著波浪翻動,淹沒在水中的斷牆、墓碑隨時會撞上船底。
孫保會水性好,能操作衝鋒舟,每一趟任務他都搶在前面,幫助群眾上下船、搬運物資、拉船推船,長時間泡在水裡,手腳皮膚潰爛,曬黑了變瘦了,可是眼神卻越來越亮。
【心聲】兒子三天後將手術,爸爸已抵達抗洪前線
「我想做一個讓兒子驕傲的消防員爸爸。」
如果不是一名記者的到訪,我們可能不會知道孫保會的故事。不會知道他是如何第一時間堅毅果斷地參加了赴安徽抗洪搶險任務,也不會知道這個清瘦黝黑的29歲男人,如何用自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
當天在曹集鎮前置執勤點,需要完成一名人物採訪時,特勤大隊一站指導員翟紹朋告訴記者,可以問問孫保會的事情。
孫保會一開始無論如何也不願談及自己的家庭情況,一向善談開朗的他忽然閃躲起來。
在熟悉之後,他才聊起了家裡事,2018年,尚未出生的孩子腦部蛛網膜查出囊腫,由於年幼一直採取保守治療,眼看著馬上就要兩歲了,醫生建議開始逐步進行手術切除,而原定的第一次手術時間就是7月23日。
7月20日到抗洪前線後,孫保會曾接到妻子的電話,「兒子做手術,你能提前回來陪陪我們嗎?」他只說了句「有緊急任務」,就掛斷了電話。
孫保會說,母親2018年檢查出有子宮瘤,同年父親也檢查出心臟病,現在家裡的事情妻子一肩挑,「妻子太辛苦了,說的太多了,會忍不住流淚,家裡我是頂梁柱,我要努力的做好一切事情,必須撐住。作為一個消防指戰員,抗洪前線我有命令在身,我要拼盡全力做一名優秀的消防員,做一個讓兒子驕傲的消防員爸爸。」
孫保會的微信朋友圈裡發過這樣一段話:「虧欠兒子太多了,從出生到現在基本都是跟著媽媽長大的,嚴重缺少父愛!這一次不知何時能回家陪你了。兒子,爸爸愛你……」
跟隨隊伍轉戰安徽潁上縣後,孫保會和他的戰友們先後投入到清理大堤雜草,搬運沙袋堆砌臨時堤壩的戰鬥中,勇往直前地完成了抗洪搶險一線任務,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頂端洛陽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