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尕海
尕海位於碌曲縣西南的尕海鄉境內,距縣城53公裡,海拔3479.7米,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6.2萬畝,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水草茂盛,是許多珍稀鳥類南遷北返的落腳點和繁殖基地。尕海風景區由則岔石林景區和尕海候鳥自然保護區組成。則岔石林位於碌曲縣南,是一處矽灰巖石景觀,只見形態各異的奇峰怪石傲然屹立,有的似刀削斧砍,有的象下山猛虎,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石門內修有近百米的木棧道供遊客出入,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是進入石林的必經之路。
2、柳湖
1958年闢為公園,新建花欄式門庭、噴水花壇和彩繪木牌樓,增設兒童遊樂場,並將古碑數通移於園內。進入園中,如入含靈蘊秀、蒼鬱翠雅之詩畫境界,最妙時在陽春三月,柳絮如雪,隨風而起,飄灑紛揚,遊人被罩在如煙似霧之輕紗中,佳境妙趣,難以言表。昔日「平涼八景」之一的「柳湖晴雪」即得名於此。 柳湖位於平涼市城區的中心,佔地面積8.8萬多平方米,合133畝,其中湖水面積32畝,是隴東著名的自然山水園林。
3、大蘇幹湖
大蘇幹湖位於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南部,距縣城約80公裡,東經93度46分-94度01分,北緯38度51分-38度55分,面積35平方公裡。大蘇幹湖處於阿爾金山、黨河南山與賽什騰山之間的花海子-蘇幹湖盆地的色勒屯(海子)草原西北端,為盆地最低處。海拔2795-2808米,水域面積100.89平方公裡,屬鹹水湖。平均水深2.84米,蓄水1.72億立方米。該地氣候屬內陸高寒半乾旱氣候。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生境。
4、幹海子
幹海子自然保護區位於40°24′N,98°03′E;甘肅省西北,玉門東北75公裡。面積300公頃。 海拔1,203米。沙質平原上內河流域一個小型永久性微鹹水湖泊和河灘沼澤地。該湖水源來自小型河流。當地徑流和地下水源。一年大部分時間平均水深1米,但在雨季水位提高1~2米,PH9.0。主要植被蘆葦和柳樹灌木,周圍地區是矮灌叢。20多種水禽包括鳳頭、大白鷺、蒼鷺、赤麻鴨、斑嘴鴨和紅頭潛鴨的重要繁殖地,其它動物該地區有瞪羚出現。
5、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洋湯河上遊,景區建有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和文縣天池省級地質公園,是由洋湯天池、黃林溝、盆景池、飲馬池,共同形成一個大的景區,是甘肅十大旅遊景區。洋湯天池古稱「天魏湫」,因湫在天魏山上而得名,方圓20多公裡,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湖面海拔1728米。天池形如葫蘆,九曲十八彎,周圍奇峰競秀,松柏崢嶸,湖面千頃碧波,映紅漾綠,並以諸多神奇美好的傳說和「天池三絕」著稱,是國內有名的高山明珠。
6、達爾宗湖
達爾宗湖位於夏河縣王格爾塘鄉達宗村珂米雅日山西南麓,被人們稱為藏區的「碧玉曼遮湖」。湖面海拔3000米,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窄不一,最寬處近百米,湖面積約40餘畝,呈不規則葫蘆藤形。達爾宗湖在淡白色霧靄中隱約可見,像明鏡一樣,被人們稱作藏區的「碧玉曼遮湖」。達爾宗湖四周松柏參天,藤蘿纏繞,灌木叢生,湖邊緣還有一片軟綿綿、翠綠如毯的青草地和祭祀山神的插箭臺。湖面有40餘畝,由南向北長約300米,寬處約有百米,整個湖面呈不規則的葫蘆形,湖水深不可測。
7、小蘇幹湖
小蘇幹湖位於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境南面,距縣城55公裡,面積8.5平方公裡。小蘇幹湖與大蘇幹湖相距約20公裡,是一個具有出口的淡水湖。海拔2807-2808米,水域面積11.85平方公裡,平均水深0.1-0.6米,最深2米,蓄水0.24億立方米。小蘇幹湖水通過齊力克河流向大蘇幹湖。本區為高寒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溫度-0.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7.6毫米。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生境。
8、鴨鳴湖
鴨鳴湖風景區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民勤縣紅崖山水庫內,是騰格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唯一匯合地。鴨鳴湖實際上是祁連山雪水長年融化而滲透到地下,再從地下汩汩湧流而出的一條河流。這裡湖水清澈,蘆葦叢生、野鴨水鳥成群結隊,似一顆鑲嵌在大漠裡的熠熠明珠,柔化了大漠的荒涼與曠然,從源頭向東南一路流淌,穿越無數沙丘和一個個小型湖泊、池塘,把一塊塊綠洲連成了一片。湖水時而湍急,時而平緩,迴旋蕩漾,穿梭在沙漠綠蔭之間。鴨鳴湖由鴨鳴而得名,也由鴨鳴而出名,野鴨群群,也是這鴨鳴湖獨特難得的景致了!
9、骨麻湖
骨麻湖又名「玉湖」,位於迭部縣尼傲鄉尖尼村委會東北部的骨麻山後側。海拔3820米,湖面呈橢圓形,面積約3500平方米,水深5米以上。骨麻湖依白龍江北岸,迭山南麓,背靠雄偉的迭山主脈。骨麻湖景區風景優美有藏傳佛教寺廟。傲鄉東北部的骨麻湖景區,以山水湖色碧綠而聞名。在骨麻湖景區遊玩時,可以隨意飽覽到高聳入雲、綿延百裡的迭山背脊景象和150萬畝之廣的壯麗圖景,一片巍峨恢弘的北國奇景便豁然展現於眼前。
10、哈拉諾爾湖
哈拉諾爾湖,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33多公裡的哈拉諾爾。蒙語意為黑色的湖或黑海子,是疏勒河和黨河目前的終端湖。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沉寂後,再次碧水漣漪,重現昨日「芳顏」。哈拉諾爾,黨河與疏勒河兩條內陸河匯流處的一處大型窪地,曾為疏勒河下遊的河道湖,也是敦煌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自清代大興引水灌溉後,由河道湖逐漸演變成終端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哈拉諾爾湖徹底乾涸。「在蒙古語中,哈拉意為雄偉,諾爾意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