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姆·尼森飾演一位名叫比爾·馬科斯(Bill Marks)的老兵,奉命去一架航班飛機上執行任務。期間,他收到一系列神秘簡訊,要求政府向一個秘密帳戶轉帳1.5億美元,否則就會每隔20分鐘殺死一名航班上的乘客,正邪雙方由此在四萬英尺的高空上展開了智力與武力的雙重對決。由於電影很快就要在國內上映,不便劇透過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年屆60的老連姆身手依然不凡。只是當最後恐怖分子娓娓道出劫持飛機的目的後,突然給人一種吃完了山珍海味又不小心嗑了一粒巴豆的感覺—— 一瀉千裡。
2、《地鐵驚魂》(2009)約翰·特拉沃爾塔那張囂張的臉似乎天生就是為恐怖分子準備的,而且還非得是恐怖分子的大頭目才能與之相稱。不信你去看看《劍魚行動》或者《變臉》,還有這部《地鐵驚魂》。老版《地鐵驚魂》(1974年)開拍前,曾遭到紐約高速運輸管理局的堅決抵制,他們不肯租出地鐵提供拍攝,理由是擔心實景實拍會為恐怖分子提供作案靈感。9·11事件讓人們相信這種擔心絕非杞人憂天。因此,新版《地鐵驚魂》面臨的尷尬與老版截然相反:劇組可以動用紐約任意一條地鐵,但導演卻必須克制恐怖分子劫持地鐵的高漲情緒,以免引起負面效應。不過,導演對此似乎有些嗤之以鼻,他大大降低了影片正面角色的智商水平,而這,只會讓約翰·特拉沃爾塔的那張臉囂張到天下無敵。
3、危機最前線 Mad City (1997)沒錯,又是約翰·特拉沃爾塔大叔。他這回扮演了一個落魄保安,因被博物館老闆解僱,打算劫持人質來達到復職的目的。可惜,正欲行兇之際,他邂逅了精明的記者霍夫曼,從此踏上了萬劫不復的道路。霍夫曼企圖靠這個衰男劫案的大新聞上位,但是隨著衰男身世的揭曉,外界焦灼的輿論和摩擦卻讓記者和衰男同時陷入了困境,使得結尾的那聲爆炸巨響振聾發聵,讓人有種想哭卻哭不出來的感覺。很少有劫持兒童的壞蛋會受到公眾的普遍同情,電影當年也因此被評論界踩踏的體無完膚。
4、熱天午後 Dog Day Afternoon (1975)作為劫持類電影的絕對經典,《熱天午後》卻並沒有給日後的劫持片帶來任何俗套橋段的參照資源——原因是,它取材於獨一無二的真實事件,且這個真實事件不靠譜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境界。這次搶劫銀行的總指揮是個叫桑尼的矮個子,在衝進銀行拿鈔票之前,他絕沒想到原本三下五除二的搶劫,居然演變成了12個小時的拉鋸戰。桑尼是美國歷史上最不走運的搶劫犯,面對他的保險柜裡居然只有1300美元,原因是巨額鈔票剛剛被運走。最鬱悶的是,銀行外的警察和群眾全部圍攏過來看熱鬧,使得他釋放的個別人質還被當作了歹徒。到最後,人質出現了明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對犯罪者產生好感),導致桑尼在電視直播中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反英雄。
5、空軍一號 Air Force One (1997)至今,仍有女人為那個被降落傘線活活勒死的恐怖分子頭頭加裡-奧德曼心疼——好吧,這確實是一部讓哈裡森-福特和加裡-奧德曼比帥比狠的電影,死掉幾個美國國會成員沒什麼了不起的。在9·11發生前的四年,《空軍一號》堪稱恐怖分子劫持類電影的集大成之作:論人質的性命價值,遠超《最高危機》的寇特-拉塞爾;論正面角色含金量,蓋過《插翅難飛》的小空姐;論反面角色的兇狠程度,外埠狂徒又足以與《空中監獄》的本土瘋子媲美。此片特效場面驚人,加裡·奧德曼本著「人質必死不會全死」的套路,每隔八分鐘嚇人一次,奈何美國總統不是吃素的主,硬是能從化凍滴水的冰箱聯想到飛機卸油的妙計,用實際行動保證了美國人民的安全——這也讓地面上忙到死的女副總統,還不如早早回家吃鍋貼。
6、生死時速 Speed (1994)與多年後壞蛋在《烈血天空》裡直接把公交車裡的老少爺們炸死不同,《生死時速》時代的公交車恐怖定律,完全是衝著挑逗觀眾而去——車速超過50英裡就不能再減速,否則就會引起大爆炸。於是,車貼車劈叉大營救、集體壯烈飛斷橋、機場跳車大爆炸等等,便能在兩小時內輪番上演,不斷將觀眾帶入窒息境地(當然,今天的人們已不再像當年那樣好糊弄)。片中的大毒瘤佩恩委實是個極度欠扁的壞老頭,但從他在電梯底層把一支鋼筆插進可憐叔叔的頸子時,便開始玩命和公交車上那對帥靚雙煞比風頭。《生死時速》續集把災難搬到油輪上,可奈何桑德拉-布洛克如何折騰,都無法和賈森-派屈克擦出一絲火花,這也導致迷人的基努-李維斯,至今都屏蔽著《生死時速》的傷亡事實而被人永遠銘記。
7、慕尼黑 Munich (2005)和《93號航班》一樣,電影一旦取材於真實事件,恐怖指數便遠遠超過了胡扯片。史匹柏執導的《慕尼黑》是一部與政治和復仇有關的嚴肅電影,將敘事核心鎖定在了慕尼黑奧運村特大劫持兇殺案的前前後後。1972年9月5日凌晨4點,奧運村忽然出現了八個身影,這些被稱為「黑九月」的恐怖組織成員,帶著衝鋒鎗、手榴彈,直接衝進以色列運動員住址,綁架了11名人質,在搏鬥過後,兩名運動員當場死亡,而另外的九人又在之後的搏鬥中全部遇難。《慕尼黑》在史匹柏「柔情與凌厲」的雙重羈絆下,成為了當年的一部爭議之作,尤其是對殺手的刻畫少了幾分辣手多了幾分關乎人性的渲染,而片中出現的諸如小女孩接電話、殺手的慌亂之舉等等,都與斯氏的慣用伎倆似曾相識,終究未成經典。
8、虎膽龍威 Die Hard (1988)儘管人們對於《虎膽龍威》系列沒完沒了的營救模式,早已看透了三大定律:一是老布的肌肉勝過鋼鐵俠,永遠捶不死打不爛;二是新聞記者永遠是越幫越忙的攪屎棍;三是聯邦調查局的叔叔阿姨全都應該退休回家跪搓衣板。但每逢《虎膽龍威》刷新登場,依然有人樂此不疲地為飛機、地鐵裡被劫持的好人心潮翻滾——拜託,他們都不會輕易死光。比較起來,《虎膽龍威》第一部仍然是該系列最牛最瘋狂最有頭腦的一部,而就驚悚指數而言,它也遠比《摩天大樓失火記》那種災難片來得更為觸目驚心。警探約翰-麥卡倫無疑是史上最倒黴的警察,剛來洛杉磯就被邀請參加該死的晚宴,結果和一群匪徒過起了聖誕。此片除了老布極度鋪張的雄性荷爾蒙氣息,阿蘭-裡克曼扮演的壞蛋頭子也是把人迷到死。
9、航班蛇患 Snakes on a Plane (2006)《蛇襲航班》並不是一部典型的劫持人質驚悚片,而是一部由「小事件」引發的大規模密閉空間災難片——就陸地上的平安百姓而言,但凡上了這架飛機,幾乎就是被閻王爺劫持了。故事的開端起源於一個兇殺案:黑幫老大在宰人時,意外被路過的西恩-瓊斯看到,此男隨即指控黑幫頭子的犯罪行為。在西恩被護送前往洛杉磯法庭的飛行途中,黑幫老大從警句內奸那裡得知了飛機的具體航班,於是把裝滿毒蛇的箱子偷偷運上了飛機,打算殺掉西恩。當可憐的乘客在萬米高空美美睡去時,蛇衝出了貨櫃,開始了一場肆無忌憚的殺戮。《蛇患航班》到最後幾乎成了喜劇恐怖片,所有倒黴的「人質」都被咬得死傷遍地,惟獨西恩毫髮無傷。此片張力有限,只有蛇嘴撲上男人褲襠的那個畫面,讓人瞬間寒毛倒立。
10、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似乎每一個來到高譚市的大壞蛋都想和蝙蝠俠發生點什麼。雖然劫匪的目的看起來很偉大,不過根據電影中的情形,背後真實的目的應該是大壞蛋貝恩十分想念已歸隱8年蝙蝠俠,於是要毀滅蝙蝠俠的家園高譚市,好逼他現身,然後跟他打一架。好在蝙蝠俠比較有耐心。影片的結尾他抱著那枚核彈飛了大概一分多鐘,然後復活並順利給自己找了個接班人。不過,我們依然可以肯定,只要他一天不死,大壞蛋們還是會排著隊找上門來的。
——————————————
資訊,影評,趣聞,盤點 「高清迷」帶你一起看高清電影,享精彩生活!
貼心小提示:回復「下載」有驚喜!如需幫助請"help"高清迷微信號 : wwwhdmeecom匯聚最新影訊!最熱影評!最八卦盤點!最快下載!每日更新不間斷,帶給你不一樣的觀影感受!
長按微信號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