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截至目前為止進擊的巨人是值得被奉若神作的優秀動漫。然而和其他人吹巨人時,不少人只能想到「經費燃燒」「打戲爽快」「情節虐心」這樣空洞而泛泛的詞語。這根本不是吹巨人的正確姿勢!相當多的經費燃燒的作品已經淪為了動畫界中的笑談,足可見畫面僅僅是動畫作品的優點之一,還不足以被認作是封神的要素。
不過實際上巨人畫面確實相當優秀
那麼提到巨人,該從哪裡入手來吹爆呢?我們暫且先不談巨人中諸如「當我思索該從哪裡開始講述這一切時,便想起那一天,尚且年幼的我直面這世界真相的那一天」這種甚至會讓人聯想到馬爾克斯最富盛名的作品《百年孤獨》開頭處那一句「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的富有魔幻現實主義氣息的敘事手法以及其所折射出的巨人的文學性光芒。我們大可從更為易於宣傳的方面入手,比如:諫山創那令人讚嘆的伏筆埋設與回收能力。
不過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將在十月播出,距離最初的第一季播出已經過去了七年之久,不少細節相信大家早已忘得一乾二淨。若是那些已經被諫山創回收的伏筆的話,那麼忘記了也僅僅就是缺少了一個向路人安利的素材罷了;但是如若忘記了尚未在前三季中尚未揭曉的伏筆的話,那可能影響的就是整個最終季的觀感了:畢竟在伏筆解開時如果不是驚呼「什麼這裡原來是這樣嗎」,而是只能感覺到突兀與迷茫的話,無論是誰也都會對作品的評價大打折扣的吧。無論是為了何種理由,重新拾起那些巨人中精心安排的伏筆都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從動畫與漫畫兩方向入手,讓我們共同回憶那些已揭開的伏筆,並仔細留意那些尚在動畫中揭開的伏筆吧。
談到那些已經揭開的伏筆的話,我們就不妨從那些最讓人感到震驚的情節轉折開始找齊。巨人中第一次讓人感到「這可能不是一個人殺怪物的故事」的轉折,應當算是我們得知敵人不單單只有單純的巨人還有一部分和艾倫一樣可以變為巨人的人類的時候。在得知故鄉三人組其實就是女巨人、鎧之巨人、超大型巨人後,我們再回去重看之前的眾多情節,會發現諫山創早早地就對這三個人的身份做了諸多暗示。一是在第一季艾倫被兵團審問、最後被迫變為巨人擋住炮彈時,動畫給了亞妮與萊納特寫表示他們迅速留意到了巨大的爆炸聲響與那個蒸汽的異常,並前往現場確認狀況。二是在第二季厄特加爾城堡之戰中,在塔即將倒塌的時候,眾人都慌亂無比時,貝特霍爾德和萊納的表情卻和其他人有微妙的不同,尤其是貝特霍爾德的準備姿勢這一細節更是讓答案已經無比明顯。
這個特寫回頭再看才能體會到奧妙
這個畫面時間不長重點還在女王身上,細節很容易被忽略
巨人第二次巨大的情節轉折即是世界觀的大幅度拓展,即巨人原有的「牆外的人類已被滅絕,倖存者在牆內苟延殘喘」這樣甚至連圈外人都會略有耳聞的設定被徹底翻新。牆外不僅有人甚至還是一個不低的科技水平,這讓當時相當一部分觀眾甚至吐槽「太扯了」。然而若是細心留意之前的情節的話,會發現諫山創對於牆外世界的存在早已做出了多次暗示。例如在厄特加爾城堡中尤米爾翻出魚罐頭時萊納的「你能看得懂這些文字嗎」,以及面對獸之巨人時,僅有尤米爾喊出了「猴子」這樣具體而且的確符合外表的名字,而調查兵團的眾人則都只會稱其為「野獸」。
除了這些巨大的轉折所對應的細節暗示外,巨人在多個小地方也不忘做到前後呼應,讓人不由得感慨其細緻。如柯尼的母親變成的巨人其肋骨是暴露其外的,這樣不合常理的外表實際上動畫中卻也給出了足夠的細節來解釋原因:那就是在柯尼母親的村子被猴哥巨人化時,她腹中的孩子破肚而出,讓柯尼的母親最終成為了我們看到的那副樣子。那麼那個孩子是誰呢?其實就是那個因為不聽話被猴哥捏爆了頭的小個子大眼巨人。而這些也恰好說明了為何小個子巨人沒有聽猴哥的話,那便是因為大腦尚未發育完全,使得它不能完全聽懂指令。
就是這個大眼萌
還有一處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劇透的細節呼應,同時也可以說是還沒能完全揭開的伏筆,故而將它放在這樣一個已揭開與未揭開的伏筆之間的段落。這個伏筆就是艾倫在第一集中驚醒之前的數個閃回畫面,其中包括染血的鮮花、火爐邊的軍裝、洋娃娃、吃媽巨等等,在漫畫中則是只有一個畫面,是身著常服的短髮三笠對著艾倫說的「一路小心」。由於第一集中就再次出現了吃媽巨的畫面,所以可能一部分人當時還留意到了這個細節。但是染血的鮮花這個畫面則大概率被人忽視了,它出現在第二季結尾漢內斯叔叔鼓起勇氣再戰吃媽巨卻悲慘戰死時。由於這樣一個伏筆,當時有相當多的人曾推測巨人是一部輪迴型作品抑或是進擊的巨人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目前而言動畫中的閃回畫面已有多個可以在後續動畫中找到對應畫面,但漫畫版的那句「一路小心」卻依然令人摸不到頭腦。如果說這也是將和動畫一樣在後續中出現的畫面的話,三笠的服飾與話語所營造出的氛圍都與現在的故事走向難以契合,因而不得不說後面究竟會出現怎樣的發展令人感到十分在意。
估計很多人並沒有在意這一閃而過的花
接下來便是一些由漫畫中所提前得知的想要最大程度地享受動畫最終季的話有必要牢記的一些尚未被揭開的伏筆細節。最值得一提的,當屬現在僅憑動畫依然無法知曉深意的那個第一集的標題:【致兩千年後的你】。但是即便最終季播出,這個細節也並不是那種會被擺在明面的令人易於領悟的伏筆,而是需要觀眾仔細回想相關聯的數字並進行計算後才能領悟到這個名字的精妙,經歷過這個堪比解謎遊戲一樣的過程後觀眾除去得知答案的成就感外,更多地將會是對於諫山創設置這樣一個貫穿故事線脊椎的巧妙伏筆感到深深的讚嘆。
除此之外,另一個應當被注意到的細節,就是在梟把自己的進擊的巨人傳給格裡沙之前,嘴裡竟念出了三笠和阿爾敏的名字,但同時又表示自己完全不認識這兩個人。在最終季中進擊的巨人能力被揭曉時,大家就會明白緣由。同時更妙的是,隨著劇情的進一步進展,如果再回想起這句話,觀眾會由最初的驚奇於進擊的巨人的能力的心情轉變為感到不寒而慄——觀眾將意識到這並不是一次讓人熱血沸騰的向著自由進擊的意志傳承,一切背後是冷酷得堪稱為一個陰謀的無情計劃。
多講涉及劇透,這個圖大家回看的話會會心一笑的
還有一個被隱藏得極為深的細節,這也涉及到進擊的巨人的真實能力,因而在不劇透的情況下不方便過多講解,只能將圖片放出來並希望大家牢牢記住細節:在這個格裡沙表示願意帶艾倫去地下室看看的畫面中,格裡沙是並沒有看著艾倫的(動畫版的處理則是直接沒有展示頭部)。當劇情進展到揭示進擊的巨人的真實能力時,觀眾一定會感嘆於諫山創設置長線伏筆的能力實在是出神入化,這必然是將整個故事劇本都已在腦海中大體形成後才能達到的結果。
動畫中對於這段處理是完全沒露臉,否則就算魔改成失效的伏筆了
其實漫畫原作中這一段可以更好地與後面的情節呼應
最後一個並非是作品中出現的伏筆,它來源於諫山創收訪談時提到的一句話。各位觀眾看到現在為止,對艾倫的印象最為深刻的想必會有艾倫對於自由那近乎偏執的追求,艾倫也確實盡了自己努力不斷地向著自由進擊。但是諫山創在訪談時卻曾經說過,「艾倫是最不自由的人,完全是劇情的奴隸」。實際上在我最初看到這句話時,還只是以為這是諫山創身為一名作者從作者與筆下角色的關係的角度說出了這句話,然而伴隨著兩千年的伏筆揭開,才會讓人感慨這句話對於艾倫而言是多麼悲涼而真實的評價。
進擊的終點,真的會是自由嗎
諫山創這樣一個連立體機動裝置都要特意請機械專業的好友來幫忙設計的作者,他對於嚴謹一詞的追求程度實在是令人慨嘆。這些細節可能依然不夠全面,你是否也留意到了巨人中一些精心設計的伏筆呢?歡迎在評論區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