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16年3月,
皮師傅在巴黎藍帶,學做甜點手藝人。
碎碎念我的藍帶生活,分享我喜歡的甜點方子。
上次和大家聊馬卡龍,我還在讀甜點初級,一遍遍守在烤箱前期待小馬長高,現在我已經在甜點高級班了,馬卡龍練過無數遍,但還不夠完美,仍然在快樂地練習著,每一遍,我都有新收穫。
今天我們要做的小馬,是小熊的模樣哦~好可愛是不是,萌死我滴個神呀!
其實給馬卡龍做造型一點也不難,只要你會做馬卡龍了,然後擠不同的形狀,畫不同的圖案,就能變幻出各種可愛好看的模樣。
難的是做馬卡龍……呃……所以這篇文章裡我會更詳細說一說,小馬製作的注意事項,詳細說一說每個步驟對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常見的錯誤要注意。雖然做好吃的小馬很難,但做出有裙邊的小馬並不難,就是每一步都對了就行了(怎麼感覺說了跟沒說一樣……)
聖誕節的時候,我做過聖誕老人的小馬,殼子上的圖案是用royal icing(蛋白加糖粉打發)來畫的,royal icing也可用來畫糖霜餅乾,但是很甜,晾乾之後是硬的,圖案很多變,但是糖霜的味道和馬卡龍並不搭配。所以這次,我還是回歸了用巧克力來畫造型。
好吃的馬卡龍是什麼味道
是酥軟的!酥軟的!酥軟的!不是硬邦邦的,不是酥脆的,也不是溼軟的,一定要是酥軟的。是綿綿密密的杏仁小蛋糕,夾各種口味的奶油餡。
如果硬,如果脆,如果溼,那麼……她不是馬卡龍!請叫她「長得像馬卡龍的杏仁小圓餅」。她一點也不溼,但卻綿密柔軟,所以她是「少女的酥胸」。
能達到這一標準的,在國內沒有,在法國也只有Pierre Hermé 。你在PH家買到的馬卡龍,單看樣子可能夠不上完美,有的裙邊還會有點歪,但她就是酥軟!酥軟!酥軟!我真的語文白學了找不到別的詞來形容,所以再說三遍哈哈。
我現在也烤不到這麼好,所以我崇拜PH呀~
法式和意式,哪個簡單?
下面寫的仍然是意式的做法。對初學來說,到底是做意式還是法式呢?有人說法式簡單、有人說意式簡單,是不是選得頭疼?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都很有道理。
我是堅定的意式黨。意式的難點在於熬糖漿做意式蛋白霜,初看起來會覺得比較麻煩,而且要的工具比法式多(熬糖漿的小鍋和溫度計),加上大部分人第一次做意式蛋白霜都是失敗的,所以會嚇跑很多人。但意式做法,卻是馬卡龍界的主流做法,為什麼呢?因為在操作上,意式蛋白霜穩定不易消泡,晾皮快,易出裙邊,不易烤出空心。簡單一點兒說,就是如果你煮好了糖漿做對了意式蛋白霜,意式比法式簡單,可是,你卻敗給了煮糖漿……其次,在口感上,意式比法式更酥軟,法式的表皮較脆!所以就是說,意式比法式更好吃。
但是,真正的高手應該可以在意式和法式間任意切換。說不定有一天,也有人也能把法式做得酥軟,一切皆有可能。
真的,馬卡龍是一個很神奇的小妖精。網上的配方其實都大同小異,但是每個人做出來味道卻大相逕庭。相同的配方,不同的手法和火候,成就了完全不同的作品。我下面給出的配比,是我最崇拜的Pierre Hermé曾經公開的配方,當然我會有自己的調整,和不同的手法。但是你多找配方就會發現,Pierre Hermé 的馬卡龍配方,和其它chef的配方,並沒有很大差別,他們都是在馬卡龍經典配方的基礎上,加上適合自己手法的調整。但為什麼Pierre Hermé 的馬卡龍那麼好吃,比任何一家的都好吃?這個秘密,Pierre Hermé不會寫在配方裡,而是隱藏在他的手法裡,隱藏在他那一整套完善的流水線裡。
原料
原料(烤14~16片馬卡龍,可組合7~8顆):杏仁粉 45克,可可粉 5克,糖粉 50克,蛋白 40克(原配方為36克),砂糖 50克,水13克
原料(夾心):奶油 40克,黑巧(70%可可脂)40克
造型用巧克力:黑巧和白巧少許
馬卡龍shells
杏仁粉和糖粉混合。淘寶上賣的杏仁粉都比較粗,如果杏仁粉粗,要和糖粉一起先用料理機磨細。然後再和可可粉混合,一起過篩。這一步很重要,粗顆粒的杏仁粉做不出光滑的馬卡龍表面。
關於磨粉和過篩,我之前說過,還要再強調一次。把杏仁粉磨細是為了做出光滑的馬卡龍表面,如果杏仁粉有點粗,也是可以做馬卡龍的,只是沒有那麼光滑的表皮,口感少一點綿密。這一步要避免幾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1.杏仁粉和糖粉混合後,大致地攪拌均勻,再進行磨粉。這是防止杏仁粉在磨的過程中出油結塊。
2.磨粉時間要短,10s左右就夠了。過度磨粉,也會導致杏仁粉出油,如果你看見磨粉之後,杏仁粉已經出油結塊,那就不能再用來做馬卡龍了。
3.杏仁粉,粗一點的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杏仁粉受潮,是很危險的。如果杏仁粉受潮結塊,在烤箱中低溫烤幾分鐘烘乾再用。
4.過篩後的杏仁粉要立即使用,不要篩好放在那裡然後上網半小時再開始做馬卡龍。因為過篩後的粉類有很多氣孔,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變潮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然後開始煮糖漿。水和砂糖放到小鍋中,開火煮糖漿。這裡一定要用小鍋,因為糖漿分量少,鍋太大的話,溫度測不準。糖漿要煮到118攝氏度。所以,你需要一個溫度計。或者,可以用手測溫度,手浸過冰水後伸到滾燙的糖漿裡,撈一點糖漿到冰水裡,能捏成軟球狀,就是118度了。
煮糖漿是一件看起來簡單,但開始會容易出錯的事情。溫度計的數值變化有一點延遲,而糖漿的溫度升高很快,所以一定要小心翼翼,過了104度就要轉小火,覺得溫度快到的時候,將鍋離火傾斜,等2秒用溫度測一下溫度。如果煮過了,是不用浪費糖漿的,可以適量加一點點水,重新煮。
煮糖漿的同時,打發蛋白到接近有小尖。
這裡要注意的是,打蛋白和煮糖漿要幾乎同時完成。也就是說,糖漿煮到118度時,蛋白也打到有小尖。所以,如果你是新手,若是有一個幫手在身邊就更好啦~我自己習慣是,一邊打蛋白一邊盯著溫度計,根據蛋白打發程度和糖漿溫度我會調整火的大小,儘量保證同時完成。有時候蛋白會稍早一點打好,我會在倒糖漿前再補打幾下。
為什麼一定要同時呢?因為糖漿不能等,煮好的118度的糖漿,放置會變涼變硬,變硬後就不能和蛋白充分混合;蛋白也不能等,因為沒有加糖打發的蛋白,穩定性很差,很快就會消泡。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要同時完成有點手忙腳亂,但是熟練之後就會覺得很簡單。
然後,要開始倒糖漿啦。繼續一邊打發蛋白不要停,一邊將糖漿慢慢倒入,細線狀流入蛋白中,並且繼續打至室溫。你會看到蛋白糖霜變得越來越尖挺,越來越亮晶晶,非常有光澤,而且非常穩定。這樣的蛋白霜,室溫放至1小時,都不會消泡的。
這裡要注意哦,糖漿是慢慢倒入,並同時用打蛋器將倒入的糖漿很快地和蛋白混合均勻。如果你倒得太快,糖漿的高溫會把之前打發的蛋白融化。太慢也不行,因為太慢糖漿會冷卻,會倒不下來或是無法和蛋白混合均勻。
如果到了這一步,你發現你的蛋白霜不是細膩光滑又穩定的樣子,那麼就不要繼續了,你需要重做蛋白霜。
到這一步,常見的失敗有兩種情況。
一種失敗是蛋白霜很稀。稀的話,最常的情況是,蛋白沒打夠,或是打夠了放太久消泡了,所以蛋白和糖漿一定是要同時完成的。第二個情況是,上面說的倒糖漿太快,糖漿將蛋白熱化了。第三個情況是,糖漿溫度太低。
第二種失敗是蛋白霜裡有顆粒。這一般是糖漿溫度煮過了,糖漿凝結,無法和蛋白混合均勻。
其實,如果你有廚師機的話,這一步會變得容易很多。電動打蛋器,在廚師機面前,簡單弱爆了。不過沒有關係,我也沒有廚師機,最多也是用電動打蛋器而已,有時候連電動打蛋器都沒有,一樣也是可以做意式馬卡龍。如果是手打蛋白,就一定需要一個幫手來幫我倒糖漿。
到這一步為止,意式馬卡龍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完成了。
將蛋白霜一次倒入粉類混合物中(杏仁粉、可可粉、糖粉),用橡皮刮刀開始拌。有的細心的小夥伴會問,為什麼別人的蛋白是分兩份,一份做蛋白霜,一份不打發和粉類混合,而你要把全部的蛋白做成蛋白霜?其實,這也是我做了無數遍馬卡龍之後而做的調整。
一般的配方都是大份量,例如杏仁粉300克、蛋白220克……蛋白分兩份,其中一份不打發,是為了最後混合的時候更容易拌勻,你做過這麼大份量的馬卡龍就會知道,這個量,一直拌到手酸,麵糊還是幹呀還要繼續拌呀……所以,如果是自己開店賣馬卡龍,當然也是要蛋白分兩份的。但是,我們在家做馬卡龍,肯定是小份量,而小份量的馬卡龍在最後一拌時,最大的問題不是難以拌勻,而是容易一不留神拌太稀,稀到你追悔末及……另外,這個配方裡40克(原配方36克)的蛋白,分兩份之後,你想想那麼少怎麼打發呢?所以呢,我做了這個調整,而且做了很多次,成功率是比之前更高。
將蛋白霜倒入粉類混合物中時,我會根據蛋白霜的尖挺程度來決定是不是要剩一些蛋白霜,如果蛋白霜很尖挺,我會全部倒入,如果蛋白霜較柔軟,我會剩一些蛋白霜。
拌的過程是消泡的過程,剛開始很乾,會越拌越稀。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適當壓拌,用刮刀壓一壓將蛋白霜和粉類混合,當粉類和蛋白霜大致混合時,就不要再壓了。改用常見的翻拌手法,左手轉盆,右手拿刮刀,從2點轉過到9點,轉手腕提起刮刀。拌的時候要注意觀察狀態,當混合物細膩有光澤,提起刮刀呈緞帶狀落下紋路"緩慢"消失時,就不要再拌了。如果紋路消失得太快,就是有點拌過了。馬卡龍麵糊的稠度,在一個範圍內都是可以的,這一點也不用太害怕啊。而且,意式的比法式的好拌,因為法式蛋白霜較意式容易消泡。
裝入兩個裱花袋,一個用大的圓形裱花嘴,一個用小的圓形裱花嘴。大圓嘴擠小熊的臉,小圓嘴擠小熊的兩個耳朵。
開始的時候表面會有一點不平,全部擠完後,端著烤盤震一震就平了(如果怎麼都震不平,就說明你的麵糊稍幹,如果沒震就平,說明你的麵糊太稀了)。震出的氣泡,用牙籤戳破,再微微震一震。
關於馬卡龍的矽膠墊。馬卡龍用矽膠墊烤好處很多,矽膠墊減少底部受熱促成出裙邊、不變形、不粘底(烤熟後容易取下來),受熱均勻不歪裙邊……好處很多。但我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買……並不是不想,而是我的烤箱太小買不到這麼小尺寸的矽膠墊,若是裁矽膠墊我也是捨不得的。但是,我想了另外一個辦法,應該對大家也有幫助。我用了油布(油布很便宜的),油布裁成烤盤大小,油布下面加一層油紙,油布不變形、不粘底,而多加的一層油紙和油布一起,減少底部受熱促成裙邊長成。
放在通風處晾乾,一直到表面不粘手。意式的比法式容易晾乾,這也是意式的好處之一。15分鐘左右晾乾,如果在潮溼的南方,一直晾不幹怎麼辦……用吹風機吹吧,吹10分鐘就幹了。我聽說過有人要晾一個小時的,最好不要晾那麼久,因為晾太久蛋白會消泡,你的小馬會有空心的風險。晾乾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小馬的表皮變得越來越光滑,有一點點被撐開了,用手按上去,一點都不會粘,還有點彈性。其實,意式的做法,不晾也可以,不晾我也試過成功。但最好還是晾,只要晾皮到不粘手,裙邊就妥妥的,後面的過程可能會烤太幹或是沒烤熟,但裙邊是妥妥的,至少樣子有了。
這裡就要提一下為什麼馬卡龍會有裙邊。因為馬卡龍頂部變乾結皮,進烤箱後受熱膨脹,膨脹的杏仁糖糊無法從頂部出來,於是只能從底下衝出來,漂亮的裙邊就長出來了。所以,晾皮不夠的話,受熱膨脹時衝破表皮,馬卡龍就會開裂,也沒有裙邊。所以,晾皮是裙邊的保證。
進烤箱。我現在用的是130度上下火,10分鐘左右烤到裙邊定型,轉下火140度,2~3分鐘烤底,烤到貼近油紙的地方看起來有一點乾乾的,就烤好啦。今天的是巧克力色不太容易看,其它的顏色會比較好辨別。這個溫度只能自己去摸索調整,而且是沒有固定時間的。可能昨天的麵糊成型厚一點,烤12分鐘剛剛好,出爐后里面是軟軟的小蛋糕口感,但是今天麵糊成型薄一點,可能12分鐘出爐就偏幹偏脆。戚風多烤1分鐘,對口感的影響微弱,但是馬卡龍多烤1分鐘,對口感的影響是致命的。
馬卡龍的殼子做好後,最好是放一晚,第二天再夾餡。放在室溫就可以啊。
給馬卡龍畫小熊
將一樣大小的馬卡龍shell配對好,取一半用來畫小熊。
隔水熔化一些白巧克力,裝入裱花袋,擠出小熊的鼻子。
等白巧克力完全乾了之後,隔水熔化一些黑巧克力,裝入裱花袋,擠出小熊的眼睛。然後用牙籤蘸一些黑巧克力,畫小熊的鼻尖。
再等巧克力全乾之後,就可以做夾心啦。
巧克力夾心
黑巧克力隔水加熱熔化,只要巧克力全部化到均勻細膩就可以了,大約45度。
巧克力離火,加入一半的奶油,用打蛋器攪拌均勻。
再加入另一半的奶油,用打蛋器攪拌均勻。這個時候的狀態,應該是細膩均勻的,提起打蛋器有軟軟彎勾。
裝入裱花袋中,裱花袋剪一個洞,擠在其中一片馬卡龍上,再粘上另外一片配對的馬卡龍。我們的小熊就做好啦~做好的馬卡龍放在室溫就可以啊,不過也才7顆,很快就能被消滅啦。
寫了這麼長,其實大部分仍是在說怎麼做馬卡龍的殼子,而馬卡龍造型卻很簡單。因為,如果你會做馬卡龍的話,你就可以自己變幻很多想做的造型啊,做造型一點也不難,卻很好玩,這也是做烘焙的樂趣之一。
自己動手烤的馬卡龍,雖然沒有Pierre Hermé的完美,但對於你的朋友和家人來說,你的作品一定是更棒的。他們以後再吃到買來的馬卡龍,也會高興地說起,我有個朋友,她也會做馬卡龍,做得可漂亮了。雖然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作品並非完美,但朋友和家人,卻總是給予我們超越完美的評價,也讓我們一直一直堅持著對烘焙的喜愛~
這讚美,真的溫暖呢~
常有小夥伴們在後臺給我發作品圖片,以前的玫瑰花蘋果派、巧克力圍邊……還有草莓慕斯,都收到好多的作品,每次看到都為大家開心。期待看更多的作品,所以把這個馬卡龍的方子也上傳到了下廚房,期待大家在下廚房上傳作品哦!
在下廚房搜索「皮師傅」找到我~快來關注我吧,親們!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也可以看到我上傳到下廚房的「馬卡龍變身,熊出沒」~
等你的作品~我們一起悄悄愛烘焙麼麼噠~
以前,
我是清華工物系百名學生中的,一名。
我是阿里巴巴千名產品狗中的,一隻。
2015年6月16日,
我來到巴黎藍帶,學做甜點手藝人。
回復「皮師傅」,
與你說說,我為什麼要離職學甜點的故事。
看看皮師傅以前的作品
回復「工具」,烘焙新手要買什麼工具。
回復「蛋糕卷」 ,可可戚風奶酪卷。
回復「芝士蛋糕,超簡單的重芝士。
回復「芝士餅乾」,餅乾也有輕奢款。
回復「紫薯蛋糕」,豔噠噠又健康。
回復「泡芙」 ,皮師傅的實用泡芙筆記。
回復「玫瑰」 ,可以吃的玫瑰花,顏值爆表。
回復「馬卡龍」 ,教你做巴黎最好吃的馬卡龍。
回復「生巧」 ,royce家生巧克力一點不難。
回復「棒棒糖」 ,萌萌噠Cake Pop。
回復「草莓」 ,濃濃草莓慕斯塔。
回復「花邊」 ,10分鐘給蛋糕做華麗花邊。
回復「蘑菇」 ,烤一簇甜甜的小蘑菇。
回復「檸檬塔」 ,酸酸甜甜檸檬塔。
回復「芝麻」 ,黑芝麻戚風蛋糕卷。
更多碎碎念,新浪微博來找我「皮師傅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