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渠縣已開通5~100元有獎爆料通道,點擊爆料投稿進入
由於網上購物畢竟方便快捷,大部分人選擇了在網上辦理各種貨物。貨物到了之後那都是迫不及待的撕開包裝想看看買的寶貝有沒有問題,殊不知,你的快遞袋,可能有毒!
收了快遞 嘴卻爛了
近日,廈門一位侯女士說自己兩天前在拆開快遞包裹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皮膚過敏症狀,不僅發癢發紅還出現了潰爛。
「就在上周三早上,我接到個電話讓我下樓到門口拿快遞,說有好幾個。等我下去拿上來,都『一身風塵』了。」侯女士說,不是自己的小區門口太遠,而是快遞的外殼特別髒,不僅有灰,還有一股異味。
不過侯女士並沒有往心裡去,「哪個快遞不是這樣啊,我一心就急著拆包裹了。」因為一時沒有找到剪刀,她徒手將快遞摳了個洞,然後暴力撕開,遇到包裝太結實,她還用上了牙齒。
就在收到快遞的當天晚上,覺得侯女士自己的嘴角有點癢,定睛一看出了幾顆紅疙瘩。第二天一早,她發現嘴邊的紅疙瘩不僅潰爛,還流出了膿液,疼得差點張不開嘴,於是趕緊就醫。
「排除各種可能性之後,她當天用牙齒撕扯快遞包裝袋可能是導致其過敏的原因。」廈門市中醫院皮膚科醫生分析道。
可能大家認為是侯女士用嘴咬快遞袋,自己也有過敏體質才導致這樣的事發生的。事實上,類似的事件可並不止一例↓↓
2013年
東營市廣饒縣的焦女士網購一雙童鞋,快遞因為運輸過程中沾染劇毒化工原料氟乙酸甲酯,導致焦女士的丈夫不幸身亡。
2014年
河北一女士拆快遞包裝後,手上起了一層的紅疙瘩,醫生診斷說可能快遞包裝袋引起的皮膚過敏。
目前快遞公司採用的包裝袋通常是聚氯乙烯(著名的PVC),或者聚乙烯(PE)。其製作原材很複雜,多是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做成,最主要原料是舊塑料,它們成本很低,但可能殘留大量塑化劑、阻燃劑等有害物質。
聚氯乙烯製作的塑膠袋高溫下會生成塑化劑,臺灣食品幾年前已經向大陸科普過塑化劑的危害,像幹擾男性生殖系統發育、造成兒童性別錯亂,生殖器短小、性徵不明顯等,甚至肝癌!!
之所以是灰黑色,是因為回收的舊塑料五顏六色,增加灰黑色最容易遮蓋原色。
快遞包裝袋上的膠帶中,也含有大量聚氯乙烯;不僅如此,快遞在包裝、運輸、中轉和送達過程中經常被堆在地上,還可能沾染包裝者和周圍環境攜帶的細菌、汙染等,進一步增加其骯髒度。
簡單的說:一件快遞包裝上的細菌,可能比馬桶蓋、垃圾桶更多!
我的天!
這怎麼得了
以後出門收快遞
我得穿這樣才能安全拿貨啊!
然而大部分人家並沒有這樣的裝備,那麼該如何預防可能的隱患呢↓↓
曾有調查結果曾顯示,有33%的參與者表示拆快遞後從不洗手,99%的人只是「偶爾想起才洗手」!
因為廢塑料等物質可能含有甲苯、甲醛,一旦在不通風的環境,這些氣體積累,吸入後會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且包裝袋堆積後,還有與其他成分交叉混合,導致細菌滋生的風險。
大部分人拆快遞都是直接手撕,迫不及待地鑑賞其中的「寶貝」是否合心意。部分心急的人,就如侯女士一樣,用牙咬開快遞袋。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咱不說齋戒沐浴,好歹也要有點防範措施↓↓
1、桌上墊舊報紙或其他紙張,快遞置於其上;
2、用剪刀或者鎅紙刀剪開膠帶,挑開包裝,取出快遞,按現在這情況,咱如果能戴手套自然更安全;
3、不帶手套的話,拆完馬上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徹底洗手,然後在慢慢看買回來的商品吧。
另外,拆了包裹後快遞包裝要及時、合理清理到室外或者通風處,不要囤積在辦公桌周圍或家裡。
因為廢塑料等物質可能含有甲苯、甲醛,一旦在不通風的環境,這些氣體積累,吸入後會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且包裝袋堆積後,還有與其他成分交叉混合,導致細菌滋生的風險。
如果不幸「中招」過敏,皮膚科臨床常用的如皮炎平、恩膚霜等藥物都有抗過敏、抗炎、減輕皮疹、止癢等作用,一般三五天可恢復;若是皮膚出現氣泡、流膿水等嚴重症狀的話,那趕緊去醫院!
看完之後,你還敢粗心大意的直接手撕麼?聯播君提醒大家,拆了快遞千萬要洗手!如因快遞包裝袋的質量問題而對身體造成傷害,可以侵權為由向商家和快遞公司進行索賠的,但還是注意自我防護為好,畢竟身體是最重要的!
【古今香】食府
因對外發展,特招募以下人員若干:
1.大堂經理 2.前廳主管 3.前廳領班
4.前廳接待 5.收銀員 6.辦公室文員
7.服務員 8.洗碗工 9.刀工
10.廚師學員
我們將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和發展空間,期待您的加盟,讓我們一起行動,共同發展!
聯繫電話:7306888 7308888 139-8916-5859
關注非常渠縣
知曉渠縣芝麻綠豆大點事,
渠縣人自己的生活圈。
非常哥帶給你輕鬆與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