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三部豆瓣破8分,殘喘的武俠劇怎麼又勢興了?

2020-11-17 騰訊網

2020年6月29日|總第2187期

迄今為止,2020年豆瓣評分過8分的影視劇共有8部,分別是《嘆息橋》《龍嶺迷窟》《怪你過分美麗》《隱秘的角落》《鬢邊不是海棠紅》《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俠探簡不知》和《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其中最後兩部為古裝劇,且兩部皆是「小成本」武俠劇。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似乎打破了前幾年所謂的「武俠劇已死」論調。

雖然今年熱播的武俠劇中,仍有不少觀眾熟悉的「披著武俠外皮」的偶像劇;雖然豆瓣評分的公信力已經逐年下降,再將之視為衡量標準總歸有些「信任危機」;雖然相比起那些「熱門」爆款,兩部武俠劇的受眾仍然只算是小眾圈層。但武俠劇再次勢興的苗頭總歸不容忽視。

事實上,以廣義角度來說,去年豆瓣10萬+人打出8.2分的《大宋少年志》也能看作武俠劇範疇。再加上今年接連湧現的兩部高分武俠劇,武俠劇並未如想像中冷寂。

不過,在商業化完善的流媒體時代,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古偶、仙俠、甜寵等「換皮」武俠劇,穩紮穩打的純武俠真的還能再度復興嗎?

式微與磨底

翻看近兩年的影視劇片單,武俠劇貌似不在少數。這個昔日古裝劇集市上繁盛的檔口,似乎從沒有因為觀眾的不買帳而偃旗息鼓。

縱然「限古令」下古裝劇頻繁受限,但對武俠劇來說,每年總少不了幾部作品露頭。

然而,也得承認,作為香港流行文化對內陸的「文化輸血」,大陸武俠劇本就有著先天薄弱性。

對國內受眾來說,最熟悉的武俠劇作家是金庸、古龍,最熟悉的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古龍的小說,甚至最熟悉的武俠劇演員也多是香港的演員。

落到具體作品上,或許更能說明問題。通常而言,武俠劇可分為單純描摹江湖風雲的「狹義」武俠劇和人在江湖、沾點就算的「廣義」武俠劇。

從時間節點來說,21世紀的前十年是「狹義」武俠劇的時代,也是大陸武俠劇最為輝煌的時代。這是武俠大家的時代。

以張紀中翻拍《笑傲江湖》為源頭,大陸武俠劇以一種「兼容並蓄」的姿態,擷取著原版港臺武俠劇的精華,也延續著上世紀90年代起大陸武俠劇的「亂緒」。

那些年,觀眾不僅能見到多種版本的「金古梁溫」翻拍劇,更能見到如今看來奇奇怪怪的驚人之作。

變故出現得很快。隨著《倚天屠龍記》播完後張紀中於武俠劇領域的隱退,以及女性宮鬥劇熱度的高漲,再加之2013年5月廣電總局「限古令」的頒布,數重原因導致武俠劇步入了多方亂戰的階段。這是「廣義」武俠劇的時代,更是「我注六經」的時代。

《大唐雙龍傳》(方力申版)、《新萍蹤俠影》(潘粵明版)、《新白髮魔女傳》(吳奇隆版)、《天龍八部》(鍾漢良版)、《神鵰俠侶》(陳曉版)、《笑傲江湖》(霍建華版)等一批翻拍劇的湧現,不僅沒能以全新的視角打動觀眾,相反還收到了頗多差評。正是由於這一階段的「雷劇」太多,觀眾對武俠劇的興趣也隨之衰減。於是有人道,武俠劇死了。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數年前的武俠劇,著實只能用苟延殘喘來形容。

漫改劇《秦時明月》雖然登上了湖南衛視,卻因過度改編收視率一路下滑,終歸撲了。《新蕭十一郎》《新邊城浪子》都在北京衛視播出,可影響有限,水花不大。《射鵰英雄傳》(楊旭文版)縱然攬得不少口碑,但一部劇也無法拯救武俠劇整個類型的下行趨勢。

說到底,階段性本就是影視劇的常態。正如傳統的西部片、黑幫片已徹底從好萊塢沒落一般,翻拍自武俠大師的傳統武俠劇早就無法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

翻拍熱門,珠玉在前,為何還要自尋煩惱狗尾續貂呢?翻拍冷門,武俠小說實則是個圈層玩物,冷門不具備商業價值。

這就導致了近兩年新武俠劇的興起。相比起傳統武俠劇,它們或注入了更豐富的元素,或提供了更適配年輕觀眾的解讀,或完全再現原著、為粉絲貼心服務……多元嘗試。

從苦大仇深到沙雕清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影視劇,但總有人能創作出適合這代人的影視劇。正如《慶餘年》的成功為久旱的男頻劇帶來甘露一般,豆瓣接連三部破8分的武俠劇,的確值得多加思考。

同樣是新武俠劇,同樣是小眾無流量,怎麼有的就能吸引觀眾、有的只能沉底吃灰呢?

在部分人看來,去年《大宋少年志》的「破圈」,似乎並不能說明武俠劇的復興。畢竟,「宋大志」的編劇是王倦,《木府風雲》《舞樂傳奇》早就令他聲名齊備,或多或少佔據先天熱度。但《俠探簡不知》《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兩部小成本的突圍,實則有相似之處。

從故事本身來看,兩部劇都採取了懸疑破題,於武俠劇中暗藏著懸疑劇內核。

《俠探簡不知》沿襲著傳統武俠小說中「為父報仇」的典型套路。

由於八年前的一場血戰,專門負責為江湖破案的神機穀穀主簡盡歡戰死,其唯一兒子簡不知也身受重傷,喪失記憶。八年後,簡不知踏入江湖,以探事人的身份尋訪當年神機谷一戰的倖存者,以求真相。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則更像是大家子弟的冒險之旅。隱姓埋名的侯府公子左卿辭,為了國家安危踏上了尋找江湖至寶山河圖之路。

在路上,他遇到了女扮男裝的盜賊飛寇兒。兩人深入江湖、並肩作戰,翻出了一段陳年舊事,更牽連出一段多年前的朝堂秘聞。

當然,光有懸疑性並不足以打動觀眾。只說偵探這種角色,古龍的小說裡就有著楚留香、陸小鳳兩大主角,且各自衍生出八部著作。但倘若真的再翻拍楚留香、陸小鳳系列,想必並不會有多少觀眾買帳。說到底,觀眾需要的是那些能「跟得上時代」的劇集特徵。

帶入到武俠劇裡,就是要足夠「沙雕」、足夠清奇。事實上,對如今的觀眾來說,手刃血海深仇的賊寇自然頗具快感,但倘若從頭到尾都是嚴肅主題,就未免有些趕客了。

不過,於緊張刺激的懸疑氣氛中融入幽默元素也需掌握技巧,過猶不及的道理觀眾最為明白.

《俠探簡不知》以一種漫畫式的手法,塑造了趙我還這一人物來製造喜劇效果。與人對敵一定要喊出自己招式的名稱;打跑敵人後一定要擺一段時間的pose…這是一個頗具二次元味道的中二人士,網絡小說裡一般由主角身邊的胖子充當,在螢屏上則需要具備顏值。

《少年遊之一寸相思》也不例外。這部劇的人物設定與《大宋少年志》相似,由幾個少男少女組成秘密團體,將各有苦衷的成員綁在一起,以主角左卿辭為核心樹立起「團魂」。雖然談的多是家國災難與江湖險惡,可貫穿著大事小處說、苦事樂處說的輕喜劇風格。

當然,既然是武俠劇,最重要的莫過於力挽狂瀾的「任俠」精神。自《神鵰俠侶》中郭靖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脫口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就成了不少觀眾心中的大俠之舉。這是一種有別於現代時空的心理代償,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想像。

對觀眾而言,這是現實生活中缺失情緒的反作用力,是一種超脫小打小鬧的揮斥方遒。

就像沒人能拒絕「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成為張無忌的機會,哪怕所處的時代變了,所看的作品改了,這種高濃度的情感卻永遠不會變,這種改造世界的理想永遠不會變。

要創新不要復興

儘管武俠劇尚未脫離這股持續十年的「受眾危機」,但是它在國產類型劇中的地位卻很難輕易被取代。

哪怕武俠劇如今的商業價值已遠遜於其他類型劇,但囿於圈層流量、戲劇表達以及文化影響力,武俠劇仍佔據著相當地位。

但話又說回來,這並不能阻止武俠劇衰敗。

就像前文所說,隨著時間的變化,武俠劇的觀眾審美已然變化。而觀眾審美之所以改變,根本原因在於支撐武俠劇發展的人文內涵的變化。

必須承認,武俠劇大抵陷入了一個奇怪的三岔口:為了保障熱度和流量,選擇翻拍老武俠劇,卻又因品質不佳被觀眾嫌棄;可一旦選擇了原創故事,哪怕口碑不錯,卻往往因為熱度不足而淪為炮灰;那些有熱度、有流量的新劇,又往往披著武俠外衣去談戀愛了。

三岔口不可怕,可怕的是原地踏步。對武俠劇創作者來說,多拍披著武俠外衣的戀愛也沒什麼大不了,拍得多了,度量衡自然就掌握了。

影視劇本就是個商業品類,《俠探簡不知》《少年遊之一寸相思》縱然於豆瓣過了8分,但好口碑不見得能飽肚子。

武俠劇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復興,而是創新。

更何況,「武俠」這個概念本就一直在變。《今古傳奇·武俠版》雜誌社社長李宗明曾歷數武俠題材的四個階段,分別是歷史武俠、傳統武俠、金古武俠,以及大陸新武俠(後武俠)時代,「後武俠」時代的崛起又以女性武俠讀者數量的日益攀升作為標誌。這些女性讀者的意識投射到螢屏上,自然就成了女性觀眾喜聞樂見的新武俠劇——戀愛、偶像等等。

創新已成迫切命題,武俠劇今後該如何「窮則思變」?

一則,開源節流不能忘。古裝劇成本領域裡,武俠劇大抵是最二元化的類型劇。多花錢能拍,少花錢也能拍。

張紀中每部作品都是大製作,香港武俠劇幾個場景就搞定了。

如果說出海、定製以及超前點播都算「開源」的話,那麼適當壓縮篇幅便是最顯而易見的「節流」了。

這一點,只有24集的《俠探簡不知》想必深有體會。實在不行,似分帳網劇《等到煙暖雨收》般季播也未嘗不可。一方面既可以省錢,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注水」。

二則,武俠劇要敢於嘗試新鮮形態,敢於開拓新鮮渠道。

這種新形態,可以像《將夜》一般,在整部劇的玄幻大主題背後,巧妙搭配「春風亭雨戰」這種武俠小主題。也可以像《陳情令》一樣,藉助青少年亞文化拓寬受眾範疇。甚至還可以像《大宋少年志》一樣,通篇不見江湖的打打殺殺,只留下一股任俠精神。

當然,不論是繼承傳統武俠,還是開闢全新形態,武俠劇必須要找到契合當前觀眾審美想像的「爽點」。可有力挽狂瀾的爽感,也可有腦洞清奇的妙趣,更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內核正義。

變化總歸需要時間,不過,我們也要對這種變化持以信心。前兩年都說國產懸疑劇已死,《隱秘的角落》將這種觀點掀翻了。武俠劇同樣也是如此,即便還處在沒落期,但相信新武俠劇終究能涅槃重生。

【文/馮壹】

責編|千千 主編|鐵皮小鼓 監製|李星文

號外!公眾號又改版了!(讓運營想哭的那種)

簡單來說就是不按時間順序分發,而是根據用戶和公眾號的「親密度」選擇性地推送。

如果你近期在信息流裡沒有看到「影視獨舌」,不是因為我們沒有發文,而是你好久都沒有留下看我們的痕跡了(難過.JPG)

為了以後能準時相約,攤牌吧!讓微信知道我們的親密關係!只要你將「影視獨舌」設為*星標*,看完文章後點擊【在看】即可!

相關焦點

  • 這五部經典武俠劇,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看過的人少之又少
    今天無二君推薦五部新世紀後的武俠劇,都是經典之作,評分高、口碑好,但收視率都比較慘澹,看過的人少之又少。1、《楚留香新傳》(2012)豆瓣8.7分,張敏導演,張智堯、樊少皇、金巧巧、傅藝偉等主演。3、《連城訣》(2004)豆瓣8.2分,王新民執導,吳樾、何美鈿、舒暢主演。
  • 這五部經典武俠劇,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看過的人少之又少
    今天無二君推薦五部新世紀後的武俠劇,都是經典之作,評分高、口碑好,但收視率都比較慘澹,看過的人少之又少。 1、《楚留香新傳》(2012) 豆瓣8.7分,張敏導演,張智堯、樊少皇、金巧巧、傅藝偉等主演。
  • 豆瓣評分破八的六部ATV高分古裝武俠劇,你看過幾部呢?
    這個在香港存活了六十年的電視臺曾經也是碾壓TVB的存在,所出經典也是特別多,下面就是列舉的六部高分武俠劇。 No1.《劍嘯江湖》(1996)香港 ATV 豆瓣:8.5 導演:冼志偉 主演:劉松仁、秦沛、甄志強、徐少強、蔡曉儀、楊恭如、尹天照、麥景婷、吳廷燁。
  • 豆瓣評分破八的六部ATV(亞視)武俠劇,你看過幾部呢?
    《劍嘯江湖》(1996)香港 ATV豆瓣:8.5 導演:冼志偉主演:劉松仁、秦沛、甄志強、徐少強、蔡曉儀、楊恭如、尹天照、麥景婷、吳廷燁。點評:《劍嘯江湖》將古龍兩部不同時期的作品《浣花洗劍錄》和《流星蝴蝶劍》融合到了一起。既有對陰謀或仇殺的渲染,又有對武學的極致追求;在氣氛渲染上,該劇也下足了功夫,雖然並沒有大氣的取景,卻在方寸之間精心雕琢,達到了古龍原著裡的寫意風貌,在以古龍小說為藍本改編的影視劇裡此劇雖然外殼不符,神韻卻極為貼合,可以說是香港武俠劇沒落時期的一縷殘光。
  • 30部豆瓣8.0以上經典武俠劇,TVB佔比近一半,大陸七部上榜
    眾所周知,金庸、古龍、梁羽生是中國的武俠三宗師,他們的作品被改編的數不勝數,且部部精品。中國人崇尚俠義,武俠之風尤為盛行,所以武俠劇在中國特別受歡迎,每年都會湧現不少規模宏大製作精良的作品。然而,最近幾年拍攝的一些武俠劇卻總是不盡人意,翻拍的沒有成功,創新的也沒得到認可,在觀眾評分比較苛刻的豆瓣上你會發現,除了2017版《射鵰》獲得將近8分的好評之外,其餘的最近幾年的武俠劇評分大部分都在5分以下,最低的甚至2分多一點,它們一個個好像約好了比賽,看誰能繼續刷新底線。
  • 2020年豆瓣口碑TOP15大陸劇,武俠劇僅有兩部榜上有名
    ,我只看了其中8部,這份榜單裡面只是算了內地劇集,港臺劇沒有計算在內,評分超過一萬人數的才計算在內,低於一萬人數的不計,像今年的港劇《嘆息橋》,臺劇《想見你》口碑評分都挺高的,如果計算在內的話,那麼《想見你》就是排名第一了,因為打分人數是56萬,評分也是9.2,是要高於《沉默的真相》的。
  • 2020年豆瓣口碑TOP15大陸劇,武俠劇僅有兩部榜上有名
    相信許多朋友和一樣,裡面的劇集最少都看了一半,畢竟這些都是今年比較火的,因為我是武俠劇迷,所以今天還是重點說這份榜單裡面的兩部武俠劇吧。8集播出之後好評如潮,可惜的是終究逃不過集數長的缺點,從開始超前點播之後畫風突變,官宣的正宗武俠劇變成了言情劇,為了虐而虐的那種。
  • 6月國產劇大爆發,豆瓣評分破8的高達5部,你最喜歡哪一部?
    網劇口碑質量不錯,但是整體熱度距離爆款劇又差了些,但前五個月哪怕是加上網劇,豆瓣評分破8的網劇數量也有限。2020年眼看上半年都要結束了,萬萬沒有想到。6月份,居然出現大量豆瓣評分8分以上的國產劇。除了這兩部,趙露思主演的《傳聞中的陳芊芊》著實火了一把,可惜評分沒能上8分。羅雲熙的《月上重火》,任嘉倫的《暮白首》也都差了些。
  • 盤點小時候看過的臺灣省華視武俠劇,其中三部較為經典,記憶猶新
    前面寫了TVB、ATV高分武俠劇,今天一起來分享一下臺灣省的三部武俠劇,每一部也都回憶滿滿,記憶深刻。No1.《中原鏢局》(1995)臺灣 華視豆瓣:8.6 導演:陳明華主演:狄龍、楊麗菁、元彪、午馬、應曉薇、林秀玲、龍隆、龍少強、秦豪。
  • 盤點小時候看過的臺灣省華視武俠劇,其中三部較為經典,記憶猶新
    前面寫了TVB、ATV高分武俠劇,今天一起來分享一下臺灣省的三部武俠劇,每一部也都回憶滿滿,記憶深刻。No1. 《中原鏢局》(1995)臺灣 華視豆瓣:8.6 導演:陳明華主演:狄龍、楊麗菁、元彪、午馬、應曉薇、林秀玲、龍隆、龍少強、秦豪。
  • 「武俠劇」真的攪不動江湖了?
    武俠劇風光難在俗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用在武俠劇發展上再合適不過。 作為中國特有的題材,武俠劇曾經紅極一時,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然而近10年,武俠劇市場風光不再,從2010年左右開始,國內影視市場上武俠劇逐漸走向沒落。
  • 10部評分破8的神級古裝劇!《宸汐緣》8.3分,《步步驚心》8.4分,這部神劇高達9.4分
    有些經典劇就是值得一再回顧,就算看了N遍還是讓人覺得精彩,近期微博上就有不少網友在討論那些值得N刷的經典古裝劇,這些劇的評價都非常高,以下10部評分破8的神級古裝劇,《宸汐緣》8.3分,《步步驚心》8.4分,這部神劇高達9.4分!
  • 「武俠劇」真的攪不動江湖了?丨鮮見
    從數量上來看,這幾年武俠劇整體數量肉眼可見地減少,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新上線的各種武俠劇不過20部左右,平均每年新播出的武俠劇超不過10部,在每年新播劇集將近300部的市場上,武俠劇佔比不超過5%,這樣的體量很難讓觀眾不忽視。
  • 今年豆瓣評分破8.5分的劇集已達到6部,你追過了哪幾部?
    話說,今年豆瓣評分破8的劇集已達到18部,其中破8.5分的劇集也已達到6部,來看看你追過了哪幾部呢?》不同的是,「隱秘」是高開分之後略走低了一些,而這部劇則是一路逆跌,已經取代《隱秘的角落》,成為年度最佳。
  • 今年豆瓣評分破8.5分的劇集已達到6部,你追過了哪幾部?
    話說,今年豆瓣評分破8的劇集已達到18部,其中破8.5分的劇集也已達到6部,來看看你追過了哪幾部呢?和《隱秘的角落》不同的是,「隱秘」是高開分之後略走低了一些,而這部劇則是一路逆跌,已經取代《隱秘的角落》,成為年度最佳。
  • 十部評分破8的校園劇!《小時光》8.0不算什麼,第九部高達8.9
    像是近期熱播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不只有甜甜的愛情,故事又細膩真摯,在豆瓣的評分已衝到8.6了!以下10部評分破8的校園甜寵劇,第九部評分高達8.9!評分破8分的校園甜寵劇1:《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豆瓣評分8.6《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開播後豆瓣評分就得8.4分,如今又衝到8.6,網上幾乎一面倒零負評,是2020
  • 本以為是垃圾武俠劇,沒想到豆瓣評分高達8.2,劇情反轉引人入勝
    這部劇在豆瓣評分8.2,雖然對於豆瓣的評分,小編並不在認可,不過這部《俠探簡不知》算是一部精品武俠劇。我們先說顏值,因為現在許多的電視劇首先看的是顏值。沒有顏值,基本上都被評死了,這就是為何我說豆瓣的評分不太認可,現在許多的影視在豆瓣裡面,打低分的都是看是不是小鮮肉,小仙女,不是,基本上都是一星兩星,而且還各種黑演員。
  • 5部劇突破豆瓣8分,1998年的TVB造星又造IP
    幾乎是90年代平均每年一部的金庸改編劇再出佳作,還有兩部續集也是許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 直觀點的數據,5部劇在如今的豆瓣突破8分關口,那時可真是一個不會劇荒的年代。
  • 豆瓣8.5分,這部武俠劇一定要推薦給你們!
    很遺憾,沒能成為你的例外與偏愛沒想到在這流量的年代,還有因為一部劇製作精良,讓大家紛紛手動向親朋好友安利,眾多網友彈幕熱心宣傳,推薦大家去豆瓣打分,提高豆瓣分數,終於不負所望,現在已經8.5分了,這部劇就是《少年遊之一寸相思》。
  • 目前熱播的四部電視劇:《十日遊戲》擠進前三,第一豆瓣高達8.3
    (按照豆瓣評分排序) 第一部《三叉戟》,豆瓣8.3 主演:陳建斌、董勇、郝平 等人 講真,三位老戲骨的演技太到位了,看老三位日常都很意思。而且老一輩的職業情懷責任感讓人佩服,也展現新時代下舊作風很多已經過時。似遺憾的部分劇情過於主旋律了,說教意味有點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