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多的是沒有穿病號服的病人。」在海內外觀眾的期待值因上一部韓國頂流作品的不如人意而降低後,以關照當代人精神健康為切口而講述了一部暗黑愛情童話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成為意外之喜。
拋開題材和內容,從團隊陣容上其實就能看出該劇的特別。該劇由Netflix投資、tvN製作拍攝,導演為曾指導過《幽靈》《嫉妒的化身》《男朋友》等作品的樸信宇,男主文鋼太由自2019年7月退伍後首次復出擔任主演的「都敏俊都教授」金秀賢演繹,女主高文英則由金秀賢的同門藝人徐睿知扮演,其曾因出演過情景喜劇《土豆星球2013QR3》,以及在MV《我們不要相愛》中和權志龍扮演「情侶」而被觀眾所熟知。此外,劇中還有實力派演員吳政世、和樸珪瑛、樸真珠、金昌完、金美京等觀眾並不陌生的身影。
第一集收視率6.1%、連續兩天蟬聯收費平臺收視冠軍、與劇集相關的搜索條目不斷登上各平臺熱搜榜單、豆瓣開分9.1(現8.7分)……甚至連#金秀賢腹肌# 的話題也在微博熱搜火了一把。如若帶著好奇心點擊《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播放鍵,會發現它骨子裡依舊是部愛情劇。
放眼全球內容市場,愛情劇太過普遍且容易品相普通,但細數那些能掀起收視熱潮和話題高溫的內容,無一不擁有獨一份的氣質,《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也不例外。
擁有反社會人格的暗黑童話作家、被生活牽制的精神病患者監護人,在並不「完美」的兩人之間,愛情的種子如何發芽?這是《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所描繪的故事框架,在此之上,個個略帶「殘缺」的人物相繼登場,更多的人文關懷也被逐漸填充。
因為要照顧自閉症哥哥文尚泰,精神病院護工文鋼太在不停換醫院、換住所、照顧哥哥的生活環境裡努力著。這個人物不同於以往韓劇中男主人公的是,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可以看到人物裡層的「瑕疵」。早早挑起生活重擔、照顧罹患自閉症的哥哥、自幼缺失父母關愛的文鋼太,人生的意義仿佛只是為了照顧哥哥,意識到並內心有所牴觸的他往往是溫柔的、疲憊的、隱忍克制的。
相較於男主人公人格的內藏性,女主人公的「缺口」顯得更為直白直觀。童年經歷慘痛、氣質獨特、高挑張揚、活得極其自我、與世界保持疏離,對比前段時間熱播的《梨泰院》女主人設,高文英流淌在血液裡的反社會人格更立得住腳。
就像兩團火,一團外放一團內斂的兩個人相遇後,從兒時便沉澱下來的羈絆於成年後繼續滋生。而本從人物設置上來看是一方治癒一方的愛情故事,也因劇情的推進被逐漸道出其「相互治癒」的內核。
本質上,擺脫不了韓劇男女主相遇相戀老套路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依然是一部治癒系愛情劇,但它在愛情的底色上,也關注並討論了更多關於人的問題。
不同於一般的愛情偶像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將目光聚焦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所以在劇中,會出現大量本身有精神疾病的角色。包括男女主、男主哥哥,以及男主所在醫院的各種病患,劇中人物幾乎都有一些「缺陷」。但該劇所用筆觸卻並不壓抑,甚至可以說是多彩。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每一集都會將童話或劇中高文英的繪本作為標題和主軸,從《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到《春天的狗》,暗黑風格令觀眾頻頻高呼「不敢一個人看」。但與此同時,該劇也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帶觀眾走進了人物,以及精神世界較為特別的人群的世界裡。
街頭海報裡的小鳥可以振翅飛翔、指示牌裡的小人跳著舞、天空中也滿是會變色的雨傘……以藏在自己世界裡的文尚太為例的人群,他們的世界被這樣一種可愛乖巧的風格表達出來。這種特別的、或暗黑或童真的方式,因為著筆於生活點滴,所以才更能浸入觀者心底。
同時,劇裡還很貼心的融入了一些科普性質的小知識。如幫助人穩定情緒的蝴蝶擁抱法、對急性躁鬱症的科普,以及醫院工作人員為避免刺激到病患而做出的一些溝通暗號。因為被關注、被探討、被呈現,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狀態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與理解。
暗黑的、浪漫的、陰森的、治癒的,包括每集主題、片頭、配樂、轉場等在內的細節巧思,共同鉤織了《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獨特的風格。而透過該劇,市場也再次加深了一個道理:能打敗經典韓國愛情劇的,只有新的韓國愛情劇。提到韓劇,「愛情」一定是無法忽視的關鍵詞。如今,與愛情有關的各種浪漫故事都已被排列組合出現在市場,觀眾早已見過各式套路,作為產糖大戶的韓劇雖不乏套路者,但可貴的是,每個階段都有能在愛情土壤裡開出別樣花朵的劇集出現。
近年來,從聚焦多重人格的《殺了我治癒我》、到將穿越、鬼怪與愛情進行情感落地的《鬼怪》,再到這兩年曾掀起市場熱議的《春夜》《德魯納酒店》和《愛的迫降》等劇。而今,韓劇早已跳出常規,用愈加多元的想像、高設定和「非典型戀愛」來刷新著觀眾的視野。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之所以被冠以」可看「、「好看」之名,其實可從多個維度進行解讀。首先自然是字面意義上演員的吸睛,以該劇為代表的韓國高分愛情劇,均不乏兼具高顏值和演技的演員加盟;其次也是較為直觀的視覺體驗,服化道、細節豐滿的鏡頭、打動人心的臺詞,以及不亞於電影的質感,將影像語言提升到更高檔位的愛情劇,正在以越來越「好看」的敘事手法不斷適應著新時代需求。
當然,外在的華麗終究要在故事內容維度進行落地。韓劇編劇一向重視文本的結構、懸念與故事張力,其規整又總出其不意的講故事的方法,總能將舊套路翻出新意。
對於《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來說,它的最顯性的是角色的性別翻轉,也就是觀眾常說的「男女主拿錯劇本」。該劇以一段暗黑風格的童話為包裹,開場即通過「在我的童話裡,魔女才是美女」道出故事的不常規,強勢外放的女主、內斂隱忍的男主, 強弱關係的顛倒,打破了人設的套路化,也因飽滿度而產生新的化學反應。
一方面,《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打破了觀眾對套路式劇情和人設的疲乏,一方面,其也在善惡維度之外剖開了人的複雜與瑕疵,這也是韓劇緊跟社會的自我要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劇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所追求的並不是要講一個故事,而是看重如何去講述。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新」表達,不止流於鏡頭和視效,更是基於觀眾對於愛情和人精神世界的引導。公眾對於精神病依舊存在諸多不解,甚至誤解,因此該群體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歧視。精神病說到底只是一種病,但它和感冒發燒不同,不僅需要藥物治療,更需要來自外界的接納和理解。《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想傳達的或許正如它的英文譯名:《It's OK to not be okay》。
「不怎麼樣也可以」,做自己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