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動月黃昏—你所不知道的「梅花香」!

2021-02-19 倪莉工作室

歲月愈深,天氣愈寒,風起雪落的蒼茫中,大自然的萬籟,似乎變成一隻寒蟬,默默地寂寥: 雪壓下的石頭,靜靜地回憶著他們古老的故事;青青麥苗,沉澱著綠色的血液,醞釀著詩一樣的墒情。只有梅花,爛漫地婆娑著繽紛的斑斕,把黃的、紅的、白的色彩,點染在落雪的一隅一角,讓朵朵雪花,馥鬱著硃砂梅的清香。墨色的虯枝,在年輪上書寫著成長的日記,傾訴著對陽光和大地的感恩。


    

花信是季節的名片,總於歲月的輪迴中,傳遞著造化的融融的溫度:譬如桃紅李白春日的嫵媚,荷香蓮韻夏日的恣肆,丹桂菊黃秋日的熟稔;至於冬天,於數九嚴寒的凜冽中鮮豔著花的模樣,只有「凌寒獨自開」的梅花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芬芳於大寒枝頭的梅花,洇漫著多少人情中的美好。

文人雅士的梅花香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逋 《山園小梅·其一》

《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把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俏麗可人。



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一躍紙上呼之欲出,讓人浮想聯翩,一心嚮往。在香氣氤氳的中國歷史文化各處,古人對梅花情有獨鍾,尤其以文人雅士為代表的的一類群體對於梅花的喜愛更是溢於言表。



古人對梅的認識,在商周時就有所體現,但那時不是為了賞花,而是為了採果實來當酸味的調料與食品,並不供來欣賞。


古代文人讚賞梅花是從外表至骨髓的,他們把自己的雅趣投射在梅花的方方面面,從顏色、香味、姿態到風骨神韻處處可見。梅花清雅俊逸的風度為眾人所讚美,梅又以她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有著高潔品行的文人墨客所推崇。



在宋代,人們對梅花的喜愛達到了頂峰,範大成甚至著有《範村梅譜》來專門記載梅花,梅花被稱為「天下尤物」。文人墨客們賞梅、詠梅、贊梅、嘆梅,藉以梅花來表達自己孤傲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品行。


那時關於梅花有著大量的詩詞繪畫作品湧現,不但如此,在香文化鼎盛的宋代時期,以「梅」字為主的香方也大量的增多。「梅花香」、「默林香」、「笑梅香」、「浹梅香」等等不一而足,人們通過調製關於「梅花」的各種香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意趣與人格品行。

丁香一兩,藿香一兩,甘松一兩、檀香一兩,丁皮一兩,牡丹皮半兩,零陵香二兩,辛夷一分,龍腦一錢,右為末用如常法(爇)尤宜佩戴

——《梅花香》

縱觀古方,尤其是後期有關梅花的香方有一個有趣的特點那就是:香中無梅花,而且用料極簡。

雖名為「梅花香」,但在製作時卻不會放梅花,而是通過種種香料的配伍組合來調製模擬出「梅」的嗅覺。


近些年,不少香文化愛好者紛紛按照古時的香方自己動手製作合香,或者香丸,或者香餅,或者線香。而壽陽公主梅花香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款合香,依著宋代陳敬的《陳氏香譜》,壽陽公主梅花香的香方中包含沉香、棧香、雞舌香、檀香、麝香、藿香、零陵香、甲香和龍腦香,將這些香藥上搗羅細末,煉蜜和勻,丸如豆大即成。用時,可以置於香爐中隔火燻燒。(如下圖)

由於《陳氏香譜》所載梅花香的香材較貴,特別是麝香一味,因此人們轉而按照明代周嘉胄的《香乘》(讀音為勝)提供的配方製作壽陽公主梅花香,所用香材為甘松、沉香、白芷、丹皮、丁皮、檀香、龍涎等。目前市面上所見的壽陽公主梅花香也多為按此香方所制,且以方便使用的線香、盤香為主。

梅花為花信風之始,最先於寒冬之中開放。因其冷豔逼人且有傲骨,最得文人雅士的歡心。


南宋範成大撰《梅譜》,推崇梅花為「天下之尤物」;且云:「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斜橫疎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


梅花有淡雅香氣,梅的樹姿優雅,枝幹蒼古,賞梅樹不是只欣賞梅花。其作為盆景、插花尤富有觀賞價值。

古人曾有賞梅四貴的說法:「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曲不貴直,貴含不貴開」。


對梅花最為痴迷的人,當屬宋人林和靖(林逋),他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植梅養鶴以為伴,逍遙自在。因其無妻無子,故稱為「梅妻鶴子」。

林逋常常駕著小舟到西湖的各個寺廟去玩,在他出遊的時候家中常有客人來。林逋就給家裡的童子講好,待有客來,就把白鶴放出,讓白鶴來叫他回家。


宋人對梅的喜歡不僅僅在於品種,宋人更注重梅花的香氣,如:暗香、幽香、十分能體現其香之高雅的韻致。

描寫梅花香氣的詩句,最精妙的當屬林逋《瑞鷓聘》中的: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在《香譜》中記載,最早以梅花命名的香為「壽陽公主梅花香」:

甘松半兩、白芷半兩、牡丹皮半兩、藁本半兩茴香一兩、丁皮一兩(不見火)、檀香一兩、降真香一兩、白梅一百枚,右除丁皮,餘皆焙乾為粗末,磁器窖月餘,如常爇。

壽陽公主是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與梅花有關的還有「梅花妝」。在民間她被傳為「梅花神」。


在宋代,女性的打扮中還流行有梅花妝。晏幾道的《玉樓春》:「臉紅心緒學梅妝,眉翠工夫如月畫」。

在北宋洪芻《香譜》中記載的「梅花香法」,是以甘松、零陵香、檀香等香藥模擬梅花的香韻。

甘松、零陵香各一兩,檀香、茴香各半兩,丁香一百枚、龍腦少許,右為細末,煉蜜令合和之,乾濕得中用。

以各種香料來模擬梅花香韻,在《非煙香法》中有很詳細的解釋:

梅花冷射而清澀,故餘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澀,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發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 

南宋詩人曾幾有詩《返魂梅》及《諸人見和返魂梅再次韻》,詠頌以香料合制的梅花香。

詩人曾幾描寫的返魂梅,應該是陳氏香譜中記載的「韓魏公濃梅香」。極為清冷的感覺。並將其改名為而「返魂梅香」,又稱「藏春香」。

黑角沉半兩、丁香一分、鬱金半分(麥麩炒令赤色),臘茶末一錢、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是),白蜜一盞。

右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半湯,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餘茶及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噐中。窨月餘,取燒久則益佳,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此香窨藏的時間越久香味越好,焚時不宜硬火,需用雲母片或銀葉隔火。



臘梅並不是梅花,前者屬於臘梅科,後者屬於薔薇科。《範式梅譜》中說「臘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密脾,故名臘梅。」

臘梅引起人們的注意要比梅花晚,但臘梅花開較梅花更早,且香氣較梅花更烈,一經發現,竟令人們嘖嘖稱奇。


宋代詩人陸遊當年收到友人贈送的十枝臘梅,驚呼「甚奇」,寫入詩中的題記,並在詩中贊道:「與梅同譜又同時,我為評香似更奇。」,奇字表達了他對臘梅的激賞。

古人模擬臘梅的香韻以沉香、檀香、丁香為主:

沉香、檀香各三錢,丁香六錢、龍腦半錢、麝香一錢,右為細末生蜜和劑爇之。

丁香一兩一分(新者好)、沉香一兩、紫檀半兩、甘松半兩、龍腦四錢、零陵香半兩、麝香四錢、制甲香三分、杉松麩炭四兩,右細末,煉蜜和勻丸,窨半月取出爇之。

正是對梅花的喜愛,古人用合香的技術模擬了各種梅花的香韻,既是梅花的花期過後,燻一粒梅花香丸,還能享受悠悠然然飄來的梅花香。


冬日,折枝梅花入瓶,置於室內。或燻上一爐梅花香,香化空氣,愉悅心神。在梅花隱逸的香氣中感受春意的萌生。


相關焦點

  •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譚錦恩 攝《西江月·梅花》 蘇軾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陳小梅 攝《梅花》王冕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 和靖先生: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從古至今,梅花就是眾多文人志士所吟詠的對象。眾多詩人對其凌寒傲雪的精神極為讚嘆,若是說到詠梅的古詩詞,那可謂數不勝數,比如最為熟悉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等等,眾家各有所長,各懷絕妙之詞。
  • 暗香浮動月黃昏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無論身處繁華富庶之地,還是被遺忘在驛外斷橋之外,即便懸崖百丈冰,只要心中的那盞燈火不滅,憑著堅定的意志和信念,照樣可以在絕地裡開出繁花似錦。人與梅花,何其相似?      都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言最真。      總覺得梅花的香是獨一無二的。
  •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金尊 通:樽)譯文:百花凋零,獨有梅花迎著寒風昂然盛開,那明媚豔麗的景色把小園的風光佔盡。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 冬日花事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山林間的花木更迭,好似一齣戲劇,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但總會在嚴冬這段冷門時段,眾芳不敵寒風凜冽而凋零,唯有傲骨寒梅迎風開放。 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又為「歲寒三友」之一,對於梅花,多少詩人的詠物詩中都道不完對它的喜愛。其中更是不乏佳句,最令人嘖嘖稱奇的還要數宋代林逋所作的那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中華好詩詞|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中華好詩詞|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2021-01-06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林逋最經典的兩句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花的品質讓詩人們都不禁讚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是盧梅坡告訴人們要有自知之明;「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這是崔道融在讚美梅花素雅高潔,不畏嚴寒。宋代一位詩人也非常喜愛梅花,一首詩更表現了他的痴迷程度。
  • 習作指導 | 點評朱敏燕的 《暗香浮動》
    梅花是傳統工筆花鳥畫中常見的繪畫題材。梅花不畏嚴寒,迎雪吐豔,有著崇高的品質和堅貞的氣節。古人畫梅、詠梅,更注重表現梅花的精神品格,通過描繪梅花某一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宋、元時代,梅花文化進入興盛時期,梅詩、梅文、梅書、梅畫紛紛問世。宋代詠梅的詩詞很多,如北宋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便是傳神佳句。來自浙江台州的朱敏燕同學所創作的工筆梅花作品《暗香浮動》(見下圖),其創作靈感就是來源於這句詩。   從構圖上看,此作屬於典型的傳統折枝構圖。素淨幽冷的白梅從畫面左下方伸出。畫面右上方一隻白芙蓉鳥凌空飛舞,和左下方的梅花遙相呼應。
  • 十幅梅花 十首詩詞,詩香花香 香倒眾人,太美妙了!
    十幅梅花 十首詩詞,詩香花香 香倒眾人,太美妙了! 關山月 梅花 《梅》 南宋 趙蕃
  • 暗香浮動,時尚封面人物江疏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江疏影的名字「疏影」是舅舅所起,源於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
  • 古詩詞裡的黃昏,說不完的悲傷悽涼,道不盡的孤獨寂寞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首吟詠元宵佳節的詞,一說為與千古才女第一人李清照齊名的朱淑真所作,只是為了維護封建禮教,才假託作者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而事實上歐陽修比朱淑真早了100多年,不可能與朱淑真爭著作權的。
  • 硬筆粉箋書寫梅花詩,暗香浮動,撲鼻而來……
    硬筆粉箋書寫梅花詩,暗香浮動,撲鼻而來…… 命題競寫
  • 疏影橫斜,暗香幽浮,誰枕著月光的孤獨,舞盡流年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無數人愛梅,愛它的清絕與優雅,愛它的孤高與冷傲,愛它俏麗嬌羞的朵,愛它清幽淡雅的香,愛它凌寒而開的氣節,愛它不與眾芳爭豔的幽。於詞人而言,梅是知己,是寂寞黃昏的陪伴,是柳岸輕拂的詩風,是雪堤淺吟的詞韻。千百年來,月色守候著西湖,梅影搖曳著流年,而那縷疏梅的暗香,始終陪伴著寂靜的冬夜。輕盈的雪花落於湖心,詞人獨自賞梅,在西子湖清透的寒水畔,在如水的月色裡,疏影暗香,花魂詩境。
  • 十首梅花詩詞,驚豔了整個冬天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提起梅花,這些詩句總會不知不覺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梅花」作為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徵,早就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梅花那高潔的品性,清高的靈魂也成為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 清冬品詩|試問梅花何處好?(冬日詩詞鑑賞與感悟系列)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林逋平生有兩愛:梅與鶴。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故得號「梅妻鶴子」。《山園小梅》(其一)這首詩盡寫梅花風情,令人動容。
  • 暗香凝寒,疏影重遇
    有香氛度來,幽幽的、淡淡的,卻都不如說是暗暗的,正應了王安石的那句「為有暗香來」。直感的視覺,依然固執地抵抗著靈感的嗅覺,而心呢,正忙著辨測究竟是空中既有,還是從意中所出,要知道那香之所以暗,就是未入眼前,就已入心的啊。暗香一語,出自林逋《山園小梅》一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所謂小梅,就是早梅;我在蘇州,林居杭州,蘇杭兩地風物略同,只是隔了千年。
  • 描寫梅花的古詩詞(十二首)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卜算子·詠梅 作者: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梅花11個品種群在哪看?最懂梅花的人告訴你梅花寶典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現在已有不少梅花綻放,但是一場大雪,將梅枝梅花都藏在了「雪被」底下。杭州下雪本來就可遇不可求,所以雪下尋梅也可以說是瑞雪兆豐年的一種象徵了。梅花是冬天的最後一朵花,也是春天的第一朵花。尋梅-探梅-賞梅,杭州的梅花,開得有早有晚,能從一月一直陸續開到三月。你看到的都是什麼梅?
  • 梅花紋身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堅忍 因為有那麼一句話說: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梅花:兩宋詩詞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紅梅    宋  梅堯臣】家住寒溪曲,梅先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野杏堪同舍,山櫻莫與鄰。休吹江上笛,留伴庾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