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是季節的名片,總於歲月的輪迴中,傳遞著造化的融融的溫度:譬如桃紅李白春日的嫵媚,荷香蓮韻夏日的恣肆,丹桂菊黃秋日的熟稔;至於冬天,於數九嚴寒的凜冽中鮮豔著花的模樣,只有「凌寒獨自開」的梅花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芬芳於大寒枝頭的梅花,洇漫著多少人情中的美好。
文人雅士的梅花香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逋 《山園小梅·其一》
《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把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俏麗可人。
丁香一兩,藿香一兩,甘松一兩、檀香一兩,丁皮一兩,牡丹皮半兩,零陵香二兩,辛夷一分,龍腦一錢,右為末用如常法(爇)尤宜佩戴
——《梅花香》
縱觀古方,尤其是後期有關梅花的香方有一個有趣的特點那就是:香中無梅花,而且用料極簡。
雖名為「梅花香」,但在製作時卻不會放梅花,而是通過種種香料的配伍組合來調製模擬出「梅」的嗅覺。
近些年,不少香文化愛好者紛紛按照古時的香方自己動手製作合香,或者香丸,或者香餅,或者線香。而壽陽公主梅花香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款合香,依著宋代陳敬的《陳氏香譜》,壽陽公主梅花香的香方中包含沉香、棧香、雞舌香、檀香、麝香、藿香、零陵香、甲香和龍腦香,將這些香藥上搗羅細末,煉蜜和勻,丸如豆大即成。用時,可以置於香爐中隔火燻燒。(如下圖)
由於《陳氏香譜》所載梅花香的香材較貴,特別是麝香一味,因此人們轉而按照明代周嘉胄的《香乘》(讀音為勝)提供的配方製作壽陽公主梅花香,所用香材為甘松、沉香、白芷、丹皮、丁皮、檀香、龍涎等。目前市面上所見的壽陽公主梅花香也多為按此香方所制,且以方便使用的線香、盤香為主。
梅花為花信風之始,最先於寒冬之中開放。因其冷豔逼人且有傲骨,最得文人雅士的歡心。
南宋範成大撰《梅譜》,推崇梅花為「天下之尤物」;且云:「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斜橫疎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
梅花有淡雅香氣,梅的樹姿優雅,枝幹蒼古,賞梅樹不是只欣賞梅花。其作為盆景、插花尤富有觀賞價值。
古人曾有賞梅四貴的說法:「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曲不貴直,貴含不貴開」。
對梅花最為痴迷的人,當屬宋人林和靖(林逋),他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植梅養鶴以為伴,逍遙自在。因其無妻無子,故稱為「梅妻鶴子」。
林逋常常駕著小舟到西湖的各個寺廟去玩,在他出遊的時候家中常有客人來。林逋就給家裡的童子講好,待有客來,就把白鶴放出,讓白鶴來叫他回家。
宋人對梅的喜歡不僅僅在於品種,宋人更注重梅花的香氣,如:暗香、幽香、十分能體現其香之高雅的韻致。
描寫梅花香氣的詩句,最精妙的當屬林逋《瑞鷓聘》中的: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在《香譜》中記載,最早以梅花命名的香為「壽陽公主梅花香」:
甘松半兩、白芷半兩、牡丹皮半兩、藁本半兩茴香一兩、丁皮一兩(不見火)、檀香一兩、降真香一兩、白梅一百枚,右除丁皮,餘皆焙乾為粗末,磁器窖月餘,如常爇。
壽陽公主是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與梅花有關的還有「梅花妝」。在民間她被傳為「梅花神」。
在宋代,女性的打扮中還流行有梅花妝。晏幾道的《玉樓春》:「臉紅心緒學梅妝,眉翠工夫如月畫」。
在北宋洪芻《香譜》中記載的「梅花香法」,是以甘松、零陵香、檀香等香藥模擬梅花的香韻。
甘松、零陵香各一兩,檀香、茴香各半兩,丁香一百枚、龍腦少許,右為細末,煉蜜令合和之,乾濕得中用。
以各種香料來模擬梅花香韻,在《非煙香法》中有很詳細的解釋:
梅花冷射而清澀,故餘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澀,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發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
南宋詩人曾幾有詩《返魂梅》及《諸人見和返魂梅再次韻》,詠頌以香料合制的梅花香。
詩人曾幾描寫的返魂梅,應該是陳氏香譜中記載的「韓魏公濃梅香」。極為清冷的感覺。並將其改名為而「返魂梅香」,又稱「藏春香」。
黑角沉半兩、丁香一分、鬱金半分(麥麩炒令赤色),臘茶末一錢、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是),白蜜一盞。
右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半湯,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餘茶及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噐中。窨月餘,取燒久則益佳,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此香窨藏的時間越久香味越好,焚時不宜硬火,需用雲母片或銀葉隔火。
臘梅並不是梅花,前者屬於臘梅科,後者屬於薔薇科。《範式梅譜》中說「臘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密脾,故名臘梅。」
臘梅引起人們的注意要比梅花晚,但臘梅花開較梅花更早,且香氣較梅花更烈,一經發現,竟令人們嘖嘖稱奇。
宋代詩人陸遊當年收到友人贈送的十枝臘梅,驚呼「甚奇」,寫入詩中的題記,並在詩中贊道:「與梅同譜又同時,我為評香似更奇。」,奇字表達了他對臘梅的激賞。
古人模擬臘梅的香韻以沉香、檀香、丁香為主:
沉香、檀香各三錢,丁香六錢、龍腦半錢、麝香一錢,右為細末生蜜和劑爇之。
丁香一兩一分(新者好)、沉香一兩、紫檀半兩、甘松半兩、龍腦四錢、零陵香半兩、麝香四錢、制甲香三分、杉松麩炭四兩,右細末,煉蜜和勻丸,窨半月取出爇之。
正是對梅花的喜愛,古人用合香的技術模擬了各種梅花的香韻,既是梅花的花期過後,燻一粒梅花香丸,還能享受悠悠然然飄來的梅花香。
冬日,折枝梅花入瓶,置於室內。或燻上一爐梅花香,香化空氣,愉悅心神。在梅花隱逸的香氣中感受春意的萌生。